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制氫」將成下一個風口!

2020-12-27 騰訊網

站在2030年建成12億千瓦、2060年碳中和的國家戰略當口,我國的風電發展還缺少機遇嗎?

事實上,在「30 60」這樣可遇不可求的歷史機遇中,以風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最大的掣肘是消納能力的提升。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前提,取決於多元化消納渠道與消納方式的拓展。在降低度電成本的同時,延伸產業鏈條,採取如可再生能源制氫、多電源一體化建設、微電網直供電等模式,提高消納能力,促進產業整體效益的提高。

在氫能被推上風口的今天,氫能產業也成為可再生能源更大規模發展的必要的手段。

燃料電池對風電的帶動作用

近日這樣一條信息在業內傳播:12月13日晚間,吉電股份與國家電投氫能科技公司籤署協議,雙方將利用各自優勢,共同開拓氫能市場,圍繞燃料電池推廣應用、PEM 制氫設備研發製造等開展廣泛合作引導和推動燃料電池、PEM制氫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發展。

協議中提到的「PEM 制氫」即水電解制氫技術。而吉電股份作為國家電投旗下控股公司,截止2020年上半年,其新能源裝機422.22萬千瓦,這或許就是雙方開展優勢合作的前提。

可再生能源制氫可以簡單得理解為「風光發電—電解水—制氫制氧—氫能—應用」流程。根據國際氫能專委會預測,到2030年,氫能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將達到17%的份額,在熱電聯產中將達到19%。從我國近年來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來看,交通領域應用已成為目前氫能發展的強勁動力。

電能作為燃料電池的上遊產業,此前業內存在諸多「棄風電量制氫」的呼籲,但隨著三北地區棄風棄光率的逐年下降,以及外送通道的落實,使得「棄電」已不僅是「綠氫」最具價值的選擇。而從更大的規模上促使氫能產業與可再生能源聯合的「雙打」模式無疑是一個即落實了消納又能促進能源轉型的雙贏選擇。

數字顯示,以千萬千瓦風電基地1小時生產1000萬千瓦時的電量、5千瓦時電能產生1立方米氫氣來計算,千萬千瓦風電基地1小時可以生產200萬立方米氫氣,相當於24000噸優質煤炭熱值的能量。

有業內專家指出,如果將全球最大的風電開發商國家能源集團(截至2019年底國家能源集團風電裝機超4000萬千瓦)的風電所發電量全部用來制氫,按照當前燃料電池汽車每天消耗量來看,也僅能供20萬-25萬輛車使用。

根據2019年《中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顯示,氫能將成為中國能源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若2050年氫能應用達到10%,則需氫氣量約6000萬噸,氫能在交通運輸和工業領域得到普及應用,氫燃料電池車將達到500萬輛/年。如此看來,燃料電池產業的擴大對上遊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帶動無疑是巨大的。

正在起飛的產業

2020年9月,財政部等四部委發布《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在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申報指南中明確規定了氫的來源問題,鼓勵低碳氫,當然也包括可再生能源制氫。

可以說,相對於化學制氫、煤炭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解決的是碳排放的問題,而氫能屬於二次能源,具有零碳排放的顯著優勢。隨著上遊電源成本的進一步下降,氫能成本也隨之降低,無論是從減碳角度,還是從產業發展來講,未來風電制氫都將是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

目前國際上已不乏海上風電制氫的項目案例,如全球首個海上風電制氫示範項目荷蘭PosHYdon風電場,以及全球首個商業化海上風電制氫項目Hyport Oostende。在由全球能源巨頭沃旭投資建設的1.4GW的Hornsea2海上風電場中,部分海上風電轉化為氫能,為英格蘭北部的一家石油和天然氣廠提供動力。

在國內,張家口已經成為我國氫能產業生產和應用的標杆城市,其氫燃料電池整車製造等上下遊產業配套、以氫燃料電池為重點的全產業鏈已經形成。據最新報導顯示,目前張家口全市已投運氫燃料電池公交車244輛,是全國燃料電池汽車運行數量最多、最穩定的城市之一,在氫能示範應上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依託優越的風電資源,待張家口當地海珀爾、建投沽源制氫項目二期等項目投產後,2021年底張家口日制氫能力可達38噸。

市場空間巨大

燃料電池汽車的燃料經濟性決定了使用成本。如果說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唯一的問題是成本的話,那麼隨著風、光發電的度電成本逐年降低,可再生能源與氫能這兩個產業將很快具備緊密耦合的條件。

