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少數民族政權,為何清朝題材的電視劇很多,而元朝卻很少?

2020-12-22 希望的燈不熄滅

元、清兩代都是我國歷史上建立的少數民族大一統王朝,但在當今電視劇領域,二者的表現程度卻大不相同。具體而言,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元朝再現的電視劇屈指可數,能說得上名劇的也只有《成吉思汗》了。

然而,清朝電視劇的重現卻多如牛毛,從二月河所著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尤小剛為導演所著的《孝莊秘史》,以及近10年來出現的《宮鎖心玉》《宮鎖珠簾》《甄嬛傳》等電視劇,清朝電視劇在中國古代歷史題材電視劇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大一統政權也是為少數民族建立的,為什麼有很多電視劇在表現清朝,而很少在表現元朝呢?

第一,元朝實行較明顯的民族奴役政策,造成元朝比清朝負面評價更多。元朝為維護蒙古族封建統治者對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統治,在國內確立了「四等人」制度。它具體分為:

第一等人是蒙古人,而第一等人是皇帝、僧侶、貴族和親王,他們享有最高的政治和經濟特權。其次是色目人,以西域各民族為主。包含了突厥人,粟特人,党項人,吐蕃人,波斯人為元軍所徵服。第四類是漢人,即北方漢族,契丹人。四等人是南方人,即原南宋境內的漢族和少數民族,在第四等人中,原南宋境內漢族的地位最低。

元政府對第三、四等人實行了極為嚴格的限制和管理。例如,元朝組建精銳部隊,以探馬赤軍為特務機關,在全國範圍內監視漢人和南方百姓的言行。到了1285年,元朝下令各級官府收繳漢人和南明的武器,武器全部銷毀或交還給朝廷。元宰相伯顏於1336年任上。

為阻止南方漢族的反抗,伯顏對南方漢族採取了一種近似於白色恐怖的集權統治。它的具體規定是:禁止江南地區農民用鐵叉種地。南北兩派漢族人禁止學習棍術,禁止演戲、講故事。犯法者被判重罪。

在元朝建立後,廢除了自唐至宋數百年間的科舉制。此舉引起了不少漢族知識分子的強烈不滿,但礙於元朝的高壓和專制政治,他們還是敢說敢做。到1314年,比較有作為的元仁宗恢復了科舉制,但是為了防止漢族知識分子掌握朝廷的權力,元仁宗規定:蒙古人和色目人都要考兩次試,漢人和南人考三次試。

更加令人欣慰的是,忽必烈時期元朝還做了一件非常不受歡迎的事——楊璉盜墓。這楊璉是党項人,也是忽必烈身邊的寵臣。1278年,為了打消南方漢民對南宋的思念,忽必烈默許楊璉真迦率隊入城,將紹興的宋帝國帝陵洗劫一空,宋理宗永穆陵損失慘重,埋葬在地宮中的夜明珠也被盜墓隊搶走。

明建立後,朱元璋派人對永穆陵進行重修。值得注意的是,在元末明初的農民起義中,朱元璋就利用楊璉真迦這個非常不受歡迎的人物來進行宣傳,鼓動南方民眾起兵推翻元朝的黑暗統治。

與元朝極為突出的民族壓迫相比較,清朝的民族政策比明朝要開放得多。從皇太極開始,清朝的民族政策就變得更加靈活開放。一六二六年,剛剛登基的汗位皇太極頒布了《滿漢通鑑》,使大批漢族農奴恢復了合法國籍,緩解了矛盾。從軍事上來說,皇太極進一步完善了漢軍八旗制度,把漢軍編入清軍最精銳的炮兵部隊作戰。在少數民族統治的朝代裡,漢族可以參加最精銳的軍隊,這在元朝卻是不敢想的。

清入關後,皇帝更加重視漢人。順治皇帝在位期間,這個英俊的少年天子重用了漢族地主官員,比如,頗有爭議的洪承疇就是在順治帝時期被重用的。順治帝對抗清的態度是恩威並施,緩和矛盾。

