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三色飯

2021-02-17 海南苗族

 

  三色飯是海南苗族獨有的文化遺產,是苗族祖先智慧的結晶,是祖先留給苗族子孫後代的寶貴非物質文化遺產。

  苗族三色飯,是海南各市縣苗族人民的傳統小吃,具有非常強烈的節日性。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海南苗族各家各戶都要製作三色飯,還要全家團聚圍坐在一起吃三色飯,以示吉利、圖吉祥。

要說海南苗族的三色飯,就不得不提一提海南苗族最盛大的民族節日——「三月三」。「三月三」既是這個節日的名稱也是這個節日的時間,海南苗族同胞會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歡慶「三月三」這個節日,而歡慶這個節日最傳統的做法就是製作並食用三色飯。現如今,隨著海南苗族文化的蓬勃發展,大家歡慶「三月三」的方式也變多了,每年這個時候,總要有幾個黎苗族聚居較多的市縣政府相關單位帶頭組織開展一系列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包括唱民歌、跳民族舞蹈、展示民族服飾、體驗民族風俗以及品嘗民族美食等等。在品嘗美食這一部分,每年必不可少的就是品嘗苗族三色飯,可見三色飯在苗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說,三色飯是苗族同胞招待客人最隆重的儀式之一。每到「三月三」這一天,熱情好客的苗族同胞總要邀請自己的各族好友來家裡品嘗三色飯,三色飯的馨香給苗家兒女帶來歡笑的同時,也給前來品嘗三色飯的其他民族同胞以獨特的感受。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色香味俱全的三色飯是怎麼製作的?

三色飯的三種顏色分別是黑、紅、黃,分別取色於新鮮植物三角楓、紅藍草和黃姜。三色之中,黑色的取色是比較困難的,在三月三到來之前,就要提前採摘好楓葉並浸泡在水裡,一般浸泡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等到三月三這天,首先,將浸泡了楓葉的汁水盛出備用,同時也將新鮮採摘的紅藍草加入適量清水浸泡出紅色,撈出三角楓和紅藍草的葉渣,得兩盆有色汁水待用;另外將黃姜洗淨搗碎,放入水中浸出黃色汁液,去除姜渣,得黃色汁水待用。接著,將山欄糯米淘淨濾去水分,分成三等分,分別放入3種不同顏色的汁水中,浸泡多個小時,浸泡的同時還要時不時地攪拌,以使山欄糯米著色均勻。等到山欄糯米都染上顏色以後,將糯米撈出濾幹水分。待米濾幹後,準備一個大蒸鍋,鍋底加清水,放上蒸架,然後鋪上一層粽葉,將三種不同顏色的山欄糯米挨著放入鍋中,隔水蒸上幾個小時,香噴噴的三色飯就製成了。

三色飯看似簡單的隔水蒸熟,然而其製作過程卻是很繁複漫長的,所謂慢工出細活,這一漫長的製作過程使得三色飯入口甜糯、香氣清馨,而且三種顏色相映成趣,形態美觀,藥味中帶有甜香,極具苗族風味。另外,紅、黑、黃三種顏色,取自天然植物,不但美味,還有眾多對人體有益的成分,而且沒有人工色素,說得上是天然「綠色食品」。在海南,只有苗族人民會製作三色飯,許多黎族和漢族同胞都很喜歡吃三色飯,但他們並不會製做,所以他們很喜歡到苗族同胞家裡去享用。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苗族「三月三」節日吃三色飯的傳統由來已久,但是三色飯的來歷究竟如何,卻未有定論。目前有兩種比較大眾的說法在民間流傳,我們來看看這兩種主流起源說各自是怎麼樣描述三色飯來源的。

一種說法認為:苗族人民作為明朝軍隊,被從內地徵調進入海南島戍邊,第一批抵達海南島的苗族人民,主要由三姓人口組成。明朝滅亡後,苗族人民被清朝軍隊屠殺和驅趕,被迫由海南島海邊平坦地帶逃入中南部的深山老林,從此以後苗族人民世代居住在深山雨林中,生存艱難,他們必須與不同姓氏的苗族同胞團結一致,才能與大自然抗爭、克服困難。因此,每到「三月三」,他們便通過製作和食用三色飯來表達這種宗族之間的特殊感情,以此懷念先人,祭祀祖先,即每一種顏色代表著一個祖先姓氏。

第二種說法認為,古時候苗族人認為天上有黑、紅、黃三條巨龍,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他們會吐下仙水給苗家人民耕耘田地,使他們能夠五穀登豐、人丁興旺。因此,苗族人民在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這天要製作三色飯,敬拜天龍,感恩祖先,此儀式世代相傳,形成今天苗族人特有的節日習俗。

不管其來歷究竟是什麼,如今的三色飯已經不僅僅是一道美食了,它更是海南苗族人民心中的一種具有神聖意義的存在,她是海南苗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海南苗族人民都熱愛並敬重三色飯,苗族人民最不能容許他人對三色飯的佔有和侮辱!

我們歡迎更多的朋友來品嘗海南苗族三色飯!

