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中國網絡上又來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俄羅斯駐華使館微博上忙著慶祝他們的遠東第一大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建城160年,本來想貼心解釋一下這個地名啥意思,可是忘了中國人的感受,「控制東方」這個詞意不出所料的激怒了一些人,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也就此發表了一系列的看法。看起來俄羅斯使館方面還是打算從善如流的,趕緊把「控制東方」這幾個字刪掉了。
儘管如此,這次的事情還是讓許多人找到了機會。
有的打算用段子的形勢嘲笑一下這些年中俄之間較為友好,而中美關係最近遭到波折的現狀,其實骨頭裡不過是想把中美關係出現問題歸罪到中國頭上,當然也許有人只是腦子一時間轉不過筋還打算追求「普世價值」,看這些年中國民族主義意識在青年一代裡增強感到不安。
這種人是裝睡了,你真的叫不醒的。我也沒有努力叫醒他們的打算,事實在那邊已經起勁的打他們的臉了,未來還會打下去,至於他們的臉在被打腫之前裝不下,還是打死都要裝,這也不重要。因為,歷史會淘汰他們的。
還有很多人,只是單純的基於歷史因素,對俄羅斯始終心存恐懼。這就沒有必要了。
我們先回顧一下歷史吧。
俄羅斯從獨立開始確實有著擴張的迫切性,這很大程度上也是歷史和現實早就的。他們身處東歐大平原四處無險可守,蒙古騎兵的彎刀和複合弓讓他們吃了很多苦頭。好不容易有機會獨立後,如何確保自己的安全就成了一個大問題,俄羅斯在這個問題上的選擇很直接也很現實——擴張,儘可能的把邊界線推到對手家門口去,這樣子自己的心腹要地就距離對手足夠遠了。
偏偏這一招確實比較靈光,以至於最後成了習慣動作,喊出來「只有國境線兩邊都站著俄羅斯士兵的時候,俄羅斯才有安全可言。」
所謂戰鬥民族就是這麼來的。說個題外話,在俄羅斯叫「符拉迪」開頭的城市可不光海參崴這一個,北奧賽迪還有個「弗拉季高加索」,不用猜意思就是「控制高加索」。想當初那裡也是一個扼守通往高加索的要地的軍事堡壘發展起來的。
簡單粗暴而且還很現實的戰鬥民族思維裡,這些地名就意味著歷史史實,是自己民族的榮耀。
既然「戰鬥」成了民族的屬性,這也就註定了中俄兩個民族最開始接觸的時候絕對不會浪漫。雅克薩之戰後,俄羅斯認識到了中國的實力,不是他以前面對的那些遊牧民族汗國能比的,也不是土耳其藩屬的那一堆大小不等的帕夏和埃米爾能比的,至於那些東歐國家更不能跟中國相提並論。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尼布楚條約》之後,俄羅斯還分別在康熙末期和雍正初期跟中國籤訂了《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這兩個條約都是中俄兩國沒有在動用武力相威脅的基礎上,協商的結果。
儘管在這兩個平等條約上,俄羅斯還是佔了領土的便宜,不過清朝是解決了心腹大患準格爾問題的,也不算多虧。
至於領土問題,為什麼清朝皇帝會顯得比較佛系,這就要說到古代中國人傳統觀念對於邊疆實行的「羈縻制」了。這是另一個問題,說起來複雜,這裡不多說。
誠然,歷史不可以被遺忘,但是僅僅記住歷史上發生了什麼顯然是不對頭的,牢記歷史最應該記住的是為什麼歷史會是這樣子。
先舉一個例子吧,在今天的人類看來,獅子老虎是猛獸,而花貓屬於寵物。可是如果我們的體格只是猶如老鼠一般,可愛的花貓就會從寵物搖身一變成了可以奪命的猛獸,反過來如果我們的體格現在猶如大象,豢養獅子老虎當做寵物貓的難度應該並非很大。
老虎:你看我也可以很萌,前提是你……
但是從這兩個條約到後來開始的各色不平等條約,以至於海參崴變成符拉迪沃斯託克,伯力成了哈巴羅夫斯克。我們是不是應該思考一下,這是為什麼??
當中國最開始於俄羅斯接觸的時候,雖然也有博弈和較量,但是中俄雙方基本上還是平等的籤訂了《尼布楚條約》、《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應該說彼時的俄羅斯帝國正處於國力快速上升,擴張欲望最為強烈的階段。
為什麼那時候中俄還能平等的協商以對等地位籤訂條約,而100年多之後俄羅斯相對於其他西方列強的差距明顯增大,偏偏中俄之間反而沒了平等,只能將大片領土拱手讓人呢?
