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國家,為何現在元朝這麼沒有存在感

2020-12-18 大白讀史

說起我國古代朝代,「唐宋元明清」幾乎是脫口而出的。但是在這幾個朝代中,不管是小說還是電視劇,幾乎都沒有元朝的身影出現過。最早是唐朝的影視劇熱播,之後是明清,現在是宋朝,唯獨元朝不被大家了解。

而且說起元朝,大家除了知道這是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創建的,其它的也知道得很少。至於其他朝代有的那些威武的大將軍,精明強幹的君王,纏綿悱惻的才子佳人愛情故事,才華橫溢的大詩人,政治上軍事上的精彩事跡,其他朝代名人名事隨隨便便一寫都能寫出來一部書,唯獨元朝仔細想想,除了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居然再想不起來第三個能代表元朝的人了。

「元,大也」,以元作為朝代的名字,足可見蒙古族人統治者的野心,元朝的疆域之大,開創了我國歷史上的新紀錄。馬背上長大的蒙古族人能徵善戰,鐵騎輕易的踏碎了趙宋政權,令趙宋一退再退,退居南方,依舊改不了亡國的命運。

按道理來說,這樣一個鐵騎政權,南徵北戰,開拓疆土,又是首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應該有很多精彩之處可以拍出來展現在大眾面前的。單看這些年有多少清宮劇,就可以看出如果要拍元朝,劇情更加少不了。

但是這麼多年,真的沒有熱播的元朝劇出現。而且這麼多年,人們對元朝的了解居然只存在於元朝有個很厲害的祖先叫成吉思汗,他有個很出息的孫子叫忽必烈。甚至很多人連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關係都不知道,元朝到底是誰創建的都不知道。

元朝開國皇帝是忽必烈,成吉思汗是蒙古汗國開國皇帝,成吉思汗徵服的地域向西達黑海海濱,向東幾乎包括整個東亞,顯示出來蒙古族人的強盛。之後才是向南踏破南宋的政權,忽必烈正式創建元朝,稱為元世祖。

但凡是將要亡國之朝政,後期必定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樣的糜亂,上層掌權者不思進取只管享樂,連敵人打到城門口了都想著怎麼逃命絲毫不管城外的百姓。中層做事的官員不做實事,媚上欺下,貪汙受賄,攛掇君王享樂。下層百姓忍受著苛捐雜稅,幾乎沒有活路。整個朝廷都表現出腐敗的氣息,整個國家兩極分化嚴重,上層不問民間疾苦,下層看不到希望的光芒。

在這樣的情況下,必定引發農民起義。元朝不能說跟這種情況完全不沾邊,但他在後期的確勤勤懇懇執政,企圖挽救朝廷狀況。可惜他的改革太晚了,疆域如此遼闊的元朝僅存在了不到百年,歸根結底還是統治者只會打天下不會守天下。

元朝第一位皇帝忽必烈在位23年,最後一位皇帝元順帝在位35年,他們中間經歷了九位皇帝,總共在位不超過40年,平均每個皇帝在位僅僅5年。這些皇帝不是死在了戰爭中,就是死在了去打仗的路上。

可能這就是有志向開疆擴土的君王必須要面對的結局吧,看看明朝的朱元璋、朱棣、朱瞻基,哪個不是整天跑出去打仗的。明朝疆域也是在這三位手裡擴大穩定的。再看看清朝就理智多了,滿族人入主中原之後,人家就不想著非得皇帝親徵出去打仗了,康熙雍正乾隆,哪個活的歲數不大?

在元朝這幾位皇帝這裡,可能他們堅定地認為不想出去打仗的皇帝不是好皇帝,所以每一任皇帝都積極地衝在前面徵戰去,只有到元順帝這裡才安心審視了一下自家這偌大的疆土,其實千瘡百孔。

究其根本,還是他們蒙古族的思想沒有轉換過來。在少數民族的統治中,誰的拳頭硬,就聽誰的,死心塌地心甘情願的。但是在中原可不是這樣的,在中原只靠蠻力鎮壓只會適得其反。

但是蒙古族人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以草原民族的思維去統治在儒家文化影響下生活了上千年的人,在儒家文化中,可是有那麼一句「寧可站著死不可跪著生」,可是蒙古族沒有給人數佔了大多數的漢族人應有的尊重。

看看清朝,清朝從統治者做起,推行漢化,雖然也把滿族和漢族分了三六九等,但是還是尊重漢族人的,在經濟政治上也是給了漢族人一席之地,甚至給了漢族人晉升通道:只要你給我做的貢獻足夠大,我就給你抬旗,讓你一個漢族人能夠享受滿族政府統治下滿族人才能享受的福利。

而元朝對待漢族人,則是粗暴地鎮壓,他直接把所有漢族人一棒子打死,劃為奴隸。奴隸已經有大幾百年沒有出現在漢族人生活中了,但是一直存在於少數民族中。這種行為對蒙古貴族而言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但這是漢族人絕對不能接受的。