相關焦點

  • 苗族美食三色飯
    追溯海南苗族的歷史,他們屬於明朝嘉靖、萬曆年間,從海南島外徵調來防守的苗兵。
  • 三色飯!米飯染成黃、黑、紅三種顏色,你敢吃嗎?
    瓊中這個匯聚黎族、苗族的神秘地域,美食包含著它獨具的少數民族特色,融入了黎族、苗族元素,食味幽香飄遠
  • 【三月三特輯】「三月三」最具特色美食—三色飯 吃貨們~讓我們學起來吧!
    是黎、苗族最具特色的食品,用山欄糯米等製成。三色飯原為五色飯,為紅、黃、藍、白、黑五色,皆用植物汁液作為天然色素拌在山欄米中,放在特製的獨木蒸籠中蒸成。五色飯色彩鮮豔,清香可口,是開胃去火的清涼食品。三色飯的來歷三色飯最早的來歷是,喜歡居住在深山的苗胞想生存,不同姓氏或家族的苗人必須團結一致,與大自然抗爭,以克服困難; 因此,每到「三月三」
  • 苗族 「三苗」
    >「苗族環球視野」,真正屬於苗族老百姓的視野,歡迎來稿來信,投稿個人微信:wdxczq(長按複製)苗族形成了三大方言,三大方言之間大多數不能通話與交流。三色飯是海南中部山區苗族人民的傳統小吃,苗族最具民族特色的食品之一,一般是在農曆「三月三」(黎、苗等少數民族傳統喜慶節日)期間普遍製作和食用,是苗族人民用來招待客人和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性食品,苗寨家家戶戶都會製作。
  • 好看好吃的三色雞肉飯原來這麼簡單,食材可以自由搭配,簡單易學
    好看好吃的三色雞肉飯原來這麼簡單,食材可以自由搭配,簡單易學。日料店裡的三色雞茸飯很受歡迎,其實就是一盤簡單的蓋飯,只是選用了三種不顏色的食材讓配色更好看吸睛。今天小廚在家做的這個三色雞肉飯就是由三色雞茸飯帶來的啟發。做法簡單快手,不僅僅顏值好看,營養也是足足的,雞胸肉加上雞蛋再配上海苔葷素齊全。這裡的食材是可以自由搭配的,只要注意食材的顏色搭配就好,首先得用顏值來引發人的食慾。看看這由1個雞蛋,1塊雞胸肉和1張海苔做出來的三色飯,是不是色香誘人。一勺子挖下去有菜有肉還有飯,每一口都有驚喜,真是太香太好吃了。
  • ...紅黃綠三色標籤按需取飯 光碟行動中的這道「數學題」怎麼做
    考慮到個別孩子胃口小、吃不完,新學期,武寧路小學採取了「按需取飯」的方式,在人性化的舉措中,融入食育教育和勞動教育。【紅黃綠三色標籤按需取飯】五(3)班教室裡,午餐前,班主任錢文蓮開啟了10分鐘的餐前教育。從種子變成大米,需要經過浸泡、播種、扯秧、拋秧、插秧、抽穗等階段。
  • 苗族美食,怎樣驚呆了你的胃?
    黔東南一帶的苗族喜歡酸辣偏多,但是黔東北地區的苗族對幹辣椒更愛。不過對於油辣椒這個既簡單又好吃的辣椒醬品種,基本上苗族人家都會做。七彩姊妹飯原本每逢農曆三月十五,苗寨裡都準備好五顏六色的姊妹飯,歡天喜地地過姊妹飯節。姊妹飯是用糯米做成的,用不同的糯米再經過加工處理後就成了五顏六色的姊妹飯了。
  • 年味兒 | 苗族姊妹節,浪漫而古老的東方情人節
    苗族姊妹節又稱「姊妹飯節」,是臺江縣苗族人民的一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苗語叫「濃嘎良」。它以苗族青年女子為中心,以邀約情人一起遊方對歌、吃姊妹飯、跳蘆笙木鼓舞、互贈信物、訂立婚約等為主要活動內容,富有淳樸浪漫、詩性般的傳奇色彩,被喻為「藏在花蕊裡的節日」,是「東方最古老的情人節」。
  • 九境臺清雅醬香酒:苗族節日與酒㈡
    九境臺清雅醬香酒:苗族節日與酒㈡。生活在黔東南部分地區的苗族,每年農曆的二月和九月的第一個亥日,喜過「翻鼓節」。二月的「翻鼓節」,是開春後組織動員大家不失時機投入農業生產的節日。九月的「翻鼓節」是慶祝豐收的節日。
  • 雲南文山苗族
    進入現代的民國時期,州境內的苗族地區的族長制普遍被保甲制度所取代,因為苗族社會地位低下,除一些地方出現少數地主、富農外,大多數為佃農。解放以來,各族人民翻身作了主人,1958年成立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苗族成了自治州的自治民族之一。在苗族聚居的村寨,合作化時期組織互助組和合作社,自然村民主選舉互助組組長和合作社社長。在人民公社時期,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設人民公社社長、生產大隊長和生產隊長。
  • 了解西部苗族歷史,不能不知此地此人:川南苗族概況
