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是歷史上權勢最大的公主,距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為何謀反?這與她的兩段婚姻有關。
太平公主出生於麟德二年(665年)前後,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李顯與唐睿宗李旦的親妹妹,深得父母兄長的喜愛,特別是是武則天的喜愛。
鹹亨元年(670年),武則天之母榮國夫人去世,武則天讓太平公主在宮中當道士,給榮國夫人祈冥福。
儀鳳(676-679)年間中期,吐蕃請求太平公主和親,武后不想太平公主遠嫁蠻夷之地,於是給太平公主修築道觀,如道士一樣焚香齋戒,以此來婉拒與吐蕃和親。
數年後,開耀元年(681年),太平公主長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想嫁人,但不好意思明說,就穿紫袍玉帶,頭戴折上巾,作武官打扮,在高宗、武后面前歌舞。
太平公主劇照
高宗、武后笑著說:「你不是武官,怎麼這身打扮?」
太平公主回答說:「賜兒臣的駙馬為武官,可以嗎?」
高宗這才恍然大悟女兒長大了,為太平公主擇婿,選擇薛紹做太平公主的駙馬。
薛紹生於顯慶五年(660年)前後,出身於名門望族河東薛氏,河東薛氏有南房、西房、北房三支,名人輩出,其中名將薛仁貴屬於南房,名將薛萬徹屬於北房,而薛紹屬於西房。
薛紹祖父是衛尉卿薛懷昱,父親是薛瓘,授駙馬都尉,麟德初年(664年),授左奉宸衛將軍,遷司宗正卿,襲封河東縣侯,母親是唐太宗之女城陽公主。
薛紹是太平公主表哥,太平公主喜歡薛紹,高宗是順著太平公主的心意將薛紹賜婚給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與薛紹劇照
永淳二年(683年)高宗死後,武則天臨朝稱制,垂拱四年(688年)武則天想當皇帝,密謀除掉李唐宗室,李唐宗室人人自危。
越王李貞和李貞長子,琅邪王李衝起兵反武則天,薛紹的哥哥,河東縣侯、濟州刺史薛顗積極響應,招募士兵。
因洩密,李貞、李衝兵敗,李貞自殺,李衝與薛顗,還有薛紹的另一個哥哥薛緒被殺,薛紹受牽連下獄,被打一百杖刑,餓死在獄中。
很多李唐皇室宗親都被誅殺。
武后想當皇帝,勢必要進一步打壓李唐皇室宗親,不想太平公主與李唐皇室宗親再有牽連,就讓太平公主改嫁武承嗣。
武承嗣是武后侄子,武后同父異母兄武元爽之子,襲封周國公,當過尚書,宰相,武周時期女皇武則天曾經想立武承嗣為太子,被狄仁傑等大臣勸阻。
武承嗣體弱多病,太平公主以此為由拒絕這場政治聯姻。
武后殺武攸暨之妻,讓太平公主改嫁武攸暨。武攸暨是武后伯父武士讓的孫子。
太平公主這時才知道武后一心要當皇帝,自己只有與武后娘家侄子聯姻,才能保全自己,勉強答應嫁給武攸暨。
載初二年(690年),武則天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
史書對太平公主與薛紹的記載很少,太平公主與薛紹婚前應該認識,而且還是青梅竹馬,薛紹是她自己選的駙馬。
薛紹劇照
根據史書記載太平公主在第一段婚姻期間沒有任何出軌之舉,是個乖乖女,兩人育有二子二女,其中一子名叫薛崇簡。
太平公主與薛紹夫妻恩愛,薛紹被武則天間接殺死,太平公主對武則天已經不滿,武則天強令太平公主改嫁自己不喜歡的人,太平公主對武則天就更不滿。
也許是出於對武則天的報復,也許是對政治聯姻不滿,也許是太平公主剛死了丈夫,而且還是與自己相愛的丈夫,親生母親就讓她改嫁,嫁的還是敵方陣營的人,讓太平公主心寒,太平公主在第二段婚姻期間性情大變,完全變了一個人。
她不再相信愛情和親情,眼中只有享樂和權勢,不再賢良淑德,而是大養男寵,還於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將男寵張昌宗獻給女皇武則天,後來張昌宗又將兄長張易之進獻給武則天。
張昌宗、張易之並稱二張,只有二十多歲,長相俊美,精通音律,深得女皇武則天的寵幸,加官進爵。