康熙皇帝繼位後,國內局勢穩定,清朝從上至下基本完成了漢化,朝廷完全採用中原王朝的制度來治理國家,清朝的統治與以前的明朝等中原王朝並無本質區別。例如清朝的政治體制完全繼承了明朝,設立了中央六部和內閣,並在各地設立了府縣等行政機構。清代的科舉制完全繼承了明朝的科舉制,八股文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的末期。

對於明朝皇陵的處理方式,清朝統治者的態度也是極為理智清醒。元王朝滅亡了宋代帝陵,明十三陵則保存完好。雍正還曾親自到南京祭拜明孝陵,並在上面寫上「治隆唐宋」四個大字。

元與清不同的民族統治政策,使得後世對元朝的負面評價遠大於清朝。元王朝的負面評價很多,現在的導演自然不會拍太多元王朝的電視劇。

元朝存在的歷史時間較短,盛世時期較短,有功之臣在歷史中的聲望不如清朝。清代經歷了康乾盛世和中國近代史等兩個大時代,可以選擇許多題材。元王朝統治中原96年,如果從最初的大蒙古國算起,先後有15個皇帝。但是這15位帝王中,有權有勢的帝王並不多見。

元太祖鐵木真,以他的貢獻統一了蒙古部落,創製了文字和一系列典章制度,被後來的政治家們稱為「天驕」。成吉思汗死後,拖雷、窩闊臺、貴由、蒙哥相繼登基。窩闊臺和蒙哥在這兩位君主中,雖有不同的作用,但只是作為「守成之主」的程度。忽必烈本人在元朝入關之前,對元朝入關作出了較大貢獻。就是孫中山先生對忽必烈評價很高。

然而,忽必烈死後,本應延續盛世的元朝卻一蹶不振。元帝國內部的階級與民族矛盾,由於元朝賦稅重,民族壓迫嚴重,極為尖銳。忽必烈死後,元朝內部的矛盾愈演愈烈,無論是元成宗還是元武宗都未能解決這一矛盾。

在元仁宗1311年繼位後,元仁宗為緩和矛盾,採取了恢復科舉、限制貴族權力等改革措施。但是無助的元仁宗僅在位9年。在1320年,忽必烈之後,元英宗繼位為皇帝。元英宗大膽重用漢臣,繼續推行仁宗改革,但這一系列改革很快就觸動了元朝貴族的利益,元英宗於1323年被殺。

在元英宗死後,元朝的內部矛盾達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元英宗之後,皇帝也沒有元仁宗那樣的氣魄,大膽改革國內矛盾。即使是後人高度評價的元文宗,也只是在文化層面做了一些改革。

由於元朝的負面評價整體偏多,元帝國能讓後人記住的著名皇帝也只有鐵木真和忽必烈兩個,因此元仁宗、元英宗等改革帝王的「人氣」自然遠不如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除了元史愛好者和研究人員,一般人對元仁宗、元英宗了解的不多。而了解元朝其他皇帝的百姓更是寥寥數人。

而且電視劇的拍攝也要照顧到大多數普通老百姓的認知水平,大多數老百姓只知道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電視劇拍攝的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收視率還不錯,拍了元朝的皇帝,恐怕連收視率都沒有。

清朝有為皇帝的名聲遠高於元朝。清代與元朝的關係更為密切,史料也更為豐富。清代12位帝王中,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等都是頗有作為的帝王。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勵精圖治,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繁榮昌盛的康乾盛世,如今導演和編劇獲得康乾盛世的資料要比獲得元仁宗、元英宗等元朝皇帝的資料容易得多。嘉慶死後,乾隆即位。

對於執政25年的嘉慶來說,統治也算是一個比較熱門的題材。道光皇帝即位後,中國歷史隨著鴉片戰爭進入近代史,一件又一件重大事件接踵而至。有些東西也會影響到中國的歷史進程,如戊戌變法、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等,面對這些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今天的導演和編劇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元朝錯誤的民族壓迫政策,以及元朝兩個朝代皇帝在知名度上的差異,造成反映元朝歷史的電視劇屈指可數。

