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不少地方都在大興土木,修建古建築,雖然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但「贗品」終究是「贗品」,工業化建築不乏浮華與俗氣,少了文物的時間積澱與文化內涵。
眾所周知,古代的中國人最喜歡用木頭蓋房子,木頭不比金石,容易腐朽,所以幾千年來留下來的木構古建築少之又少。中國現在能夠看到最早的木構古建築是唐朝時期的,並且全國範圍內也只剩下3座了,可謂「國寶」。而這三座建築都在山西!
南禪寺大殿——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
說起南禪就想起梁思成、林徽因當年艱苦尋找唐代木結構建築,已經找到了佛光寺大殿,但是錯過了近在咫尺的現存最早的木架結構建築南禪寺大殿。
南禪寺大殿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城西南22千米的李家莊,面寬進深各三間,單簷歇山式屋頂,殿前有月臺,殿內有佛壇,壇上有唐代彩塑17尊,為唐塑中的佳作,目前佛前兩個脅侍菩薩已經被盜下落不明。
廣仁王廟大殿——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
芮城廣仁王廟,又叫五龍廟,距離永樂宮不遠,現在僅存大殿和戲臺。大殿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道廟建築,也是我國僅存的三座半唐代木結構建築之一。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正面明間開板門,兩次間為破子欞床。
整治過後的廣仁王廟面貌煥然一新,四周增加了科普空間,雖然沒有了歲月的滄桑感,但使古建築煥發了青春和活力,也是古建保護的一種探索和創新。
佛光寺東大殿——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你若去過日本京都奈良,一定會感慨萬分!代表盛唐氣象的文物竟然在中國消失得無影無蹤!但是,來到佛光寺後,竟然有來到了奈良唐招提寺的那種感受到大唐遺風的感覺。古寺地處偏僻的幽靜山谷,林木蔥鬱,寺內古木參天。
佛光寺正殿即東大殿,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暨第二早的木結構建築(僅次於南禪寺大殿)。梁思成和林徽因在1937年發現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因此被建築學家梁思成譽為「中國第一國寶」。
國內僅存的三座唐代木構建築都在山西,這真是山西人的驕傲呀!你看過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