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經常割地賠款,籤訂不平等條約的清朝,能統治近三百年?

2020-12-15 旅途小精靈

說到清朝,想必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詞就是腐敗的清王朝,喪權辱國,籤訂了《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在中學課本裡頻頻出現,早已經被我們就爛熟於心的帶有貶義的詞彙。

但就是一個「如此不堪」由少數民族滿族掌舵的大一統王朝,卻在我們華夏歷史的長河中行駛了近三百年。其背後的原因,就不得不令我們去細思深究了。

第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願意主動接受並學習漢文化。對比另外一個統一過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不足百年就被推翻了;

而由滿族人建立的清朝,統治中原近三百年。同為外族入侵中原,為什么元朝的統治時間遠遠不如清朝長久呢?

我們仔細對比就不難發現,同樣是馬背上奪得了天下,兩個少數民族政權的最大區別就是元朝堅持以蒙古草原的遊牧制度來統治中原。

蒙古人將當初統治蒙古草原的那一套方法都搬到了中原,侵佔了漢人的田地,將其改為牧場;不學漢話和漢人的禮儀,不接受漢文化;

不科舉取仕,漢人是最低等地且無法進入上層統治階層,種種做法都讓蒙古統治者無法得到民心。

再看清朝,當時在關外還叫大金時,於天聰八年(公元1634 年),在清初名臣范文程的建議下皇太極就開始了科舉,仿效明朝,「中試為舉人」。

科舉制度讓漢人有了做官的機會。這樣不但化解了部分民族矛盾,更主要的還為日後清朝的發展,儲備了人才。

直至1905年廢除科舉,在以後近三百年間,清王朝就是通過科舉這種重要手段,不斷選拔人才,使其成為統一全國的重要方式之一。

清初,漢人因文化思想的不同而產生的強烈反抗,也讓清朝的統治者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只有中原文明才能更好的統治這個國家。

所以清朝的統治者不僅接受了明朝的都城,也在統治制度上基本承接了明朝,漢人雖然不再佔據階級統治的主導地位,但卻比元朝時的最下層要好很多。

正是由於清王朝積極主動地學習漢文化和制度,才是滿清比蒙元統治華夏大地時間長的最大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經濟原因。蒙古人原是遊牧民族,草原時期以畜牧為主,經濟單一,無所謂土地制度。

後來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雖然經濟大致上也以農業為主,但在蒙古人初入中原之際,仍用著殘酷劫掠的方式來制服當時的宋人和金人,給當時的的農業經濟帶來了巨大的破壞。

電視劇《成吉思汗》中,蒙金戰爭時期,蒙古統治者也曾打算殺盡金國的漢人,把耕地都變為牧場,多虧了大臣耶律楚材的建議,成吉思汗才沒有殺戮太多漢人,保留了漢人和其農業生產。

窩闊臺之後,為了鞏固對漢地統治,儘管實行了一系列鼓勵農業生產、安撫流亡的措施,但好景不長;

元代中期以後,由於當時蒙古統治階級腐敗和對百姓剝削的加重,兼之水災旱災等自然災害的頻繁出現,元朝當時農業經濟的發展呈現停滯、倒退的現象。

再看清朝入關後,清朝統治者雖然有圈地的行為,但在之後的沒幾年,康熙帝便在1669年下令廢除了圈地令,把圈地退還給了農民;

另外康熙帝興修水利、減免租稅、鼓勵人們進行墾荒屯田等一系列積極的農業措施,使當時的人民得到了「休養生息」。

至康熙末年,全國的荒地基本上都得到了開墾耕種,清朝的耕地面積突破了18億畝,為當時有史以來歷史的最高值;

還有康熙執政期間「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國策,廢除了幾千年來新生人口的人頭稅,使得國人的負擔進一步減輕;

發起於雍正時期的由於種種原因而在乾隆朝才得以普遍推行「攤丁入畝」的政策,這項政策也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提高了當時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還有高產量農作物的引進,如馬鈴薯、玉米等這些屬於舶來品的農作物,這些高產作物不僅能夠生長在貧瘠的土地上,而且還可以套種,使得當時清朝的糧食產量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高。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經濟的發展為糧食產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糧食產量的充足保障,為人口數量的增長奠定基礎。

清朝統治者種種積極的農業經濟措施,使得清朝的人口由順治年間的7000萬左右增長到了道光時期的4個億,而這之間不到200年而已。人口的快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正是由於在清朝奠定了中國近代地理版圖和人口的基數,才使得中國能夠在近代的中日戰爭中以人海戰術、持久戰術來拖垮日本。

假如中國在近代人口沒有大的突破,那麼中國近代的反侵略戰爭也許最終的勝利比現實來得還要持久且艱難許多。

當然,滿清統治中國長久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各民族比較和諧共處的民族融合措施,宗教信仰的互相尊重等,礙於篇幅,就不再一一詳細總結了。

