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2019年對9家審計機構、13家評估機構採取行政監管措施

2020-12-26 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董亮 馬換換)3月6日晚間,證監會就2019年審計與評估機構檢查處理情況進行了通報,其中依法對9家次審計機構及30人次註冊會計師、13家次評估機構及26人次資產評估師分別採取出具警示函、責令改正等行政監管措施並記入誠信檔案。

據了解,2019年,證監會組織系統單位對2家審計機構、1家評估機構實施全面檢查,合計抽查19個審計項目、10個評估項目;對15個審計項目、9個評估項目實施專項檢查;專門組織開展了商譽減值審計與評估、內控審計專題檢查,分別抽查了131個商譽減值審計項目、125個商譽減值評估項目和85個內控審計項目。

證監會表示,從檢查情況看,審計、評估機構不斷加強內部治理和質量控制,努力提升項目執業質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突出問題仍舊存在。在內部管理方面,部分機構對分所、分支機構缺乏一體化管控,甚至存在大量聘用非本機構人員執行證券業務的情況;在質量控制方面,部分機構質量控制制度不完善、質量控制工作流於形式,一些從業人員每年籤發的證券業務報告數量明顯超出行業平均水平;在獨立性方面,違規買賣股票屢禁不止,個別機構有數十人違反內部管理要求買賣客戶股票,還有個別人員違反證券法買賣本人參與項目的股票。

在審計執業方面,關鍵審計程序執行不到位、重要審計證據獲取不充分的問題較多,審計意見類型不恰當的問題有所上升,特別是有些審計機構未恰當識別和評估舞弊風險,對異常資金流轉、異常銀行帳戶等重要事項缺乏必要的職業謹慎,有關收入、成本費用、銀行存款、往來款項、存貨等重要項目的分析程序、截止性測試、函證、監盤等實質性審計程序執行不到位,導致在個別項目執業過程中未能發現審計客戶存在的資金佔用、財務舞弊等情況。此外,還有些審計機構工作流於形式,未留存必要的審計證據,甚至個別項目有審計人員「放飛機」的情況,記錄的審計結論與事實明顯不符。

在評估執業方面,收益法評估的問題依舊突出,收入增長率、毛利率、折現率等關鍵參數的選取依據不充分,部分參數與歷史數據、行業指標存在較大差異且缺乏合理解釋,個別項目的參數明顯錯誤且對評估值影響較大;資產基礎法評估的問題集中在涉礦項目上,包括不恰當引用礦業權評估報告、評估依據不充分、漏評個別礦業權等;市場法評估的問題主要是選取可比交易案例、可比公司的主觀性較強,確定關鍵參數、修正因素時的依據不充分。還有個別評估機構罔顧業務約定,以估值報告替代評估報告,相關估值報告的執業問題突出。

根據全面及專項檢查情況,證監會擬依法對9家次審計機構及30人次註冊會計師、13家次評估機構及26人次資產評估師、2名違規買賣股票的執業人員分別採取出具警示函、責令改正、責令公開說明等行政監管措施並記入誠信檔案,並將5個涉嫌違法違規的項目移交稽查處理。

另外,在商譽減值的審計與評估方面,關於資產組認定、減值測試方法、重要參數選取、與商譽減值相關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問題較集中,尤其是個別審計、評估機構與上市公司缺乏必要的溝通與協調,相關工作底稿記錄不完善,直接影響相關審計、評估工作的有效性。

在內控審計方面,審計工作流於形式、控制測試執行不到位、關鍵審計證據缺失、審計意見不恰當、質量控制覆核未發揮風險把控作用等執業問題較為突出,在實施審計工作、評價控制缺陷方面的問題最為集中。

根據專題檢查情況,相關證監局依法對30個商譽減值審計項目、30個商譽減值評估項目和20個內控審計項目的執業機構和直接責任人採取了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責令改正等行政監管措施並記入誠信檔案。

今年3月1日起,新《證券法》正式施行,取消了審計、評估機構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資格審批,改為備案管理。證監會鄭重提示即將進入資本市場執業的審計、評估機構,高度重視證券業務風險,樹立健康成熟、質量優先的執業文化,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各項監管要求,加強內部管理,健全質量控制體系,確保項目執業質量。

