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看大清的歷史,雖然有康乾盛世的加持,但奈何也只是過眼雲煙,尤其是一些人對於康乾盛世的境況一直存有質疑,中國是否真的有史書中記載的那樣繁華。而到了近代時期的大清國,處處受人限制,在對外交涉中屢屢處於下風,最後還落個「洋人朝廷」的地步,奈何一個「慘」字可嘆!
1840年,英國列強用自己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也將與世界隔絕數百年的中國重新拉回到世界的列車之上,也讓當時的中國人認識到了世界的改變。有先見之人開始尋求改變,但更多的人還是沉浸在自己「天朝上國」的幻想之中,認為自己的失利也只是戰術的失誤,還沒有認識到雙方的差距。此後,各國列強數次試探,加緊對大清國掠奪的步伐,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誰也不希望將大清國逼迫的太為緊張。
直到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大清國的慘敗,才讓世界上的列強看到了它真正的實力,對於東方的彈丸小國毫無招架之力,甚至於還籤署了喪權辱國的條約,而這也讓外國列強看到了新的的機會,打起了自己新的算盤,一場針對大清的暴風雨正在醞釀著。
八國聯軍對清朝的完勝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列強在中國的土地之上更加肆無忌憚,一步步地挑戰著天朝的尊嚴。當然,朝廷可以忍,但是一些有血性的中國人民卻站了起來,他們反對朝廷在對外關係上的軟弱態度,甚至於對洋人進行了一味地排斥,當時中國大地上的義和團便是一個最為主要的團體。
因為義和團的主要針對者是外國列強,所以他們在中國大地上展開了瘋狂的報復行動,而當時的清政府也許看到了義和團可能帶來的希望,在朝廷內部的諸多爭議中選擇站在了義和團一方,並未對他們進行剿滅,反而有所縱容,精明的慈禧也可能也想做個漁翁得利者,但她的算盤打得太簡單,義和團的大規模活動終將導致列強們的行動。
1900年5月28日,列強們的聯合行動開始,他們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為藉口掀起了戰爭,一段屈辱的歷史至此開始。
後世常常將此訴說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但是實際上卻是以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八國為主導,還有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等國,也就是說這也可以算作是一場專門針對當時的中國的戰爭,雖然說是鎮壓義和團,但其實無非是為自己謀取利益,逼迫清政府更多的妥協,好讓自己的獲得更多的權力。
八國聯軍經常強指人說是義和團,不由分說加以殺害。侵略軍把西四北太平倉胡同的莊親王府放火燒光,當場燒死1800人。德國侵略軍奉命「在作戰中,只要碰著中國人,無論男、女、老、幼,一概格殺勿論」。法國軍隊路遇一隊中國人,竟用機槍把人群逼進一條死胡同連續掃射15分鐘,不留一人。殺人時,八國聯軍全副武裝「監斬」,從各個角度照相,企圖恐嚇中國人民,而且這一切也變成了鐵證,無聲傾訴著歷史的罪惡。
1900年8月15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驚慌失措的慈禧帶著小皇帝光緒開始了自己的西逃過程。雖然慈禧美其名曰將其稱為「西狩」,也就是說她並不是逃跑,只是遵循在大清朝的傳統去西安打獵去了。但是人們也都明白,只是在當時討論這一切已經沒有了意義。
西逃過程中,慈禧也認識到洋人的力量,一邊下令絞殺義和團,一邊又派駐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與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北京與洋人談判,乞求獲得列強的原諒。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也便是這時籤訂。
《辛丑條約》—庚子賠款
《辛丑條約》之內容: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加上年息4釐,分39年付清,本利共達9.8億多兩,各省地方賠款2000多萬兩,總數超過了10億兩。各國在北京東交民巷單獨設立使館區,可在使館區內駐兵,中國人不準在此區域內居住。將大沽炮臺和從大沽到北京的沿線炮臺「一律削平」。在天津周圍10公裡內,不準駐紮中國軍隊;準許各國派兵駐紮在京榆鐵路沿線的山海關、秦皇島、昌黎、灤州、唐山、蘆臺、塘沽、軍糧城、天津、楊村、廊坊、黃村等12個戰略要地。禁止軍火和製造軍火的原料運入中國,為期2年,還可延長禁運期。今後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組織。
從內容來看,這完全是對中國尊嚴的一種踐踏,尤其是喪失了自己該有的主權,後世常說清朝成了「洋人的朝廷」也是不無道理,事事受到洋人的掣肘,這樣的大清王朝也終將到了命數已盡的時候。
而在條約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賠款,戰爭賠款本身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古往今來都是貫徹著這一傳統。但像《辛丑條約》這麼大的賠付額,確實是很少見到的,畢竟這些賠款能夠將清朝的國庫掏清數年。
清朝按照侵略的八個國家和六個所謂的受害國的要求進行了賠款:
俄國:130371120兩;德國:90070515兩;法國70878240兩;英國:50620545兩;日本:34793100兩;美國:32939055兩;義大利:26617055兩;比利時:8484345兩;奧匈:4003920兩,荷蘭:782100兩;西班牙:135315兩;葡萄牙、瑞典、挪威則共同享受204540兩白銀賠款。
