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賠款還沒還清,19年後此國卻反過來賠償中國400萬,有何原因

2020-12-11 騰訊網

庚子賠款還沒還清,19年後此國卻反過來賠償中國400萬,有何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國在近代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標誌就是1901年籤訂的《辛丑條約》,在學這段歷史時,震驚於賠款之多、當時中國之弱,但卻沒有深刻了解這些賠款數字背後的殘酷事實。

《辛丑條約》的賠款又稱為「庚子賠款」,這是因為八國聯軍侵華始於1900年(即庚子年),本息共計約9.8億兩。這筆賠款不僅是我國近代史上最屈辱的條約之一,而且還對我國人民造成了更加嚴重的稅務負擔,使得本就不富裕的人們雪上加霜。

「庚子賠款」分三十九年還清,但有一個國家,我國提前停止了對它的賠款,那就是德國。但是德國又賠償我國400萬且建立的和平外交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眾所周知,1914年發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四年後德國屬於戰敗國一方,而中國早在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就已經停止了對德國的庚子賠款,因為當時中國屬於協約國一方,不僅是賠款,包括德國在中國的特權和其他利益都被中止。

德國是中國第一個停付賠款的國家,特別是在1919年的《凡爾賽合約》籤訂之後,德國作為戰敗國同意放棄了1917年以後的庚子賠款。但只是停止對德國的賠款並不能彌補中國在戰爭當中的損失,於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之後,中國外交部就與德國進行交涉賠償中國在戰爭中的損失等問題。

由於德國已經成為眾矢之的,德國很快做出了讓步,除了青島問題德國做不了主外,其他事項也由不得它不答應。雖然我國內部南北雙方達成統一意見,但是具體過程卻是不那麼順利。

由於國際關係與各國利益的掣肘,多次進行談判之後,在1921年初我國才與德國達成協議。因為雙方不僅要顧及各自國家的利益,還要為《凡爾賽合約》所制約,為此雙方都各退一步。

最終結果是德國要賠償中國三百萬元,這是因為駐守在青島的德國士兵被俘虜後一直由中國供養,為此德國要賠償中國。而同時,戰時中國沒收了德國在中國境內的個人企業,對於歸還問題上,中國希望德國用現金贖回,但德國卻提出用之前德國發行的中國鐵路債票作為抵押,此外將之前的三百萬賠款最終變更為四百萬,至此才解決了問題。

對於當時國內與國際的政治局勢來說,北洋政府對於德國的態度較為曖昧,因為當初北洋政府的創始人袁世凱練兵時就是請了德國人來指導,一開始北洋政府與德國就有來往,在一戰期間甚至是有將領暗中提供軍火給德軍,希望德軍能抵抗日本人。

鑑於德國的戰敗以及德國與北洋政府的「曖昧」關係,如果不是歐美列強和日本的幹涉,我國收回青島也是有可能的。而德國也在1921年與我國籤訂了《中德協約》,這份協約對於我國的外交關係影響巨大。

因為《中德協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與西方國家籤訂第一個平等條約,這對於我國改變與其他國家的外交關係有進步作用,為以後廢除不平等合約運動提供了前提。

