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逗了!日本學者曾斷言:中國沒有唐代木構建築!

2020-12-23 天下星象第一村

近二十年,不少地方都在大興土木,修建古建築,雖然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但「贗品」終究是「贗品」,工業化建築不乏浮華與俗氣,少了文物的時間積澱與文化內涵。

眾所周知,古代的中國人最喜歡用木頭蓋房子,木頭不比金石,容易腐朽,所以幾千年來留下來的木構古建築少之又少。中國現在能夠看到最早的木構古建築是唐朝時期的,並且全國範圍內也只剩下3座了,可謂「國寶」。而這三座建築都在山西!

南禪寺大殿——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

說起南禪就想起梁思成、林徽因當年艱苦尋找唐代木結構建築,已經找到了佛光寺大殿,但是錯過了近在咫尺的現存最早的木架結構建築南禪寺大殿。

南禪寺大殿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城西南22千米的李家莊,面寬進深各三間,單簷歇山式屋頂,殿前有月臺,殿內有佛壇,壇上有唐代彩塑17尊,為唐塑中的佳作,目前佛前兩個脅侍菩薩已經被盜下落不明。

廣仁王廟大殿——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

芮城廣仁王廟,又叫五龍廟,距離永樂宮不遠,現在僅存大殿和戲臺。大殿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道廟建築,也是我國僅存的三座半唐代木結構建築之一。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正面明間開板門,兩次間為破子欞床。

整治過後的廣仁王廟面貌煥然一新,四周增加了科普空間,雖然沒有了歲月的滄桑感,但使古建築煥發了青春和活力,也是古建保護的一種探索和創新。

佛光寺東大殿——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你若去過日本京都奈良,一定會感慨萬分!代表盛唐氣象的文物竟然在中國消失得無影無蹤!但是,來到佛光寺後,竟然有來到了奈良唐招提寺的那種感受到大唐遺風的感覺。古寺地處偏僻的幽靜山谷,林木蔥鬱,寺內古木參天。

佛光寺正殿即東大殿,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暨第二早的木結構建築(僅次於南禪寺大殿)。梁思成和林徽因在1937年發現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因此被建築學家梁思成譽為「中國第一國寶」。

國內僅存的三座唐代木構建築都在山西,這真是山西人的驕傲呀!你看過幾處?

