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鑑賞彙編》:中日匾額屏風裝裱及扇幅

2021-02-08 敬請周知

中國匾額裝裱及屏風


在中國,名家題寫在橫幅紙絹上的大字作品通常被裝裱固定在木質欄框中,這種板狀裝裱稱為額、橫額匾額,它們通常懸掛在門楣或門框上方的牆上。如果匾額內容是屋室的堂號或者其內容由某些尊貴之人題寫,那麼它也有可能被懸掛在大廳堂畫上方的背牆上,在圖版5中可以看到這類組合方式。雖然這些匾額有時會被取下並代之以其他作品,但相比掛幅而言它們的使用時間更久。

可以與匾額相類比的是上文曾提到的「貼落」,這些被嵌在落地罩欞格中的小型書畫作品通常只有在宅邸更換主人的時候才會被換掉。

此外,中國人還會將較大的書畫作品裝裱在可移動的屏風上,這一形式除了被稱為屏風之外還有屏門屏障等稱呼。

屏風裝裱中最簡易的形式被稱為掩障障子,它由基座和一面屏扇構成,屏扇被放置在沉重並有雕飾的基座上進行固定,讀者可參見圖版13。古時候,繪畫和書法作品經常被裝裱成這種單扇屏的樣式——將創作在薄紙或絹上的書畫作品緊緊地繃覆在木框上,再將這個木框裝嵌在雕刻精美的紫檀或花梨木外框中即可。不過清初以降還出現了諸如以淺浮雕實心木、瓷畫飾板、彩色石板或玉板製作屏扇的例子。

由三面屏扇組成的折屏通常與牆面掛幅作品的組合形式類似,也就是說,中間那扇屏頁是繪畫作品而兩側是書法聯句,其樣式可參見圖版14。由三面以上屏扇組合的折屏(圖版15)一般會以相互連續的畫作或者某些較長的文章為內容。

清代晚期,折屏也如「障子」那樣大量以雕鏤繁複的浮雕木板、玉質或瓷繪鑲板製作,但這類屏風多由手工藝人製作而非書畫藝術家。

在傳統的中國家庭,你會看到單扇屏和折屏並存的現象。其中較大的屏風會用來為大廳作臨時隔斷或作遮擋入口之用,小一些的則以各種方式被家族成員用在他們的居室中。


日式匾額裝裱及屏風

在日本,橫匾裝裱就如在中國一樣流行,日語中稱這些牌匾為(gaku)。它們通常以原木或塗漆木框裝裱,被懸掛在拉門的橫楣上或者偶爾掛在實心牆的高處。在房屋主入口的內側也可能會懸有「額」,它們也會被掛在會客廳的背牆上,位置剛好面對著會客廳的入口。

中國的匾額內容幾乎是清一色的書法作品,但在日本,裝裱成「額」的書法和繪畫卻數量相當。在日本居室的單個房間內極少會出現一個以上的「額」,人們對它的使用與掛幅一樣節制。

日本的可移動折屏和單扇屏即屏風(byō-bu)和衝立(tsui-tate)也同樣出名,圖版16和17分別對二者的構造進行了描繪。中國人在製作屏風時通常先將屏扇的內容寫或者畫到紙絹上,再將其繃起並裝嵌成型。然而在日本,大多數書畫家和文人們會直接在裝裱好的空白紙絹屏風上進行創作。此外,中國屏風配有沉重的硬木框架和實木基座,而日本屏風的結構卻極為輕便。它們的框架以原色或塗漆細木棍搭成,而且除了「衝立」之外均無底座,即便是「衝立」的底座也僅僅以輕質木材製作而成。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與中日兩國居室的地板構造有關。中國房屋以厚石板鋪地,其承重能力較強;而由於日本居室地板上的軟墊極易被重物損壞,因此不能擺放沉重的家具。


在過去,「屏風」和「衝立」都曾被廣泛應用日本室內裝潢中。但在今天,我們大多只能在廟宇和茶室中見到——這兩種建築猶如保存日本古老藝術傳統的壁壘一般成功抵禦了西方文化的影響。

需要補充的是,「屏風」可以擺放在任意區域,但「衝立」只會被用來屏擋門口,因此在會客廳中最容易發現衝立的身影,它會被擺放在正對房間主入口的位置。


中國及日本扇

研究各類用作室內裝潢的裱件時假如忽略了扇這種形式將是個遺憾。這些在炎炎夏日陪伴人們的迷人小物件以其多樣的形狀和內容成為中日居室必不可少的用品。

中國扇可以分為兩類,即團扇和摺扇,其中團扇的形制自古有之。圖版18是一把用絹繃在圓形塗漆木框上製成的團扇,它的把手也是用塗漆木料製作而成。此扇的正面繪有小幅山水畫,背面的中部位置有一根用以固定邊框的扇骨,此處通常還會題寫詩句或短文。團扇在隋唐時期就已經風靡於世了,它們通常為圓形,但也有橢圓或方形的。


