明日冬至!洛陽哪家餃子好吃,怎麼包餃子?全在這裡!

2021-12-24 愛洛陽網

明天12月22日,又到冬至了,首先祝大家冬至節快樂~記得吃餃子呢!不吃餃子是要凍耳朵的!今兒魅力妹給大家推薦幾家隱藏在市區不錯的餃子館!順便教教大家怎麼包出好吃好看的餃子~

地址:西工區唐宮路與芳林路交叉口(唐宮西路54)

地址:澗西區江西路與聯盟路交叉口西南角(工商銀行旁邊)
推薦理由:這家店一直經營的非常不錯開了也有很多年頭了。餃子的品質和口味也一直保持得還不錯。餡兒的種類也很多!

地址:
瀍河回族區瀍河回族鄉塔東路恆大綠洲西區
澗西區景華路與湖南路交叉口
澗西區黃河路72號

推薦理由:店裡環境特別的好,收拾的特別乾淨,整潔,涼爽,餃子確實是純手工的,很不容易芹菜大肉餡兒的餃子味道不錯!




地址:
澗西區 南昌路達瑪格利國際購物中心B1樓
西工區九都路21號(九都路與七一路交叉口向東150米路南)

推薦理由:賣相也很特別,花花綠綠的,餃子品種真不少,三鮮的、牡丹的、蝦仁兒的、茄瓜的、五福餡的...可謂多種多樣啊!想吃不一樣的餃子就來這裡吧!




地址:西工區解放路與健康路口向西200米

推薦理由:除了餃子還有其他各色菜品,裝修也很有特點,透著濃濃的清朝風,就是價格相對來說有點貴!


地址:西工區解放路與九都路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南

推薦理由:老曹餃子店曾經在洛陽家喻戶曉,手工餃子皮薄陷多,好吃不貴,一定要去嘗嘗的!



地址:太原路與聯盟路交叉口向北300米路西

推薦理由:開了很多年的餃子館兒。平時工作或者住在澗西的愛吃餃子的人會往這裡來,但也有網友說現在的味道跟以前比還是差點兒火候,眾口難調,各抒己見吧。

地址:西工區紗廠東路解放路口西50米

推薦理由:皮兒薄陷兒多,分量剛好夠男孩子吃,味道服務都不錯,品種不是很多。



地址: 洛龍區 泉舜購物中心4樓沸點100對面

推薦理由:這家店是現包的餃子,不是速凍水餃。有點哈爾濱東方餃子王的味道,店面不大但是挺乾淨。


1分鐘教你3種包餃子的方法,美觀又簡單,快學起來~

還有下面這些最新的餃子包法,看了圖文你會覺得很簡單,無論大家在加家還是在外,都學起來吧,絕對值得!

原料:
麵粉200克,開水100克,肉餡150克,熟蛋黃4個均分五點向中心捏在一起,形成如圖所示的形狀
把相鄰的兩邊再相粘結原料:
麵粉200克,開水100克,青菜500克,鮮香菇50克,發好木耳50克,筍50克,麻油5克,鹽、雞精、糖適量  青菜用開水燙一下,和香菇、木耳、筍一起斬碎,擠幹水分,加鹽、雞精、糖和麻油調好口味。  把麵團搓條,下劑子擀皮,包入餡心。把圓皮均分5點,粘在一起形成5條邊,把口捏緊。  用拇指和食指捏出花邊,形成5個葉片。把葉片底部向上拉起和相鄰的葉子在中間相粘。原料:
麵粉200克,開水100克,青菜500克,木耳50克,鮮香菇50克,筍50克,麻油5克,鹽、糖、雞精適量  這是一道比較簡單易學的花色蒸餃。餡心可以自己選擇,甜的,鹹的,葷的,素的都可以。今天我用的是素菜餡。  青菜洗淨入開水鍋燙一下,和洗淨的木耳、香菇、筍一起切碎,擠去多餘水分,加鹽、雞精、糖和麻油調好口味。

