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錐尾鸚鵡(Sun Conure)
身長:30公分(12吋)
棲息地:巴西、亞馬孫河流域、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以及委內瑞拉東南
簡介:太陽錐尾鸚鵡無疑是Aratinga家族中羽色絢麗程度僅次於金黃錐尾鸚鵡。以前在南美許多國家他們都是相當常見的鳥,但是現今他們僅出沒在幾個地區活動,儘管他們並沒有被列於華盛頓公約保育的附錄一的一級保育,不過整體族群數量已經大不如前。
食物:太陽錐尾鸚鵡主要以種子、漿果、水果(特別是仙人掌的果實)、花朵、堅果為食。
繁殖:在野外他們的繁殖期從每年12月開始到隔年的3月,會尋找棕櫚或是枯死的樹洞築巢;在人工豢養下的太陽錐尾鸚鵡每年春季會開始繁殖,冬天也有可能再度繁殖一胎,繁殖難度並不高。如果飼養得宜一年可以繁殖數次,可以提供30*40*70公分的厚木巢箱。他們一次約會產下4到5枚卵,孵化期間約23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50天,有時候在可以離巢獨立後,幼鳥仍然會和成鳥一起生活。
古巴錐尾鸚鵡-(Cuban Conure)
身長:26公分(10吋)
棲息地:古巴本島、以前曾經在松樹島上棲息,但是目前已經絕跡
簡介:古巴錐尾鸚鵡僅棲息於古巴本島,是養殖界相當罕見的錐尾鸚鵡。原本他們在古巴本島以及松樹島上的數量都很多,但是由於當地人過度濫捕當作寵物販賣以及捕捉食用他們,原本數量就不多的他們在松樹島上的族群急遽的減少,到了公元1913年就從松樹島上正式消聲匿跡了;古巴本島目前的總數僅存1300隻以下,全世界的族群數量預估不超過3000隻絕大部份僅生存在兩個保育區中,數量稀少加上繁殖難度高於一般的錐尾鸚鵡,使的他們的數量始終無法順利增加,因此他們的處境相當的危急,亟需要保育人士立刻伸出援手!
食物:古巴錐尾鸚鵡主要以水果、種子、漿果、花朵、植物嫩芽以及樹上的堅果為食。
繁殖:在野外他們的繁殖季從5月到8月,特別喜歡尋找當地一種名為古巴綠啄木鳥所使用過的舊樹洞,或是尋找其他枯死的樹洞築巢,人工繁殖方面的資料相當稀少,因為他們相當罕見也鮮少有人繁殖他們,僅有少數繁殖者有飼養他們。
詹代亞錐尾鸚鵡---(Jandaya Conure)
身長:30公分(12吋)
棲息地:巴西
簡介:詹代亞錐尾鸚鵡是Aratinga家族中最常美麗的種類之一,很多人會將他們和家族中另外一種美麗的鸚鵡太陽錐尾鸚鵡混淆,但不同的是詹代亞錐尾鸚鵡的翅膀全部都是綠色。有一段時期他們被當作寵物飼養的數量比太陽錐尾鸚鵡來的多。
食物:詹代亞錐尾鸚鵡主要以種子、漿果、水果、堅果、當地植被以及植物嫩芽為主食。
繁殖:在野外他們的繁殖季節從10月到隔年1月,會把巢築在高聳的枯死樹洞內;人工豢養的詹代亞錐尾鸚鵡會在2月開始繁殖,但是到了冬天還是有可能再繁殖一胎,如果飼養得宜一年可以繁殖數次,可以提供30*30*60公分的厚木巢箱。他們一次約會產下3到5枚卵,孵化期間約23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50天,有時候在可以離巢獨立後,幼鳥仍然會和成鳥一起生活。
金帽錐尾鸚鵡----(Golden-capped Conure)
身長:30公分(12吋)
棲息地:巴西
簡介:金帽錐尾鸚鵡主要棲息於巴西的低緯度森他們的數量非常多,他們的繁殖難度並不高,在人工豢養下算是多產的鳥種,因此近年來比較常在寵物市場見到他們的蹤影。金帽錐尾鸚鵡個性活潑,很容易信任主人,天真頑皮,也可以學習簡單的句子和飼主互動;再加上美麗討喜的外表,體型中等不需太多空間,因此在歐美也漸漸成為相當受歡迎的寵物鸚鵡。
食物:金帽錐尾鸚鵡在野外的食物大多以種子、堅果、漿果、花朵、水果、植物嫩芽等為食。
