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風制氫|一種「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系統

2020-12-1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風電制氫將風力發出的電直接通過水電解制氫設備將電能轉化為氫氣,通過電解水產生便於長期存儲的氫氣。風電制氫有效解決了大規模的棄風問題,不僅對綜合能源系統中風電的消納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也將探索出不同於儲能、P2G、供冷供熱進行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納的新途徑。風電制氫有望加速海上風電進一步降低成本,進入平價上網時代。

除了棄風制氫,棄風壓縮空氣儲能也是一種可行的技術方案,廣東沿海分布有大量的適合建造地下儲氣庫的花崗巖,可建設海上風電—壓縮空氣儲

2月27日,荷蘭殼牌宣布啟動歐洲最大的海上風電制氫項目(NortH2),NortH2項目計劃在荷蘭Eemshaven建設大型制氫廠,將海上風電轉化為綠氫,同時在荷蘭和西北歐建立一個智能運輸網絡,通過Gasunie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將80萬噸綠氫用於工業以及消費市場,到2040年每年可以節約7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廣東省到2030年底將建成投產約3000萬千瓦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海上風電的併網及消納問題將成為廣東省迫切的問題。當前廣東省擬在近海深水區進行柔性直流以及海上風電制氫的探索,在水深35-50米之間的海域共規劃海上風電場址6個,裝機容量達5000萬千瓦,海上風電制氫技術有望解決海上風電消納問題,並加速廣東省海上風電成本降低,進入平價上網時代。《南方能源建設》2020年第2期海上風電專欄邀請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楊源介紹了一種含海上制氫站和岸上加氫站的海上風電制氫技術路線,並給出了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監控系統,分享主要內容如下:

當前海上風電發展如火如荼,以廣東省為例,到2020年底,建成投產2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底,建成投產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約3000萬千瓦。大規模的海上風電投產後,如何解決海上風電的併網及消納問題,成為當前迫切的問題。隨著氫能技術,特別是制氫、儲氫技術的發展,以風電制氫為代表的新能源制氫技術,逐步成熟,基本具備了產業化的條件。因此,突破傳統的氫能概念,利用海上風電直接製備氫氣,並通過液氫或高壓氫的儲運技術,送出到氫能源市場。通過海上風電制氫,所獲得的「綠氫」無碳、可儲存、可運輸和分散的特點,使得海上風電開發跨越電力輸送的渠道,而成為與石油和天然氣類似的,而且是一種綠色的,優質能源戰略能源類型。

1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系統概述

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系統包括海水淡化裝置、水電解制氫裝置、壓縮儲氫裝置、風電機組監控系統及配套的電氣接入裝置等。其中,制氫系統集成布置於海上升壓站,儲氫和加氫部分布置在陸上集控中心。儲氫系統的高純氫氣可作為化工原料使用,實現系統的「電氫」聯供。

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系統的定義是:利用間斷式、不均衡的風電制氫和儲氫的綜合能源系統,該系統包括風力發電、水電解制氫系統、儲氫裝置、燃料電池發電裝置、配電設施及有關的管線。其中水電解制氫裝置的定義是:以水電解工藝製取氫氣,由水電解裝置、分離器、冷卻器等設備組成的統稱。

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系統流程示意見圖1,海上風電制氫-燃料電池裝置運行流程見圖2。由風力發電的電能供給水電解槽制氫,所獲得的氫氣經加壓後,通過高壓管道傳輸至陸上集控中心加氫站進行存儲。

圖1 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系統流程示意圖

圖2 海上風電制氫-燃料電池裝置運行流程(引自郭夢婕)

1.1 陸上加氫站

包括高壓氫氣貯存單元及氫氣減壓分配盤。高壓儲氫系統是將鹼性電解槽制氫系統經壓縮加壓後的氫氣,儲存在高壓儲氫瓶組中,氫氣貯存罐安裝在室外。減壓分配盤是為了使用戶從氫氣貯存罐中獲得減壓後的氫氣,並配有安全閥。

1.2 海上制氫站

通過接收風電機組產生的電能,在電解槽中產生氫氣,並通過分離、乾燥、提純等步驟產出純度99.99%、壓力3.0MPa的高純氫氣。高純氫氣通過加壓經管道,送至陸上加氫站。水電解制氫系統包括:水電解槽、海水淡化、氫氣純化裝置和氫氣壓縮機等設備,其產生的氧氣直接排出大氣。