可摺疊的扇子在中文中被稱為摺扇(見圖版18),大概在明代經由朝鮮半島從日本流傳到中國。摺扇上的內容通常與團扇類似,正面是畫作,反面是文字,但你也會看到正反兩面都是書法內容的摺扇。摺扇的扇骨以雕刻的竹片、象牙或者某些香木製成。1

日本摺扇被稱為扇子(sen-su)或(ōgi),不能摺疊的那種稱為團扇(uchiwa)。這兩種扇子比它們的中國近親都要小一些,但在形制和裝飾方法上卻比較類似。在日本,較大的扇子一般只用在舞臺表演和儀式慶典的舞蹈中。

日本有種獨特的摺扇即鐵扇(tes-sen),鐵扇的扇骨由淬火鋼製成並塗繪成肖似木頭的樣子。根據日本傳統習俗的要求,訪客在進門前需要將他們的刀劍留在入口處,因此這些鐵扇可以在遇到出其不意的襲擊時用以格擋,將其收起後還能當作棍棒對敵人予以有效的回擊。

不論在中國還是日本,最頂尖的書畫大師都喜歡在空間有限的扇面上進行藝術創作。正因如此,那些未裝扇骨的古董扇面才因其極高的價值而同其他古書畫那般被謹慎的保藏著。雖說工匠們給扇子安裝扇骨本身已展現了技藝的高超,但正是裝裱師們才讓這些扇面變成了一幅幅掛軸或集合成冊頁。這種裝裱過的扇面作品不僅會被收藏家收錄到著錄書中,也會被歷代書畫後學們尊為臨習的範本。

中國人在收納摺扇時會使用織錦製作的袋囊,這稱為扇套扇袋,但在日本卻不怎麼流行這種方式。

最後,文人們的書齋裡有時還會有一類外形粗樸的「天然扇子」,即是用乾燥的棕櫚或芭蕉葉片製成並在表面題寫有若干詩句的扇子。有時這類扇子也會被裝裱成掛軸並懸掛在牆上。


注釋:


1. 在H.A.翟理斯(H.A.GILES)所著《歷史上的中國及其他概述》(Historic China and other sketches,倫敦,1882年)「中國扇」(On Chinese Fans,第294頁)部分,可以查閱到一系列有趣的中國扇樣式。M.馮·巴蘭德(M.von BRANDT)曾在《東方檔案館》(Orientalisches Archiv)第一卷(1910-11)中發表過一篇有關中國扇的插圖文章《中國扇子》(Der Chinesische Fächer,萊比錫,第87頁sq.)。1938年,一部講述扇子的中文專著《蕉窓話扇》出版於北京,該書由白文貴編寫,內容包括了大量來自中國古典文獻的引文。讀者們可以通過上述文獻去了解更多信息。






南風不待燻,餘音已生壁——高羅佩和他的《書畫鑑賞彙編》

忠粉的自我修養——J. van de Wetering心中的高羅佩

《書畫鑑賞彙編》序(一)

《書畫鑑賞彙編》序(二)


