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辛丑條約》的錢還用賠麼?民國軟弱,新中國「霸氣」

2020-12-23 半山老人說歷史

1840年英國的大炮敲開了清朝的國門,一時間各方列強「紛至沓來」,中國開啟了有史以來最為黑暗的歷史。隨著改革失敗、變法失敗,清朝也即將成為歷史,而在其統治末期,因為義和團運動的失敗,放八國聯軍入京,導致中國和西方列強籤訂了極為屈辱的《辛丑條約》,好在辛亥革命後,清朝的統治就此結束。那麼清朝對西方承諾的戰爭賠款還用賠麼?條約中的其他內容還需要執行麼?民國軟弱,新中國「霸氣」。

《辛丑條約》條約籤訂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強窺視中國這塊「肥肉」由來已久,隨意一點風吹草動就可以讓他們傾巢而出。早在《辛丑條約》籤訂之前西方國家就用各種各樣的藉口,逼迫清政府籤訂了大量的不平等的條約,清朝百姓更是苦不堪言。這一次西方列強的藉口是,清政府抗擊義和團運動不利,八國列強齊聚天津塘沽,直逼清朝首都北京。慈禧太后看大事不妙,頭腦一熱宣布向八國同時宣戰,但是幾乎沒看見什麼抵抗,八國聯軍就殺到了北京。最後沒辦法,派人籤條約、議和。

《親醜條約》的籤訂對中國的影響甚遠,使得本就跌在低谷的中國,又戴上了一具厚重的枷鎖。令中國日後幾十年的發展受到了巨大的限制。民間資本嚴重流失,人民民族自信嚴重缺失,社會結構嚴重失調,整個國家已經完全喪失了對抗西方列強的決心。清政府在政治、經濟,乃至文化都已經失去對國家的主導地位,民間反封建主義的思想四處攢動。《辛丑條約》也在客觀上推進了民間組織推翻清政府的統治。

《辛丑條約》條約在籤訂之前,西方列強各個都怕自己在中國分到的利益不夠多,於是在他們內部產生了巨大的分歧,以沙皇俄國、美國和日本、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為代表,三種勢力要求一個比一個過分,都怕自己吃了虧。俄羅斯想要的是中國東北的土地和旅順、大連的港口。日本人想要的是錢財,用於繼續完成自己的工業化。美國人看的就「遠」多了,他們要的是中國人的思想和文化的認同。「從今天來看美國人依舊在為此而做打算」。

清朝政府對待各國的看法也有所不同,李鴻章在籤訂條約之前,單獨會見各國代表的時候,就懷揣著這方勢力去的。就好比,慈禧太后明顯有親俄意向,其他國家就想廢了慈禧,抓了李鴻章(慈禧指派去籤訂條約的)。光緒皇帝有明顯的親美想法,其餘國家又想廢了皇帝。總而言之,此時的西方列強已經完全無視清政府了。清政府也是誰的條件可以接受就跟著誰走,李鴻章也為了保命和繼續談判,不得不口頭承諾沙皇俄國,會在協議中給俄國更多的利益,這樣才在俄國的保護和主持之下,李鴻章才可以做到談判桌子上面去。本就是去籤訂一條,必定是喪權辱國的條約,竟然連去籤訂條約的路上都是這樣坎坷。可見清政府完全淪為西方列強的玩物,已經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的代言人。

《辛丑條約》主要內容包括但不限於,賠款9.8億兩白銀,拆除塘沽軍事設施,允許八國駐軍,放棄部分鐵路使用和經營權力,放棄海關稅收定價權力,並要求列強使館中國人不許進入,後來大家熟知的中國人和夠不得進入,就是從這裡來的。此時的清政府也幾乎就剩下剝削農民的「權力」了。直到清朝滅亡的10年間,清朝政府一直在履行條約中的內容。

自清朝覆滅之後,由於列強勢力一直對中國大地有所影響和控制,導致即使是民國時期,中華民國政府和各地愛國商人也要進行償還。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之後,情況有所好轉,中國由於以戰勝國身份參戰,最後可以免於德、奧兩國的賠償,但是也發生了一件更讓中國人惱火的事情,那就是把中國山東的主權讓給了日本,隨後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

在1920年的時候沙皇俄國被列寧所主導的蘇維埃政權所取代,蘇聯主動放棄《辛丑條約》賠款和大部分在華特權。

美國索要了一些賠款,他們幫助了中國建立了許多大學,但這不是美國人良心發現,而是想要控制人的思想,不得不說美國人的做法更讓人惱火。

中國民國政府對其餘國家的賠款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中國和英、美等國家分屬同一陣營,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全部放棄庚子賠款,只剩下義大利和日本。其中,日本不僅在此前就對中國賠款悉數接納,而且還藉機敲詐,收取大量利息。在進入第二次大戰之後,日本的野心豈止於《辛丑條約》的內容,他們要的是整個中國。好在最後中國在二戰中取勝。之後建立的新中國也不接受清政府所籤下的條約。

