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尾錐尾鸚鵡-(Sharp-tailed Conure)
學名:Aratinga acuticaudata
身長:依照不同亞種分別為34到38公分(13.5到15吋)
棲息地:巴西、玻利維亞、烏拉圭、哥倫比亞以及阿根廷等
亞種:共有5種已知亞種,分別為:
1.Sharp-tailed Conure(Aratinga a.acuticaudata)
2.Blue-crowned Conure(Aratinga a.haemorrhous)
3.Bolivian Blue-crowned Conure(Aratinga a.neumanni)
4.Venezuelan Blue-crowned Conure(Aratinga a.koenigi)
5.Margarita Conure(Aratinga a.neoxena)
外型:鳥體為綠色,頭部為藍色;眼睛外有一圈白色的裸皮,翅膀外側的飛行羽為藍棕色,翅膀內側的覆羽為暗橄欖黃色;尾巴上方為綠色,外側和內側皆為紅棕色;上鳥喙為肉色並帶有一點淺粉紅,下鳥喙為黑色;虹膜為橘色。
尖尾錐尾鸚鵡(Sharp-tailed Conure)在Aratinga家族中屬於體型最大的鸚鵡之一,尾巴的長度就佔了幾乎身體的一半。他們的個性活潑愛玩、喜歡親近人、聰明頑皮、常常喜歡兩腳朝天躺著玩耍,也非常容易訓練耍些小把戲,在歐美是相當受歡迎的寵物鳥。在錐尾鸚鵡中,他們可以稱的上是語言能力最好的種類,能夠學會不少字彙和主人互動。在1998年由夢工廠出品的一部溫馨電影「Paulie」(中譯:阿鸚愛說笑)片中的主角,就是尖尾錐尾鸚鵡(Sharp-tailed Conure)。透過男星傑.摩爾(Jay More)生動活潑的配音,把尖尾錐尾鸚鵡「阿鸚」忠心、勇敢、頑皮、聰明、幽默又樂天的特性表露無疑。也因為這部電影頓時尖尾錐尾鸚鵡聲名大噪,因為看過電影而飼養他們當作寵物的人更是忽然增加了不少。或許不少看過此片的人會對於尖尾錐尾鸚鵡的語言能力印象深刻,但是實際上那些都僅是特效,錐尾科鸚鵡的語言能力都很普通,其中語言能力最佳的尖尾錐尾鸚鵡語言能力也沒有那麼出色,相反的,他們是相當吵雜的鸚鵡,晨昏會習慣性的想要連絡同伴而發出吵雜刺耳的鳴叫,因此如果居住環境是密集的住宅區又怕吵的話,在飼養前可能需要多加評估。
尖尾錐尾鸚鵡共有5個亞種,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一般的尖尾錐尾鸚鵡(Sharp-tailed Conure),其他的亞種外型非常相似,只有少許的不同。
·藍冠錐尾鸚鵡(Blue-crowned Conure):在歐美他們是最受歡迎的錐尾鸚鵡之一,在寵物市場也相當普遍。他們原產地在巴西,和尖尾錐尾鸚鵡(Sharp-tailed Conure)外型稍有不同。藍冠錐尾鸚鵡只有前額是藍色的,鳥體的顏色比較淺,尤其是前額的藍色部分,上下鳥喙都是肉色的。體型略小為37公分。
·玻利維亞藍冠錐尾鸚鵡(Bolivian Blue-crowned Conure):他們僅棲息於玻利維亞,和尖尾錐尾鸚鵡(Sharp-tailed Conure)外型幾乎完全相同,不同的是,玻利維亞藍冠錐尾鸚鵡的頭部僅有前額和頭頂是藍色的,不像尖尾錐尾鸚鵡整頭幾乎都是明顯的藍色,其餘的特徵都和尖尾錐尾鸚鵡相同,幾乎難以分辨。
·委內瑞拉藍冠錐尾鸚鵡(Venezuelan Blue-crowned Conure):他們棲息於委內瑞拉以及哥倫比亞,是亞種中體型最小的,只有34公分。外型則和藍冠錐尾鸚鵡(Blue-crowned Conure)非常相似,但是在尾巴內側部份的羽毛的紅棕色比較少,上下鳥喙也都是肉色。但是在委內瑞拉地區有的鳥下喙也會帶有一點點灰色。
·瑪嘉瑞塔錐尾鸚鵡(Margarita Conure):僅棲息於委內瑞拉的瑪嘉瑞塔島上,因為當地觀光業興盛,不斷的開林闢地,以致於他們的數量目前急遽減少,瀕臨絕種的危機。他們和藍冠錐尾鸚鵡(Blue-crowned Conure)外型非常相似,不同的是他們的胸部以及下腹部很明顯的帶有藍綠色,上下鳥喙也都是肉色,體型則和委內瑞拉藍冠錐尾鸚鵡一樣是最小的,只有34公分。
棲息環境和習性:尖尾錐尾鸚鵡主要棲息於開闊的地區,充滿棘叢和樹木的平原以及森林的邊緣地區。偶爾也會到農耕區覓食。他們通常都是小群體活動,偶爾在繁殖季節也會聚集高達好幾百隻的族群,有時候會和當地的另外一種大型錐尾鸚鵡米特雷錐尾鸚鵡(Mitred Conure)和白眼錐尾鸚鵡(White-eyed Conure)一起集結活動;他們的個性並不十分內向,在下午接近傍晚的時候有時候可以接近觀察他們;叫聲非常吵雜刺耳,傍晚他們會聚集在一起,然後一同回到棲息的樹木附近過夜。
食物:尖尾錐尾鸚鵡主要的食物為種子、漿果、堅果和花朵等。有時候也會到農耕區覓食榖類和水果,而常常造成相當大的損壞,因此當地農民非常討厭他們。
繁殖:他們在野外的繁殖季節依照不同地區也有所不同,在阿根廷他們的繁殖期為12月到隔年的3月;在委內瑞拉的繁殖季為2月到6月;他們通常會在枯死的樹洞中築巢,人工豢養的尖尾錐尾鸚鵡繁殖難度並不高,可以提供30*40*40公分的厚木巢箱。他們一次會產下2到4枚卵,孵化期為23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50天。
以上文字與照片版權為鸚鵡天空parrot-sky所有
長按下圖後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