在元朝,人被分為四等。一等為蒙古人,二等為色目人,又稱「諸國人」;三等是漢人,原來受遼金統治;四等南人,也就是南宋統治時期的漢人。漢人被賞賜給蒙古人做農奴,永世不得翻身。因為元朝的晉升通道被堵死了,他們講究的是父死子繼,這樣一來,你爹當官的,你也當官。你爹是農奴,你也是農奴。

不僅如此,元朝與宋朝真是兩個極端。宋朝極度重文輕武,而元朝極度重武輕文,文官在朝堂上就是個擺設,連句話都說不上。這樣一來,元朝的文化和思想自然也跟不上,宣傳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元朝缺了宣傳,也失了民心。

日積月累下,王朝內部的矛盾就凸顯出來了。

等到元順帝時期,又遇上了天災:黃河水患,黃河一帶一向是重要的農耕區,然而元順帝在位時期,黃河連年水患。水患必然引發災荒、瘟疫,而這些更會引發人民起義。更要命的是,連年徵戰,國庫早就虧空了,元順帝想賑災連錢都沒有。不過元順帝還不傻,在脫脫的幫助下,元順帝針對現狀要進行改革,可是改革進行沒多長時間,蒙古貴族們就覺得侵犯了自己的利益,強行讓元順帝把脫脫處死了。

