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就要花錢,打贏了要花錢,打了敗仗更要花錢,因為戰勝國會將自己戰爭的損失轉移到戰敗國,因此輸了的國家不僅要承擔自己國家在戰爭中的支出,還要給予戰勝國一個滿意的補償。輕則賠錢了事兒,重則失去領土,甚至還有可能會直接被打崩滅國。
清王朝統治了華夏大地兩百六十多年,儘管早期出現了康乾盛世這樣在歷史上都排的上號的輝煌時代,但卻在中晚期遇到了人類歷史上最天翻地覆的大變革,並最終留下了一個積弱不堪、千瘡百孔的國家。在統治中國期間,滿清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都給後世子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響。
盛極時期,滿清統治的疆域多達一千三百萬平方公裡。雖然後期的清王朝無力維持如此遼闊的疆域,各路列強使出了各種手段來蠶食中國疆域,在滅亡的時候僅僅剩下一千一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並且由於連年戰敗,滿清政府籤訂的種種不平等條約中的各項賠款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鴉片戰爭結束,清政府和英國籤訂了《南京條約》,更別說之後本息相加高達近10億兩白銀的庚子賠款。在七十多年裡,清廷跟列強一共籤了三百多個不平等條約,換算下來平均每年要籤五個。
這些條約讓清政府負債纍纍,總計賠款達到了13億兩白銀。這麼大一筆錢,簡直賠到世界末日都賠不完。事實上,直到溥儀宣布退位的時候,清政府還欠著列強們很大一筆錢呢。因此當1912年清朝滅亡,民國時代開啟後,如此大金額的賠款足以讓民國政府頭痛不已。
那麼民國當時怎麼收拾這個爛攤子的呢?北洋政府時期,各路軍閥背後都有國外列強在背後操縱,有很強的買辦性質。因此北洋政府只能半推半就繼續履行清政府籤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但是能不給錢誰想給呢?並且這筆錢賠出去也不是什麼好事,因此當時國民政府一直在想辦法消除這筆賠款。
其實清朝滅亡的時候,還剩下的賠款主要是《辛丑條約》帶來的庚子賠款和《馬關條約》的賠款還沒給完。《馬關條約》賠款還不算太多,而庚子賠款的大筆金額經過當時的外交官的反覆遊說,尤其是一戰的加入,很多列強都同意把這庚子賠款慢慢的還給中國。
中國在當時也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沒有直接派兵前往歐洲戰場,但也提供了非常多的華工前往歐洲大陸,並在後勤上給予了協約國巨大的幫助。身為戰勝國,德、奧這樣的戰敗國自然也就沒資格繼續再找中國要賠款了。
在返還賠款的同時,列強一般還會增加許多附帶條件,比如這些錢只能用於教育、水利之類的作用。比如美國當時就那這筆錢資助了很多赴美留學生,並把這些人培養成了親美分子,讓他們回國做美國人在國內的代言人,同時也拿這筆錢在中國興辦了很多高校。
雖然美國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但確實也給當時的中國培養了很多先進人士,也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綜上所述,一戰結束的時候,中國已經通過外交、戰爭等手段免除了非常大一部分賠款了。
而關於《馬關條約》,日本方面只同意返還《辛丑條約》的賠款,並不同意北洋政府減免《馬關條約》部分賠款的訴求。因此,民國政府一直在堅持賠付給日本賠款,一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