張昌宗擔任三品散騎常侍,張易之擔任四品司衛少卿,被女皇賞賜府第、婢女、絹帛等,成為朝廷新貴,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都爭相在二張府前等候,給二張牽馬,一副奴才相。
太平公主方額廣頤,詭計多端,武后常說「類我」,太平公主在宮內經常與武后密謀大事,武后出於對太平公主的保護,讓太平公主不要在外面聲張。
太平公主劇照
太平公主也聽武后的話,沒有在外面聲張,只是大肆裝飾宅第。
永淳(682至683年)之前,親王食實戶八百,最多一千,公主食實戶不到三百,而太平公主食實戶三百五十。到聖歷時,太平公主進封三千戶。這應該是武則天對殺死太平公主第一任駙馬而給太平公主的補償。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危,二張居宮中執政。
宰相張柬之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武則天統治,中宗李顯繼位,恢復大唐,史稱神龍政變。武則天被軟禁,數月後在憂憤中病故。
太平公主參與誅殺二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有功,受封鎮國太平公主,與相王李旦都食實戶五千。
太平公主隱忍多年,終於給薛紹報了仇。武則天是一個權力欲極強的女人,為了權力不惜殺一個女兒,兩個兒子,險殺第三個兒子李顯,殺一個親孫子,一個親孫女,一個孫女婿,還授意殺死一個女婿,親手毀掉一個女兒的愛情和婚姻。
太平公主不痛恨武則天絕對是假的,將武則天從權力之巔,皇帝寶座拉下來,比殺武則天還要讓武則天難受。
女皇武則天劇照
太平公主與薛紹和武攸暨生的子女都獲食實封。太平公主與相王、衛王、成王、長寧公主、安樂公主都配衛士,環宅第十步一崗,持兵器守衛,跟宮禁差不多。
神龍年間,太平、長寧、安樂、宜城、新都、定安、金城七位公主都開府,置官屬,視為親王。
安樂公主食實戶三千,長寧公主食實戶二千五百,府不置長史。宜城公主、定安公主不是韋後所生,只食實戶二千。
安樂公主劇照
太平公主與薛紹生的薛崇簡,與武攸暨生的武崇敏、武崇行三個兒子都拜三品官。唐朝因為太宗李世民當過正二品尚書令,所以一品、二品官極少,如果有,也多是虛職,三品官是很大的官,相當於後世的一品大員。由此可見太平公主權勢之大,聖眷之隆。
中宗韋皇后、上官昭容、武三思結黨營私,把持朝政,架空中宗李顯,韋後、上官昭容自認為計謀不及太平公主,對太平公主很忌憚。
太平公主自認為可以戰勝以韋皇后、上官昭容、武三思為首的韋武集團,益發驕橫,於是積極參與朝政,拉幫結派,為天下士子謀取官職,天下士子持金帛感謝太平公主提攜之恩,太平公主府門庭若市,遠近聞名。
韋後劇照
韋後想效法武則天當女皇,其女安樂公主也想當女皇,兩人聯手,於景龍四年(710年)一起毒殺中宗李顯,韋後把持朝政。年僅十六歲的溫王李重茂登基,史稱少帝。
相王,後來的睿宗李旦第三子,唐玄宗李隆基當時是臨淄王,發誓匡扶唐室,除掉亂臣賊子,結交羽林軍將領和忠於李唐皇室之人。
李隆基生母德妃被武則天寵信的宮女韋團兒害死,李隆基對武則天、後黨集團及武氏家族特別仇恨,想要誅殺亂唐的韋後和武則天的親信武三思、上官婉兒,為母親報仇雪恨。
李隆基劇照
李隆基想除去韋武集團,既是國讎,也是家恨。
這時太平公主權勢、威望很大,而且從武則天那裡學得權謀,是韋後當女皇的一大障礙,太平公主對此心知肚明,就與李隆基秘密從事誅殺韋武集團的行動。
為了掩人耳目,太平公主沒有親自與李隆基接觸,而是指派其子薛崇簡與李隆基一起謀劃。
太平公主與李隆基聯手,成功誅殺韋武集團,眾人在行動前都約定好要立相王李旦為帝,但是事成之後卻沒有人開口,因為這時少帝才是名正言順的皇帝。
太平公主走到皇帝寶座前,對少帝說:「天下事都歸相王處理,這不是你該坐的。」將少帝拉下皇帝寶座,少帝重新當溫王。
太平公主取皇帝的車、冠、服,進獻給相王李旦,李旦即位,是為睿宗,李隆基當太子。
太平公主由此名震天下,加實封至萬戶,她的三個兒子都封王,她的門生都封祭酒、九卿。
太平公主每次奏事,所說的睿宗都聽從,所推薦的官員,官職低微的也能成為皇帝的近臣,不久就出將入相。
軍國大事睿宗都要與太平公主商議,如果太平公主沒有上朝,就讓宰相去太平公主府諮詢,得到太平公主的意見後,睿宗直接籤字用璽。