缺少文字記載,帝王們實施密葬,我們現在也找不到元朝的墓穴。元朝時期漢族和蒙古族關係緊張,這種刻在血脈裡的意識一直延續到現在,自然不會有很多人會想起來元朝。除了元朝是真的能打之外,人們也下意識的不想了解更多了吧。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後的四個大一統王朝,它們的建立者來自哪裡
    中國的大一統王朝,不多不少,剛好是十個,它們是秦朝、西漢、東漢、西晉、隋朝、唐朝、北宋、元朝、明朝、清朝。其中,對於北宋是否是大一統王朝尚有爭議。元朝和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元朝由北方的蒙古族建立的,清朝是由滿族(女真族)建立的。
  • 我國歷史上的八個大一統王朝
    我國歷史上的八個大一統王朝:1、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始皇時期滅六國、北擊匈奴,南徵百越。前221年,嬴政稱帝,史稱「秦始皇」。於公元前207年滅亡,歷時14年。2、漢朝(西漢、東漢):是繼秦朝後的又一大一統王朝。
  • 同為少數民族政權,為何清朝題材的電視劇很多,而元朝卻很少?
    元、清兩代都是我國歷史上建立的少數民族大一統王朝,但在當今電視劇領域,二者的表現程度卻大不相同。具體而言,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元朝再現的電視劇屈指可數,能說得上名劇的也只有《成吉思汗》了。大一統政權也是為少數民族建立的,為什麼有很多電視劇在表現清朝,而很少在表現元朝呢?第一,元朝實行較明顯的民族奴役政策,造成元朝比清朝負面評價更多。元朝為維護蒙古族封建統治者對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統治,在國內確立了「四等人」制度。
  • 元朝疆域面積橫跨亞洲,北達北冰洋?專家:只有1400萬平方公裡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僅擁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國土面積也非常廣闊,現在中國的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裡。歷史上各朝各代的國家在經過戰爭的洗禮之後,都擁有著不同的國土面積。那麼在我國歷史上,哪個朝代的國土面積是最大的呢?毫無疑問一定是元朝。根據歷史的記載,當時元朝的國土面積達到了1372萬平方公裡,是非常理想的國土面積。
  • 清朝滅亡後,皇室一族為何不學元朝逃回北方?原因有2個方面
    但是在大一統的王朝中,還有兩個特殊的朝代,是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權,這就是元朝和清朝。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歷時九十八年。
  • 為何導演從不拍元代古裝劇?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近幾年的電視劇裡面,有很多的歷史劇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觀眾們非常喜歡這些清宮劇,作為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國家,以各個朝代為背景的歷史劇也非常的多,但是在這麼多朝代裡面,有一個大一統王朝,卻很少出現在電視劇裡面,這個朝代就是從1271年一直統治到1368年的元朝了。
  • 東南亞地區為何沒有形成大一統王朝或者國家
    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是島嶼國家。這些國家組成了亞洲唯一的經濟聯合體——東協。東南亞在歷史上沒有形成大一統王朝或國家是十分複雜的,在唐朝的時候,東南亞部分地區屬於華夏領土,其他人地區分別分別被吐蕃,南詔管轄,不存在所謂國家概念。而唐朝以後,大理崛起成為當時的地區大國,這些地區本地民族沒有形成國家概念。
  • 在大一統的開國皇帝中,光武帝劉秀的存在感為什麼比較低?
    中國古代共有秦朝、西漢、新朝、東漢、西晉、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十個大一統朝代,開國皇帝分別是秦始皇、漢高祖、王莽、漢光武帝、晉武帝、隋文帝、唐高祖及唐太宗、元太祖及元世祖、明太祖、清太祖及清世祖。
  • 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國的朝代?為何一些西方人不承認元朝是中國的?
    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國的朝代?為何一些西方人不承認元朝是中國的?眾所周知,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領土疆域最廣的一個朝代。自古以來,我國就把元朝當作中國的一個朝代,它前接南宋後接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王朝。
  • 元朝真不是中國的朝代嗎?為何世界上這麼多國家都不願承認?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漢代中國有100多個民族。中國是建立在文化上的,文化不限於宗教、血統、民族、地域等因素。各民族的繁榮發展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迎來了今天的繁榮時代。 直到現在,元朝是否是中國朝代的問題一直在流傳。
  • 為什麼勢頭很猛的元朝只存在九十八年就滅亡了?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特色的朝代之一,是中國古代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最為遼闊的朝代。最為鼎盛之時,元朝是世界上的一個高峰。處在建立不到百年的歷史階段,對於大一統王朝來說,在經歷了初創時期的強基固本、穩定階段的勵精圖治和機制體制的日趨成熟,應該處於社會上升期。像漢武帝大一統時期、唐玄宗的開元盛世等大體都在這個時間範圍。但是,元朝猶如激情正酣的交響曲戛然而止,迅速地從世界之巔跌落。原本縱橫無敵的蒙古騎兵也十分窩囊地被趕回了大漠荒原,一切繁華都成了過眼雲煙。
  • 中國大一統王朝排名,存世最短:秦朝,享國15年
    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第三個王朝。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第二名: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商朝前後相傳17世31王,享國共計554年。
  • 為何大一統是中國專屬?
    這種羈縻統治的形式,在隋朝建立完整的朝貢體系之前就已經存在。隋唐之後,各個王朝的側重點是朝貢體系。秦漢故地所要履行的國家義務,已經在郡縣制的框架下非常明確了。然而,邊疆地區要履行多少國家義務,履行哪些國家義務,這成為了隋唐之後各個王朝很難解決的問題。
  • 王莽建立的新朝與秦朝幾乎一樣長,為什麼存在感這麼低?
    王莽的新朝也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享國15年,與秦朝差不多,疆域巔峰時約405萬平方公裡,比秦朝還大。但為什麼王莽及其新朝存在感這麼低,大家都幾乎沒印象呢?這是因為新朝在近代以前是不被正史承認的。王莽新朝疆域西漢後期,漢室衰微,外戚逐漸掌握朝政大權,漢元帝王皇后的侄子王莽一步步掌握西漢朝廷大權,把持朝政,公元8年,王莽讓孺子嬰(劉嬰)「禪位」與他,結束了西漢的統治,建立「新朝」(源於王莽曾被封為新都侯),開始對國家進行改革,希望解決西漢末期土地兼併,經濟兩極分化嚴重等社會問題。但結局是這麼大一個新朝好像是在歷史上沒有存在過一樣。
  • 元朝為何會迅速滅亡?除了人禍以外,還有一死結無人可破
    我國歷史上的元朝是一個由少數民族實行大一統的朝代,這個朝代在我國歷史上疆域是最大的,有1372萬平方公裡的領土。可見元朝的先祖們在開疆拓土方面的霸氣。但是這樣一個軍事力量威震天下的民族在治理天下時卻一下子犯了難,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了。使得元朝剛剛建立不久,就民怨沸騰。
  • 從國家治理的角度思考中國歷史上的「華夷」與「大一統」
    在實際執行中,亦將「聖諭」作為「化導」少數民族的重要手段。  歷代統治者施行的德化政策,其目的在於「醇化風俗」,達成「九州共貫」「六合同風」「一道同風」的「大一統」目標。但在「大一統」的國家治理中,「因俗而治」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成分,這在古代國家治理實踐中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 「元朝特色」以戰養戰的軍需後勤保障,為何「返祖」,淪為糧草先行?
    一、強大的王朝實力是有力保障軍隊後勤的強大客觀條件(一)元朝可獲取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給軍隊提供了多樣的食物補給元朝是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它的疆域十分廣大,約有一千三百七十二平方公裡,東起日本海、南到南海、西至天山、北到貝加爾湖,疆域跨度非常之大
  • 元朝滅亡後,蒙古族為何再難稱霸世界?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導語:蒙古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遊牧民族,他們當時是生活在我國邊境的一個少數民族
  • 大一統究竟是什麼意思?
    黃帝時代定都有熊,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新鄭附近。夏商周三代,控制河南並定都於此,是一個國家政權是否合法的標誌。這個特定的區域被稱為「中國」,即佔據了中原,才具有正統地位。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國家觀念進一步發展。「大一統」的標誌就是海內為郡縣,這個政治理想在秦始皇手裡得以實現。同時,秦始皇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政治措施,使得大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
  • 元朝皇帝的名字中,為何多含「鐵」?比如鐵木真
    元朝作為我國歷史上首次以少數民族為主體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帶給大家最深的印象,就是所向披靡、冷血無情的蒙古鐵騎,所到之處寸草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