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丟失的海參崴,為何至今難以收復?

2020-12-14 熱點我見

回顧中國近代史,簡直慘不忍睹,不忍直視。晚清的中國,無論是經濟、政治、軍事還是文化上,都被歐美各國所碾壓,任意欺辱。落後就要挨打,歷史無情地證明了這一點。

沙俄和清朝曾有過多次領土糾紛,雖然在清康熙年間清朝和沙俄籤訂的《尼布楚條約》中明確訂明海參崴屬於清朝,但是,清朝中葉國勢日衰,鴉片戰爭後,1858年清政府與沙俄籤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規定包括海參崴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中俄共管。

2年後的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又與清政府籤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清政府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其中包括海參崴。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由於蘇聯處於國內戰爭的混亂的狀況,反對共產黨的勢力在海參崴和俄國遠東地區滲入。其中包括一些外來勢力如英國、美國和日本,日英聯軍在1918年藉口當地有日資設施被襲,進駐金角灣和海參崴,導致1920年遠東海賓地區建立了「遠東共和國」,持續至1922年由蘇聯收復。

列寧領導下的蘇維埃政府於1919年曾經發表致中國國民及南北政府宣言,廢除沙俄對中國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但是,史達林上臺後,蘇聯開始否認之前的宣言,拒絕將這片領土歸還給中國。

海參崴(俄文名符拉迪沃斯託克,意為「徵服東方」),是俄國濱海邊疆區首府,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最重要的軍事基地。它位於中朝俄三國交界處,三面臨海,擁有優良的天然港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

1860年以前,海參崴是中國領土,中國對海參崴的統治最早可追溯至唐朝。然而,1860年,沙俄趁清朝政府忙於鎮壓太平天國,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之時,迫使清朝政府籤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從此海參崴就成了俄國領土。

我們打開地圖就可以發現,蘇聯儘管領土面積世界第一,但是,它卻沒有一個好的出海口,而俄羅斯現在唯一的一個不凍港就是海參崴,這還是從中國手中硬強過去的。

二戰結束時,蘇聯私下與中國協商,籤訂了一個《中蘇加盟條約》,這個條約規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其中有兩條是這樣的:蘇聯同意無條件撤走蘇聯駐東北三省的所有武裝力量。同意中國政府恢復原蘇殖民地大連主權。

蘇聯承認中國對海參崴的主權,實力同意在50年以內撤走蘇聯駐海參崴所有武裝力量。中國政府將在1995年恢復對海參崴的主權,並開放海參崴為自由港,對蘇聯免稅。

從這兩條可以看出,如果不出意外,中國將在1995年收回海參崴。但遺憾的是,這件事最終還是不了了之。根本原因在於,這個條約是蘇聯與國民黨政府籤訂的,後來新中國與蘇聯重新建交,對於之前籤訂的條約,即使是史達林親筆籤署了這份《中蘇加盟條約》,他也不會對新中國政府承認這份條約的合法性了。

再加上後來蘇聯意識到海參崴對於他們的重要性,結果這個問題就成了歷史遺留問題,一直在討論。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了,繼承者是俄羅斯,俄羅斯根本不承認蘇聯那一套,因此,當年的文件早就沒有了法律效力。至此,海參崴的回歸就徹底黃了。

海參崴所處的這40萬平方公裡土地其實非常重要,除了土地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外,地理位置也十分優越,海參崴是東方最重要的出海口之一,如今年吞吐貨物量達到了1000萬噸,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經貿布局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海參崴而展開,足以見得這個港口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

海參崴對於中國來說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如果如今東北地區有了這樣一個千萬噸級別的大港口,那麼中國沿海經濟的發展將會是另一番景象,不僅只是珠三角和長三角,而是3路並進的局面。東北經濟也不可能出現目前衰退下滑的趨勢,而可能展現出中國經濟增長第三極的欣欣向榮發展狀況。

那麼丟失海參崴的這100多年裡,最有利於中國收回海參崴的時機,就是1991年蘇聯解體之時,那麼我國為何沒有能在當時俄羅斯最虛弱的時候,趁機收回海參崴呢?

其實,歸結起來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海參崴對於俄羅斯太重要

俄羅斯領土亞洲部分雖然面積很大,但是多數地區並不適合人類居住。海參崴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是天然良港、軍事重鎮和俄羅斯太平洋地區的門戶。

事實上,毫不誇張地說,海參崴是俄羅斯遠東的精華所在和最重要的城市。一旦失去海參崴,俄羅斯遼闊的西伯利亞和遠東領土的價值將大打折扣,幾乎沒有太大經濟價值。所以說,海參崴就是俄羅斯的命根子,俄羅斯在任何情況下都絕不會容忍失去海參崴。

二、人口因素

歷史上海參崴曾長期是中國城市,本來有很多中國居民,即使在割讓給俄羅斯幾十年後,海參崴依然有很多中國人。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爆發後,蘇聯就逐步有目的的把海參崴中國人趕走或者屠殺殆盡。