專家介紹稱,按照當前市場氫氣價格60-70元/公斤計算,電解水制氫的電費需要控制在0.3元/千瓦時以內,才能實現氫氣的經濟性。在BNEF最新發布的「2020年下半年各類電源LCOE」中,新建陸上風電項目全球基準LCOE為41美元/兆瓦時,約等於0.26元/千瓦時。隨著國內平價,陸上風電的LCOE基準還將繼續降低。

2020年10月,由工信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汽車行業1000多名專家共同修訂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發布,路線圖要求,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應用達到5萬-10萬輛,並打造1000座加氫站。

以此目標為基準,高工產研氫電研究所(GGII)預計,2025年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對應的氫氣年需求量約達49萬噸。如果以「綠氫」做為低碳發展主力的話,意味著「十四五」期間將會迎來風電制氫產業的快速發展階段。

來源:北極星風力發電網

作者:冉小冉

相關焦點

  • 棄風制氫|一種「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系統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風電制氫將風力發出的電直接通過水電解制氫設備將電能轉化為氫氣,通過電解水產生便於長期存儲的氫氣。風電制氫有效解決了大規模的棄風問題,不僅對綜合能源系統中風電的消納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也將探索出不同於儲能、P2G、供冷供熱進行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納的新途徑。
  • 能源辣評|風電制氫的另一種思路,風電場盈利可翻兩番
    誰說風電企業只能把電賣給電網,為何不能作為制氫企業的自備電源,而獲得更高的收益呢?在中國,近幾年來,氫能似乎成了一個網紅產業,從政府到企業,無不以談論氫能為時尚,截至目前,中國有超過40個地方政府推出了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規劃,這一產業可謂紅極一時。氫能之所以受到各界青睞,源自於氫能自身的清潔、高效和零排放的特點,以及其應用的廣泛性——燃料電池汽車、發電、供熱,以及作為原料廣泛應用於各種工業上。
  • 風電概念將成為新能源的下一個風口
    風電類產品方面,公司與多家風電整機製造商開展合作,已成為國內大型風電整機製造商明陽智慧、湘電風能等的長期主要供應商,並於2018年成為遠景能源的合格供應商。雙一科技(300690):公司是一家集複合材料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現代化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涵蓋大型非金屬模具加工領域、風電領域等。
  • 冬奧會「氫」裝上陣,或將促使風電海工持續升溫
    據悉,該屆冬奧會與冬帕運會的火炬都將採用氫氣點燃的方式,不僅如此,北京市還將運營以氫燃料電池驅動的電動汽車,並在郊外建設兩個氫燃料充電站。此舉將是中國對在聯合國大會上低碳承諾的兌現,表明了中國將致力於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的決心,並將中國的能源轉型戰略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 可再生能源制氫盈利不易,十年難見收益
    「綠氫」開發熱潮席捲全球GTM報導稱,近幾年來,採用可再生能源生產「綠氫」的熱潮席捲全球,截至目前,全球已推出多個吉瓦級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項目,規劃建設速度超出行業預期。目前,全球正在建設的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位於沙特,該項目配備光伏、風電以及儲能等設備系統,電解水制氫規模達到4吉瓦。
  • 新能源龍頭集體大漲,「碳中和」成最強風口?
    加上資本大佬大手筆介入,更讓不少市場人士憧憬,「碳中和」概念有可能成為歲末年初最強風口。新能源龍頭集體大漲12月21日,隆基股份跳空高開8.18%,隨後股價漲停,收85.4元,創歷史新高,市值達3221億元。自上市以來,其股價上漲超過3400%。
  • 光伏制氫與CO2制甲醇的完美結合:2020年10月,全球首套液態太陽燃料...
    液態太陽燃料合成示範項目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根據我國能源與環境現狀建議在西部地區先行先試的一個示範項目。 2020年1月17日,項目在蘭州新區綠色化工園區試車成功打通全流程,邁出了全球範圍內將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轉化為液體燃料工業化生產的第一步,實現了裡程碑式的重大跨越。 2020年10月8日,項目順利通過72小時現場考核,再次取得重大進展。
  • 低成本制氫只是其中一環!
    在化石能源制氫中,煤制氫目前應用佔比超過其他制氫方式,在當前我國煤化工行業較為成熟的背景下,煤制氫產量大且分布範圍廣。不過,煤制氫過程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需要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術設備加以控制。而電解水制氫過程不存在碳排放,工藝簡單,但成本較高。