相關焦點

  • 我國首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國家,為何現在元朝這麼沒有存在感
    但是在這幾個朝代中,不管是小說還是電視劇,幾乎都沒有元朝的身影出現過。最早是唐朝的影視劇熱播,之後是明清,現在是宋朝,唯獨元朝不被大家了解。而且說起元朝,大家除了知道這是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創建的,其它的也知道得很少。
  • 清朝滅亡後,皇室一族為何不學元朝逃回北方?原因有2個方面
    但是在大一統的王朝中,還有兩個特殊的朝代,是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權,這就是元朝和清朝。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歷時九十八年。
  • 清朝是少數民族政權不是外來政權,它和李自成的大順本質是一樣的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大一統的九個封建王朝裡面,由少數民族作為統治階級的只有蒙元和滿清兩個王朝,蒙元是由蒙古族統治的,滿清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滿族統治的,但事實上卻是滿蒙聯治的。
  • 為何經常割地賠款,籤訂不平等條約的清朝,能統治近三百年?
    對比另外一個統一過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不足百年就被推翻了;而由滿族人建立的清朝,統治中原近三百年。同為外族入侵中原,為什么元朝的統治時間遠遠不如清朝長久呢?我們仔細對比就不難發現,同樣是馬背上奪得了天下,兩個少數民族政權的最大區別就是元朝堅持以蒙古草原的遊牧制度來統治中原。
  • 晉朝電視劇為何只拍到司馬炎登基統一三國,以後的事情為何不拍?
    近幾十年以來,以中國歷史為題材的影視創作可謂繁盛一時。這些名目繁多的歷史影視劇,以鋪天蓋地之勢,將以往沉寂多年的歷史,以戲說、改編的方式搬上了螢屏。《大漢天子》、《三國演義》、《康熙王朝》,都是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中評價頗高的影視劇。
  • 元朝和清朝為什麼不算亡國滅種?這和古印度古埃及有什麼區別?
    元朝和清朝為什麼不算亡國滅種?這和古印度古埃及有什麼區別?流傳很廣泛的一句話是,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中國。而流傳更廣的一句話是,世界上只有一個民族的文化數千年不曾斷裂,延續至今,這就是——中國。
  • 別說元朝和清朝不是「中國」!到底什麼是「中國」,來了解一下
    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朋友在激烈爭論元朝和清朝是不是屬於中國。其實這本來就是沒有必要去爭論的話題。
  • 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國的朝代?為何一些西方人不承認元朝是中國的?
    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國的朝代?為何一些西方人不承認元朝是中國的?眾所周知,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領土疆域最廣的一個朝代。自古以來,我國就把元朝當作中國的一個朝代,它前接南宋後接明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王朝。
  • 元朝皇帝的名字中,為何多含「鐵」?比如鐵木真
    元朝作為我國歷史上首次以少數民族為主體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帶給大家最深的印象,就是所向披靡、冷血無情的蒙古鐵騎,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 為何清宮劇層出不窮,元朝宮廷劇卻沒人拍?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元朝的疆土還是比較遼闊的,因為元朝人喜歡徵戰沙場,所以對於國家領土的擴充非常有利。但是作為中國歷史朝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元朝其實是學習歷史的人必須要了解的內容之一。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影視劇劇組不願意去拍元朝為背景的宮廷劇,反而是更願意將注意力放在清宮劇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元朝和清朝對中國疆域方面的貢獻,這些地方都是他們打下的