繁殖:在野外他們的繁殖期於春季開始,在人工的豢養下,他們的難度並不算高,通常每年的春季會開始繁殖,可以提供30*30*70公分的厚木巢箱,他們一次約會產下3到5枚卵,孵化期間約23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50天,有時候再可以離巢獨立後,幼鳥仍然會和成鳥一起生活,條件得宜的話一年可以繁殖多次,是相當多產的種類。
橙頂錐尾鸚鵡----(Orange-fronted Conure)
學名:Aratinga canicularis
身長:24公分(9.5吋)
棲息地:墨西哥、哥斯大黎加等地
簡介:橙頂錐尾鸚鵡在Aratinga家族中算是體型最小的成員之一。站在食指上幾乎感覺不到他們的重量,是非常迷你袖珍的鸚鵡。他們的個性相當活潑好動,友善聰明,可以學會許多小把戲和小技巧;雖然他們體型嬌小但仍然精力十足,好奇心強喜歡到處探險玩耍,因此飼主應該多注意他們的安全,不要讓他們在家中發生危險。
食物:橙頂錐尾鸚鵡主要以種子、水果(特別是野生無花果)、漿果、花朵、堅果以及植物等為主食;也會到灌木叢或是樹間尋找昆蟲和他們的幼蟲果腹尤其偏好玉米等穀類作物,偶爾會造成農作物的損壞而引起農民的射殺。
繁殖:他們在野外的繁殖季從12月到隔年5月,他們幾乎只尋找白蟻塔築巢,將入口建築在白蟻塔的低處,內部的通道約30公分長;在人工豢養下的橙頂錐尾鸚鵡繁殖季大約在5月開始,可以提供35*35*40公分的厚木巢箱。他們一次約會產下3到5枚卵,孵化期間約23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50天。
桃額錐尾鸚鵡----(Peach-fronted Conure)
學名:Aratinga aurea
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26到30公分不等
棲息地:亞馬遜流域南方、玻利維亞、阿根廷等地
簡介:桃額錐尾鸚鵡體型比較嬌小。個性活潑好動,喜歡到處探索,性情聰明,很容易教導他們學會些小把戲和訓練他們些技巧。同時他們也相當友善,手養鳥對人相當友善,不像家族中某些成員會有僅認一位飼主的傾向而噬咬其他陌生人,由於體型小,因此破壞力並沒有大型錐尾鸚鵡那麼強,叫聲也不像中大型錐尾鸚鵡那麼吵雜,但如果連續鳴叫,還是略為吵雜,因此怕吵的飼主在飼養前仍需注意。
食物:他們主要的食物為種子、漿果、水果、堅果、昆蟲以及其幼蟲等。同時他們也會定期造訪農耕區,覓食稻米、穀類、玉米等作物和果園中的水果。
繁殖:在野外他們的繁殖期從5月到9月,會將巢築在空的樹洞中、或是白蟻塔等地方,偶爾他們也會在峭壁的裂縫中築巢。在人工的豢養下他們通常會在春季繁殖,假使做好保暖工作的話冬天他們一樣有機會繁殖。可以提供30*30*40公分的厚木巢箱。他們一次約會產下3到4枚卵,孵化期間約23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50天,幼鳥離巢後有時候仍然會和親鳥生活一段時間。
灰頭錐尾鸚鵡-(Dusky-headed Conure)
身長:28公分(11吋)
棲息地:哥倫比亞東南的亞馬孫河流域、厄瓜多東部、秘魯東部、巴西的東北和西北部。
簡介:灰頭錐尾鸚鵡又名為文戴爾氏錐尾鸚鵡,在寵物市場中並不常見,也許是因為與羽色比較暗淡的關係,儘管鮮少人聽過或是知道他們,他們不同於其他錐尾鸚鵡吵雜的性情,使的近年來他們成為寵物鳥的數量漸漸的增加。儘管他們的羽色並不像其他家族中的成員那樣漂亮鮮豔,但是他們沉著冷靜的性情,以及不甚吵雜的叫聲,種種的優點使得他們近年快速的在寵物市場崛起,成為歐美很受歡迎的新興寵物鳥。
食物:灰頭錐尾鸚鵡主要以種子、水果、堅果、漿果、花朵為食,也會尋找腐朽的樹木以便覓食昆蟲和他們的幼蟲。通常都會去河岸邊的森林進食含有豐富礦物質的泥土來補充礦物質。