細數整個《辛丑條約》,中國喪失商業、鐵路、資源的權力幾十載,賠償條約中款項百分之七十,其中只有日本人幾乎獲得所有在條約中約定的全部款項。新中國建立後,所有《辛丑條約》中的內容都被廢棄。

相關焦點

  • 《辛丑條約》賠款要還39年,清朝還了10年就亡了,那剩下的債呢?
    歐洲列強稍微施加壓力,清政府就就在內部的變革浪潮中土崩瓦解,等到了民國時期,中國的統治者雖說也有如慈禧這樣籤訂賣國條約的,但都不及清政府被完全打斷脊梁,苟延殘喘籤下的辛丑條約來的震撼。
  • 《辛丑條約》分39年還清,而10年後清朝就滅亡,之後還賠了嗎
    中國被迫打開大門,與許多大國籤署了不平等的條約。其中,《辛丑條約》賠償最多,需要4.5億兩白銀!但是大清拿不出那麼多,所以我不得不分期付款,並在39年內還清。如果包括本金和利息,將總共賠償9.8億兩!這個數字非常糟糕。1900年6月,由於大國和義和團的雙重壓力,慈禧太后憤怒地發布了一項法令,對世界宣戰。
  • 清朝滅亡之後留下數億爛帳,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自1840年的「鴉片戰爭」以來,到清朝滅亡,這70多年間,中國與西方列強籤訂了30多個不平等條約,這些不平等條約多是以割地、賠款、開放商埠等,其中,清政府喪權辱國最嚴重的一次是籤訂的《辛丑條約》(又稱「庚子賠款」)。《辛丑條約》中規定,清政府需向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俄皇俄國、德國、比利時、荷蘭、西班牙等11國賠償四億五千萬兩白銀,39年內必須還清。
  • 清朝滅亡後,當時虧欠西方列強的賠款為何沒人來討債?看完這個你就...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英國籤訂《南京條約》起至1912年清朝滅亡,滿清政府一共與列強籤訂了一千多個不平等條約。 很顯然,清政府沒有那麼些錢賠償,尤其是《馬關條約》與《辛丑條約》的賠款,實在太高。 那麼沒有錢,又該如何賠償呢?當時的清政府選擇了兩個措施。 一是分期償還。
  • 庚子賠款分39年還清,清朝還10年就亡了,民國是怎麼收拾爛攤子的
    雖然後期的清王朝無力維持如此遼闊的疆域,各路列強使出了各種手段來蠶食中國疆域,在滅亡的時候僅僅剩下一千一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並且由於連年戰敗,滿清政府籤訂的種種不平等條約中的各項賠款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 抗戰2年,還在幫大清賠日本欠款,大清究竟賠了多少錢?
    這部分賠款由於數額巨大,再加上日本限定三年還清,清朝實在還不起,又害怕在開戰,便向沙俄、德國和法國三國銀行借款,合計借款約三億兩白銀,最終還清了日本的賠款。不過借三國銀行的錢,也是要還的。為了還這筆錢,東北的礦權,南滿鐵路築路權,遼寧的旅順、大連;山東的膠州灣,廣東的廣州灣,以及額外一些開礦權力,都屈辱的轉交給了俄、德、法三國。
  • 《辛丑條約》賠款分39年還清,但僅僅過了10年大清就亡了,剩下的債呢?
    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也便是這時籤訂。 《辛丑條約》—庚子賠款 《辛丑條約》之內容: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加上年息4釐,分39年付清,本利共達9.8億多兩,各省地方賠款2000多萬兩,總數超過了10億兩。各國在北京東交民巷單獨設立使館區,可在使館區內駐兵,中國人不準在此區域內居住。
  • 清朝籤訂了多少不平等條約,賠了多少錢?僅馬關條約就要賠4.5億
    自1842年,英國人當了個領頭羊,強迫清政府籤訂《南京條約》,之後便引發了一場浩大的蝴蝶效應,進入蒸汽時代的國家紛紛登陸,在這遼闊多金的清朝土地上,攝取一部分利益。在鴉片戰爭至宣統帝退位的七十年間,清王朝籤署了340份的不平等條約,前前後後需要賠償白銀13億兩。
  • 大清亡後,我國繼續還了25年庚子賠款,這些錢都由誰還的
    晚清時期,由於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滿清在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全面落後於西方各國,所以面對它們的堅船利炮時,滿清毫無還手之力,慘敗後被迫與西方列強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大多要求滿清割地賠款,其中《辛丑條約》要賠款4.5億兩白銀,創下了賠款數額之最。
  • 清朝滅亡後,當時虧欠西方列強的賠款為何沒人來討債?
    那麼當清朝宣布覆滅後,之前欠西方列強的國債,為什麼不見他們來追討呢?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清廷被迫與列強們籤訂《南京條約》,屆時中國的部分領土包括海域等主權都遭到不平定割讓。特別是後面籤訂的《辛丑條約》、《馬關條約》其代價更加慘重,令全國百姓為止愧疚震怒。後來,八國列強獅子大開口,導致晚清政府已經沒有現銀賠償給他們,故此延伸出一些抵債方式。第一是分期還款,想不到今日百花齊放的貸款業務,在清朝已經使用。當時商討《南京條約》的時候,清廷妥協答應對方分七期還款,時間期限為4年。
  • 歷史上的今天丨《辛丑條約》中的巨額戰爭賠款是什麼時候才停止...
