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籤訂的第一份割地條約,打贏了仗還要割地,康熙卻非常高興

2020-12-26 多邊形的歷史

說起清朝籤訂的不平等條約,我們第一印象就是在近代的時候,清朝籤訂的各種條約。這些條約從最初的《南京條約》到後來的《辛丑條約》,裡面都包含著各種不平等的內容,比如割地、賠款、通商等。可以說清朝的主權受到嚴重的損害。尤其是《南京條約》,讓清朝開始了割地的先河。其實,清朝籤訂的第一份割地條約並不是《南京條約》,而且康熙時期籤訂的另一份條約。這個條約是在打勝仗的情況下,籤訂的,不過康熙卻非常高興。

這個條約就是著名的《尼布楚條約》,我們學習歷史的時候也知道這個條約,因為這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締結的第一份國際條約。這個條約是康熙和沙俄籤訂的,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是不平等條約。條約的大致內容就是劃分兩國的邊界,沒有任何割地的條文在裡面。其實,如果我們知道當時狀況的話,就知道,這個條約不僅割地了,還割讓了很多土地。

《尼布楚條約》籤訂的背景是在雅克薩之戰後,沙俄和清朝籤訂的。簡單的說,就是沙俄當時在東方迅速擴張,在我國的東北的地區建立了很多要塞進行殖民統治。清朝剛開始由於忙於入關,後來在統一全國,所以無法抽出身處理這些事。康熙在位的時候,平了三藩之亂和收復臺灣後,開始著手處理東北事物了。不過,這時候的沙俄已經佔領了東北大量的土地。當雅克薩之戰清朝勝利後,清朝開始有了談判的籌碼,雙方準備了談判。

1688年5月30日,清朝派出由領侍衛大臣索額圖、都統佟國綱、尚書阿喇尼、左都御史馬齊、護軍統領馬喇以及漢官張鵬翮、陳世安等人組成的代表團前去談判。康熙最初給的底線是:一、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的一江一河,皆為中國之地,不能拱手送給俄國人。二、俄國必須遣返將叛逃的達斡爾族首領根特布爾。不過後來由於準噶爾叛亂,康熙又降低了自己的底線。「今以尼布潮(也就是尼布楚)為界,則鄂羅斯遣使貿易無棲託之所,勢難相通。爾等初議時,仍當以尼布潮為界。彼使者若懇求尼布潮,可即以額爾古納為界。」

我們看一下康熙給的底線,說白了最初的時候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都是清朝的,不能讓給別人,畢竟這是清朝的領土。後來底線又降低了,直接變成額爾古納河為界。就是說,康熙已經做好割讓大量領土給俄國了。最終籤訂的《尼布楚條約》比康熙的底線還過分「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中俄東段邊界,烏第河地區為待議地區」。就是說,索爾圖退步了非常多。本來尼布楚以南的土地都是清朝的,現在連額爾古納河都沒能全部保住。但康熙對這個條約的態度超出所有人意料。

《尼布楚條約》籤訂後,索爾圖回國。雖然這個條約打破了康熙底線,但康熙非常高興。對於當時的康熙來說,只要能換來與沙俄之間的和平,籤訂什麼條約都可以。因為康熙當時最大的敵人是準噶爾部,他們又在西北叛亂了,這對清朝是致命的威脅。而和沙俄之間的領土矛盾,對康熙來說並不重要。當然,沙俄之所以打了敗仗還這麼有底氣,是因為他們也知道清朝爆發了準噶爾叛亂,畢竟這背後也有他們的支持。否則,他們不可能打了敗仗還這麼囂張。