公眾號已設置文章導航請通過「進入公眾號」查看方便查找過往譯文哦~

相關焦點

  • 《書畫鑑賞彙編》:中國手卷構造術語及其日文同義詞
    掛幅和手卷結構差異主要體現在:前者為一體裝裱,而手卷則分作兩部分裝裱,即包首部分——圖版31標註為(8)且呈部分翻卷狀的區域——和手卷其他部分;二者均裝裱完畢後才連接起來。此外,在裝裱極長的手卷時甚至會將其分為三、四段作分別裝裱,之後再對接為連續長卷。圖版31中部黑色區域表示畫心,本圖僅顯示其起始和結束部分。裱件各部件均以數字做了標註。
  • 文化丨熱河街上的裝裱師—陳庚寅
    裱褙,襯託的藝術    ——裝裱師陳庚寅文/ 劉天穎  攝影 /楊利民由於學校建設需要,承德市眾多書畫名家為校內禮堂、圖書館創作陳設用的書畫作品,就是在這個時候,陳庚寅結識了關闊先生,又經關先生介紹認識了會手工裝裱的一中教師鄒慶霽,並作為幫手與其一同裝裱了那一批名家書畫作品。也是因為這樣一個契機,陳庚寅掌握了傳統手工裝裱的技藝,與關闊等書畫名家結緣,從木匠變身裝裱師傅,在隨後的幾十年中,從未間斷的幹著這份手藝。
  • 人靠衣裝,畫要裱裝,認識書畫手工裝裱的種種好處……
    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人靠衣裝、馬靠鞍裝、佛靠金裝、畫靠裱裝」,書畫作品也是這樣,經過裝裱後的書畫作品平整堅挺,易於舒捲張掛,不僅能給作品帶來保護作用,而且還能增加視覺上的美感效果,也只有裝裱之後的作品,才能發揮作品最大的效果。
  •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畫靠裱裝,認識書畫裝裱的千年發展史
    裝裱就是用紙託裱在書畫作品的背後,再用綾、絹、紙鑲邊,及至覆背、砑背,然後安裝軸杆等工序,成品按形制可分為卷、軸、冊頁和鏡片等形式。自古就有「人靠衣裝、馬靠鞍裝、佛靠金裝、畫靠裱裝」之說,當然我們的裝裱歷史更是源遠流長。
  • 文化丨日本茶道及茶道裝裱簡述
    佛教由中國一路東傳至古朝鮮,後傳至日本,從聖德太子派遣隋使開始,中日文化的交流就拉開了序幕。隨後唐宋時期兩國文化交流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出現了一批遣唐使和遣宋使,並學有所成,歸國後在日本成為開宗立派的大法師。
  • 日本畫家相阿彌《瀟湘八景圖卷》屏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日本室町時代 相阿彌 瀟湘八景圖卷屏風 寬370.8cm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作品鑑賞自唐以後,日本遣唐使來我國學習各種文化和技術,中國裝裱藝術逐漸傳入日本。最初的日本裝裱藝術可以說是處於學習和模仿階段,無論在技術和形制上,基本上是原封不動地照搬 唐代裝裱形式。即使到了日本室町時代(1334—1571),有一個名叫相阿彌的創製出「真、 行、草」三體八式的立軸裝裱形式,也是根據中國的裝裱形式「宣和裝」「蘇裱」為基礎進行繁簡變化而已。
  • 懷念人民書畫藝術家一一唐玉潤先生
    不管這是有意的鼓勵,還是無意的譏笑,從客觀上都給他立志攀登書畫藝術高峰的決心和力量。若干年以後,先生真成為了鄭州寫匾大家,從民國未至到先生逝世,唐體匾額遍布鄭州市區店鋪,酒店賓館,工礦企業,醫院學校,機關單位,真謂「匾額滿城乃碑林,唐體風格獨佔鰲。"
  • 周秀良老師鬥方裝裱品式書法作品欣賞
    中國書法和繪畫具有悠久的民族藝術風格,堪稱藝術瑰寶.書畫裝裱是一種特殊的傳統裝潢工藝,在書畫藝術繁榮發展的今天,裝裱與書畫的關係相輔相成."三分畫、七分裱"這句流傳於大家口中的話,說明了字畫裝裱的重要性。
  • 「90後」裝裱修復師:讓古畫「起死回生」的人
    7日,中國吉林網記者找到了古畫裝裱修復師欒天陽,探訪破舊書畫經過十餘道繁雜工序後「蛻變」煥然一新的古老技藝。其術: 「書畫郎中」妙手回春 探尋字畫復活術的奧秘 長春市朝陽區建平街上的慧院平日並不喧鬧,而「藏」身其中深處的修復室,是屋內最安靜的角落。
  • 首屆中日青少年書畫友好交流大賽在日本神奈川舉辦
    中國僑網1月21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近期,由日中文化交流促進會和人民中國雜誌社主辦的「首屆中日青少年書畫友好交流大賽(日本賽區)」在神奈川縣民會館舉辦獲獎作品展,包括獲獎者、嘉賓、媒體在內300多人出席了18日舉行的頒獎典禮。
  • 中國古代書畫的起源及鑑賞