    尤其是八國聯軍侵華,逼迫清政府籤訂了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多的《辛丑條約》。《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向八國聯軍賠償4.5億兩白銀,分39年償還,加上利息,本息和共計9.8億兩。不僅如此,各國還加上了外國教會、傳教士等在中國的損失2000萬兩白銀,也就是說《辛丑條約》的總賠款為10億兩白銀。
  • 《辛丑條約》全文
    清朝宣布對八國聯軍宣戰,處死了主和的大臣許景澄及袁昶等,規定「殺一洋人賞五十兩;洋婦四十兩;洋孩三十兩」。清軍低劣的戰鬥力以及義和團烏合之眾,根本不是八國聯軍的對手,很快一敗塗地。為停戰,清政府又主動議和。於是處死主戰的諸多重要大臣(見條約第二款),並一命賠一命甚至一命賠十命,處死無數的義和團團民及清政府官員。
  • 與其說李鴻章是背鍋俠,倒不如說是他幫忙搞垮了清朝
    說起李鴻章,我們就會想起他籤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李鴻章一生籤訂了30多個條約,先後代表清政府籤訂了中英《煙臺條約》、《馬關條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中俄密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不僅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還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最後籤訂《辛丑條約》,中國對各國賠款4.5億兩白銀,價息合計超過9.8億兩白銀,並以關稅和鹽稅等作抵押,標誌著中國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辛丑條約賠的9.8億兩白銀,大清沒還完就垮了,後來的錢怎麼算的?
    1901年9月7日,清廷談判代表,與英、美、俄、法、德、意、日、奧、比、西、荷十一國外交使節,在北京籤訂《辛丑條約》,這也成為了晚清政府外交失敗的縮影。 從如今來看,《辛丑條約》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失權最為嚴重的不平等條約,無論是索要賠償費用之巨,又或者是餘下條款之苛刻,都可謂是近代史之最。
  • 《辛丑條約》全文:字字血淚,句句含悲
    而辛丑條約的籤訂對我國影響非常大,無論是從經濟還是軍事防禦上,都是有著很大的影響。在清朝籤訂了辛丑條約之後,大量國內重要防禦地點的防禦措施被拆除,而且被其他國家建立了租界,中國人不得入內,這也是侵犯了我國的領土完整。
  • 老照片:1916年的社會面貌,跟清朝差不多
    天安門前的外金水橋。八旗軍隊突破長城防線入關,定鼎中原,搞滿蒙一家親,從此朝廷的北方邊患消除,長城的軍事防禦作用降低,清朝260多年從未對其進行整修,殘破傾頹痕跡明顯。進入民國,局勢動蕩,各方面掌權勢力均沒心思維修長城。
  • 滿清滅亡,欠下西方列強10多億白銀巨款,民國是如何收拾爛攤子的
    但是,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腐朽無能的滿清被迫與列強籤訂各種不平等條約欠下巨款,那麼,滿清滅亡後他們所欠「賠款」都沒還完,是否應由下個當局來繼承債務?這就成為眾多後人關注的問題了。說到這裡,可能很多朋友會認為,在中學課本上不是只寫了滿清只與列強籤定了十來個條約,歷史書上記載最著名的北京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等。
  • 清朝滅亡,「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為什麼沒有人殺他呢?
    南北合議談判代表經過五次的會議,最後定下了優待清室條件八條:清帝退位後暫居宮中,日後移居頤和園;仍用皇帝尊號,民國政府以外國君主之禮相待;每年提供400萬兩以供皇室日常之用;特別保護皇家私有財產等等。清朝滅亡,遜帝溥儀卻仍居紫禁城,而且生活費用由民國政府撥給,照舊過著皇帝生活,而且日子過的有聲有色,在用膳的奢侈,排場程度上毫不遜色從前皇帝生活。若要說命最好的亡國之君,那就非溥儀莫屬了。清朝亡了,可是作為封建社會最高象徵的末代皇帝溥儀還活的好好的,那麼問題來了,難道就沒有人想要殺溥儀嗎?
  • 公認的二十四史沒有清史,清朝滅亡已百多年,史書為何還沒修好?
    這二十四史中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明史》、《元史》等等,但是看到最後卻沒有發現清史,清朝滅亡距離現在已經有100多年了,為何清史一直都沒有加入到二十四史中成為二十五史呢?自古以來修史就是一件大事,而且工程巨大,比如說《明史》從順治年間就開始執行修史,一直到乾隆年間才完成。
  • 溥儀退位後,國庫有多少存款?打開門後,網友:難怪大清滅亡
    溥儀退位後,國庫有多少存款?打開門後,網友:難怪大清滅亡! 說到清朝,這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而對於這段歷史現代人也是非常的好奇。但也是因為晚清的那段歷史,讓我們的國家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因為西方國家的侵入,所以晚清政府與他們籤訂了多少的不公平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