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賠款分39年還清,清朝還10年就亡了,民國是怎麼收拾爛攤子的

2020-12-23 騰訊網

打仗就要花錢,打贏了要花錢,打了敗仗更要花錢,因為戰勝國會將自己戰爭的損失轉移到戰敗國,因此輸了的國家不僅要承擔自己國家在戰爭中的支出,還要給予戰勝國一個滿意的補償。輕則賠錢了事兒,重則失去領土,甚至還有可能會直接被打崩滅國。

清王朝統治了華夏大地兩百六十多年,儘管早期出現了康乾盛世這樣在歷史上都排的上號的輝煌時代,但卻在中晚期遇到了人類歷史上最天翻地覆的大變革,並最終留下了一個積弱不堪、千瘡百孔的國家。在統治中國期間,滿清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都給後世子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響。

盛極時期,滿清統治的疆域多達一千三百萬平方公裡。雖然後期的清王朝無力維持如此遼闊的疆域,各路列強使出了各種手段來蠶食中國疆域,在滅亡的時候僅僅剩下一千一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並且由於連年戰敗,滿清政府籤訂的種種不平等條約中的各項賠款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鴉片戰爭結束,清政府和英國籤訂了《南京條約》,更別說之後本息相加高達近10億兩白銀的庚子賠款。在七十多年裡,清廷跟列強一共籤了三百多個不平等條約,換算下來平均每年要籤五個。

這些條約讓清政府負債纍纍,總計賠款達到了13億兩白銀。這麼大一筆錢,簡直賠到世界末日都賠不完。事實上,直到溥儀宣布退位的時候,清政府還欠著列強們很大一筆錢呢。因此當1912年清朝滅亡,民國時代開啟後,如此大金額的賠款足以讓民國政府頭痛不已。

那麼民國當時怎麼收拾這個爛攤子的呢?北洋政府時期,各路軍閥背後都有國外列強在背後操縱,有很強的買辦性質。因此北洋政府只能半推半就繼續履行清政府籤訂的各種不平等條約。但是能不給錢誰想給呢?並且這筆錢賠出去也不是什麼好事,因此當時國民政府一直在想辦法消除這筆賠款。

其實清朝滅亡的時候,還剩下的賠款主要是《辛丑條約》帶來的庚子賠款和《馬關條約》的賠款還沒給完。《馬關條約》賠款還不算太多,而庚子賠款的大筆金額經過當時的外交官的反覆遊說,尤其是一戰的加入,很多列強都同意把這庚子賠款慢慢的還給中國。

中國在當時也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沒有直接派兵前往歐洲戰場,但也提供了非常多的華工前往歐洲大陸,並在後勤上給予了協約國巨大的幫助。身為戰勝國,德、奧這樣的戰敗國自然也就沒資格繼續再找中國要賠款了。

在返還賠款的同時,列強一般還會增加許多附帶條件,比如這些錢只能用於教育、水利之類的作用。比如美國當時就那這筆錢資助了很多赴美留學生,並把這些人培養成了親美分子,讓他們回國做美國人在國內的代言人,同時也拿這筆錢在中國興辦了很多高校。

雖然美國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但確實也給當時的中國培養了很多先進人士,也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綜上所述,一戰結束的時候,中國已經通過外交、戰爭等手段免除了非常大一部分賠款了。

而關於《馬關條約》,日本方面只同意返還《辛丑條約》的賠款,並不同意北洋政府減免《馬關條約》部分賠款的訴求。因此,民國政府一直在堅持賠付給日本賠款,一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才停止。