沒翻卷的麵皮做成眼睛


捏出翅膀的花紋

麵皮:
麵粉250,水120—130克。
餡心:
芹菜250、肉末150、鹽、味精、雞精、胡椒粉、料酒。說起這鴛鴦餃,也是中國餃子文化中的一個不可為之嘆賞的亮點。它色彩鮮豔,造型美觀,質軟滑嫩,滋味鮮美,還可同時吃出不同味道。①麵粉開窩,分次加水和至軟硬適中的麵團,醒置20分鐘。②芹菜焯水至七成熟,切末備用;肉末加料酒和胡椒粉醃製半小時,炒熟後和芹菜末拌勻;加鹽,雞精味精調味即可。⑤上面就是詳細的包製手法,然後上鍋蒸10分鐘,出鍋後點綴即可!記住顏色對比要鮮明而且不衝突啊。麵皮:
麵粉250,水120—130克。
餡心:

圓粒糯米50克、榛仁巧克力醬2勺、雞蛋黃1個

1、糯米提前一夜泡上,之後入鍋蒸上30至40分鐘,至熟;

2、將蒸熟的糯米取出放入調料碗中,加入巧克力醬,拌勻之後做餡料;

3、烤箱190℃預熱;

4、取適量糯米巧克力醬餡料放入餃子皮中,折成月牙狀,緊實捏合起來,順序放入烤盤中,每隻上方均勻刷上蛋液,將烤盤放入預熱的烤箱中;

5、大約10至12分鐘,待表面鼓起且顏色呈金黃色,即可取出,溫食。

麵皮:
麵粉250,水120—130克。
餡心:

麵粉200克,開水100克,肉餡150克

菠萊水和面


清水活面


菠萊水和的面擀成片,清水和的面搓成條。


菠萊面將白麵條包緊。


切去多餘面片


切開


按壓


擀片


包餃子


白萊餃子邊上的皮擀薄一些。


白菜大豐收!

和面時,在面中打一個雞蛋,包餃子時餃子皮不會粘,而且餃子煮熟皮還特別筋道。

和面時水和面是有比例的,通常面和水比例為2:1,而且最好用涼水,活好的面要醒足醒透,最好中間揉幾次,揉完了再醒。這樣煮熟的餃子口感好!

很多人在做肉餡時很頭疼,不知道該怎麼把肉餡做得細膩美味,其實很簡單,把將準備做餡的肉放入冰箱內冷凍,待肉完全凍實後取出,然後用擦菜板擦肉,很容就能把肉擦成細條,這時只需再用刀輕輕地剁幾下,只要5分鐘就可以完成。

煮餃子的時候也是有技巧的,在水中放一顆大蔥,等水開後再加點鹽,再放餃子,這樣煮出來的餃子不會粘而且很美味!

通常做包子、餃子的肉餡都要打進一些水,為了使肉餡軟滑口感好,用清湯或花椒泡的水,向著一個方向攪,攪到「上勁」餡料成團不散。

1.肉餡在鍋裡放清水/高湯,燒開後,把多餘的餡做成肉圓子放進去,放一些鹽,燒熟後就是美味的清湯肉圓子。

2.素餡裡面加入一個雞蛋,一勺面,拌勻,一點點鹽,平底鍋燒熱抹油,倒進去抹平,就可以做成美味的煎餅了。

把剩下的餃子皮擀成薄片,煮熟後蘸上餃子料很好吃!

