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清朝末年在海參崴生活的中國人 這座城市屬於我們的歷史

2020-12-14 愛歷史

7月2日,俄羅斯駐華使館發布了一條消息,稱「符拉迪沃斯託克的歷史始於1860年,當時俄羅斯人在這裡建立了一個軍事港口,稱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意思為「統治東方」)。」

這條消息一經發布,便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俄羅斯駐華使館口中所稱的符拉迪沃斯託克,他還有著一個中國人永遠也無法忘記的名字「海參崴」。

「海參崴」這個名字出自滿語,意思為「海邊的小漁村」,中國對海參崴的有效統治歷史十分悠久。從唐朝開始直到清朝,海參崴都一直屬於中國的行政管轄之下。

17世紀的時候,隨著沙俄為了打通遠東出海口,不斷與清朝政府製造摩擦。康熙時期儘管中俄《尼布楚條約》明確規定了海參崴屬於中國,但後來隨著清王朝的國勢漸微,鴉片戰爭以後,沙俄政府於1858年強迫清政府籤訂了《璦琿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劃為中俄共管。

但這並沒能滿足沙俄的侵佔野心,僅僅兩年之後,1860年又逼迫清政府籤訂了《北京條約》,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將包括庫頁島在內的40萬平方公裡土地割讓給了沙俄。隨後海參崴便成為了沙俄在遠東的一個重要軍事基地。

儘管海參崴落入了沙俄的口袋,但是仍有大批世代生活在那裡的中國人留了下來。他們在海參崴從事著經商、做工、捕撈等不同的工作。1891年隨著西伯利亞鐵路的開通,更多的中國湧入了這座原本屬於中國的城市。他們為海參崴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也讓這座曾經「海邊的小漁村」初具城市規模。

可以說海參崴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中國人的努力和奮鬥,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居住在這裡的中國人卻最終沒能留下來,成為這座城市的主人。

當時的海參崴到處可見中國的搬運工,中國的店鋪,中國的小飯館和小戲院,奇特的中國帆船,所有的這些都讓這座城市充滿了東方的情調。

當時在整個俄國遠東地區,中國人的數量達到了20萬人以上。

進入20世紀20年代,隨著蘇聯開始全面推行集體化和工業化,中國商販成為了遠東地區遭受打擊的對象。尤其是1929年中東路事件以後,蘇聯在遠東地區任意關閉華人商店,沒收華人財物,強徵各種雜稅。

隨著20世紀30年代,蘇聯開始進入大清洗運動,認為邊界地區存在著大量的中國人是一種不可靠的因素,認為是對其國家安全的一種威脅。

1935年7月17日,蘇聯中央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前往邊界區域及其居留之決議》,明確規定:「凡邊界地域及邊界禁區, 除該地區居民外, 凡未得有內政部機關之許可者, 不準前往;凡違反前往邊界地域及其居留章程者,應依蘇聯內政部特別會議之決議,處以1年至3年之徒刑。」從這時開始,蘇聯逐步著手驅逐居住在海參崴的中國僑民。

1937年隨著蘇聯大清洗運動的不斷加劇,蘇聯決定「一勞永逸地結束反對蘇維埃國家基礎的卑鄙的破壞活動。」

將居住在海參崴的中國人視為「不可靠分子」,展開了大規模的驅逐和遷移行動,還有大批的中國人遭到了逮捕。曾經在海參崴隨處可見的中國人也就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從這裡消失。

對於海參崴更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對於每一個學習過歷史的中國人來說都無疑是一種傷痛的回憶。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曾經多次表示,立志要收回海參崴等被外國列強侵佔的土地,也曾豪言要組織30萬軍隊收復海參崴。儘管許多人都為此付出了努力,但海參崴最終仍然被納入了俄羅斯的版圖。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在中國發布的那條消息,無疑是在中國民眾最痛的傷口上撒鹽,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蓄意挑釁的行為。