以上則就是常說的四億五千兩白銀的具體配合比例,從1902年正式開始賠款,本金則在3年內還清,利息按照每年四釐計算,每年賠付六個月的利息,共計利息五億八千萬兩白銀,分39年還清,也就是到1940年。
如此巨大的數額,對於清朝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賠付的戰爭賠款本身就讓人民苦不堪言,而這次更是讓他們陷入了崩潰的境地。清政府將所有的重擔又強加到人民身上,繼續盤剝著中國人民,以求獲得列強們的歡心。但這樣的行為註定會遭到人民的反抗,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看到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紛紛揭竿而起,最終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尋找新的光明。
但推翻清廷之後剛剛建立的中華民國,在對外關係上極其軟弱,雖然有著一定的時代因素影響,但事實就是那樣。在剛剛建立之後就發布《告各國友邦書》,宣布承認清政府與列強籤訂的所有條約,也就是說會繼續償還庚子賠款。
各國對待賠款之態度
美國退還部分賠款
《辛丑條約》規定,美國所得賠款32939055兩白銀,本息合計71897769.55兩白銀;按每兩官銀折0.742美金計算,合美金24440778.81元,連同利息28910773.34元,合計53351552.15元。對於當時的美國來說這應該是一筆龐大的額外收入。
而在1904年的時候,駐美公使梁誠獲知美國在《辛丑條約》中要求的賠款數額遠遠高於實際出兵費用和損失時,他便抓住這個幾乎,引導輿論,要求美國退還部分賠款,而當時的清政府也派出大臣伍廷芳與美國人談判,希望能夠還款。但此時的美國人自然不會鬆口,畢竟這也是一份龐大的誘惑。
辛丑條約之後,中國人早已對美國有了仇恨,中國沿海地區開展了大規模低質美貨的運動。當時美國大批廠房被迫關閉。所以為了獲得中國人的好感,他們被迫只好做出一些實際行動,一些美國政客也在呼籲美國官方退還部分賠款,以此獲得美國在中國的更多實際利益,尤其是中國龐大的市場機會,從這一點來說,美國確實是有眼光的。而且當時的美國作為一個新興起的國家,他希望通過一定的手段來改變自己的國際形象,進而提高自己的影響力。確實,美國人算盤打得太好。
經過三年多的交涉和談判,美國政府決定對清朝政府返還多餘的賠款。從1909年1月開始對清朝返還多餘的賠款一千零七十八萬五千二百八十六美元,聯通利息供給二千九百七十二萬美元,也是分三十二年還清,到1940年為止。
當然,美國人歸還賠款自然不會這麼簡單,它有著自己的附加條件:
清政府依舊按照條約賠款,然後再由美國將多餘的賠款返還。
清朝從還款之日起每年從全國各省選取學生到美國留學,接受美國的教育,並由清政府出面在北京的皇家園林「清華園」建造一座訓練留美學生的學校,這也就是後來的清華大學。
返還的賠款也只能用來留美學生的費用以及清華學堂的建設。
可見,美國的願望是想用這筆錢進行親美教育,當時選派的留學生也幾乎都是幼童,正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樣做也是想要在將來獲得更多的利益。但是,留美幼童後來中的不少人並沒有按照美國設計的道路發展,他們的許多人對當時中國的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至於對美國進行的賠款,也一直進行到1937年抗戰爆發之時,只能說這一時期的弱國在世界上並無絕對的話語權。
部分國家停止賠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許多國家捲入其中,雖然中國當時曾經因為是否參戰進行過激烈的辯論,但大勢面前又有誰能獨善其身。1917年北洋政府加入協約國一方,同時停止了對德國的賠款,也提出向其它國家延期五年賠款的要求,最終諸多國家答應了它的要求。
一戰的結果最終便是協約國一方勝利,中國也成了戰勝國的一方,戰勝國對戰敗國或許也有了一定的主動權。一戰之後,奧地利和匈牙利宣布放棄了中國的賠款,而德國也在1917的維也納會議中放棄了中國賠款。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中國也便停止了對他的賠款。蘇聯建立之後,賠款依舊進行。1924年,蘇聯政府放棄中國的庚子賠款,其中也是諸多利益關係的考量。
其他國家相仿美國,退還賠款
美國的行為給了其他列強以啟示,尤其是當時的中國已經有了一定的國際地位,繼續這樣的行為只會給自己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諸多列強也開始了效仿美國的行動,為自己獲得更多的合法化利益。
1923年,日本口頭承諾退款,發展文化事業。
1923年,英國退回多餘賠款,用於中國學生的英式教育以及經濟貿易。
1925年,法國、比利時承諾退款。
1926年,荷蘭開始退款。
1933年,義大利退款。
從虎口拔牙又豈會這樣簡單,列強們的行為只是為了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尤其是他們在看到國際銀價下跌的時候,要求中國重新劃定賠付比例,只能說所謂的文明國家在利益面前也是毫無下限。
至於之後與中國交惡的日本,對於賠款更是想盡辦法。雖然已經口頭承諾退款,用於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這筆錢投資工業或者培養自己的間諜,進行著自己更進一步的規劃。
1943年,民國政府和美國籤訂《中美條約》,規定《辛丑條約》從此停止,這時,所謂的賠款才真正結束。
總結
到賠款真正終止時,中國已經賠付五億多兩白銀。而各國列強所謂的退還賠款,也只不過是打著所謂的正義旗號,在進行著一些不正當的利益訴求。過多的賠款讓當時的中國人民飽受欺辱,也許在講究世界話語權的時代裡,絕對的實力才是最好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