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條約》賠款分39年還清,但僅僅過了10年大清就亡了,剩下的債呢?

2020-12-26 騰訊網

縱看大清的歷史,雖然有康乾盛世的加持,但奈何也只是過眼雲煙,尤其是一些人對於康乾盛世的境況一直存有質疑,中國是否真的有史書中記載的那樣繁華。而到了近代時期的大清國,處處受人限制,在對外交涉中屢屢處於下風,最後還落個「洋人朝廷」的地步,奈何一個「慘」字可嘆!

1840年,英國列強用自己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也將與世界隔絕數百年的中國重新拉回到世界的列車之上,也讓當時的中國人認識到了世界的改變。有先見之人開始尋求改變,但更多的人還是沉浸在自己「天朝上國」的幻想之中,認為自己的失利也只是戰術的失誤,還沒有認識到雙方的差距。此後,各國列強數次試探,加緊對大清國掠奪的步伐,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誰也不希望將大清國逼迫的太為緊張。

直到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大清國的慘敗,才讓世界上的列強看到了它真正的實力,對於東方的彈丸小國毫無招架之力,甚至於還籤署了喪權辱國的條約,而這也讓外國列強看到了新的的機會,打起了自己新的算盤,一場針對大清的暴風雨正在醞釀著。

八國聯軍對清朝的完勝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列強在中國的土地之上更加肆無忌憚,一步步地挑戰著天朝的尊嚴。當然,朝廷可以忍,但是一些有血性的中國人民卻站了起來,他們反對朝廷在對外關係上的軟弱態度,甚至於對洋人進行了一味地排斥,當時中國大地上的義和團便是一個最為主要的團體。

因為義和團的主要針對者是外國列強,所以他們在中國大地上展開了瘋狂的報復行動,而當時的清政府也許看到了義和團可能帶來的希望,在朝廷內部的諸多爭議中選擇站在了義和團一方,並未對他們進行剿滅,反而有所縱容,精明的慈禧也可能也想做個漁翁得利者,但她的算盤打得太簡單,義和團的大規模活動終將導致列強們的行動。

1900年5月28日,列強們的聯合行動開始,他們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為藉口掀起了戰爭,一段屈辱的歷史至此開始。

後世常常將此訴說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但是實際上卻是以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八國為主導,還有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等國,也就是說這也可以算作是一場專門針對當時的中國的戰爭,雖然說是鎮壓義和團,但其實無非是為自己謀取利益,逼迫清政府更多的妥協,好讓自己的獲得更多的權力。

八國聯軍經常強指人說是義和團,不由分說加以殺害。侵略軍把西四北太平倉胡同的莊親王府放火燒光,當場燒死1800人。德國侵略軍奉命「在作戰中,只要碰著中國人,無論男、女、老、幼,一概格殺勿論」。法國軍隊路遇一隊中國人,竟用機槍把人群逼進一條死胡同連續掃射15分鐘,不留一人。殺人時,八國聯軍全副武裝「監斬」,從各個角度照相,企圖恐嚇中國人民,而且這一切也變成了鐵證,無聲傾訴著歷史的罪惡。

1900年8月15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驚慌失措的慈禧帶著小皇帝光緒開始了自己的西逃過程。雖然慈禧美其名曰將其稱為「西狩」,也就是說她並不是逃跑,只是遵循在大清朝的傳統去西安打獵去了。但是人們也都明白,只是在當時討論這一切已經沒有了意義。

西逃過程中,慈禧也認識到洋人的力量,一邊下令絞殺義和團,一邊又派駐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與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北京與洋人談判,乞求獲得列強的原諒。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也便是這時籤訂。