下一步,證監會將多措並舉,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在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的同時,積極構建聲譽約束機制、發布執業機構誠信信息,研究分類評價機制、堅持分類監管,督促審計、評估機構歸位盡責,構建優勝劣汰的良性執業生態。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嚴監管!上海證監局再罰4家投資諮詢機構 今年來全部84家機構...
    今年,證監系統加強對投資諮詢機構違法違規的監管和處罰。中證協備案的84家投資諮詢公司中,42家年內曾被證監會採取暫停新增客戶的監管措施。根據10月23日公告,截至公告日,仍有26家公司仍被暫停新增客戶中。另外,有多家投資諮詢機構被監管責令整改,但未被暫停新增客戶。
  • 160家行政企事業單位設內部審計機構
    《北京市內部審計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今年1月1日起施行。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審計局了解到,本市內部審計機制進一步完善,領域進一步拓展,審計質量和成效進一步提升,在保障服務大局、堵漏洞防風險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60家行政企事業單位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
  • 江西評協對1家評估機構給與通報批評
    中國會計視野訊 江西省資產評估協會發布《2018年度資產評估行業執業質量檢查公告》。公告稱,江西省評協繼續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和《江西省資產評估機構執業質量檢查專家庫管理辦法》要求,對檢查對象和檢查人員的確定採取隨機抽選的方式進行。
  • 匯鴻集團:聘任公司2020年度審計機構
    近三年,信永中和受到證券監管部門行政處罰一次、行政監管措施六次,無刑事處罰和自律監管措施。本次擬安排的項目籤字合伙人、獨立覆核合伙人、項目籤字註冊會計師最近三年均未有受到刑事處罰、行政處罰、行政監管措施和自律處分的情況。
  • 註冊會計師責任壓實 A股公司迎史上最嚴年報審計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2020年A股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工作已開始,不少審計機構制定了詳細的審計計劃,明確了審計重點,上市公司將迎來史上最嚴年報審計。為提升從事證券服務業務會計師事務所(簡稱「證券所」)年報審計質量,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和中國證監會會計部將於12月中旬聯合舉辦2020年證券所審計培訓班,對年報審計相關準則和監管政策進行解讀。
  • 銀保監、證監會大招:9家金融機構被接管 對市場影響有多大?
    延長期滿後如仍未恢復正常經營能力,或者有事實可以認定無法達成接管目的,經接管組評估並提交報告,報銀保監會批准後可結束接管,依法採取其他措施。 第十一條 本辦法自接管之日起施行。第十二條 本辦法由銀保監會負責解釋。
  • 佳雲科技5宗信披違規 攜會計師所評估機構收3警示函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9日訊 中國證監會網站今日公布中國證監會廣東監管局下發的三份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顯示,廣東佳兆業佳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雲科技」)存在5項違規,廣東證監局對公司及時任三位高管、中喜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中喜所」)及負責審計項目的籤字註冊會計師、深圳市鵬信資產評估土地房地產估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信評估」)及負責商譽減值測試資產評估項目的籤字評估師分別出具警示函
  • 堵漏洞防風險,北京110家行政事業單位設內部審計機構
    內部審計是整個審計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10月,北京出臺首部內部審計政府規章《北京市內部審計規定》(簡稱《規定》),力推內部審計制度建設,築牢內部審計防線。在《規定》發布一周年之際,市審計局面向196家市屬行政企事業單位開展內部審計情況調查,對內部審計工作情況進行「摸底」。
  • 科創板IPO審計項目接連暴雷 中介「一哥」天健會計師所四個月五收...
    兩家公司4月12日同日發布公告稱,因為在申請科創板IPO過程中,公司招股書涉及比克動力的信息披露存在問題,於4月10日收到證監會的監管措施決定書,被處以「1年內不接受發行人公開發行證券相關文件」的監管措施。
  • 行政監管不能代替行政處罰 東方網力信被立案調查
    (東方網力維權入口)代表中小股民維權的北京德恆(寧波)律師事務所張志旺律師認為,東方網力因上述事由如果進一步受到證監會處罰的,2019年9月20日及之前買入東方網力,且9月23日及以後繼續持有或賣出而受損的股民,可以提起索賠,目前可以向律師進行預先登記。