    公元1288年,改總制院為宣政院,設立三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分管全國藏族聚居地區。在衛、藏地區,元朝還設有薩迦政權,薩迦帝師將推薦一名本欽,經中央任命,協助其管理地方行政事務。明朝時期,明朝政府在西藏設置衛所、都司等軍政機構,封授當地僧俗首領擔任官員,受冊封者定期朝貢,明朝則給予豐厚回賜。
  • 元朝統治時期蒙古人殺了漢人,可用毛驢來抵命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朝代,自古以來基本都是漢人建立朝代,少數民族服從漢人,當然在混亂時期也有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不過他們並沒有統一中國
  • 看了中國歷代地圖才知道:清朝歷史貢獻最大!
    不過這個數據,很多人質疑,因為是把很多羈縻地區、附庸國包括在內的。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上面的標示,按照實際控制區域算,西漢面積是568萬平方公裡,東漢是492萬平方公裡。東晉因為和北邊少數民族政權互相攻打,疆域變動很大,大多數時間維持在192萬平方公裡的樣子。
  • 為何俄羅斯稱中國為「契丹」?古代契丹人,現在在哪?
    契丹是一個古老的民族,隨著電視劇《燕雲臺》的播放我們開始了解這個歷史上鮮少提及的遼代,要知道在中國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只有清朝比契丹存在的年限長,古時候的契丹非常強大,甚至直到今天在俄羅斯、伊朗、土耳其等國扔把「契丹」作為對中國的稱呼。
  • 為什麼現在能看到的清朝妃子和格格的照片都很醜?
    現在的很多宮鬥劇,歷史朝代劇很多都是清朝的,雖然各種明爭暗鬥,但裡面美女繁多也是一大看點,甚至劇裡很多丫環都姿色可人,單單從這些妃子們的漂亮程度來說,絕對是美人當中的美人。
  • 古代有很多復國行動,為什麼反清復明那麼受人追捧?
    中國古代忠君愛國的人有很多,畢竟自古以來受到的儒家思想,講究就是忠君愛國,上下分明。雖然不管哪個朝代滅亡,但是始終有一些鐵桿粉絲在苦苦支撐,就算新朝代統治深得民心,也會想著去復國。也有很多出名的組織,而且人數眾多。比如天地會,南明政權,以及臺灣鄭家。但是是什麼支撐著他們毫不放棄呢?自古以來中華大地上都是漢族人執政,中國最開始的發源地也就是長江黃河一代,後來拓展到以中原為主,這片土地上都是漢族人,少數民族都在偏遠的地區。
  • 在我國歷代的疆域圖中,為何只有清朝是一種顏色?
    經常看歷史地圖的朋友們,一定都有一個印象,歷代疆域圖中只有清朝是一種顏色的,而其它朝代,即使是元朝,也有兩種顏色?為什麼?顯然不是因為清朝最大。我們是拿清朝完成統一以後,帝國主義侵入中國以前的清朝版圖,具體說,就是從18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以前這個時期的中國版圖作為我們歷史時期的中國的範圍。所謂歷史時期的中國,就以此為範圍。不管是幾百年也好,幾千年也好,在這個範圍之內活動的民族,我們都認為是中國史上的民族;在這個範圍之內所建立的政權,我們都認為是中國史上的政權。
  • 清朝為何能統治268年,看看皇帝們的結婚對象就知道了
    女真起初稱建立的政權為「大金」,史稱「後金」,稱呼自己為女真金人的後裔,那麼金人的婚姻制度如何呢? 金人的婚俗有相當明顯的部落特點,即使立國以後依然如此。 一是多妻,並且數目與顯貴程度成正比。
  • 清朝入關以後,八旗軍的頭盔上,為何有一根非常長的盔槍?
    在各種明清時期的影視劇中,經常出現明朝或者清朝軍隊的身影,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出現了,從明清時期軍隊的盔甲來看,與唐宋時代軍隊的盔甲,存在非常大的不同。尤其是頭盔,明清時期的頭盔上,出現了一根很長的盔槍。尤其是進入清朝時期,這一情況更加嚴重,被網友們戲稱為「清軍避雷針。」
  • 元朝真不是中國的朝代嗎?為何世界上這麼多國家都不願承認?
    筆者認為,判斷少數民族政權是否屬於「中華王朝」應該有四個標準: 一、是否使用漢法(即秦制);第二,是否尊重儒教為國教;三、是否使用科舉;是否融入中國文化。 首先,在整個朝代,有三個非漢族政權:北魏,元和孟,滿清。 根據以上標準,北魏、滿清就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