《辛丑條約》—庚子賠款

《辛丑條約》之內容: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加上年息4釐,分39年付清,本利共達9.8億多兩,各省地方賠款2000多萬兩,總數超過了10億兩。各國在北京東交民巷單獨設立使館區,可在使館區內駐兵,中國人不準在此區域內居住。將大沽炮臺和從大沽到北京的沿線炮臺「一律削平」。在天津周圍10公裡內,不準駐紮中國軍隊;準許各國派兵駐紮在京榆鐵路沿線的山海關、秦皇島、昌黎、灤州、唐山、蘆臺、塘沽、軍糧城、天津、楊村、廊坊、黃村等12個戰略要地。禁止軍火和製造軍火的原料運入中國,為期2年,還可延長禁運期。今後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組織。

從內容來看,這完全是對中國尊嚴的一種踐踏,尤其是喪失了自己該有的主權,後世常說清朝成了「洋人的朝廷」也是不無道理,事事受到洋人的掣肘,這樣的大清王朝也終將到了命數已盡的時候。

而在條約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賠款,戰爭賠款本身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古往今來都是貫徹著這一傳統。但像《辛丑條約》這麼大的賠付額,確實是很少見到的,畢竟這些賠款能夠將清朝的國庫掏清數年。

清朝按照侵略的八個國家和六個所謂的受害國的要求進行了賠款:

俄國:130371120兩;德國:90070515兩;法國70878240兩;英國:50620545兩;日本:34793100兩;美國:32939055兩;義大利:26617055兩;比利時:8484345兩;奧匈:4003920兩,荷蘭:782100兩;西班牙:135315兩;葡萄牙、瑞典、挪威則共同享受204540兩白銀賠款。

以上則就是常說的四億五千兩白銀的具體配合比例,從1902年正式開始賠款,本金則在3年內還清,利息按照每年四釐計算,每年賠付六個月的利息,共計利息五億八千萬兩白銀,分39年還清,也就是到1940年。

如此巨大的數額,對於清朝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賠付的戰爭賠款本身就讓人民苦不堪言,而這次更是讓他們陷入了崩潰的境地。清政府將所有的重擔又強加到人民身上,繼續盤剝著中國人民,以求獲得列強們的歡心。但這樣的行為註定會遭到人民的反抗,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看到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紛紛揭竿而起,最終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尋找新的光明。

但推翻清廷之後剛剛建立的中華民國,在對外關係上極其軟弱,雖然有著一定的時代因素影響,但事實就是那樣。在剛剛建立之後就發布《告各國友邦書》,宣布承認清政府與列強籤訂的所有條約,也就是說會繼續償還庚子賠款。

各國對待賠款之態度

美國退還部分賠款

《辛丑條約》規定,美國所得賠款32939055兩白銀,本息合計71897769.55兩白銀;按每兩官銀折0.742美金計算,合美金24440778.81元,連同利息28910773.34元,合計53351552.15元。對於當時的美國來說這應該是一筆龐大的額外收入。

而在1904年的時候,駐美公使梁誠獲知美國在《辛丑條約》中要求的賠款數額遠遠高於實際出兵費用和損失時,他便抓住這個幾乎,引導輿論,要求美國退還部分賠款,而當時的清政府也派出大臣伍廷芳與美國人談判,希望能夠還款。但此時的美國人自然不會鬆口,畢竟這也是一份龐大的誘惑。

辛丑條約之後,中國人早已對美國有了仇恨,中國沿海地區開展了大規模低質美貨的運動。當時美國大批廠房被迫關閉。所以為了獲得中國人的好感,他們被迫只好做出一些實際行動,一些美國政客也在呼籲美國官方退還部分賠款,以此獲得美國在中國的更多實際利益,尤其是中國龐大的市場機會,從這一點來說,美國確實是有眼光的。而且當時的美國作為一個新興起的國家,他希望通過一定的手段來改變自己的國際形象,進而提高自己的影響力。確實,美國人算盤打得太好。

經過三年多的交涉和談判,美國政府決定對清朝政府返還多餘的賠款。從1909年1月開始對清朝返還多餘的賠款一千零七十八萬五千二百八十六美元,聯通利息供給二千九百七十二萬美元,也是分三十二年還清,到1940年為止。

當然,美國人歸還賠款自然不會這麼簡單,它有著自己的附加條件:

