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2年,英國人當了個領頭羊,強迫清政府籤訂《南京條約》,之後便引發了一場浩大的蝴蝶效應,進入蒸汽時代的國家紛紛登陸,在這遼闊多金的清朝土地上,攝取一部分利益。在鴉片戰爭至宣統帝退位的七十年間,清王朝籤署了340份的不平等條約,前前後後需要賠償白銀13億兩。
清朝財政早已不堪重負,這部分債務只能轉移到農民身上。清朝中後期人口為4億,也就意味著每人背負3兩白銀的債務。雍正年間一個農民家庭一年的生活成本為五兩銀子,以四口之家計算,人均不過1.2兩一年。鴉片戰爭之後,面對大量外來商品的入侵,這個數字可能變得更低。有的民間學者估算,道光二十一年之後,每個家庭一年生活需要2兩銀子左右。
這意味著一個家庭一年花二兩銀子,但是卻背負著12兩銀子的債務,是一個家庭六年的生活費用。
時間來到1900年,年邁的李鴻章在《辛丑條約》上顫顫巍巍地籤上了自己的名字,從此他徹徹底底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一份賠償白銀4.5億兩的所謂「和解書」。《辛丑條約》中規定,中國每年需要向八國賠償4.5億兩白銀,分三十九年還清,從此整個大清國國民,全部成為帝國主義的打工仔。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籤訂的賠償數額最大的不平等條約。
平白無故,每個人身上又多了一兩白銀的債務。農民被壓得喘不過氣,工商界的稅更是五花八門,終於到了矛盾爆發的那一刻。1912年2月,宣統帝正式宣布退位,民國建立。但民國的建立並不意味著債務的清零。孫文先生為了爭取他國的支持,發布《大總統告友邦人士書》,在書中強調了其推翻清政府的合法性,面對各國與清朝的歷史遺留問題,將會由民國政府承擔。這意味著清朝籤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將會由民國繼續償還。
20世紀初,羅斯福(二戰羅斯福他老爹)突然大發善心,在美國國會同東一項議案,將庚子賠款中的部分退還給中國教育事業,其中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就是由美國退回的庚子賠款建造,在退還賠款中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讓中國派出留學生到美國學習,學成歸國後成為社會階層的精英階層。雖然明面上退還賠款發展中國的教育事業,實際上是為美國商品入侵中國市場,控制中國精英階層的思想做準備,羅斯福是想要策劃一場持續百年的巨大陰謀。
一戰爆發後,各國忙於戰亂,因此對庚子賠款也是隻字不提。隨後蘇俄成立,為了換取民國政府的支持,放棄了庚子賠款中未支付的部分。
其他國家也看出美國的野心,企圖霸佔整個中國市場,各國紛紛效仿美國,退回部分庚子賠款,而日本則與美國抱著同樣的目的,企圖滲透中國的精英界和思想界。但事實上日本從未有過實質上退回庚子賠款的行動。甚至到柳條湖事件爆發之後,中國依舊在償還日本的庚子賠款,一直到1937年的抗日戰爭爆發,民國政府才正式停止對日本的庚子條款。
鴉片戰爭到宣統退位的七十年間,清政府一共籤訂不平等條約340餘條,賠償額度高達13億兩白銀,其中以庚子賠款為最多,連本帶息一共賠償的金額高達9.8億兩白銀。雖然各國陸續退回部分庚子賠款,但是清朝和明國償還總量已經超過百分之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