歷史照亮未來,欺辱不再重演!也許未來有那麼一天,我們還能將符拉迪沃斯託克這個名字扔進歷史的垃圾堆,重新印上海參崴這個屬於我們中國的名字。

相關焦點

  • 海參崴,一個令所有中國人都心頭滴血的城市
    關於海參崴,你所不知道的歷史真相海參崴,如今又叫做符拉迪沃斯託克,這是一個令所有中國人都心頭滴血的城市,它深刻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屈辱。有資料證明,至少在唐朝時期,這裡已經有人的生產和活動了,遼金元時期,這裡都被中央所管轄,明朝時期這裡屬於奴兒幹都司,清朝這裡屬大吉林寧古塔副都統,後劃歸吉林琿春副都統管轄。康熙時期,俄國伺機東侵,俄國被擊敗,中俄籤訂了《尼布楚條約》,這片地區的主權明確屬於中國。早期闖關東來到這裡的人,把這裡叫做「崴子」,由於這裡盛產海參,所以就有了海參崴的名字。
  • 俄羅斯遠東最大的城市和港口,符拉迪沃斯託克,清朝時稱海參崴
    俄羅斯遠東最大的城市,與中國及朝鮮接壤,這個城市就是——符拉迪沃斯託克,原名為海參崴,這是一座「一眼望三國」的美麗而又悠閒的城市。在一百多年前這個港口城市是屬於中國清朝的領土,但是由於清政府於1860年籤訂了《中俄北京條約》這個不平等條約後,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域割讓給了俄羅斯。從那以後,海參崴成為了俄羅斯的領地。現如今,這裡是俄羅斯遠東最大的城市和重要的港口,展示遠東地區獨特魅力和多樣的文化。
  • 海參崴,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海參崴,是一個我們非常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在初中學習地理和歷史的時候,就知道這裡是一個很漂亮的北方城市,那裡不光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城市,更能領略著金角海灣的風光!由於歷史的原因,讓這座城市離我們越來越遠。
  • 歷史老照片:清朝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真實生活!
    一家人並排躺在一個大炕上,最吸引我們眼球的就是那一根根長辮子吧!歷史老照片:清朝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真實生活! 集市上人不是很多,但也不至於蕭條一片!歷史老照片:清朝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真實生活!
  • 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海港城市,159年前曾屬清朝管轄!
    海參崴,是一個我們非常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在初中學習地理和歷史的時候,就知道這裡是一個很漂亮的北方城市,那裡不光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城市,更能領略著金角海灣的風光!由於歷史的原因,讓這座城市離我們越來越遠。
  • 海參崴,你所不知道的歷史真相
    微博內容稱,符拉迪沃斯託克的歷史始於1860年,當時俄羅人在這裡建立了一個軍事港口,稱為「符拉迪沃斯託克」。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在微博裡特別用括號提醒國人,符拉迪沃斯託克的意思就是「統治東方」。稍懂歷史的中國人都知道,符拉迪沃斯託克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北方港口海參崴,海參崴距離吉林省琿春市近在咫尺,僅有180公裡。海參崴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 1955年海參崴:天然優良不凍港,蘇軍重兵把守,沒有絲毫中國痕跡
    (這是一組反映1955年海參崴情況的老照片)【愜意的時光】晚清政府喪權辱國,國力衰微,沙俄認為機會到來了。1858年沙俄強迫清廷籤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裡面規定包括海參崴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中俄共管。1860年,沙俄又強迫清廷籤訂《中俄北京條約》,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這裡面就包括海參崴。
  • 清朝末年老照片:日俄戰爭時期遼寧的社會生活,街頭掛膏藥旗
    今天為大家刊發一組清朝末年老照片,具體時間為1904-1905年,記錄了遼寧的社會百態。當時遼寧稱奉天,主持軍政一切要務的最高官員是盛京將軍增祺。到了清朝末年,情況有了很大變化,朝廷對「龍興之地」的守護力不從心,列強開始染指其中,試圖獲取非法利權。1904-1905年,日、俄兩國因爭奪遼寧地盤而終至於發生了戰爭。
  • 當年清朝丟掉了海參崴,為什麼沒有順利回歸?
    它位於亞洲東北部,現在是俄羅斯領土,但是在一百多年前,海參崴還屬於清朝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即中國。清末年,國家衰弱,1840年鴉片戰爭後,列強大肆掠奪,籤訂了許多條約,割讓了大部分國土,我們收回了大部分國土,但是海參崴卻一直沒有收回。
  • 老照片|清朝末年的中國東方鐵路