相關焦點

  • 《辛丑條約》賠款分39年還清,但僅僅過了10年大清就亡了,剩下的債呢?
    《辛丑條約》—庚子賠款 《辛丑條約》之內容: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加上年息4釐,分39年付清,本利共達9.8億多兩,各省地方賠款2000多萬兩,總數超過了10億兩。各國在北京東交民巷單獨設立使館區,可在使館區內駐兵,中國人不準在此區域內居住。將大沽炮臺和從大沽到北京的沿線炮臺「一律削平」。
  • 《辛丑條約》賠款要還39年,清朝還了10年就亡了,那剩下的債呢?
    但是清政府完全付不起這樣的巨額債務,因此在美國人的斡旋下,列強們為清朝制定了分期還款,以四釐的利息為代價,分39年全部還清,每年償還本息2500萬兩銀元,總計本息高達10億兩白銀
  • 大清亡後,我國繼續還了25年庚子賠款,這些錢都由誰還的
    這些條約大多要求滿清割地賠款,其中《辛丑條約》要賠款4.5億兩白銀,創下了賠款數額之最。庚子賠款的年息是4%,分39年還清,所以連利息算下來,大清需要賠償9.8億兩白銀,但大清在1900年籤完《辛丑條約》後,只還了12年庚子賠款,就在1912年被袁世凱逼迫著退位了。
  • 庚子賠款還沒還清,19年後此國卻反過來賠償中國400萬,有何原因
    庚子賠款還沒還清,19年後此國卻反過來賠償中國400萬,有何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國在近代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誌就是1901年籤訂的《辛丑條約》,在學這段歷史時,震驚於賠款之多、當時中國之弱,但卻沒有深刻了解這些賠款數字背後的殘酷事實。
  • 清朝滅亡後,當時虧欠西方列強的賠款為何沒人來討債?看完這個你就...
    比如《南京條約》兩國商談的是清政府四年內分七次償還,但如果逾期沒有還清則每年每百元加息五元,可一來《南京條約》商定的賠款與後來的相比並不多,二來當時清政府還有些底子,有一定的賠償能力,所以《南京條約》裡的賠款清政府如期還完了,但到了《馬關條約》籤訂的時候,清政府已然捉襟見肘,怎麼辦呢,還是分期付款,兩國最後是這麼商定的:「2億兩分8次交清,第1次5000萬兩於批約後6個月內交清,第2次5000萬兩於批約後
  • 對日本的庚子賠款一直還到39年?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對日本的庚子賠款一直還到39年?到了1924年,蘇聯做了個順水人情,宣布放棄庚子賠款。而俄國的份額接近30%,由此庚子賠款減少了百分之五十,中國負擔減輕了很多。隨後,在美國的帶頭下,各國開始將庚子賠款變相退給中國。
  • 清朝滅亡之後留下數億爛帳,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一百年的屈辱歷史。自1840年的「鴉片戰爭」以來,到清朝滅亡,這70多年間,中國與西方列強籤訂了30多個不平等條約,這些不平等條約多是以割地、賠款、開放商埠等,其中,清政府喪權辱國最嚴重的一次是籤訂的《辛丑條約》(又稱「庚子賠款」)。
  • 滿清滅亡,欠下西方列強10多億白銀巨款,民國是如何收拾爛攤子的
    史實照片剩餘的賠款到底該誰來償還?因為賠款巨大,滿清當局做出很多無恥決定,其中自然會有加重百姓賦稅,而且還設立了「釐金制度」,給國內子民施以重壓,人民壓榨度提升到最高。但按照條約這個「債務」就需要民國繼續賠償,由於滿清的孽債太過於巨大,孱弱的民國作為繼承者,那是完全承受不住這樣的壓力,民國初期不僅要穩定社會秩序,而且還需要應付各個西方勢力,還真不敢惹毛他們,多年的矛盾與衝突,中外早已到了硝煙瀰漫的地步。
  • 抗戰2年,還在幫大清賠日本欠款,大清究竟賠了多少錢?
    這部分賠款由於數額巨大,再加上日本限定三年還清,清朝實在還不起,又害怕在開戰,便向沙俄、德國和法國三國銀行借款,合計借款約三億兩白銀,最終還清了日本的賠款。不過借三國銀行的錢,也是要還的。為了還這筆錢,東北的礦權,南滿鐵路築路權,遼寧的旅順、大連;山東的膠州灣,廣東的廣州灣,以及額外一些開礦權力,都屈辱的轉交給了俄、德、法三國。
  • 八一三淞滬會戰,蔣介石為何仍向日本支付「庚子賠款」
    結果,14個國家對分到的數額都很滿意,因為這筆錢遠遠超過了它們的「實際損失」。大清滅亡後,民國政府繼續進行賠償,但由於形勢的發展,經過延付、停付及退還,實際賠款並沒有達到這個數目。據歷史資料統計,至1939年1月15日國民政府財政部發出通告宣稱停止支付庚子賠款為止,1902-1938年這37年間,庚子賠款總計實付之數為6.64億海關兩,扣除部分國家退款,中國實際支付給的賠款數額共五億七千六百多萬兩,約佔總數的58%。
  • 《辛丑條約》分39年還清,而10年後清朝就滅亡,之後還賠了嗎
    但是大清拿不出那麼多,所以我不得不分期付款,並在39年內還清。如果包括本金和利息,將總共賠償9.8億兩!這個數字非常糟糕。1900年6月,由於大國和義和團的雙重壓力,慈禧太后憤怒地發布了一項法令,對世界宣戰。結果,大國做出了非常直接的反應。
  • 清朝籤訂了多少不平等條約,賠了多少錢?僅馬關條約就要賠4.5億