太平公主在武后身邊待久了,善於察言觀色,迎合皇帝所好,曲意逢合,無有不中。睿宗對太平公主非常信任和倚重。
太平公主劇照
太平公主田園遍布都城近郊,都是肥沃的田地。吳、蜀、五嶺山區出產的器用之物,州縣官差護送,沿途都能看見。
天下奇珍異寶充於太平公主家中,供宴會用的帷帳、用具、飲食等物,以及歌姬舞女與天子沒有差別。侍女數百,奴僕千人,在隴右道放養的牧馬有一萬匹。
長安和尚慧範積蓄資產千萬,都用來結交、攀附權貴近臣,與太平公主的一個侍女相識,太平公主知道慧範其人。
慧範本與武后男寵張易之交好,張易之伏誅後,太平公主說慧範參與了誅殺二張的預謀,於是慧範受封上庸郡公。太平公主乳母與慧範通姦,慧範被太平公主上奏,升為三品御史大夫。
御史魏傳弓彈劾慧範的姦情和貪贓四十萬,請求判慧範死刑。
太平公主向睿宗進言:「刑賞,國之大事,陛下已經封賞慧範,又想廢除,懲罰慧範,讓天下人不知如何適從。」睿宗反而削減御史魏傳弓俸祿。
大夫薛謙光彈劾慧範不法,不可饒恕,太平公主為慧範申辯,薛謙光反而獲罪。
李隆基以太子身份監國,讓宋王、岐王掌管禁軍。太平公主氣憤被太子分走權勢,乘車輦至光範門,召集宰相說要廢掉太子。
宰相宋璟、姚崇不高興,請求睿宗將太平公主趕到東都洛陽,睿宗不同意,下詔讓太平公主居住在蒲州。
太平公主看到了希望,李隆基害怕,上奏斥責宋璟、姚崇挑起皇室宗親之間的怨恨,宋璟、姚崇都被貶去相位,擔任地方官。
監察御史慕容珣彈劾慧範,睿宗懷疑慕容珣離間其至親,將慕容珣貶為密州司馬。
太平公主在外面居住四月,太子李隆基上表,請求將太平公主調回京師。睿宗準奏。
當時宰相七人,五人出自太平公主門下。又有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知羽林軍李慈私下謁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忌憚太子李隆基賢明,她有宰相、將軍為黨羽,於是就有謀反之心,想廢掉李隆基太子之位,改立一個懦弱無能的皇子當太子,將來那個太子繼承皇位,就是太平公主的傀儡。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與尚書左僕射竇懷貞、侍中岑羲、中書令蕭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李晉、右散騎常侍昭文館學士賈膺福、鴻臚卿唐晙,以及常元楷、李慈、慧範等人密謀廢掉太子,讓常元楷、李慈率領羽林兵入武德殿殺太子李隆基,竇懷貞、岑羲、蕭至忠率南衙兵(唐朝南衙兵由宰相奉皇帝之命調兵)呼應。
太子李隆基提前得知太平公主等人的陰謀,召岐王、薛王、兵部尚書郭元振、將軍王毛仲、殿中少監姜晈、中書侍郎王琚、吏部侍郎崔日用商討對策。
在太平公主行動的前一天,毛仲取宮內三百匹閒置的馬,率太僕少卿李令問、王守一、內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攻打虔化門,斬下常元楷、李慈首級,懸掛於北闕下,綁著岑羲、蕭至忠到朝堂,將他們斬殺,大赦天下。
先天政變劇照
太平公主聞聽變故,逃入南山,三天不出,被李隆基賜死於宅第。
太平公主除薛崇簡之外的兒子及黨羽數十人被殺,抄家時,太平公主家中珍寶堆積如山,放出的貸款,三年都沒有全部收回來。
這一政變史稱先天政變,以太平公主大敗身死,李隆基大勝而告終。
薛崇簡一直都知道太平公主有謀反之心,經常苦諫,太平公主很生氣,對薛崇簡常常責罵。
再加上薛崇簡與李隆基素平時關係不錯,還一起對付韋武集團,李隆基沒有殺薛崇簡,恢復薛崇簡官爵,賜姓李,但李隆基對薛崇簡還是不放心,將薛崇簡調到外地當一個小官,相當於流放。
綜上所述,太平公主的一生,表面上風光,實際上充滿悲劇,成為女皇武則天與李唐皇室宗親權力鬥爭的牲犧品,她的親生母親武則天將她逼出雙重人格,這是她生於皇家的悲哀。
她已經擁有滔天的權勢,為何還要謀反?這是因為她已經沒有愛情和親情,除了權力,沒有別的追求,只有追逐權力才能讓她忘記失去薛紹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