清政府依舊按照條約賠款,然後再由美國將多餘的賠款返還。

清朝從還款之日起每年從全國各省選取學生到美國留學,接受美國的教育,並由清政府出面在北京的皇家園林「清華園」建造一座訓練留美學生的學校,這也就是後來的清華大學。

返還的賠款也只能用來留美學生的費用以及清華學堂的建設。

可見,美國的願望是想用這筆錢進行親美教育,當時選派的留學生也幾乎都是幼童,正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樣做也是想要在將來獲得更多的利益。但是,留美幼童後來中的不少人並沒有按照美國設計的道路發展,他們的許多人對當時中國的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至於對美國進行的賠款,也一直進行到1937年抗戰爆發之時,只能說這一時期的弱國在世界上並無絕對的話語權。

部分國家停止賠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許多國家捲入其中,雖然中國當時曾經因為是否參戰進行過激烈的辯論,但大勢面前又有誰能獨善其身。1917年北洋政府加入協約國一方,同時停止了對德國的賠款,也提出向其它國家延期五年賠款的要求,最終諸多國家答應了它的要求。

一戰的結果最終便是協約國一方勝利,中國也成了戰勝國的一方,戰勝國對戰敗國或許也有了一定的主動權。一戰之後,奧地利和匈牙利宣布放棄了中國的賠款,而德國也在1917的維也納會議中放棄了中國賠款。

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中國也便停止了對他的賠款。蘇聯建立之後,賠款依舊進行。1924年,蘇聯政府放棄中國的庚子賠款,其中也是諸多利益關係的考量。

其他國家相仿美國,退還賠款

美國的行為給了其他列強以啟示,尤其是當時的中國已經有了一定的國際地位,繼續這樣的行為只會給自己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諸多列強也開始了效仿美國的行動,為自己獲得更多的合法化利益。

1923年,日本口頭承諾退款,發展文化事業。

1923年,英國退回多餘賠款,用於中國學生的英式教育以及經濟貿易。

1925年,法國、比利時承諾退款。

1926年,荷蘭開始退款。

1933年,義大利退款。

從虎口拔牙又豈會這樣簡單,列強們的行為只是為了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尤其是他們在看到國際銀價下跌的時候,要求中國重新劃定賠付比例,只能說所謂的文明國家在利益面前也是毫無下限。

至於之後與中國交惡的日本,對於賠款更是想盡辦法。雖然已經口頭承諾退款,用於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這筆錢投資工業或者培養自己的間諜,進行著自己更進一步的規劃。

1943年,民國政府和美國籤訂《中美條約》,規定《辛丑條約》從此停止,這時,所謂的賠款才真正結束。

總結

到賠款真正終止時,中國已經賠付五億多兩白銀。而各國列強所謂的退還賠款,也只不過是打著所謂的正義旗號,在進行著一些不正當的利益訴求。過多的賠款讓當時的中國人民飽受欺辱,也許在講究世界話語權的時代裡,絕對的實力才是最好的保證。