在冰箱冷凍抽屜底下鋪上一層保鮮饃,然後把餃子一個個排展開。等到凍住後,再裝到保鮮袋裡就好了。平時吃的時候拿出煮,非常方便。

愛洛陽綜合整理

記得點個再走哦~

相關焦點

  • 明日冬至,包白菜餃子時,多加1樣食材,餃子好吃更營養
    明日冬至,包白菜餃子時,多加1樣食材,餃子好吃更營養。 明日就是冬至節氣了,在這個節氣天氣是非常冷的,向來就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人們都說,冬至這一天天氣非常寒冷,很容易凍掉耳朵,而餃子的形狀特別像耳朵,所以吃了冬至的餃子就可以防止凍掉耳朵了,雖然說是一個傳說,但是也側面反映了冬至這個節氣是非常寒冷的,在飲食上也要多加注意,多吃一些熱量高的食材,冬至吃餃子是必不可少的,冬至這一天,可以選擇白菜餃子,白菜是冬天的時令蔬菜,吃起來更營養更美味。
  • 明日冬至!別再問鄭州哪家餃子好吃啦!全在這裡!
    明天12月22日,又一年冬至時。俗話說得好:「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說起吃餃子,做為一名最吃貨的小編,最有推薦權了!今兒就給大家盤點下鄭州那些味道還不錯的餃子館!素餡、大肉餡、三鮮餡...你喜歡吃哪種?
  • 包餃子小技巧有哪些? 餃子餡怎麼拌才好吃?_中國網
    包餃子小技巧有哪些? 餃子餡怎麼拌才好吃?】【餃子餡怎麼拌才好吃】餃子,在中國不僅僅是一種美食,還蘊涵著中華民族文化,是每家平時的美味小吃,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訴求。圖源:CCTV《[味道]美味假期·尋找記憶中的味道(34)萬物皆可包餃子人參也不例外》視頻截圖中國北部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部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 明日冬至,敢不敢來和山東的餃子過過招!
    「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如倒著」一頓手工餃子,啥疲勞都能化解!當你問山東人:哪裡的餃子最好吃?          當你問山東人:什麼時候吃餃子?          不管颳風下雨,只要想,都能包!而明天便是冬至所謂「冬至大如年」這樣的日子怎麼能少得了餃子!
  • 冬至西電|除了餃子,好吃的還有...
    冬至西電|除了餃子,好吃的還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冬至時節一盆熱騰騰的餃子或三鮮或全肉或韭菜或牛肉總有一款適合你的口味蘸著醋來一口在煙氣氤氳的飯桌上不禁來一句
  • 冬至包餃子,我家只吃這餃子餡,鈣是雞蛋的6倍,比韭菜餃子還鮮
    今天冬至,吃餃子我家只包這個餡,鈣是雞蛋的6倍,比韭菜餃子鮮。
  • 洛陽新學道高級中學開展「情暖冬至」包餃子活動
    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 冬至,記得包這種餃子給家人吃,寓意財源滾滾,好吃又有彩頭
    導語:冬至,記得做這種餃子給家人吃,寓意財源滾滾,好吃又有彩頭。冬至吃餃子,就饞這個餡料,實惠好吃,鮮美營養,大人孩子都愛吃 「冬至餃子,夏至面,」今年冬至,咱們來吃一道不一樣的餃子,它就是圓滾滾的「百財餃子」,這種餃子有著獨特好看的外表,翠綠的葉子再加上白色的大肚子,像極了一顆珍貴的白菜玉石,而且白菜的諧意是
  •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該吃什麼餡?你最需要的冬至餃子寶典在這裡!
    因為在民間也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那麼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從何而來?冬至這天吃餃子的好吃又是什麼呢?那麼就由小編詳細地和大家說一說吧。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是從何而來說到冬至吃餃子這一習俗,不得不說說這位「醫聖」張仲景,相傳東漢時,曾任長沙太守的張辭官回鄉之時,正值冬至。他看到白河兩岸人們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
  • ​冬至吃餃子,溫暖過寒冬,你想好今年吃哪家餃子了嗎?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北方,餃子永遠都是重頭戲冬至更是一定要吃餃子甚至有句俗語說:「好吃不過餃子」那麼問題來了「今年冬至,去哪兒吃餃子?」哥已經給大家探好路啦就等你冬至去品嘗酸湯牛肉韭黃,選了肋條肉的牛肉餡,勁道不柴,韭黃也很新鮮,分量實在,餡料紮實,幾乎感覺不到水分,牛油香氣重,酸湯味道濃鬱。
  • 無餃子不冬至,武漢美味餃子館推薦!
