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正式實施:在民法慈母般的眼裡,每個個人就是整個國家

2021-01-10 醉井觀商

眾所周知,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自己的民法典,一直以來都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已經正式施行,將對我們普通人的生活產生方方面面產生哪些巨大影響?

1、離婚冷靜期,讓離婚更難。

幸福的婚姻大多相似,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今後的夫妻想要離婚,雙方首先要向婚姻登記機關遞交離婚登記申請,而後等待三十天,在三十天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在第二個三十天內,雙方沒有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的,即視為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2、熊孩子打賞,追回有法依。

隨著網絡直播行業的發展,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直播的現象屢見不鮮,而天價打賞更是讓父母操碎了心。此次民法典做出規制,最高院明確要求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遊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當然,監護人也應當對「打賞者系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未經監護人同意」兩項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只有事實得到證明,打賞行為作為效力待定行為未獲追認才能被認定無效,平臺才須返還相應的打賞費用。

3、標題黨造謠,小心吃官司。

網際網路時代,魚龍混雜,自媒體造謠宛若家常便飯。而今民法典對常見於網絡時代的「標題黨」「跟風黨」行為進行了約束。對行為人實施新聞報導、輿論監督等行為涉及的民事責任承擔,以及行為人是否盡到合理核實義務的認定等,作了明確規定。在報導中,除了盡到合理審核義務,還應該尊重公序良俗,不違背民族習慣、文化傳統、鄉規民約等。相信這項規定會使得報導更加真實可信。

4、高空拋物案,民刑共治理。

本條規定了高空拋物墜物致害責任,主要旨在回應實踐中難以確定行為人、受害人難以得到賠償的問題。簡而言之,高空拋物墜物由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難以明確侵權人的,由可能的加害人(建築物使用人)予以補償,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除外。物業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亦應承擔未履行義務的侵權責任。

5、高利貸危害大,民法典約束它。

近幾年,「校園貸」、「套路貸」事件頻發,暴力催收等亂象頻出,社會影響極其惡劣。本次民法典明確禁止高利放貸,是我國首次在人大立法層面明確對高利貸行為予以禁止,代表了對高利貸進行堅決禁止和嚴厲打擊的態度。相信該條將對暴力催收等社會亂象進行精準打擊,對促進合法網貸、小貸公司等現金貸行業進一步規範經營起到有利作用,也對維護正常金融秩序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起到積極作用。

當然,《民法典》還有很多平民的「寶藏知識」,本人這一點兒微小普法工作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最後請允許本人引用孟德斯鳩那句已經被民法學者引用過無數次的名言作結:「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裡,每一個個人就是整個國家。」

這是新中國第一部被冠「法典」一詞的法律,將49年以來各種單行法第一次統一在一個體系內。從社會治理角度,2021年應該被稱為「民法典之年」。每個人家裡應該都要必備一本《民法典》,只要49元,每個人都能買得起的,有空的時候,一定要翻一翻學習,而學習的過程中,對我們而言也是一種新的認知和知識的積累和沉澱。

