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委員王利明,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孫憲忠介紹民法典及其實施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張文顯介紹說,今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就。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填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空白。民法典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民法典」稱謂的民事法律,實現了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法典夢。在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主法制建設成就的基礎上,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導下,經過五年多的努力,民法典終於問世,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水準的民法典,在人類法治文明園地當中具有代表性。法學界有一種說法,如果說法國民法典是十九世紀民法典的典範,德國民法典是二十世紀民法典的典範,那麼中國民法典毫無疑問將被公認為二十一世紀民法典的典範,為我們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樹立了良好形象。
我國民法典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國家治理的良法重器,也是人民民事主體權利的一個宣言。它對於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民法典是一部體量大、體例新的基礎性法律。它有1260條,有七編,總則編和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6個分編,總共80多章。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法典的實施。5月28日民法典通過,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以「切實實施民法典」為主題進行了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實施好民法典,要更好地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國家建設,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民法典從公布到實施,有7個月的準備期。在這個準備期裡面,我們要認認真真地學習總書記的講話,扎紮實實地做好民法典實施準備期的各項工作,確保民法典落地生根。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蕾 孫瑩
編輯:胡德成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