    俗話說「坐著不如躺著,好吃不過餃子」。今天冬至,中國人有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風俗。甭管餃子是素餡還是肉餡,就著汁連吃幾兩,肯定能貼補寒冷帶來的體力消耗,再來上一碗原湯,熱乎乎的喝下,驅寒暖胃。但是武漢哪家的餃子好吃呢?
  • 冬至餃子好吃有訣竅,餃子不破皮很重要,皮兒薄餡兒大,特別勁道
    冬至餃子好吃有訣竅,餃子不破皮很重要,皮兒薄餡兒大,特別勁道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經常聽長輩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至吃餃子是北方的風俗,那麼你知道這個習俗的來歷嗎?據說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張仲景是東漢末年南陽稂東人,著有《傷寒雜病論》。張仲景告老還鄉,正值冬季,回到家鄉,看到很多窮苦百姓饑寒交迫,耳朵都凍爛了,於是讓手下人搭起大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施捨祛寒嬌耳湯醫治這些百姓的凍瘡。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慢慢地都痊癒了。後來人們模仿嬌耳的做法,把食物剁成餡,用麵皮包起來做熟,就成了如今的餃子。
  • 冬至到了,記得吃餃子!!!
    在中國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世界上第一個餃子是怎麼來的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為什麼吃餃子?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現在,北方和南方對餃子的稱謂也不盡相同。
  • 冬至到,我家餃子來湊熱鬧,這個素餡餃子好做又好吃,比肉餡的香
    一轉眼間就到冬至了,民間一直都有「南吃湯圓,北吃餃子」的習俗,湯圓和餃子都是高熱量的食物,吃了暖和,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不過,我從小在南方生活,對於冬至並沒有特別的印象,印象裡在12月,我們還能在戶外暖洋洋的曬太陽,南方有的地方並不大重視這個節氣。
  • 冬至話餃子
    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 冬至餃子,銀川的餃子!
    餃子是深受中國漢族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餃子是一種有餡的半圓形或半月形、角形的麵食。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餃子也是北方的年節食品,在中國北方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中國南方地區也普遍有餃子這一食品。
  • 最好吃 其實北方真不是什麼節日都吃餃子 但冬至菜譜確實是餃子
    而對北方人來說,冬至這天意味著——吃餃子!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不過,說了這麼多,冬至這一天的主角,還得是餃子啊!周小迪 攝餃子這種食物,絕對是自己家包的最好吃!於是每到冬至這種吃餃子的日子,朋友圈裡總是被各家的餃子刷屏。
  • 冬至馬上到了,遠離他鄉,想念媽媽包的餃子
    冬至吃餃子,是北方很重要的一個習俗。小時候,媽媽總是說:「冬至不吃餃子的話,耳朵會被凍掉的」。我們那裡家裡做的餃子一般兩種餡,豬肉白菜和韭菜雞蛋。冬至的時候,爸爸會割一斤肉回來,媽媽剁成餡,我們兄妹幾個也會一起跟著包餃子。擀餃子皮感覺是項技術活,到現在也沒有學會,但是在爸爸媽媽手裡邊擀邊轉圈,不到2秒就好了。餃子下鍋的時候我們兄妹三個會圍著土灶臺,我是老大,一般負責燒鍋。幾個人盯著鍋裡,等著水開,餃子入鍋。然後水開了就澆點涼水,一直三次(我媽他們老一輩的都說滾三次),這樣餃子就熟了。
  • 好吃不如餃子,冬至,我們認真過一過!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語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皮酥脆不油膩,所以吃完二兩也不會覺得難受,最稱讚的是餃子涼了外皮也沒有嗝了,拿回家再走個油也好吃,推薦蓮藕煎餃。
  • 【內有福利】冬至的餃子老例兒!烏魯木齊那些皮薄餡大的餃子都在這兒了~
    晚君帶你去探探究竟~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相傳東漢醫聖張仲景冬季回鄉,看到家鄉父老耳朵凍爛了,於是將羊肉和驅寒藥材用面包裹在一起,做成「嬌耳」,分發給百姓,老百姓吃了「嬌耳」凍瘡好了,這個習俗也就保留了下來,直到現在還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