    根據所掌握的材料,筆者認為今天川南的苗族是由三部分人不斷地融合形成的,即川南苗族成分有三個層次;一部分是唐宋以前至上古,三苗之後裔不斷地分批遷徒而來;另一部分是當地的樊人與這些苗族雜居相處,時間久遠,不斷影響,互相融合;第三部分是明清之後,由於民族壓迫導致的戰爭,大量苗族從湖廣及黔省遷徒而來。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腰帶等文化工藝品
    飄帶銀須苗族飾品,流行於廣西環江馴樂區。當地苗族女子盛裝時腰間所佩飄帶有四條,多用黑青布製作,寬約66釐米,長66釐米,下垂銅錢和彩穗。銀須由八枚銀顆組成,銀顆上刻有簡單紋樣,下綴一枚形若葫蘆的飾物,亦有花紋。銀須與飄帶用繩相連,繫於腰間。
  • 在家做三色糙米飯,教你小妙招,燜出的米飯香軟又好吃
    本期導讀:在家做三色糙米飯,教你小妙招,燜出的米飯香軟又好吃現在,糙米飯在餐桌上非常受歡迎,糙米是什麼米呢?很多人買回糙米不會做,做出的糙米飯又硬又難吃,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今天教你做三色糙米飯,用糙米、紅米、和黑米一起搭配做,分享做糙米飯的小妙招,糙米別直接下鍋煮,教你正確做法,做出的糙米飯,綿軟低糖,老人都能吃。
  • 如何娶到一個苗族姑娘?
    (湖南湘西鳳凰古城苗族銀飾節)(圖片:傑影像 / 圖蟲創意)▼假如你真的鐘情於某位苗族姑娘,倒不如試上一試,萬一娶到了呢。在傳統苗族的婚姻中,父母的意見決定性最大,這種情況幾乎就是屬於「包辦婚姻」。兩人自由戀愛後到了約定的結婚時間,男方備糯米飯、酒、肉、魚等禮品後發給女方送親的姑娘作為「草鞋錢」,並邀請寨上青年一起去接。新娘也早作準備,收拾收拾趁著晚上父母睡覺之後即起程後到約定地點等候。雙方匯合後在男方家舉行婚禮,殺豬辦酒宴請親朋,「偷親」成功。
  • 【你不知道的馬關】馬關縣苗族婚俗拾趣
    本人根據馬關縣苗族的婚俗特點,結合幾次參與的婚禮習俗,將馬關苗族婚俗整理如下,如有不妥之處懇請見諒!  一、說親  馬關縣的苗族的婚姻從歷史流傳至今可分為自由戀愛和父母包辦兩類。自由戀愛:就是男女青年在同村或與附近鄰村青年男女從小一塊長大,青梅竹馬到相愛,或經人介紹相愛和在花山節、趕集等場所從認識到相愛。
  • 昭和三色錦鯉鑑賞
    德國魯魚體披上昭和三色錦鯉的彩衣,花紋鮮明。大正三色的頭部沒有墨斑,而昭和三色的頭部必定要有墨斑,特別是在頭部的中央部位會有倒人字型的墨斑或斜切的墨斑,有的還會有鼻墨。2、底色不同 大正三色是在紅白的基礎上培育出來的,其基本要求與紅白有大部分相同之處,在欣賞是紅斑和白底的要求是一致的,而大正三色與紅白不同的的只是在白底上除了有紅斑外,還增加了少量的墨斑。
  • 苗族之花、苗族文化傳播使者——歐桑
    聊及這些時,歐桑尷尬稱:「一開始很多人都覺得我是學音樂、聲樂的,其實我是『偷師』的」。歐桑和阿幼朵、楊一方、雷豔是很好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時,她就在一旁聽大家唱,自己錄下來回家先學習初淺部分,之後再找幾位老師指點。
  • 昭和三色的前世今生!
    緋昭和是昭和三色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種,大紅大黑兩種顏色各自就非常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讚嘆,二色的結合更是讓緋昭和在魚群中出盡了風頭。緋昭和錦鯉可以說是紅白錦鯉中的一條紅紅白和昭和三色錦鯉的結合,它從頭部到尾結部位的長段紅帶是一條紅的典型特色,濃的化不開的黑色底色更是生動表現了它作為昭和三色錦鯉正統性和繼承性。
  • 短裙苗族
    短裙苗族盛裝苗族同胞是中華三祖(炎帝、黃帝、蚩尤)之一蚩尤的後代,這已是專家學者的共識,短裙苗族只是苗族上百個支系中的一支。短裙苗族的名稱來自族群婦女的穿著。短裙苗族(錦雞苗族)的百褶裙一般全是黑色,無圖案,但短不及膝,只能遮擋臂部(或大腿)左右位置。短裙苗族用苗話稱其為「登」,但準確地說應該是「登藍」,前者是裙子的意思,後者才是「短的裙子」的意思。生活在黔東南地區的短裙苗族,七八十年代以前,女性穿著五寸長的百折短裙,僅僅是為了遮羞,內不穿褲子,春光時有外露,神秘美麗,勾人魂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