到了二戰後,海參崴已經基本上沒有中國人,全是從俄國各地遷徙而來的白人。因此,人口因素導致不利於中國收回故土。

三、軍事實力

蘇聯解體時雖然是俄羅斯最虛弱的時候,但當時的中國更弱,尤其是在軍事方面。俄羅斯作為前蘇聯的繼承者,經濟依然比中國發達,工業發展水平也能遠超中國。軍事方面,俄羅斯擁有世界最大的核武庫,陸海軍都比中國至少先進一代。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能趁蘇聯解體撈點經濟和科技好處就很不錯了,根本無法收回領土。

四、國際環境不允許

二戰後,各國的領土基本上已經穩固,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流,任何國家再想用武力奪取他國領土都會遭到國際社會的集體反對,代價很大。

而當時蘇聯解體時,中國的國際處境也很微妙,所以中國不可能破壞和平的發展環境,去謀求收回領土。

2001年7月16日,中國好俄羅斯在莫斯科的克裡姆林宮籤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其中承認了海參崴以及臨近遠東地區的「永遠」不再是中國的領土。這一條約的籤署也就意味著中國永遠失去了收回海參崴的機會。

相關焦點

  • 隨著中國的強大,海參崴能否回到祖國懷抱?
    但是隨著近年來我們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在當年那些不平等條約下被侵佔的領土也都回到了我們祖國的懷抱裡面,就比如香港和澳門的回歸,讓中國同胞們感覺到非常的開心。但是還是有一些領土至今沒有回歸到我們的中國,比如就說到海參崴。
  • 百年前,被清政府丟掉的海參崴,為什麼不能像香港澳門一樣回歸?
    中國曾籤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丟失了大量的領土,香港、澳門、海參崴等地區被列強們通過各種條約划走,直到新中國成立才一步步收回。但是為什麼香港和澳門都已經回歸了祖國的懷抱,而海參崴卻遲遲不能回歸呢?其實原因有很多。
  • 九龍島和海參威同被割讓,九龍島已經收復,為何海參威至今還沒?
    眾所周知,中國的近代史上,有著抹不去的恥辱,尤其是清朝末年。在清政府的無能和腐朽的統治下,列強入侵中國,奪走原本屬於中國的土地。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再次被迫與列強籤訂了一系列條約進行割地,賠款。在《北京條約》中,將九龍島和海參崴分別割讓給英俄兩國。
  • 蘇聯解體時為何我們沒有趁他病要他命收復失地?其中的原因很無奈
    清朝晚期由於政治的腐朽和閉關鎖國等一系列的問題,導致了當時的中國非常的落後而又貧窮的局面,在帝國主義的大肆入侵,清政府又沒有能力對此進行抵抗,所以籤訂了不少的不公平的條約,不僅賠付了大量白銀還割讓了大片國土。雖然有的收了回來但有的則至今都沒有收回來,其中沙俄是侵佔土地面積最多的國家,總面積超過150萬平方公裡。那麼在蘇聯解體之時,中國為何沒有「趁它病,要它命」把這些失地收復呢?其中有四大主要原因。
  • 海參崴:天然優良不凍港,百年過去沒有絲毫中國痕跡
    眾所周知,中國的國家版圖就像一隻「雄雞」,但就實際情況來說,歷史上中國曾經的領土比現在要大得多,只不過戰爭中的割地賠款使國家喪失了一部分的領土。就比如在1689年的尼布楚條約中,額爾古納河以西的貝加爾湖附近土地就丟失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海參崴現符拉迪沃斯託克也曾是中國的領土,至今為止,它們仍然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惦念。
  • 都是不平等條約,香港和澳門都已回歸,為什麼海參崴至今未收回?
    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海參崴,俄語的名字叫做符拉迪沃斯託克,語意為「統治東方」,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面。海參崴是俄羅斯在遠東最重要的城市,軍事重鎮,天然良港。實際上,在1860年以前,海參崴一直是我國的領土。1856年,英法聯軍入侵中國,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而沙俄則開始趁火打劫。
  • 近代中國第一次收復失地的戰幕——《出兵西伯利亞宣言》
    近代中國第一次收復失地的戰幕——《出兵西伯利亞宣言》 1917年11月 ,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以後,陷入了全面的內亂之中,蘇聯紅軍節節勝利,但還無暇顧及遠東地區。北洋政府決定趁機出兵收復外蒙古和西伯利亞。當時北洋政府的眾多軍官都非常支持「武力統一」中國。
  • 為何香港能順利回歸祖國,而海參崴至今都未回歸?原因就這幾點
    為何香港能順利回歸祖國,而海參崴至今都未回歸?原因就這幾點!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一直都處於中原內地和遊牧民族之間的矛盾,總會產生領土爭奪的矛盾,但是總的來說還算是內部矛盾,直到清朝的時候,因為國力太弱,很多領土都被西方人掠奪。
  • 海參崴丟失的真相:俄羅斯的「友誼」為何如此昂貴
    這個國家就是清王朝統治下的中國。按理說,敵人的敵人是朋友。俄羅斯難道不應該謀求與中國合作,或至少暗助中國,給英法難堪嗎?當時,俄國內部確實有類似聲音。只不過,這個「暗助」從一開始就附加著苛刻的交換條件。俄羅斯駐英海軍專使普提雅廷,第一時間偵知了英國對華政策的轉變。