    自1842年,英國人當了個領頭羊,強迫清政府籤訂《南京條約》,之後便引發了一場浩大的蝴蝶效應,進入蒸汽時代的國家紛紛登陸,在這遼闊多金的清朝土地上,攝取一部分利益。在鴉片戰爭至宣統帝退位的七十年間,清王朝籤署了340份的不平等條約,前前後後需要賠償白銀13億兩。
  • 美國等西方列強,為何退還部分庚子賠款?拿我們的錢拉我們的人
    《辛丑條約》也被稱為《解決1900年動亂最後議定書》,1900年是庚子年,所以這一筆史無前例的賠款也被稱之為「庚子賠款」。據記載,當時清朝每年的收入在一億兩白銀左右,而支出則是一億一千兩,是典型入不敷出的財政赤字。
  • 清朝滅亡後《辛丑條約》的錢還用賠麼?民國軟弱,新中國「霸氣」
    1840年英國的大炮敲開了清朝的國門,一時間各方列強「紛至沓來」,中國開啟了有史以來最為黑暗的歷史。隨著改革失敗、變法失敗,清朝也即將成為歷史,而在其統治末期,因為義和團運動的失敗,放八國聯軍入京,導致中國和西方列強籤訂了極為屈辱的《辛丑條約》,好在辛亥革命後,清朝的統治就此結束。那麼清朝對西方承諾的戰爭賠款還用賠麼?條約中的其他內容還需要執行麼?民國軟弱,新中國「霸氣」。
  • 清朝滅亡後,當時虧欠西方列強的賠款為何沒人來討債?
    那麼當清朝宣布覆滅後,之前欠西方列強的國債,為什麼不見他們來追討呢?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清廷被迫與列強們籤訂《南京條約》,屆時中國的部分領土包括海域等主權都遭到不平定割讓。第一是分期還款,想不到今日百花齊放的貸款業務,在清朝已經使用。當時商討《南京條約》的時候,清廷妥協答應對方分七期還款,時間期限為4年。如果逾期不還,西方列強可是不客氣的,先是施行高利貸、利滾利模式,按每年5%加利息,等是每欠100兩到期不還,就多收5兩利益。
  • 當年以美國為首的列強,為什麼又將「庚子賠款」退了回來?
    用受害人的錢做好人,受害人還感謝他。這不是侵略者好心,而是受害人拎不清!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庚子賠款」?1900年是庚子年,這一年義和團鬧得正兇,大清朝既要消滅義和團,又和國際列強開戰。
  • 辛丑條約賠的9.8億兩白銀,大清沒還完就垮了,後來的錢怎麼算的?
    得益於生產力的迅速提高,在1899年,清政府的收入首次突破一億大關,然而想要一口氣還清賠款,拿出整個國庫也無法做到,因此清廷只能和國外商議,賠償的4.5億兩白銀,以年息4釐作為標準,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達到了9.8億兩。
  • 拿到庚子賠款的美國,為什麼要退還賠款?其實,美國人很聰明
    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中國北方部分地區達到高潮,大清帝國和國際列強開戰,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紫禁城皇宮。1901年(辛丑年)9月,中國和11個國家達成了屈辱的《解決1900年動亂最後議定書》,即《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從海關銀等關稅中拿出4億5千萬兩白銀賠償各國,並以各國貨幣匯率結算,按4%的年息,分39年還清。
  • 誕生於庚子賠款的清華大學
    梅貽琦校長就在1907年12月3日,也就是梅貽琦就任清華校長的24年之前,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國會年度諮文裡,首次提出以庚子賠款援助中國教育事業。根據《辛丑條約》,中國應付賠款2444萬778元8角1分美元,提議通過後,美國從1909年1月1日起實行「退款」,將當時尚未付足之款項1078萬5286元1角2分存入花旗銀行帳戶,準許清廷在美方監督之下撥用資金。清廷利用這筆資金籌建了清華學堂,是為清華大學之前身。這筆資金還被用來選拔赴美留學生,梅貽琦正是首批庚款留學生中的佼佼者。
  • 清華大學與庚子賠款關係
    清華園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始建於1911年,因水木清華而得名。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流沙河那麼,這個美國的關於庚子賠款的退款是怎麼回事呢?1904年12月上旬,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就中國的賠款是用黃金還是用白銀一事,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據理力爭。談話間海約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賠案實屬過多。」這一信息立刻被梁誠捕捉。這說明美政府已發現其有關部門在上報庚子之亂的損失之中,有「浮報冒報」的現象。梁誠非常機敏地放棄了談判戰略,不再去和海約翰糾纏賠款用金還是用銀的了,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歸已失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