當海上制氫站需要黑啟動時,以UPS作為啟動電源,先通過備用站用儲能電池建立直流母線電壓進而建立交流母線電壓和頻率,逐個投入裝置自身用電負荷以及模擬風電機組發電系統,之後可按需求投入其它負荷和電解制氫裝置。直流母線通過雙向DC/AC變流器實現交直流電流轉換,其中交流側為380V交流母線,接有電解水制氫裝置、儲氫系統用電、UPS電源等,同時在35kV側接有無功補償裝置;直流側為220V直流母線,接有備用站用儲能電池,具備與380V交流母線雙向變流功能。

1.3 海上風電機組

海上風電機組可接受陸上綜合能源監控系統的命令,根據事先約定的控制策略自動調整和控制風電場每臺機組的能量輸出能力,從而最終實現風電場的有功、無功控制。

綜合能源監控系統需要保證風機的安全運行和制氫效益的最大化,主要由自動發電控制子系統和自動電壓控制子系統組成來實現對整個風電場的調度及控制。

2 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監控系統架構

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監控系統的系統典型結構圖如圖 2所示。它可滿足風電機組系統接入、電解制氫、海水淡化、儲能電池等的集配電需求,基本實現內部電力電量平衡,並實現負荷預測、發電預測、短時功率平衡、經濟調度、電能質量管理等功能。達到自發自用,短時儲電,長期儲氫,負荷可控的控制要求。

圖2 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監控系統架構圖

2.2 陸上加氫站監控子系統

啟動工況時,綜合能源監控系統對管道和設備進行氮氣置換,待氫氣系統中氧氣的體積分數≤0.5%且氫氣體積分數≤0.4%時,停止氮氣置換。氮氣置換完成後進行氫氣置換,對系統進行氫氣置換,待氫氣系統中氧氣體積分數≤0.4%且氫氣體積分數≧99.9%時,氫氣系統完成了氫氣置換,開啟氫氣瓶組截止閥,對儲氫瓶組提供氫氣。

運行過程中,綜合能源監控系統通過氫氣側漏儀對環境中的氫氣濃度進行監測,當環境中氫氣濃度超過0.5%時,啟動強制通風機排氣,當環境中氫氣濃度超過1%時,停機檢查。當系統中壓力值超過安全閥的設定值時,安全閥通過排放管線對氫氣進行洩放。