相關焦點

  • 《辛丑條約》賠款要還39年,清朝還了10年就亡了,那剩下的債呢?
    歐洲列強稍微施加壓力,清政府就就在內部的變革浪潮中土崩瓦解,等到了民國時期,中國的統治者雖說也有如慈禧這樣籤訂賣國條約的,但都不及清政府被完全打斷脊梁,苟延殘喘籤下的辛丑條約來的震撼。
  • 大清亡後,我國繼續還了25年庚子賠款,這些錢都由誰還的
    這些條約大多要求滿清割地賠款,其中《辛丑條約》要賠款4.5億兩白銀,創下了賠款數額之最。庚子賠款的年息是4%,分39年還清,所以連利息算下來,大清需要賠償9.8億兩白銀,但大清在1900年籤完《辛丑條約》後,只還了12年庚子賠款,就在1912年被袁世凱逼迫著退位了。
  • 庚子賠款分39年還清,清朝還10年就亡了,民國是怎麼收拾爛攤子的
    雖然後期的清王朝無力維持如此遼闊的疆域,各路列強使出了各種手段來蠶食中國疆域,在滅亡的時候僅僅剩下一千一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並且由於連年戰敗,滿清政府籤訂的種種不平等條約中的各項賠款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 《辛丑條約》分39年還清,而10年後清朝就滅亡,之後還賠了嗎
    中國被迫打開大門,與許多大國籤署了不平等的條約。其中,《辛丑條約》賠償最多,需要4.5億兩白銀!但是大清拿不出那麼多,所以我不得不分期付款,並在39年內還清。如果包括本金和利息,將總共賠償9.8億兩!這個數字非常糟糕。1900年6月,由於大國和義和團的雙重壓力,慈禧太后憤怒地發布了一項法令,對世界宣戰。
  • 對日本的庚子賠款一直還到39年?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對日本的庚子賠款一直還到39年?此次的慘敗,導致《辛丑條約》的籤訂。而《辛丑條約》最可怕的在於賠款非常驚人。規定清政府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分三十九年付清,最終連本帶息要給9.8億兩。各國所佔比例分別為:俄國28.97%,德國20.02%,法國15.75%。英國11.25%。
  • 庚子賠款還沒還清,19年後此國卻反過來賠償中國400萬,有何原因
    庚子賠款還沒還清,19年後此國卻反過來賠償中國400萬,有何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國在近代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誌就是1901年籤訂的《辛丑條約》,在學這段歷史時,震驚於賠款之多、當時中國之弱,但卻沒有深刻了解這些賠款數字背後的殘酷事實。
  • 辛丑條約賠的9.8億兩白銀,大清沒還完就垮了,後來的錢怎麼算的?
    1901年9月7日,清廷談判代表,與英、美、俄、法、德、意、日、奧、比、西、荷十一國外交使節,在北京籤訂《辛丑條約》,這也成為了晚清政府外交失敗的縮影。 從如今來看,《辛丑條約》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失權最為嚴重的不平等條約,無論是索要賠償費用之巨,又或者是餘下條款之苛刻,都可謂是近代史之最。
  • 《辛丑條約》全文:字字血淚,句句含悲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鴻章又冒天下之大不韙籤訂賣國條約《辛丑條約》。為什麼說「又」?
  • 歷史上的今天丨《辛丑條約》中的巨額戰爭賠款是什麼時候才停止...
    尤其是八國聯軍侵華,逼迫清政府籤訂了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多的《辛丑條約》。《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向八國聯軍賠償4.5億兩白銀,分39年償還,加上利息,本息和共計9.8億兩。不僅如此,各國還加上了外國教會、傳教士等在中國的損失2000萬兩白銀,也就是說《辛丑條約》的總賠款為10億兩白銀。
  • 抗戰2年,還在幫大清賠日本欠款,大清究竟賠了多少錢?
    二是鹹豐時期,《中英北京條約》和《中法北京條約》的賠款。 一共是1600萬兩。這部分賠款截止1866年期間,也付陪完了。 這部分賠款由於數額巨大,再加上日本限定三年還清,清朝實在還不起,又害怕在開戰,便向沙俄、德國和法國三國銀行借款,合計借款約三億兩白銀,最終還清了日本的賠款。不過借三國銀行的錢,也是要還的。為了還這筆錢,東北的礦權,南滿鐵路築路權,遼寧的旅順、大連;山東的膠州灣,廣東的廣州灣,以及額外一些開礦權力,都屈辱的轉交給了俄、德、法三國。