晚清和民國時代的中國,由於弱小而被欺負,可見只有自身實力強大才不為人所掣肘。近代史上是我國的一段艱難歷程,所幸無論再怎麼艱難的阻礙我國都已經跨了過來,雖然新時代面對新挑戰,但是先輩們已經為今天的我們做出了榜樣,跟隨他們的腳步,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大清亡後,我國繼續還了25年庚子賠款,這些錢都由誰還的
    庚子賠款的年息是4%,分39年還清,所以連利息算下來,大清需要賠償9.8億兩白銀,但大清在1900年籤完《辛丑條約》後,只還了12年庚子賠款,就在1912年被袁世凱逼迫著退位了。庚子賠款是清政府和列強籤訂的條約,所以它的履行者也應該是清政府,但在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各地的起義也相繼爆發,大有將滿清吞噬之勢。這個時候,西方列強害怕清廷倒臺之後,沒人履行它們的賠款,所以準備出兵幹涉。孫中山先生為了避免列強出兵幹涉,發表聲明民國臨時政府會繼續承擔清政府遺留的賠款,由於利益沒有受損,西方列強選擇了袖手旁觀。
  • 庚子賠款分39年還清,清朝還10年就亡了,民國是怎麼收拾爛攤子的
    輕則賠錢了事兒,重則失去領土,甚至還有可能會直接被打崩滅國。 這些條約讓清政府負債纍纍,總計賠款達到了13億兩白銀。這麼大一筆錢,簡直賠到世界末日都賠不完。事實上,直到溥儀宣布退位的時候,清政府還欠著列強們很大一筆錢呢。因此當1912年清朝滅亡,民國時代開啟後,如此大金額的賠款足以讓民國政府頭痛不已。
  • 清朝滅亡後,當時虧欠西方列強的賠款為何沒人來討債?看完這個你就...
    比如《南京條約》兩國商談的是清政府四年內分七次償還,但如果逾期沒有還清則每年每百元加息五元,可一來《南京條約》商定的賠款與後來的相比並不多,二來當時清政府還有些底子,有一定的賠償能力,所以《南京條約》裡的賠款清政府如期還完了,但到了《馬關條約》籤訂的時候,清政府已然捉襟見肘,怎麼辦呢,還是分期付款,兩國最後是這麼商定的:「2億兩分8次交清,第1次5000萬兩於批約後6個月內交清,第2次5000萬兩於批約後
  • 清華大學與庚子賠款關係
    辛丑條約籤訂但現在有很多人把美國退還了部分「庚子賠款」並導致發展出清華大學的歷史事件解讀為美國的「善意好心」,甚至以此要證明「列強侵略中國無罪而有功」,甚至以此為美國大唱讚歌。1904年12月上旬,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就中國的賠款是用黃金還是用白銀一事,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據理力爭。談話間海約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賠案實屬過多。」這一信息立刻被梁誠捕捉。這說明美政府已發現其有關部門在上報庚子之亂的損失之中,有「浮報冒報」的現象。梁誠非常機敏地放棄了談判戰略,不再去和海約翰糾纏賠款用金還是用銀的了,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歸已失之利」。
  • 賠款近一百年才還清!德國一戰後到底賠多少錢?難怪二戰入侵法國
    德國作為戰敗國在一戰後面臨的是各國的審判,其中除了放棄殖民地以外,最重要的便是賠償各國直接的經濟損失,也就是戰爭賠款。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一個世紀,但是德國的賠款卻是在2010年才還清。雖然戰爭帶來的苦難以經濟賠款方式不能抹去,但是德國的賠款時間未免讓人吃驚,以德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一戰的賠償金竟然賠償了近一百年,到底賠了多少錢?
  • 對日本的庚子賠款一直還到39年?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對日本的庚子賠款一直還到39年?好在因為各種原因,庚子賠款逐步減少了一些。一戰中德奧戰敗,對於兩國的賠款也就中止了。其中德國佔20%的份額,停止賠款對中國幫助很大。同時,沙俄帝國也垮臺,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吃了槍子,中國政府趁機賴掉賠款不給。
  •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有個國家獅子大開,試圖壓垮中國
    後來在慶親王奕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等人的外交斡旋下,八國聯軍同意退兵,不過前提是清政府必須支付一筆巨額戰爭賠款。但是在賠款數額問題上,八國聯軍內部卻發生了分歧。英國、美國因為打算和中國繼續進行通商貿易,所以希望戰爭賠款恰到好處就可以。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和中國關係進入了蜜月期,而且兩國都有個共同的敵人,即北方的俄羅斯帝國,因此日本也不希望戰爭賠款過於巨大。
  • 德國有多慘,一戰賠款交到2010年,二戰賠款現在還被人追著要?
    凡爾賽宮富麗堂皇,莊嚴雄偉,是典型的古典風格建築,它曾經作為法蘭西宮廷有107年的時間,數不清的公主和王子在此居住過。 一戰結束後,最著名的《凡爾賽條約》就是在這裡籤訂的。
  • 八一三淞滬會戰,蔣介石為何仍向日本支付「庚子賠款」