總結:總之,每個王朝都有其偉大的貢獻和不足,元朝如此,清朝也如此。正像我們中學政治課本上學到的「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

儘管有清初統一過程中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剃髮易服」等一系列民族壓迫政策,也有晚晴的腐敗導致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籤訂;

但也應該看到清朝為中國近代版圖及人口等方面做出的積極貢獻;正是憑著那些積極的政策,清王朝做出的一個個的可圈可點的措施,才使得清王朝的統治接近三百年。

相關焦點

  • 清朝籤訂的第一份割地條約,打贏了仗還要割地,康熙卻非常高興
    說起清朝籤訂的不平等條約,我們第一印象就是在近代的時候,清朝籤訂的各種條約。這些條約從最初的《南京條約》到後來的《辛丑條約》,裡面都包含著各種不平等的內容,比如割地、賠款、通商等。可以說清朝的主權受到嚴重的損害。尤其是《南京條約》,讓清朝開始了割地的先河。
  • 剛果(金)為何會成為唯一與清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的非洲國家
    《南京條約》作為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籤訂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開啟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序幕。《南京條約》籤訂後列強紛至沓來與清政府陸續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自1842年《南京條約》籤訂到1912年清朝滅亡的72年間清政府同外國政府或外商、國際組織籤訂了各種不平等條約、契約、協約和合約一共1175件。
  • 中國近代籤訂了多少不平等條約?損失了多少?
    中國近代籤訂了多少不平等條約?損失了多少?先說籤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最著名的應該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還籤訂了《中美王霞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中英籤訂了《天津條約》、《中俄愛輝條約》、《天津條約》、《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等。甲午戰爭失敗後,中日籤訂了《馬關條約》。此外,還有《遼南定居條約》。清政府在其他列強的幹預下,支付3200萬白銀贖回遼東半島的權益。
  • 近代第二個通過戰爭手段迫使清朝籤訂不平等條約的國家是哪個?
    近代第一個通過武力迫使清王朝籤訂不平等條約的國家是英國,這大多數人都知道,正是第一次鴉片戰爭驚醒了清王朝的美夢,拉開了中國屈辱近代史的序幕。那麼第二個國家是誰?是法國?俄國?還是美國?都不是,是內陸高山國家尼泊爾。
  • 近代中國籤訂了多少不平等條約?賠了多少款?
    近代中國籤訂了多少不平等條約?賠了多少款?咱們先來說說籤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最為人熟知的,應該是中英《南京條約》,這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簽訂的。第一次鴉片戰爭還籤訂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籤訂了《天津條約》,中俄《璦琿條約》和《天津條約》,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等等。甲午戰爭戰敗後,中日籤訂了《馬關條約》。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交收遼南條約》,在其他列強的幹預下,清政府出3千萬兩白銀,贖回遼東半島的權益。
  • 清朝籤訂了多少不平等條約,賠了多少錢?僅馬關條約就要賠4.5億
    自1842年,英國人當了個領頭羊,強迫清政府籤訂《南京條約》,之後便引發了一場浩大的蝴蝶效應,進入蒸汽時代的國家紛紛登陸,在這遼闊多金的清朝土地上,攝取一部分利益。在鴉片戰爭至宣統帝退位的七十年間,清王朝籤署了340份的不平等條約,前前後後需要賠償白銀13億兩。
  • 中國近代籤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及影響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到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多達數十個。這是帝國主義侵華的歷史罪證,也是舊中國統治者喪權辱國的記錄,中國人民永遠不能也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歷史!
  • 割地賠款500億元,亞美尼亞上萬民眾遊行抗議:帕希尼揚辭職謝罪
    據阿方統計,這筆賠款將高達約500億美元。割地賠款的亞美尼亞在俄羅斯的調停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已經籤訂了關於納卡地區的停火協議。但這個協議對於亞美尼亞來講,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這主要是由於亞美尼亞在此次對戰中處於劣勢地位,因此沒有話語權,不得不向亞塞拜然割讓亞控納卡地區的部分控制權,同時還將面臨高額的戰爭賠款。
  • 恥辱戰敗割地賠款,亞美尼亞人開始憤怒,拒絕不平等條約
    納卡衝突以籤訂了停火協議而結束,經歷了這場衝突,亞美尼亞可以說是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不僅戰敗,丟失了大部分領土主權,成為了國際舞臺上的「失敗者」。接二連三的打擊,導致國內也陷入矛盾。