  • 拿到庚子賠款的美國,為什麼要退還賠款?其實,美國人很聰明
    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中國北方部分地區達到高潮,大清帝國和國際列強開戰,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紫禁城皇宮。1901年(辛丑年)9月,中國和11個國家達成了屈辱的《解決1900年動亂最後議定書》,即《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從海關銀等關稅中拿出4億5千萬兩白銀賠償各國,並以各國貨幣匯率結算,按4%的年息,分39年還清。
  • 清朝滅亡後《辛丑條約》的錢還用賠麼?民國軟弱,新中國「霸氣」
    隨著改革失敗、變法失敗,清朝也即將成為歷史,而在其統治末期,因為義和團運動的失敗,放八國聯軍入京,導致中國和西方列強籤訂了極為屈辱的《辛丑條約》,好在辛亥革命後,清朝的統治就此結束。那麼清朝對西方承諾的戰爭賠款還用賠麼?條約中的其他內容還需要執行麼?民國軟弱,新中國「霸氣」。
  • 清朝滅亡後,當時虧欠西方列強的賠款為何沒人來討債?看完這個你就...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英國籤訂《南京條約》起至1912年清朝滅亡,滿清政府一共與列強籤訂了一千多個不平等條約。 很顯然,清政府沒有那麼些錢賠償,尤其是《馬關條約》與《辛丑條約》的賠款,實在太高。 那麼沒有錢,又該如何賠償呢?當時的清政府選擇了兩個措施。 一是分期償還。
  • 德國有多慘,一戰賠款交到2010年,二戰賠款現在還被人追著要?
    凡爾賽宮富麗堂皇,莊嚴雄偉,是典型的古典風格建築,它曾經作為法蘭西宮廷有107年的時間,數不清的公主和王子在此居住過。 一戰結束後,最著名的《凡爾賽條約》就是在這裡籤訂的。
  • 辛丑年:不能忘卻的國恥日
    李鴻章與八國聯軍籤署《辛丑條約》2021年大年初一,一個新的辛丑年開始了。120年前的辛丑年是一個喪權辱國的辛丑年,作為中國人就不應該忘卻,也不能忘卻: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9月7日,奕劻、李鴻章全權代表清政府,同11個侵華國家在北京正式籤訂喪權辱國的《辛丑各國和約》,簡稱《辛丑條約》,因這一年是農曆辛丑年而得名。
  • 清朝滅亡後,當時虧欠西方列強的賠款為何沒人來討債?
    那麼當清朝宣布覆滅後,之前欠西方列強的國債,為什麼不見他們來追討呢?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清廷被迫與列強們籤訂《南京條約》,屆時中國的部分領土包括海域等主權都遭到不平定割讓。特別是後面籤訂的《辛丑條約》、《馬關條約》其代價更加慘重,令全國百姓為止愧疚震怒。後來,八國列強獅子大開口,導致晚清政府已經沒有現銀賠償給他們,故此延伸出一些抵債方式。第一是分期還款,想不到今日百花齊放的貸款業務,在清朝已經使用。當時商討《南京條約》的時候,清廷妥協答應對方分七期還款,時間期限為4年。
  • 歷史上的辛丑年:既有北京定都,也有僖宗奔蜀
    三、1901年《辛丑條約》 再往前60年,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農曆辛丑年《辛丑條約》籤訂,堪稱屈辱之年。
  • 《辛丑條約》全文
    於是處死主戰的諸多重要大臣(見條約第二款),並一命賠一命甚至一命賠十命,處死無數的義和團團民及清政府官員。《辛丑條約》這個名詞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相信看過原文的人很少,今天發在這兒,供大家閒暇時瀏覽。《辛丑條約》是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清朝廷與英、美、德、法、俄、日、意、奧、西、荷、比等11國籤定的,而不是8個國家,共12款,19個附件。
  • 《地母經》2021年預言解釋分析辛丑年預測
    那麼看看接下來的2021辛丑年,《地母經》又是怎麼說的?  2021年辛丑詩曰:  太歲辛丑年,疾病稍紛紛。  吳越桑麻好,荊楚米麥臻。  春夏均甘雨,秋冬得十分。這些都指向了於農耕事業來講,2021年會是一個好年。  「人民漸蘇息,六畜瘴逡巡」:人們從庚子之痛緩過來之後,動物的瘟疫卻又一樁接一樁。看來家禽家畜的辛丑年不太好過。  「辛丑牛為首,高低甚可憐」:底層百姓和高層都可憐,各自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