這個條約清朝所丟失的土地,並不比鴉片戰爭後丟失的少。不過清朝也是被當時的形勢所迫,否則,康熙也不會籤訂了這種條約後還這麼高興。

相關焦點

  • 清朝面積1316萬平方公裡,若不向沙俄割地,硬扛下去會怎樣?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從我們被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委曲求全割地賠款的歷史中悟出的道理,不忘歷史砥礪前行!其實在這些侵略國家中,俄羅斯是割佔我們領土最多的國家,那麼倘若當初清朝堅定不移,拒不向沙俄割地,硬扛下去會怎樣呢?是否會改變歷史?
  • 康熙面對沙俄入侵時,局勢更有利的清朝,為什麼還要割地求和
    《尼布楚條約》是我國與外國籤訂的第一份正式國際條約,這份條約規定了兩國(大清王朝和沙皇俄國)之領土邊境,某種意義上來說,它開啟了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外交先河。這份條約雖然是雙方主權國家處於同一水平線上,經過談判而達成之共識,是一份平等條約,但是後世對於它之評價褒貶不一,似乎對於雙方都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 1860年《北京條約》同時割地,為什麼能收回九龍但海參崴不行?
    《中俄北京條約》又稱《中俄續增條約》,是俄羅斯帝國和清朝於1860年(鹹豐十年)11月14日在北京籤訂的不平等條約。
  • 此戰清朝大勝,結果居然割地賠款?網友:見好就收
    1862年6月,法國和越南阮朝籤訂第一次《西貢條約》(即《柴棍條約》),將西貢一帶的地區割讓給法國。1863年,越南承認法國是柬埔寨的保護國。1870年到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法國大敗,暫時推遲了法國的進度。1873年11月,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駐西貢總督杜白蕾派安鄴率軍攻佔河內以及海陽、寧平、南定等城。
  • 為何經常割地賠款,籤訂不平等條約的清朝,能統治近三百年?
    說到清朝,想必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詞就是腐敗的清王朝,喪權辱國,籤訂了《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在中學課本裡頻頻出現,早已經被我們就爛熟於心的帶有貶義的詞彙。
  • 康熙皇帝為何要籤訂《尼布楚條約》?這算是清朝喪權辱國的開始嗎
    《尼布楚條約》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第一個國際條約,籤訂於康熙二十八年。此時的康熙皇帝正值春秋鼎盛的年紀,康熙皇帝自從親政以來已經完成了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等創舉。但是東北地區的局勢和北方的準噶爾部首領葛爾丹成為了康熙皇帝心頭大患。
  • 新時代的割地賠款,屈辱的亞美尼亞!
    當時全世界的亞美尼亞人都支持祖國,紛紛從世界各地坐飛機回到亞美尼亞,落地後第一件事就是去附近的軍營報導。當時亞美尼亞總共300萬人,亞塞拜然總共1000萬人。但幾個月的時間裡,亞美尼亞就摧枯拉朽的擊敗了亞塞拜然,並實際控制了納卡地區。
  • 滿清政府不願意「民眾覺醒」,以至於,中國籤訂了太多辱國條約
    1842年,清政府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被迫籤訂了《中英南京條約》,條約包括: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兩...... 1843年,英國人以議定開口通商後的關稅稅率和其他有關問題為名與清政府籤訂了中英《虎門條約》......
  • 沙俄在入侵庫頁島後,為何清朝沒有想著去收復呢?
    沙俄對中國的東北地區垂涎由來已久,也爆發過多次邊境武裝衝突,比如在康熙時期三藩之亂清軍主力南下的背景下,沙俄在黑龍江與清軍爆發了雅克薩之戰,最終清朝勝利,雙方籤訂了《尼布楚條約》,沙俄官方承認了庫頁島是中國疆域的事實。在康乾盛世的強大國力支撐下,沙俄雖然擴張的野心勃勃,但也深感有心無力,所以一直在等待機會。
  • 明朝打日本:跳梁者雖強必戮!清朝打日本:割地,賠銀2.3億兩
    唐朝和明朝打日本,都取得了大勝。清朝打日本,輸得太慘了。隋唐初期,倭國想當東亞霸主,就在朝鮮半島搞事情。大唐支持新羅,倭國就支持百濟。倭國一而再,再而三,大唐發起挑戰。唐高宗本著能動手就不嗶嗶的原則,讓劉仁軌率部揍倭國一頓。唐軍和倭軍在白江口打了一場海戰,戰鬥的結果一邊倒。