停機工況時,綜合能源監控系統關閉氫氣瓶組截止閥,對系統管道和設備進行氮氣置換,待氫氣系統中氧氣的體積分數≤0.5%時,停止氮氣置換。

2.3 海上升壓站制氫站監控子系統

綜合能源監控系統可採用自動調節、順控和遠控操作相結合的控制方式,自動調節包括電解槽和氫、氧分離器的水位控制,順序控制包括電解槽的投運、停止的控制。

3 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監控系統能量管理

3.1 發電預測及計劃

綜合能源監控系統通過歷史數據、實測數據等進行風電場的發電功率預測,配置風電資源監測功能,並配置風力發電功率預測功能。

(1)根據風功率預測系統的預測數據、風電機組的實時運行數據、制氫負荷特性,合理安排風電機組發電機組、制氫計劃、儲能充放電計劃。

(2)可對海上風電場的無功電壓運行進行控制。

3.2 分布式電源管理

(1)對風電機組和儲能系統進行發電管理,包括風電機組管理、儲能荷電狀態管理等。

(2)對風電機組進行檢修狀態管理,對風電機組進行檢修掛牌、檢修時間設置。

(3)對儲能系統的荷電狀態進行狀態管理,儲能荷電狀態過高/過低時能夠預警。

3.3 制氫負荷管理

(1)具備根據制氫負荷的實時監測數據對制氫計劃進行實時管理。

(2)對氫氣進行管理,包括氫氣消耗統計、剩餘氫氣計算和顯示、氫氣存量預警等。

(3)能對各制氫負荷終端實施限電策略,可包括控制輪次、控制時段、功率定值、電量定值等。

結論

本文對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監控系統的系統架構、分析了陸上加氫站、海上制氫站、海上風電機組各監控子系統的要求,並給出了能量管理的要求。該系統可滿足風電機組系統接入、電解制氫、海水淡化、儲能電池等的集配電需求,基本實現內部電力電量平衡,並實現負荷預測、發電預測、短時功率平衡、經濟調度、電能質量管理等功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風電制氫」將成下一個風口!
    協議中提到的「PEM 制氫」即水電解制氫技術。而吉電股份作為國家電投旗下控股公司,截止2020年上半年,其新能源裝機422.22萬千瓦,這或許就是雙方開展優勢合作的前提。 可再生能源制氫可以簡單得理解為「風光發電—電解水—制氫制氧—氫能—應用」流程。
  • 能源辣評|風電制氫的另一種思路,風電場盈利可翻兩番
    來源丨能源雜誌作者 | 王高峰氫能正在全球範圍內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從日本、韓國到歐洲和美國,氫能產業鏈日漸成熟,應用場景也在快速增加。儘管氫能本身是綠色清潔的,但氫能的獲取卻不一定清潔。在氫氣製備過程中,根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同,氫能被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而煤炭制氫,天然氣制氫和可再生電力制氫,分別是上述三類的主要代表。
  • 氫能成為實現碳中和的最終解決方案!低成本制氫只是其中一環!
    01、制氫最優方案是什麼氫是一種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無法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取,必須通過製備得到。氫能產業鏈包括制氫、儲氫、運氫、用氫幾個環節。目前制氫路線中,有兩種主要制氫方式,一種是化石能源(煤和天然氣)制氫,一種是電解水制氫。
  • 冬奧會「氫」裝上陣,或將促使風電海工持續升溫
    目前中石化已經是中國領先的氫生產商,公司積極實施能源轉型戰略,加快對「新能源、新經濟和新產業」的投資,包括氫能、太陽能、風能以及生物能等。在氫能方面的投資包括氫生產中的價值鏈、基礎設施和燃料電池技術。 此次冬奧會由北京攜手河北張家口一同舉辦,因此,張家口會場也將由氫能助陣。早在2015年,就已經啟動了位於張家口沽源縣的氫能項目,總投資為20.3億元(約3.1億美元),由河北建設投資集團投資,包括一座200兆瓦發電能力的陸上風電場和一個10兆瓦電解能力的制氫系統。目前該項目已完成95%,不久將進入調試階段。
  • 廣東 穩步推進加氫站、氫油綜合能源補給站和液氫站建設
    安全高效發展核電,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因地制宜發展分散式陸上風電,提高天然氣利用水平,大力推進太陽能發電和集熱;推進丙烷脫氫等工業副產氫、谷電制氫及清潔能源制氫等氫源建設,擴大氫能利用規模;穩步推進生物天然氣開發;推廣地熱能與集中供熱、製冷、燃機發電等方面的應用,示範開發海洋能。推進可再生能源、氫能在5G基站、特高壓、充電樁、大數據中心等領域的應用。
  • 臨港新片區3年建7座綜合能源補給站,油氣、油氫或油電合建
    到2022年,計劃實現新片區電力、燃氣和綜合能源補給站等綜合能源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建成7座現代化能源補給站,構建油氣、油氫或油電合建示範項目,建成綜合能源管控平臺。臨港新片區將布局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制氫,液氫儲存和氫氣充裝,民用氫氣管道以及加氫站建設等項目,逐步推進氫能基礎設施網絡建設與完善。
  • 可再生能源制氫盈利不易,十年難見收益
    「綠氫」開發熱潮席捲全球GTM報導稱,近幾年來,採用可再生能源生產「綠氫」的熱潮席捲全球,截至目前,全球已推出多個吉瓦級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項目,規劃建設速度超出行業預期。目前,全球正在建設的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位於沙特,該項目配備光伏、風電以及儲能等設備系統,電解水制氫規模達到4吉瓦。
  • 光伏制氫與CO2制甲醇的完美結合:2020年10月,全球首套液態太陽燃料...