    1900年組成聯軍入侵中國北京的共有8個國家,分別是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義大利和奧匈帝國。但是,在戰後的談判過程中,共有14個國家向清廷提出索賠要求,多出6個國家。這6個國家分別是比利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它們並沒有出兵,但是聲稱「在戰爭中有人員和財產損失」,是「受害國」。因此,它們也要求清政府進行賠償。
  • 《辛丑條約》賠款分39年還清,但僅僅過了10年大清就亡了,剩下的債呢?
    縱看大清的歷史,雖然有康乾盛世的加持,但奈何也只是過眼雲煙,尤其是一些人對於康乾盛世的境況一直存有質疑,中國是否真的有史書中記載的那樣繁華。而到了近代時期的大清國,處處受人限制,在對外交涉中屢屢處於下風,最後還落個「洋人朝廷」的地步,奈何一個「慘」字可嘆!
  • 當年以美國為首的列強,為什麼又將「庚子賠款」退了回來?
    用受害人的錢做好人,受害人還感謝他。這不是侵略者好心,而是受害人拎不清!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庚子賠款」?1900年是庚子年,這一年義和團鬧得正兇,大清朝既要消滅義和團,又和國際列強開戰。
  • 八國聯軍中最貪婪國家:直到1936年賠款未退還,還直接用來打中國
    不要害怕回顧歷史,要勇於在歷史中找到曾經失敗的原因。眾所周知,中國現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作為中國人我們都明白,中國發展成如今的地步很不容易。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一直處於戰爭環境,人們曾經所處的環境裡充滿硝煙。那一段歷史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能遺忘的。
  • 誕生於庚子賠款的清華大學
    根據《辛丑條約》,中國應付賠款2444萬778元8角1分美元,提議通過後,美國從1909年1月1日起實行「退款」,將當時尚未付足之款項1078萬5286元1角2分存入花旗銀行帳戶,準許清廷在美方監督之下撥用資金。清廷利用這筆資金籌建了清華學堂,是為清華大學之前身。這筆資金還被用來選拔赴美留學生,梅貽琦正是首批庚款留學生中的佼佼者。
  • 拿到庚子賠款的美國,為什麼要退還賠款?其實,美國人很聰明
    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中國北方部分地區達到高潮,大清帝國和國際列強開戰,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紫禁城皇宮。1901年(辛丑年)9月,中國和11個國家達成了屈辱的《解決1900年動亂最後議定書》,即《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從海關銀等關稅中拿出4億5千萬兩白銀賠償各國,並以各國貨幣匯率結算,按4%的年息,分39年還清。
  • 清朝滅亡後,當時虧欠西方列強的賠款為何沒人來討債?
    晚清是中國封建帝王制的最後一個階段,這時的清廷內外堪憂,積弱慎重,已沒有實力去對抗八國列強的欺壓。為此外國人就利用各種藉口壓榨清廷政府,而老太后慈禧則選擇不斷的妥協,導致籤下諸多不平等條約以及債務合同。那麼當清朝宣布覆滅後,之前欠西方列強的國債,為什麼不見他們來追討呢?
  • 辛丑條約賠的9.8億兩白銀,大清沒還完就垮了,後來的錢怎麼算的?
    得益於生產力的迅速提高,在1899年,清政府的收入首次突破一億大關,然而想要一口氣還清賠款,拿出整個國庫也無法做到,因此清廷只能和國外商議,賠償的4.5億兩白銀,以年息4釐作為標準,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達到了9.8億兩。
  • 抗戰2年,還在幫大清賠日本欠款,大清究竟賠了多少錢?
    這部分賠款由於數額巨大,再加上日本限定三年還清,清朝實在還不起,又害怕在開戰,便向沙俄、德國和法國三國銀行借款,合計借款約三億兩白銀,最終還清了日本的賠款。不過借三國銀行的錢,也是要還的。為了還這筆錢,東北的礦權,南滿鐵路築路權,遼寧的旅順、大連;山東的膠州灣,廣東的廣州灣,以及額外一些開礦權力,都屈辱的轉交給了俄、德、法三國。
  • 美國為何退回庚子賠款?目的並不單純,有3個人不能忘!
    1900年8月,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倉皇西逃,留下一堆爛攤子。次年秋,78歲的李鴻章在僕人攙扶下,顫顫巍巍地走到談判桌前,當著11國外交代表的面在《辛丑條約》上簽了字,4.5億中國人就這麼每人都欠了1兩銀子。
  • 不可忘記的歷史:兩座用中國庚子賠款建的歐洲火車站
    今天聊聊兩個我去過的歐洲的火車站,其特別之處在於都是用中國的庚子賠款建的:米蘭中央火車站米蘭中央火車站位於米蘭市奧斯塔公爵廣場(Piazza Duca d'Aosta),是建造時間比較早而且是一直使用到現在的火車站
  • 德國與日本:戰敗國面對戰爭賠款的不同做法
    歷經92年還清一戰賠款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協約國集團對德國提出戰爭賠償要求,在《凡爾賽和約》第八部第一篇的附件中詳細地羅列了協約國所受損害。《凡爾賽和約》本身並沒有規定德國賠款的具體數字,只是決定要設立一個專門委員會來負責此項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