    ①如南宋宮廷收藏的書畫有規定的裝裱格式--紹興御府裝潢式,對不同等級的書畫採用什麼材料來裝裱,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手卷用什麼包首、什麼綾子、什麼軸心;立軸的用料的顏色、尺寸、軸頭等都有一定的格式。②元代宮廷藏畫選擇專人裝裱。
  • 名家鑑談|薛永年漫談齊白石作品鑑賞
    「齊白石專題鑑藏研修課程」是榮寶齋書畫藝術品鑑賞與投資高研班首次以專題的形式推出的短期班課程。以榮寶齋館藏為依託,請來齊白石研究領域權威專家,從學術理論、鑑定方法、藝術價值、市場價值、拍賣數據等多維度、多方面釋讀齊白石,號脈齊白石作品的市場走向。其中薛永年教授作為首位開講老師為學生們漫談齊白石書畫鑑賞,這裡我們對薛永年教授的講稿進行了整理,擷選部分精華以饗讀者。
  • 瑞丹琦~圓角國畫框、字畫裝裱及畫展按裝,裝裱材料一站式購齊服務
    裝裱材料及畫框、畫展配件濟南瑞丹琦框業有限公司--專業生產直角、圓角國畫框,原木紋清淅,不變形不褪色,全為烘乾木材,材質:桐木,樟子松,楸木,白橡木,黑胡桃木,花梨木,雞翅木,緬甸花梨等高檔木材,雕刻牌匾,單位/家用屏風,字畫裝裱及畫展按裝業務
  • 翰墨春秋 · 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展盛大開幕——參展藝術家李運成
    2020年12月20日上午10時,翰墨春秋·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展在子曰美術館隆重開幕。此次作品展共展出的百餘幅書畫作品,讓廣大藝術愛好者享受了一場高規格的藝術盛宴,受到各位嘉賓及藝術愛好者的廣泛好評。李運成,字名就,號詩蟬,別號桃花屋主,河北樂亭人,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學歷,當代詩人、畫家。
  • 莒縣書畫推動經濟發展 紙筆繪出一個億
    莒縣的書畫,從鑑賞到收藏,從創作到經營,在陶冶情操、啟迪文明的同時,也形成了一個相當規模的文化產業。目前,莒縣的書畫年交易額竟破億!近年來,隨著人們精神和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學鑑賞、藝術追求的能力和需求大幅提升,巨大的藝術需求空間,成就了莒縣一批又一批的藝術人才,就拿書畫來說,曾經名揚全國的就有已經作古的「莒州書畫六老」:崔祝生、宋式雲、任英民、王玉寬、張靜波、王藝石。當前莒縣的書畫實力派有:「莒州書畫九家」、「莒州五行者」、「文心四友」等被百姓廣泛推崇的名家個人。
  • 故宮展覽公主的雅集:蒙元皇室與書畫鑑賞
    這場雅集與蘭亭雅集傳統相仿,同樣選在三月,備酒宴後以圖供賞覽。只是雅集主人是身為成吉思汗的後裔、忽必烈的曾孫女,一位蒙古公主。這場雅集被認為是宣示蒙古皇族參與中國書畫藝術鑑賞活動的重要事件,學者利用其收藏印「皇姊圖畫」,整理出一批公主收藏的書畫清單,藉此從文化史角度分析蒙古皇室的收藏新品味。
  • 「從於心」黃世明國畫作品鑑賞會暨《黃世明花鳥作品集》首發式
    主辦單位:成都市知止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策展人:宋志彬裝裱:知止堂裝裱部展出時間:2016
  • 中國屏風文化!
    屏風最初主要是為了擋風和遮蔽之用,但隨著屏風的普遍使用,品種也不斷增多。到春秋戰國時期,屏風的使用已相當廣泛,出現了精巧的座屏,到了漢代屏風的使用更加普遍,尤其是漆屏風,它屬於考究的家具,只有富貴人家才能擁有享用。西漢時期,漆器的出現,代表了社會進步的一個方面,據西漢桓寬的《鹽鐵論·散不足》記載:「一杯棬(quān)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
  • 當代「東方猴王」——著名猴畫大師徐培晨,裝裱作品賞析……
    手工裝裱、古法技藝,也是我們一貫的堅持。王建凱,丞暘文化首席書畫裝裱老師,在古法裝裱技藝行業從業多年,經驗豐富,擅長多種形式的裝裱,當代「東方猴王」--著名猴畫大師徐培晨的作品由王建凱獨家完成。
  • 在日本岡山,從百年前吳昌碩與兒島虎次郎的中日書畫交流讀起
    11月4日下午,「紀念吳昌碩誕辰175周年、吳昌碩·兒島虎次郎文化交流100周年——中日書畫篆刻藝術展」在日本岡山縣倉敷市加計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70幅作品,其中,吳昌碩的《水墨山水圖》、《春風牡丹圖》及兒島虎次郎的《萬裡長城》《西湖美景》等作品均為首次公開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