  • 華林證券董事長被約談 證監會一年出手整治12家券商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2019年有多達12家證券公司被證監會採取了責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監管約談等不同措施,其中不乏分類評級為A甚至AA級的券商。而華信證券也在2019年被撤銷牌照並行政清理。2019年12月31日,證監會向華林證券發出監管公告——「你公司內部控制不完善、治理結構不健全。按照《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第七十條的規定,我會決定對你公司採取限制新增各項業務規模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   在此之前,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林立已被證監會約談。
  • 證監會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及相關中介機構採取有關措施
    證監會已依法對其開展專項檢查,根據檢查情況,今日(11月20日)對華晨集團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決定對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對華晨集團有關債券涉及的中介機構進行同步核查,嚴肅查處有關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高度重視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金融委「零容忍」要求,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債券市場良好秩序。
  • 這家券商遭行政監管措施,什麼情況?業務風險仍需防範
    在2019年的「券業大年」,國開證券虧損4.66億元,主要是由於股票質押業務所導致。2020年以來,國開證券在債券市場上屢次發布重大涉訴公告,大多涉及股票質押回購案,涉案金額較大。作為消耗資本金的重資本業務,股票質押本是券商傳統業務之外最重要的吸金板塊之一。回顧2019年,因股票質押業務而被各地證監局、交易所採取措施的證券公司多達二十餘家。
  • 「兩康」餘震未了:上市公司大面積換審計 這2家會所業務量崩塌至3家
    在其他上市公司紛紛對瑞華和廣東正中珠江避而遠之的時候,此3家上市公司真可謂別具一格,不離不棄!數據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深圳轄區共有95家上市公司變更了2019年年報審計機構,涉及25家會計師事務所,與2018年相比,變動幅度較大。
  • 這家券商遭行政監管措施,什麼情況?股權質押業務遭點名,業務風險仍...
    在2019年的「券業大年」,國開證券虧損4.66億元,主要是由於股票質押業務所導致。2020年以來,國開證券在債券市場上屢次發布重大涉訴公告,大多涉及股票質押回購案,涉案金額較大。作為消耗資本金的重資本業務,股票質押本是券商傳統業務之外最重要的吸金板塊之一。回顧2019年,因股票質押業務而被各地證監局、交易所採取措施的證券公司多達二十餘家。
  • ...委員會上海證券監管專員辦事處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北京中勤永...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證券監管專員辦事處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北京中勤永勵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證監會 www.csrc.gov.cn
  • 基金銷售機構泰誠財富吃多張監管罰單 多家基金公司終止合作
    泰誠財富「連吃」多張監管罰單時隔三個多月,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泰誠財富「再吃」監管罰單。8月3日,基金業協會發布《關於暫停泰誠財富基金銷售(大連)有限公司私募基金募集業務的決定》。通報中稱,協會收到大連證監局出具的《關於對泰誠財富基金銷售(大連)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並暫停新增客戶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要求泰誠財富在整改驗收完成之前,不得新增客戶。
  • 實質審計程序不到位 永拓會計師事務所及兩名注會遭警示
    四川證監局是在對永拓會計師事務所執行的華西能源(002630)2019年年報審計項目檢查時發現了上述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永拓會計師事務所隸屬於中國永拓諮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該所是全國具有證券期貨相關業務執業資格40家會計師事務所之一。
  • 世華新材IPO:公然拒絕接受環保局的處罰,中介機構集體違規
    最終,吳江區環境保護局迫於無奈,於2016年9月23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世華新材對權威機構的判罰竟然如此輕視,真是讓人大跌眼鏡!由此可以不難想見,世華新材對於環保的態度會有多輕視!而對這一黑歷史,世華新材在招股書中當然不會披露!
  • 證監會與中信等5機構達成行政和解:和解金超6.8億
    來源:中新經緯原標題:證監會與中信期貨等5家機構達成行政和解:和解金超6.8億證監會資料圖 中新經緯攝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20日電 證監會網站20日發布公告稱,證監會與司度(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等五家機構及其有關工作人員達成行政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