晚清時代,中國面臨的問題在於一個傳統的王朝帝國向近現代民族國家轉變的問題,而當時世界的大勢則是東亞延續千年的朝貢體制和中央王朝的「羈糜制」向現代國際關係的領土疆界制發生碰撞。
尤其要命的是,當時清朝的統治集團已經萬幾宸翰了,表面上也在不遺餘力的推行「滿漢一家」不讓討論「華夷之辯」,可是他們內心始終有弱勢心態,把東北當做了自己的私產所謂「龍興之地,若聽流民雜處,殊於東北風俗攸關」(乾隆皇帝),儘管不可行也反反覆覆的在搞封禁政策築起「柳條邊」(別說清朝皇帝不修長城,他們防的方向不同而已……)。
這個政策的後果就是,沙俄出現在遠東的時候,人丁稀少的當地少數民族根本無力抵禦入侵,而清朝的八旗軍隊其實在東北也無法真正立足(「逃旗」這個詞的由來了解一下),只能稀疏的駐守若干點。
也正是在這個複雜的碰撞之中,沙俄帝國侵吞了當時從屬於清朝的大片領土。
說到根本,在當時農業社會和自然經濟為主的中國根本無力與實現了工業化和民族國家化的西方向抗衡,最後必然在帝國解體的過程中淪為任人宰割的對象。各國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的時候,哪家考慮過中國的主權問題了?他們不過是因為自己的體量和現實之間互相牽制,無力直接將中國瓜分吞併而已。沙俄帝國是因為佔據了地理優勢,因此下手最方便所以動作最大而已。
即便在當時顯得溫文爾雅的美國,確實不曾要求過此類勢力範圍之類的東西,可是他們絮絮叨叨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目的何在?他們絕對不拒絕各種不平等條約帶來的利益,只不過是擔心列強真的把中國瓜分乾淨之後,必然排斥美國的利益,正如那些列強在世界其他部分所做作為一樣。
美國:其實我們主要是來晚了,好在菲律賓不大,一口吃掉之……
十九世紀的國際規則裡,列強的殖民地就是自己的合法領土,各種關稅政策當然不會對其他國家友好。當時的中國是少數幾個還沒有被瓜分乾淨的地方,美國人仍然可能在這有足夠的預期利益。
另外,憑著當時的美國軍事力量和工業實力也根本無法去挑戰英法等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他的列強地位都得等著「美西戰爭」打完才真的確立,政治影響力更是談不上多大。如果美國能有好像今天這樣的力量對比,恐怕事情真的就不是這樣子了,不信看看美國人當年在菲律賓做啥了!
今天的世界上,美國開始高高興興的濫用自己超強力量,正在嚴重的侵蝕當年二戰後他自己親手主導建立的國際秩序,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形成新的挑戰。那麼在這個背景下,中俄因為有著共同的訴求,所以開始互相接近,這是非常正常的。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基本實現了現代化的社會和法律制度,經濟和科技水平並不差勁,軍事力量更不是當年晚清時候能夠比擬的,而俄羅斯早已不是當年的蘇聯,不但經濟面臨一些問題,就是國內仍然存在諸多不穩定的因素。
中俄之間的力量對比可不是當年的「貓鼠」了!今天的中國人應該對自己的國家有足夠的自信。如果看不清這一點,只是糾結於歷史現象盲目的「恐俄」或者「疑俄」,那麼除了誤事之外別無好處。
我們接受今天領土現狀,這絕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對過去的歷史應該遺忘。
符拉迪沃斯託克博物館鎮館之寶都是古代中國的文物
海參崴變成符拉迪沃斯託克的歷史,最好每一個中國人都別忘,如果有機會還該記住他們的博物館裡為什麼會有了我們的古代文物,然後再想想,怎麼才會不讓這種事再發生了!!?
順便回顧一下西方的現代國際關係歷史,我們更能得出一個結論,這個地球上其實沒有救世主,如果一個國家不能適應現行的國際關係規則,那麼就註定會成為一塊會走的五花肉。中國的未來是一塊巨型五花肉,還是一隻任人下手的小肥羊,又或者是大象(我們吃草,但是獅子老虎也得尊重我們),這個責任就在今天和未來幾代中國人的肩上了。我們怎麼做,歷史在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