  • 海上風電正迎來新風口
    在「3060目標」下,必須讓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擔當大任。海上風電如何擔當大任?杜祥琬分析稱,一是我國風能資源足夠多;二是海上陸上的風電技術可行性已經被大家接受了,也被市場證明了;三是經濟性,我們技術進步導致了風能、太陽能成本大大下降。有資源、有技術,技術性又好,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有足夠的信心把風能發展好,擔當大任。
  • 1.2億千瓦:明年裝機目標又調高了 風電光伏板塊已經嗨成一片
    明年裝機目標又調高了 風電、光伏板塊已經嗨成一片 今天早盤,A股新能源板塊再度全面飄紅,風電、光伏類個股在漲幅榜上你追我趕。光伏板塊中,龍頭股隆基股份盤中報93.54元/股,刷新歷史新高,總市值超3400億元。這一幕與昨天晚間業內傳出的一則消息不無關係。
  • 對話李毅中: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需重視攻克源頭制氫
    業內認為,在政策和巨大市場空間推動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有望加速發展。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長李毅中在新京報舉辦的「智引未來,向新而生」超級汽車論壇上表示,近兩年來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熱門話題和投資風口,在氫能產業鏈中,制氫是源頭,氫氣是二次能源需人工製備。
  • 釩電池、氫能源,下一個投資風口
    關於能源的儲存、轉化方向的技術攻關,全球科學界,目前比較普遍的共識,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氫能源技術;一個方向是大型的能量儲存技術。氫能源技術,主要是用其他閒置能源(太陽能、風能等),來電解水,分解出氫氣,把氫氣儲存起來,獲得氫能源,然後供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用。
  • 國際能源網-風電每日報,3分鐘·縱覽風電事!(12月7日)
    海外頭條1、PSEG收購沃旭能源美國1.1GW海上風電25%股份近日,美國多元化能源公司(PSEG)表示,它已與Orsted North America達成最終協議,將收購位於新澤西州水域的1.1GW海洋風能項目25%的股份。
  • 站在全球海上風電的前沿——蘇格蘭海上風電報告
    蘇格蘭位於大不列顛島的北部,東瀕北海,西臨大西洋,擁有12000公裡的海岸線和790多個島嶼,平均風速常年在9米/秒以上,海上風電儲量超過169GW,佔全歐洲的四分之一。  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行業經驗,前瞻的政府引導和頂尖的研發設施,蘇格蘭在海洋能源發展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屢破可再生能源紀錄。
  • 丹麥基金支持澳大利亞5GW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和澳大利亞Hydrogen Renewables公司已達成協議將在西澳大利亞州開發5吉瓦的Murchison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利用光伏發電和風能來生產氫燃料,並出口至日本和韓國。
  • 「碳中和」將成為下一個投資風口?
    原標題:「碳中和」將成為下一個投資風口?「碳中和」將成為下一個投資風口?
  • 日本有望實現低成本制氫 光伏成效顯著
    2019年,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與東京大學和廣島大學合作,對光伏發電和蓄電池的制氫系統進行了技術經濟效益評估,確認了具備國際價格競爭力的低成本制氫所需的技術水平,在使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力電源的技術開發中,此次的成果可作為重要指南。
  • 光伏制氫,消納外送兩頭難
    作為實現「綠氫」的一種途徑,光伏制氫也日益受到業內關注。  光伏+氫催生新「藍海」  當前,光伏產業已經邁入平價時代,並向「1毛錢1度電」的目標繼續前進。預計在「十四五」期間,光伏將拉開替代化石能源的大幕,光伏裝機量將迎來新一波高峰,但隨之而來的消納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 成本仍是海上風電最大痛點大基地是解決之道?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總裁繆駿此前在2020全球海上風電大會上分析稱,目前海上風電要實現平價,還面臨著以下幾個挑戰:第一,目前海上風電資源開發成本高,項目開發沒有形成規模效應,非技術成本亟待降低;第二,海上風電開發缺乏充分的前期論證和投資分析,平價時代的成本水平無法滿足收益要求,項目風險和投資期望需要進一步控制;第三,海上風電產業鏈技術未能和風機匹配,運維經驗需進一步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