    2020年1月17日,項目在蘭州新區綠色化工園區試車成功打通全流程,邁出了全球範圍內將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轉化為液體燃料工業化生產的第一步,實現了裡程碑式的重大跨越。 2020年10月8日,項目順利通過72小時現場考核,再次取得重大進展。
  • 晚報:福建斥51億投光伏,華銳風電停牌擬退市
    近日,印度太陽能公司(SECI)發起全球投標,在卡納塔克邦Koppal區的超級可再生能源電力園區(Ultra Mega Renewable Energy Power Park)建設一個總計2500MW的與州際輸電系統(ISTS)連接的太陽能項目。 投資400萬美元!
  • 吉電股份:擬與國家電投氫能公司合作,共同開拓氫能市場
    國家電投成立於2015年5月,由原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重組組建,同時擁有火電、水電、核電、太陽能發電、風電資產,是五大發電央企中首個清潔能源裝機佔比超過50%的企業。2017年,國家電投開始加速布局氫能產業,並於2017年5月專門成立氫能公司,開展以氫燃料電池為核心的氫能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目前覆蓋氫燃料電池關鍵技術、制儲氫關鍵技術、氫安全與檢測技術等多個研發方向。吉電股份主要業務涉及火電、供熱、新能源及綜合智慧能源、生物質能、氫能、儲能、電站服務等領域。
  • 多省發布十四五規劃的氫能規劃
    加快「氣化吉林」建設,提高天然氣、煤炭、石油、油母頁巖等化石能源清潔利用水平,探索天然氣摻氫氣技術應用,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遼寧:壯大氫能等新能源產業培育壯大氫能、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動能源消費結構調整。
  • 華能與華北電力大學成立海上風電與智慧能源系統聯合實驗室
    10月24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華北電力大學海上風電與智慧能源系統聯合實驗室戰略合作協議籤約暨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行。 根據協議,雙方將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的原則,聚焦新能源發電、智慧能源系統、智能海上風電、太陽能發電、智能發電核心技術等,打造世界一流的貫通基礎理論研究、
  • 海上風電:搶裝潮引發棄風隱憂(能說會·壇)
    為解決海上風電產業鏈難題,探索海上風電平價實現路徑,12月4日至6日,「2020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在北京召開。
  • 氫能源行業深度報告:「氫能時代」大幕拉開
    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二次能源,可通過一次能源、二次能 源及工業領域等多種途徑獲取,氫能將成為第三次能源變革的重要媒介。氫能可以用 於交通運輸,作為石油精煉、氨生產的原料,以及金屬精煉和住宅部門的加熱和烹飪 等方方面面。
  • 蔡國田|看待能源問題更需要系統思維
    集群之間具有很密切的聯繫,像海上風電、核電等新能源產業集群的發展,必然需要高端裝備製造業的支持,那些大風機、核電機組的技術含量是很高的。 坦率地說,廣東的新能源產業發展現處於比較弱的水平。
  • 播報:內蒙古全區50.46%國土不再新上光伏、風電項目;三菱維斯塔斯...
    風能  中廣核再次刷新海上風電紀錄 遠景能源獲最佳誠信獎  12月25日,中廣核浙江岱山海上風電4#項目一期投運,年發電量可超過6億度,節約標煤17萬噸,減少排放有害氣體約47萬噸,將顯著改善當地的能源結構,助力生態經濟發展。
  • 丹麥和德國加強海上能源合作
    德國與丹麥日前宣布,將在北海、波羅的海水域擴展海上能源合作事宜,將共建海上「能源島」,並擴大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推動歐盟能源轉型進程。  德國經濟與能源部長PeterAltmaier指出:「跨國合作建設海上風電項目,對於努力實現『碳中和』的歐盟而言尤為重要。
  • 風電項目國家補貼將逐步取消 平價上網促使清潔能源成為主流
    自2020年起,新增海上風電不再納入中央財政補貼範圍,由地方按照實際情況予以支持,按規定完成核准(備案)並於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機組完成併網的存量海上風力發電項目,按相應價格政策納入中央財政補貼範圍。2019年棄風電量、棄風率雙降,提升風電企業平價上網積極性推進風電平價上網,是國家能源戰略的既定目標。
  • 風電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根據國家能源局《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 年 11 月),為實現 2020 年和 2030 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 15%和 20%的目標,促進能源轉型,我國必須加快推動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
  • 站在全球海上風電的前沿——蘇格蘭海上風電報告
    蘇格蘭在海洋能源發展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可再生能源研究機構、實驗室—— Orkney EMEC。  蘇格蘭位於大不列顛島的北部,東瀕北海,西臨大西洋,擁有12000公裡的海岸線和790多個島嶼,平均風速常年在9米/秒以上,海上風電儲量超過169GW,佔全歐洲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