  • 1955年海參崴:天然優良不凍港,蘇軍重兵把守,沒有絲毫中國痕跡
    【沿岸炮兵陣地】明清時期,海參崴地區盛產海參,而「崴」是窪地的意思,故得名海參崴。這裡風景宜人,加上位於海濱地區,儼然是一處度假勝地。事實上,時至今日依舊很多中國人來這裡度假。國父孫中山曾說,「這個30萬軍失敗了,要再組織一個30萬軍,直到收復海參崴為止!」
  • 海參崴,一個令所有中國人都心頭滴血的城市
    到19世紀90年代,海參崴已經成為遠東地區非常繁榮的城市了,可以說,海參崴的繁榮離不開大量中國勞工在此的辛勤勞動。比如在1912 年竣工的符拉迪沃斯託克火車站,如今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地標,並且仍在使用,這也是中國勞工參與的建設項目。如今前往海參崴旅遊的話,符拉迪沃斯託克火車站已經是必覽之地。
  • 老照片:清朝末年在海參崴生活的中國人 這座城市屬於我們的歷史
    這條消息一經發布,便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俄羅斯駐華使館口中所稱的符拉迪沃斯託克,他還有著一個中國人永遠也無法忘記的名字「海參崴」。「海參崴」這個名字出自滿語,意思為「海邊的小漁村」,中國對海參崴的有效統治歷史十分悠久。
  • 勿忘歷史:中國近代丟失多少土地?來看看這張國恥地圖
    德國人繪製的1735年中國地圖1916年,上海出版社出版了一張《中華國恥地圖》,在地圖上,從1840年以後丟失的領土都標註在了地圖上,並以文字說明。這張地圖不斷在告誡當時的中國人要奮發圖強,不要忘記歷史的屈辱。
  • 海參崴地理位置如此重要,清政府為何不珍惜,輕而易舉丟了?
    曾經的海參崴,現在的符拉迪沃斯託克。 在清朝時期,這裡一直都是大清的領土。可是到了晚清,沙俄開始不斷蠶食中國的領土, 各種喪權辱國條約的籤訂,海參崴便被割讓給了沙俄。符拉迪沃斯託克便是沙俄給海參崴的重新命名。
  • 孱弱也有雄起時,為何說北洋政府出兵海參崴令世人吃驚?
    1912年2月,宣統皇帝宣布退位,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國正式進入北洋政府時代。然而,在背負著罵名的同時,北洋政府也曾做過很多令國人振奮的事情,比如徐樹錚收復外蒙,再比如今天我要帶大家了解的另一個不為人知的事情——北洋政府出兵遠東地區。
  • 海參崴,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海參崴,是一個我們非常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在初中學習地理和歷史的時候,就知道這裡是一個很漂亮的北方城市,那裡不光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城市,更能領略著金角海灣的風光!由於歷史的原因,讓這座城市離我們越來越遠。
  • 曾經的海參崴,如今的符拉迪沃斯託克,掀開一段翻篇的歷史
    眾所周知,歷史上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海參崴。曾經是中華民族的土地,只是現在這個地方已經更名易主。海參崴到底是不是不凍港,就一直眾說紛紜。我看到的就確實是不凍港。而且我是在最冷的一月底二月初來到的海參崴,這是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最具活力的季節,走在海參崴的大街上,迎面而來的寒風,隨時讓你享受那種臉上刮刀的滋味。但我看到港口的半冰半水的海面上不斷有船行走。
  • 海參崴,你所不知道的歷史真相
    稍懂歷史的中國人都知道,符拉迪沃斯託克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北方港口海參崴,海參崴距離吉林省琿春市近在咫尺,僅有180公裡。海參崴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到19世紀90年代,海參崴已經成為遠東地區非常繁榮的城市了,可以說,海參崴的繁榮離不開大量中國勞工在此的辛勤勞動。比如在1912 年竣工的符拉迪沃斯託克火車站,如今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地標,並且仍在使用,這也是中國勞工參與的建設項目。如今前往海參崴旅遊的話,符拉迪沃斯託克火車站已經是必覽之地。
  • 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後,為何不趁勝追擊收復伊犁?
    大臣左宗棠抬著自己棺材出徵,才終於成功將新疆收復,然而在就取得全線勝利之際,卻引發了新的爭論:明明是大好時機,他為何不乘勝追擊,繼續收復其他失地?到底是他不敢收,還是說迫不得已?事實上,這個問題在史學界早就有了定論!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咱們且來評說評說。
  • 海參崴 為什麼中國要不回來了?
    1860年籤訂的中俄《北京條約》,是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時,俄國假裝好人站出來調停,隨後聲稱自己對調停戰爭有功,逼迫清朝籤署這條不平等條約,將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土地(包括海參崴)永久歸屬俄國。1864年籤訂的《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割佔了中國西北44萬平方公裡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