    關注我,看更多 沙皇俄國一直把吞併中國東北地區作為它的既定國策。 哈爾濱松花江大橋 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沙皇俄國即開始醞釀建設一條穿過中國東北地區的鐵路,把遠東重鎮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與其國境內的西伯利亞鐵路東段連接在一起
  • 中國丟失的海參崴,為何至今難以收復?
    回顧中國近代史,簡直慘不忍睹,不忍直視。晚清的中國,無論是經濟、政治、軍事還是文化上,都被歐美各國所碾壓,任意欺辱。落後就要挨打,歷史無情地證明了這一點。沙俄和清朝曾有過多次領土糾紛,雖然在清康熙年間清朝和沙俄籤訂的《尼布楚條約》中明確訂明海參崴屬於清朝,但是,清朝中葉國勢日衰,鴉片戰爭後,1858年清政府與沙俄籤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規定包括海參崴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中俄共管。
  • 清朝時期香港和海參崴開始流浪,如今兩地歸屬卻大不相同
    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雖然有著一定的功績,比如實現民族大團結等,但是在清朝後期因為國力衰弱被世界強國吊打,讓中華大地變得滿目瘡痍,讓無數的國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同時又有一些原本屬於中國的領土,也在外來侵略者的半脅迫中喪失,比如香港和海參崴。
  • 老照片:清朝末年的那些王爺們,看看和電視劇上的有什麼不一樣
    本組圖片收集整理了清朝末年的那些王爺們的珍貴老照片,看看這些令人羨慕的皇親國戚都長什麼樣子,是否和電視劇上的有什麼不一樣?根據清朝祖制,宗室爵位承襲前人的爵位時要降一級,直至降至最後一個等級再襲。(宗室封爵定為十四等級)可是鐵帽子王卻是一個例外,他的爵位是皇帝加恩世襲罔替的,不需要降級承襲。
  • 清朝末年,民國期間,北京城裡的老照片,這40年裡都有什麼變化
    前幾天去了北京,發現在這些高樓大廈裡面已經找不到曾經電視裡面的老北京了,突發奇想收集了一些從清末開始到民國時期北京城的老照片,希望可以勾起大家對老北京的回憶,同時也看看北京城在這40年間都經歷了些什麼。
  • 海參崴,俄羅斯人口中的「舊金山」
    今天,就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被俄羅斯人稱為「舊金山」的城市-海參崴。海參崴地理位置歷史上的海參崴海參崴作為中國的領土,是從唐代開始的。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俄國兩次宣布廢除與中國的不平等條約。 1918年,日本人暫時佔領了這座城市,直到1922年撤退。1919年,蘇聯與中國籤署了《蘇俄第一次對華宣言》,宣布廢除了不平等條約。 同年,北洋政府發表了一份出徵西伯利亞宣言,派遣官兵前往海參崴對蘇俄政權進行幹預。 1920年,蘇俄又與中國籤署了《蘇俄第二次對華宣言》。 1920年,「遠東共和國」的成立。
  • 百年前,清朝丟掉了海參崴,它為何沒能像香港、澳門那樣回歸?
    海參崴位於亞洲東北部,目前是俄羅斯領土,但在一百多年前,海參崴是屬於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也就是屬於中國的。清朝末期,國家孱弱,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就徹底成為了列強宰割的對象,籤訂了不少割讓國土的條約,但到現在,大多數割讓的國土我們都已經收回,但海參崴一直沒有收回。像香港、澳門這樣的重要島嶼,世界級的經濟重點城市我們都收回了,為什麼海參崴收不回呢?
  • 海參崴:曾經的中國領土,如今在俄羅斯治理下發展堪比我國的縣城
    在清朝時這裡是中國的領土,劃為吉林將軍管轄,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域割讓給了沙俄,隨後這裡就被命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160多年過去了,今天的海參崴發展得怎樣了呢?在1930年的時候,這裡還只是被當時的蘇聯用來關押囚犯戰俘的地方,直到後來的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來到這裡,海參崴的價值才被發掘,他說:這裡堪比舊金山。
  • 「符拉迪沃斯託克「一個中國歷史上繞不過去的「海參崴
    追溯歷史,其實俄羅斯人並不喜歡叫它海參崴,這個地方,海參崴全世界只有中國人這麼稱呼它,俄羅斯人管它叫符拉迪沃斯託克。符拉迪沃斯託克(原名海參崴),位於亞歐大陸東北部,阿穆爾半島最南端。清朝時為中國領土,隸屬於吉林將軍。
  • 俄羅斯遊記 | 為什麼中國人都喜歡去海參崴玩?
    在臺灣海參崴是正式名稱,而在中國地圖上這個城市的正式標註則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是對俄文名字的音譯。如今,海參崴為俄羅斯遠東最重要的城市,是俄羅斯海軍第二大艦隊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總人口約60萬。
  • 曾經的海參崴,如今的符拉迪沃斯託克,掀開一段翻篇的歷史
    符拉迪沃斯託克,是俄羅斯在遠東人口最多的城市。被稱為遠東不凍港。眾所周知,歷史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海參崴。曾經是中華民族的土地,只是現在這個地方已經更名易主。海參崴到底是不是不凍港,就一直眾說紛紜。我看到的就確實是不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