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戰敗國向戰勝國割地賠款,都是司空見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就是因為嚴苛的賠款,導致民族情緒高漲,希特勒才得以乘機上臺。那麼二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國向各戰勝國都賠償了多少錢?
古往今來,戰敗國向戰勝國割地賠款,都是司空見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就是因為嚴苛的賠款,導致民族情緒高漲,希特勒才得以乘機上臺。那麼二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國向各戰勝國都賠償了多少錢?確切說,這個賠償金額,還真沒辦法統計,當時蘇聯在雅爾達美英蘇三國首腦會議上倒是提出200億美元的戰爭賠償,很多人會驚嘆那個時候的美元購買力,200億美元顯然不能算是多麼高昂的賠償了。
不過以蘇聯在戰爭中光人口損失就達到三千萬,很難相信這個數字是史達林提出的,而且其中能夠分給蘇聯的份額最多只有百分之五十,也就是100億美元。小編個人覺得這個數字實在有些荒唐,不說人命無價,光是蘇德戰場上損耗的物資,飛機坦克大炮,都是成千上萬的損失,美元購買力再高,恐怕連這點賠償都不夠吧?然而這個200億美元的數字,邱吉爾還覺得太大,擔心德國會像一戰結束後那樣,被逼到急眼,接著再打一場戰爭。
所以200億美元的賠償方案就被擱置了,並未真正實施。1945年5月德國正式投降後,各戰勝國都忙著搶佔德國領土,掠奪各種資源和物資,搜刮人才,大家都默認這就是戰爭賠償,實際上這事很難說清楚,即使按照西方傳統,戰利品和戰爭賠償也不能混為一談,所以同盟國在德國的搜刮,除非自己聲明,說這是抵充戰爭賠償,否則這些東西就是戰利品,跟戰爭賠償無關。
由於民主德國生活水平急劇降低,1953年蘇聯將東德當時尚拖欠的25.73億美元賠償款項一筆勾銷,正式放棄了對東德的所有賠償要求。蘇聯曾宣布,東德總共支付了42.92億美元(按1938年匯率計算)的賠償,其中包括工業和設備拆遷。美英對西佔區的賠償要求相對溫和,因不希望摧毀其經濟從而成為歐洲的負擔。
20世紀70年代,德國賠了波蘭14億馬克。「2+4條約」籤訂後,德國支付了180億馬克給蘇聯,其中包括對納粹勞工的賠償。從法律上來講,「2+4條約」後,同盟國已放棄了對德國的索賠請求,而希臘政府也批准了這一條約,所以德國認為,德國和希臘在二戰賠償問題上,已完全了結了。
二戰後成立的企業也加入賠款行列
隨著賠償的進行,德國對二戰受害者賠償的主體已經不再僅僅是政府,企業也加入了進來。2000年成立的「紀念、責任與未來」基金會中有6500多家德國企業捐助了51億馬克給納粹勞工,儘管其中大多數中小企業成立於二戰之後,從未使用過納粹勞工。德國的一些知名大企業在二戰期間都曾使用過被德國軍隊擄掠來的「強迫勞工」,其中IG法本公司還擁有自己的集中營。
截至1986年11月,聯邦德國政府宣布已經支付各類賠償總計770.7億馬克。當然這還遠未結束。德國統一之後,先後在華沙、基輔、明斯克和莫斯科先後成立了對納粹勞工賠償的基金會,總金額15億馬克。1998年德國與捷克建立的「德捷未來基金會」也有部分款項專門保留給納粹勞工。
默克爾2007年曾表示,德國二戰後支付了大約640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