  • 庚子賠款分39年還清,清朝還10年就亡了,民國是怎麼收拾爛攤子的
    清王朝統治了華夏大地兩百六十多年,儘管早期出現了康乾盛世這樣在歷史上都排的上號的輝煌時代,但卻在中晚期遇到了人類歷史上最天翻地覆的大變革,並最終留下了一個積弱不堪、千瘡百孔的國家
  • 滿清政府不願意「民眾覺醒」,以至於,中國籤訂了太多辱國條約
    1842年,清政府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被迫籤訂了《中英南京條約》,條約包括: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兩...... 1843年,英國人以議定開口通商後的關稅稅率和其他有關問題為名與清政府籤訂了中英《虎門條約》......
  • 第一次鴉片戰爭除了《南京條約》,大清還籤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
    而這次戰爭帶給大清朝的痛,還絕不是《南京條約》的恥辱,一大批不平等條約也在這個時期先後籤訂。《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它是英國侵略者通過炮艦強加於中國人民的枷鎖。道光二十三年(1843),清政府又先後訂立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對《南京條約》的補充。通過這一系列條約,英國從中國攫取了許多特權。
  • 清朝滅亡後,當時虧欠西方列強的賠款為何沒人來討債?
    為此外國人就利用各種藉口壓榨清廷政府,而老太后慈禧則選擇不斷的妥協,導致籤下諸多不平等條約以及債務合同。那麼當清朝宣布覆滅後,之前欠西方列強的國債,為什麼不見他們來追討呢?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清廷被迫與列強們籤訂《南京條約》,屆時中國的部分領土包括海域等主權都遭到不平定割讓。
  • 清朝滅亡後,當時虧欠西方列強的賠款為何沒人來討債?看完這個你就...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英國籤訂《南京條約》起至1912年清朝滅亡,滿清政府一共與列強籤訂了一千多個不平等條約。 這些不平等條約不僅出賣了國家的主權,還被迫支付了高達13億兩白銀的賠款,13億兩是個什麼概念?當時滿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八千萬兩,13億就相當於滿清16年的財政收入!
  • 與其說李鴻章是背鍋俠,倒不如說是他幫忙搞垮了清朝
    說起李鴻章,我們就會想起他籤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李鴻章一生籤訂了30多個條約,先後代表清政府籤訂了中英《煙臺條約》、《馬關條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中俄密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不平等條約,讓中國割地賠款,政府財政破產,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後來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至於國內民族主義氣氛高漲,各地推翻滿清的起義不斷。
  • 非洲一國家曾與清朝籤訂不平等條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曾有一個非洲國家與清政府籤訂不平等的條約,甚至還想在清朝駐軍,說起來是不是很可笑,畢竟非洲從15世紀開始被殖民,一直到20世紀末才正式拜託殖民的枷鎖,不過卻有此事,那非洲國家與清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百年前,對中國威脅最大的國家,一再騷擾逼迫中國籤不平等條約
    古代,不論中外,國家之間早已有籤訂盟約的歷史,但那是個別的、短暫的、零星的;只有到了近代歐洲,以獨立主權國家為基礎的國際法才形成廣泛的、持久的、獨立的法律體系。《恰克圖條約》是清朝政府與俄國沙皇為了解決蒙古邊境的爭端問題,在1727年籤訂的。
  • 清朝滅亡之後留下數億爛帳,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固步自封,盲目自大,從而滿清統治下的中國與世界列強差距越來越大。自1840年的「鴉片戰爭」以來,到清朝滅亡,這70多年間,中國與西方列強籤訂了30多個不平等條約,這些不平等條約多是以割地、賠款、開放商埠等,其中,清政府喪權辱國最嚴重的一次是籤訂的《辛丑條約》(又稱「庚子賠款」)。《辛丑條約》中規定,清政府需向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俄皇俄國、德國、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11國賠償四億五千萬兩白銀,39年內必須還清。
  • 你絕對想像不到,這個彈丸小國也曾逼迫大清籤訂過不平等條約
    鴉片戰爭後,江河日下的大清國被早已虎視眈眈、窮兇極惡的西方列強及近鄰沙俄、倭寇不斷欺辱,自高自大、閉關鎖國、腐朽沒落的大清王朝被迫對外籤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開口通商、割地賠款、關稅協定、租界特區、治外法權、外交豁免、軍事佔領等等,其中英國163個,日本153個,沙俄104個,法國73個,德國47個,美國41個,比利時26個,葡萄牙13個,義大利7個,荷蘭5個
  • 此戰清朝大勝,結果居然割地賠款?網友:見好就收
    然而令人氣憤的是,中國雖然取得了中法戰爭的最終勝利,清政府居然還是同意了割地賠款。中法戰爭還得從越法戰爭說起來十九世紀下半葉,法蘭西第二共和國開始入侵中國傳統附屬國家越南,並在越南處死傳教士後一度佔領土倫港地區。1858年,法軍攻佔西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