  • 割地賠款500億元,亞美尼亞上萬民眾遊行抗議:帕希尼揚辭職謝罪
    割地賠款的亞美尼亞在俄羅斯的調停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已經籤訂了關於納卡地區的停火協議。但這個協議對於亞美尼亞來講,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這主要是由於亞美尼亞在此次對戰中處於劣勢地位,因此沒有話語權,不得不向亞塞拜然割讓亞控納卡地區的部分控制權,同時還將面臨高額的戰爭賠款。
  • 貝加爾湖曾屬於嶺北行省,清朝正處於盛世時期,為什麼要放棄?
    對於貝加爾湖,除了在地理課上所了解的這個美麗湖泊,其實在國人心中,對貝加爾湖還有些複雜又特殊的感覺在裡面,因為在史書中,它曾是我們的「北海」,歷經多朝,最終在清朝康熙年間籤訂的尼布楚條約給徹底劃分出去。
  • 道光——清朝最默默無聞的皇帝,「摳」和「賠」兩個字伴其一生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從努爾哈赤到光緒一共有十二位皇帝,有些皇帝如康熙、乾隆等為大家所熟知,也有一些有些皇帝默默無聞,如道光、鹹豐等。今天就為大家揭秘清朝第八位皇帝——道光帝不為人知的故事。號召穿舊衣,舊衣卻比新衣貴兩倍,內務府買一個雞蛋二十兩,打一個補丁花費上千兩,蓋一個廚房花費六萬兩。道光省錢的本意是好的,無奈卻沒有實施好。道光是清朝第一個戰爭失敗後割地賠款的皇帝,這件事要從虎門硝煙說起。由於貿易順差的存在,英國向中國傾銷工業品失敗,轉而向中國販賣鴉片。道光十八年,道光命林則徐為欽差大人,派往廣東禁菸。
  • 第一次鴉片戰爭除了《南京條約》,大清還籤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
    而這次戰爭帶給大清朝的痛,還絕不是《南京條約》的恥辱,一大批不平等條約也在這個時期先後籤訂。《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它是英國侵略者通過炮艦強加於中國人民的枷鎖。道光二十三年(1843),清政府又先後訂立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對《南京條約》的補充。通過這一系列條約,英國從中國攫取了許多特權。
  • 1727年清朝與俄國籤署的《布連斯奇條約》主旨是什麼?
    答:在雍正皇帝十三年執政生涯裡,雍正五年(1727)與沙皇俄國籤訂的《布連斯奇條約》,是一樁看上去知名度不大,影響卻十分深遠的條約。為什麼在康熙年間《尼布楚條約》締結後,雍正皇帝還要與沙皇俄國籤訂這樣一紙條約?
  • 如果鴉片戰爭發生在康熙時期,大清朝能打敗英國麼?
    這些人陸陸續續地到達廣東之後,展開了第1次鴉片戰爭,而鴉片戰爭以中國的失敗告終,中英雙方之間籤訂了中國歷史上第1個不平等的喪權辱國的條約,我們稱之為南京條約。第2次鴉片戰爭公元1856年到公元1860年長達4年的時間裡面發動了第2次鴉片戰爭。而這一次鴉片戰爭先後籤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以及部分條約。
  • 近代中國百戰百敗,唯獨這場與世界第二強國的戰役打贏了
    近代中國的歷史是無比屈辱的,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每場戰爭中國都打敗了,幾乎每次戰敗後都要割地賠款,俄國甚至跟中國沒打就割走北方大片土地。 在人們印象中似乎近代中國沒有打贏過仗,其實有過,而且打贏的是世界第二強國法國!
  • 雍正時期與沙俄籤訂的條約,決定了貝加爾湖的歸屬
    聞一多先生曾在創作《七子之歌》時感嘆:「早在康熙籤訂尼布楚條約之時,既已經開始喪權辱國,也是不平等條約的開始」。而關於《尼布楚條約》究竟是平等條約,還是喪權辱國的退讓,網上近年來一直爭論不休,實際上,不僅我們認為尼布楚條約不平等,俄羅斯同樣認為1689年雅克薩之戰後籤訂的這紙條約非常屈辱,認為是由於沙皇政府的懦弱無能,才導致俄羅斯籤訂條約失去了大片土地。
  • 若康雍時期碰到鴉片戰爭,清朝是什麼結果?康熙一世英名會掃地
    中英雙方籤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小農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有人就問了,如果第一次鴉片戰爭是發生在賢明的康熙和雍正時期,清朝還會這樣慘敗嗎?歷史沒有如果,但是猜測一下倒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