相關焦點

  • 日本學者:中國沒有唐代建築,來日本看吧。中國學者:不可能!
    日本學者妄言:中國已無唐代建築當日本學者以及西方學者對中國建築遺存進行了20年的大規模調查之後,日本建築史學者關野貞的斷言:「中國全境內木質遺物的存在,缺乏得令人失望。實際說來,中國和朝鮮一千歲的木料建造物,一個亦沒有。而日本卻有三十多所一千至一千三百年的建築物」。
  • 中國建築史上,日本曾兩次輕看,均被梁思成用實力回擊
    奈良法隆寺是日本的國寶,也是日本學者的驕傲。20世紀30年代,日本學者斷言,中國不存比法隆寺更早的、唐代及以前的木構建築,要看唐代木構建築只能到日本奈良去。當中國學者準備對全中國古建築進行研究之時,日本學者認為我們沒有實力進行田野調查,想要代勞。這使中國學者大為憤怒。
  • 盤點中國現存的唐代木構建築
    大唐盛世是中國歷史中的一個高光時刻,引人懷想。而一個王朝的氣質自然也會反映到實物上,唐代的建築便是如此。通過文獻與考古發掘的印證,長安大明宮的含元殿、麟德殿,洛陽的武則天明堂,都是宏偉至極的巨構,比明清現存的故宮太和殿、長陵祾恩殿,尺度要大上不少,其中武氏明堂更是中國有史以來體量最大的建築。
  • 籍籍無名的小廟,來自大唐,竟是中國第二古老的木構建築!
    唐代,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我們熟悉唐代的很多歷史故事和趣聞軼事,國外華人也被稱為「唐人」,聚集的地方也被稱為「唐人街」,這個朝代似乎並未走遠,很多人可能會以為中國應該還有不少唐代的建築吧。其實由於中國的傳統建築為木結構,能夠保存千年以上的屈指可數,目前公認的有明確紀年保存較為完整的唐代木構建築只有三座:南禪寺大殿、佛光寺東大殿和廣仁王廟正殿,這三座均在山西。哪怕是加上甘肅莫高窟196窟窟簷和推斷為唐代的正定開元寺鐘樓下層,也不過5座唐構,一隻手剛剛數得過來。
  • 唐代建築五臺山佛光寺
    在1950年代發現五臺山南禪寺大殿之前,佛光寺東大殿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唐代木構建築。1937年,著名建築史學家、中國古代建築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梁思成先生根據敦煌石窟第61窟唐代《五臺山圖》中看到的「大佛光之寺」,與妻子林徽因等人按圖索驥,來到山西探訪。
  • 如果收藏家放棄買房,一定是因為看過這些絕美的唐代建築
    莫高窟61窟 大佛光之寺上世紀的日本學術界曾斷言中國沒有唐代木結構建築。一次偶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在《敦煌石窟圖錄》畫冊中看到一幅唐代壁畫——五臺山圖,其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通過實地走訪,終於在山西發現了這座建於晚唐的佛光寺。
  • 中國第一處被發現的唐代建築在哪裡?
    中國著名建築歷史學家、國徽的主要設計者之一、協助林徽因讓景泰藍工藝重獲新生的藝術家,是建築學大宗師梁思成先生的主要助手。在梁思成、林徽因與學社同仁調查古代建築的漫漫徵途中,他們雖然不斷取得驕人的成績,但始終沒有發現比宋代更早的古老建築,以至於有日本建築學者斷言說:中國境內已經沒有了唐代以前的古建築,如果中國學者想研究唐代建築只能到日本的奈良去,因為那裡才有中國鑑真和尚當年建造的諸多具有唐代風格的寺廟建築。
  • 全國尚存四座唐代建築,全在咱這裡!
    分別為:五臺佛光寺東大殿五臺南禪寺大殿平順天台庵大殿芮城廣仁廟正殿同時期的木構建築遺存在整個亞洲區域僅日本尚存幾處,而且均為仿唐建築。南禪寺在山西省五臺縣李家莊村。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憑藉敦煌壁畫中的《五臺山圖》指引,帶著中國營造學社的助手踏上了前往山西尋訪唐代木構建築的旅程,他們找到了寂靜深山之中的佛光寺,發現了唐代建築、唐代雕塑、唐代壁畫……佛光寺大殿並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卻被梁思成稱為「中國第一國寶」,因為它打破了日本學者的斷言:在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構建築。
  • 大師梁思成建築手繪稿:在沒有CAD的年代,他的作品讓人肅然起敬
    只要說到「中國建築」,就一定要提及一個人,他便是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之父」的梁思成先生,他的一生,幾乎都獻給了中國古代建築。 此時的日本人,氣焰囂張,他們妄圖從各個方面否定、打擊中國,當年日本人公開宣布:「在中國已經沒有唐代時期的木構建築,要看中國唐代木構建築,就去日本的奈良、京都吧。」
  • 【解讀】唐代建築彩繪
    唐代建築依然以朱白為最基本的木構色調,唐《含元殿賦》稱「今是殿也者,惟鐵石丹素」;韓愈《新修滕王閣記》中描述外簷受風雨侵蝕「赤白之漫漶」;佛光寺東大殿北梢間木板門背,還留有唐代彩畫工匠「赤白博士許七郎」的墨書題記,可見在當時唐人的一般概念中,建築的基本色調還是以紅白為主,以至於「赤白」便可作為彩畫代名詞,為表述方便,我們不妨也將此類稱之為「赤白彩畫」。而屋頂多採用黑、綠、藍色,整體色調比較明豔。
  • 為何中國建築數千年來保有獨立,日本木構建築卻比中國的古老?
    王南:因為這是孝文帝時期開鑿的,當時,實際上他是和文明皇太后共同執政,很多文獻把他們稱作「二聖」或者「二皇」,很多學者猜測兩個窟並列象徵他們共同統治。這兩窟的基本形式都是前廊後室,前面有個走廊,後面是主要的佛窟,更像中國古代木構建築的佛殿,後面是佛殿,前面有廊子。
  • 梁思成:唐招提寺金堂和中國唐代的建築
    兩晉、南北朝的三個半世紀中,佛法在中國廣泛傳播;中國的匠師們就在中國傳統建築的基礎上,創造了中國特有的佛敎寺塔建築。在這時期之末,佛法通過新羅、百濟而傳到日本;中國寺塔建築的影響也到達日本。大阪四天王寺、奈良法隆寺等日本最古的佛敎建築和南北朝時期中國佛敎建築的血緣關係是無須在此贅述的。
  • 日本學者「中國無唐構」,梁思成夫婦全國尋訪,山西找到四座唐廟
    日本學者關野貞曾經於1924年斷言:「中國上千歲的木材建築一個也沒有,但是日本卻有三十多個1300多歲的建築,以後中國人想要見到唐代的建築,只能去日本奈良。」這話雖然難聽,但也是事實,尤其是這些話傳到東北大學任教的梁思成朵裡更是如鯁在喉,他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學家,但是他堅信中國廣袤的大地上一定還有唐代建築倖存,只是大家還不知道罷了。
  • 唐代建築目前怎麼樣了?丨張馭寰
    中國現在遺留的唐代木結構建築僅有四處。
  • 五臺山第一寺廟,被譽「最古老的唐代建築」,門票僅要15元
    也是因為山西的古建築在國範圍內屬於保持最完善的,特別是在國內僅存的4座唐代木質建築全在在山西境內,這也最令歷史文化愛好者神往,也是在建築領域用於極高的評價。其中最應該說的就是位於五臺山景區旁邊的古寺。該寺佔地3078平方米,建造於唐朝,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別看他小,該有的一樣不差。
  • 日本最古老的木構建築:堅守至今的太子信仰與日本佛教的原點
    遠望著西院伽藍一步步向它走近,世上再沒有什麼事比這更能讓人胸中激蕩不已的了。正如攝影師土門拳所描述的那樣,「只有在法隆寺才能體會到這般莊嚴肅穆的氛圍。在這裡能感受到飛鳥時代,回想起聖德太子。若要作比的話,就仿佛是在遠遠地仰望日本佛教的黎明景象。」法隆寺保存著世界最古老的木構建築與日本最初期的佛像群。聖德太子(廄戶皇子)所主持建造的法隆寺代表了古代的日本。
  • 佛光寺:「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的千年記憶
    作為現存最重要的中國古代建築,佛光寺蘊藏了哪些中國文化的珍貴密碼,如何保護以佛光寺東大殿為代表的建築物,古代建築與現代人的關係是什麼?「人文清華講壇」的專家學者在現場展開了深入探討。梁林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1937年7月5日,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和紀玉堂四位中國營造學社成員正式確認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是一座唐代建築,這也是梁林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日本學者早在1922年就來過佛光寺,不過並沒有發現這是唐代建築。
  • 佛光寺:「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的千年記憶-光明日報-光明網
    梁林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    1937年7月5日,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和紀玉堂四位中國營造學社成員正式確認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是一座唐代建築,這也是梁林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    日本學者早在1922年就來過佛光寺,不過並沒有發現這是唐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