相關焦點

  • 民法的眼裡,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
    在全面依法治國已成時代旋律的背景下,這一次民法總則草案的審議,註定備受關注。據統計,本次民法總則草案的徵求意見逾八十萬字,每一個字,都是公民權利的熱切表達。  編纂民法典,可以說是幾代中國人的一個歷史夙願,從1954年至2002年近半個世紀,曾先後四次組織民法的起草。
  • 《民法典》:開啟法律普及新時代
    本報記者 林春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於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幾乎覆蓋了公民生活的各個方面。那麼,《民法典》的實施將對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以及百姓的生活帶來哪些促進作用?
  • 周佑勇:貫徹實施民法典提高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
    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 民法典正式實施在即,全國檢察機關如何貫徹實施?劃重點啦!
    ,組織開展了多形式、多層次、全覆蓋的學習培訓,相關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清理也已經完成,為民法典正式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頒布實施民法典將有力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有力保障人民各項民事權利,有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檢察機關在貫徹實施民法典中肩負著雙重責任:既要在辦案中嚴格踐行民法典,又要通過法律監督保障民法典統一正確實施。
  • 《民法典》49大亮點全梳理
    《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民法典》實施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 別怕,民法典為你撐腰
    因為有了民法典,老闆不僅要把攝像頭拆下來,還要承擔法律責任,因為侵犯了隱私權。今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民法典共7編1260條、10萬多字,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複雜的一部法律。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加強民法典普法工作。
  • 周江洪:從民法到民法典,一字之差何以有別
    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日前由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自此我國民法制度邁入民法典時代。在整個法律體系中,民法涉及社會生活、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眾權利的「宣言書」、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的民法典,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 張文顯:中國民法典是二十一世紀民法典的典範
    張文顯介紹說,今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就。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填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空白。民法典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民法典」稱謂的民事法律,實現了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法典夢。
  • 2021年元旦《民法典》正式實施,婚姻法將廢止,準備離婚的注意了
    《民法典》將於2021年的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也意味著我國即將進入民法典時代,民法典正式實施的同時,包括現行《婚姻法》在內的九部法律將同時廢止。比如,大家最為關注的《婚姻家庭編》,就新增和修改了一些條款,尤其是關於離婚和財產分割的,準備離婚的人要注意了!
  • 《民法典》正式實施,這些房產新政關乎你我……
    隨著民法典的正式實施,關於房產的規定也相應發生了變化。今天律師就帶大家來看看《民法典》中比較受關注的關於房產的新規。住宅70年產權到期後,可以續期據《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條 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的,自動續期。
  • 實施《民法典》 準確解讀是第一步_中國貿易報
    「民法典的每一條條文,都是有實踐性功用的。」全國人大憲法委員會委員、民法典編纂項目課題組首席研究員孫憲忠在日前舉行的貿仲直播間之《民法典》專題系列講座上介紹,民法典編纂完成後,更重要的任務是實施。只有實施,才能將該法承載的國家治理的基本理念落到實處,才能實現立法者編纂法典的指導思想和立法目標。
  • 民法典解讀 | 《民法典》49大亮點全梳理
    《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民法典》實施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 民法典,民之寶典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同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第四十五號主席令,對民法典予以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法制建設史上的重要事件。民法典向來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可以說,一部民法典,就是一部人民生活的寶典。 民法典,是一部歷經曲折的法典。
  •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88處重要變化
    (九)遺失物自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一年內無人認領,歸國家所有《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八條規定:"遺失物自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一年內無人認領的,歸國家所有。"(二)完善國家訂貨合同制度《民法典》規定,國家根據搶險救災、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達國家訂貨任務、指令性計劃的,有關民事主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
  • 民法典的主要制度與創新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我國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大標誌性成果,具有裡程碑意義。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集體學習,並就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切實實施民法典發表了重要講話。
  • 《民法典》視角下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
    引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作為「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第一部法典,其在我國法治進程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樣的規定是為了呼應「處理「的界定,但這樣的行文顯然與信安標委此前制定並公布的個人信息相關規範的做法不同。對於企業而言,由此產生的問題是如何解決《民法典》和相關國家規範對信息處理主體設定上的不一致,避免衝突與疑義確保在合規中做到《民法典》與現有的個人信息相關規範的銜接。這似乎需要信安標委根據《民法典》對現有的個人信息相關的具體規則進行進一步調整。
  • 《民法典》實施 各地首案判了!
    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已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今天是民法典實施後的第二個工作日,全國多地首案已判。小編盤點7例各地關注度較高的《民法典》「首案」,供讀者參考。
  • 紮實推動民法典落地生根——全國律師行業掀起學習宣傳民法典熱潮
    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全黨要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地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
  • 「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民法典正式施行 這些變化你該知道
    首部民法典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部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是我國第一部法典,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離世,都離不開民法典的保護。民法典實施後,我們的生活將帶來怎樣的變化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 當好民法典學習和實施的排頭兵——訪國家法官學院內蒙古分院院長...
    國家法官學院內蒙古分院教師在憲法宣傳日向市民進行民法典宣傳解讀。 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實施。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的實施標誌著我國以法治化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邁出了關鍵步伐,為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正常有效運行提供了基礎性法律保障。 法律的權威和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官隊伍是法律工作執行者,更是一項新法律得以順利實施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