繁殖:在野外他們的繁殖期從2月到5月;在玻利維亞和哥倫比亞他們的繁殖季則從7月開始,雙親都會養育雛鳥。在人工的豢養下他們則沒有固定的繁殖季節,如果飼養得宜一年可以繁殖3次,可以提供30*30*45公分的厚木巢箱。他們一次約會產下3到5枚卵,孵化期間約23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50天。
牙買加錐尾鸚鵡----(Jamaican Conure)
身長:26公分(10吋)
棲息地:牙買加
簡介:牙買加錐尾鸚鵡寵物市場中相當罕見,也很少人繁殖他們,在牙買加他們的數量日漸稀少,除了因為人類濫墾濫伐,在當地他們也常被捕捉當作寵物飼養,或是販賣到市集,也有些人拿他們當作食物,加上他們有時候會到農耕區或是果園覓食,常被農民射殺,此外牙買加當局對鸚鵡的保育一向不甚重視,許多在他們境內的鸚鵡也都面臨相同的危機但卻不見政府真正伸出援手,因此他們現在在當地的處境相當危急,亟待保育人士援助。
食物:牙買加錐尾鸚鵡平常以種子、水果、堅果、漿果以及當地植被為主食。有時候也會到農耕區覓食穀類或是到果園中覓食水果,尤其是玉米田是他們最鍾愛的地點,也常常造成農作物的損壞。
繁殖:在野外他們的繁殖季從4月到5月,會尋找枯死樹洞或是白蟻塔來築巢;人工豢養的資料相當少見,有紀錄的繁殖期是在4月開始,可以提供30*30*40公分的厚木巢箱。他們一次約會產下3到5枚卵,孵化期間約23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50天。
仙人掌錐尾鸚鵡---(Cactus Conure)
身長:25公分(10吋)
棲息地:巴西東北
簡介:仙人掌錐尾鸚鵡幾乎沒有人在繁殖,一般人也很可能沒聽過他們的名字。他們是巴西境內特有的鳥種,僅棲息於巴西的東北部。由於他們居住的地區大部分都為半乾燥的灌木叢以及刺棘區,也就是當地人所謂的卡亭嘎和希拉多這兩種植被的產地,因此他們又被稱作卡亭嘎錐尾鸚鵡。
食物:仙人掌錐尾鸚鵡的主食為種子、水果、漿果、堅果、花朵等;他們也時常在地面和灌木叢間覓食,有時候會到玉米、穀物、稻米等田地覓食。
繁殖:他們在野外的繁殖紀錄不詳,人工繁殖的紀錄也相當稀少,通常在年初繁殖,他們一次約會產下4到6枚卵,孵化期間約23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50天。
聖湯馬士錐尾鸚鵡--(St. Thomas Conure)
身長:依照不同亞種從24到26公分不等(9.5到10.25吋)
棲息地:聖湯馬士島、維京群島以及聖科克斯島
簡介:聖湯馬士錐尾鸚鵡個性活潑好動,很喜歡到處探險;同時他們也相當聰明,學習能力很強,非常容易學習小技巧以及小把戲。聖湯馬士錐尾鸚鵡為人所周知的是他們相當吵雜,儘管他們嬌小的體型看起來相當可愛,但是所發出的刺耳鳴叫絕對不容小覷,在購買前亦需要仔細評估是否能接受。
食物:聖湯馬士錐尾鸚鵡主要的食物為各種不同樹木的種子、仙人掌的花朵以及果實、也會定期到農耕區和果園覓食,尋找穀類、玉米等作物;他們尤其偏好芒果,因此他們吃完水果以後羽毛時常都黏答答的。
繁殖:他們的繁殖季節在委內瑞拉為3月到6月、在蘇利南一整年都可以繁殖、在哥倫比亞為2月到4月,大約是在春季會開始繁殖,如果照顧得一他們一年可以產卵數次,可以提供30*30*60公分的厚木巢箱。他們一次約會產下4到6枚卵,孵化期間約23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50天,幼鳥離巢後有時候仍然會和親鳥生活一段時間。
鸚鵡的品種實在是太多了,是鳥綱最大的科,後臺一直有粉絲留言鸚鵡品種,小編幾乎每天都要花上幾個小時來整理鸚鵡資料,來普及鸚鵡,但是有些消息還是會錯過,所以小編就在微信公眾號上面整理出了鸚鵡百科,裡面現在整理出了將近300種鸚鵡內容
如果你怕錯過精彩內容的話,就可以關注一下,而且裡面還不定期發放福利哦!
點擊『閱讀原文』,回復【技能訓練】,就可免費獲得30項鸚鵡表演教學視頻,讓你的愛寵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