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名師----霍慶雲

2021-02-19 武醫修生

霍慶雲,滄州東南小集人,職業武師。原名霍清雲字景星(1905-1987),後溥儀賜名霍慶雲。8歲隨其叔父(過繼給霍殿閣)霍殿閣,師爺「神槍」李習八極藝。霍為人憨厚,練拳踏實、勤奮。當時一起練武夥伴有高香亭、邊廷傑、劉子鳴、邊廷彬、劉向、劉金山。「神槍」李、霍殿閣對他們要求非常嚴苛,溜腿架、騎馬式、金剛八式、小架一練就數年。尤其是「神槍」李在霍家住時,訓練更是加碼,每天半夜必進行越野以訓練腳程、膽量。天天晚上30餘華裡,小夥伴們累得在走行步時都睡著了。後來又習八極拳對接,小夥伴們車輪戰,功夫大進。霍在家時撿糞,手拿大號糞鏟,出門就是行步、闖步,一天也撿不到糞,可見霍練武之痴迷。

1921年霍殿閣返鄉,見徒弟們已有一定根基,遂帶高香亭、霍慶雲、邊廷傑、劉子鳴赴瀋陽,在許蘭州將軍部隊中任教習深造。同時魏鴻恩、李萼堂、魏鴻濱、董義清、董惠亭、劉琪瑞也在軍隊隨「神槍」李、霍殿閣深造。許蘭州將軍經常鼓勵他們下苦功,也經常為他們改善夥食。當時吃牛肉大餅,對老百姓來說,是相當奢侈的。霍慶雲專門和魏鴻恩、李萼堂、劉琪瑞靠功夫。當時魏鴻恩功夫大、李萼堂手狠、劉琪瑞靈活,霍慶雲從各個角度提高自己。和魏鴻恩師叔靠騎馬式一靠就是一個時辰,硬是跟了下來,功力大增。

1924年底,奉軍入關,霍慶雲等隨許蘭州將軍到天津,繼續隨「神槍」李、霍殿閣在許將軍公館深造,和魏鴻恩、魏鴻濱、董義清、董會亭、李萼堂、劉琪瑞、高香亭、邊廷傑、劉子鳴一起下功夫,深受神槍李之寵愛。


1925年赴李景林將軍處任教習,每天和師叔魏鴻恩靠功夫。李景林將軍讓霍慶雲當他的「門面徒弟」幫他動手。霍慶雲不願意,怕耽誤下工夫。李景林求霍殿閣先生,霍殿閣先生說:「黑兒啊,去吧,給督辦個面吧!」20歲的霍慶雲幫李景林將軍動手較藝,擊敗眾多名家巨手,藝驚津門,其中不乏後來的大師級的武豪。李景林將軍非常偏愛他,總讓霍慶雲跟他學,霍慶雲就是不跟他學。霍慶雲說:「督辦,學你的東西耽誤時間!」 霍殿閣的師弟魏鴻恩看霍慶雲說什么也不學,李景林將軍下不來臺,他遂和李景林將軍學套太極拳。

霍慶雲跟高道人學球、板、弓等功法,豐富了八極拳。霍之吊球功非常大,活球右手球40斤,左手球38斤半,死球每個62斤重,練習時自然呼吸,功力奇大,一般人一抓就提起來。鐵背心20歲開始練到36歲,40斤重,非常自如的練習行步、跑步、闖步。霍練力搬沙袋,沙袋重近200 斤 ,霍自如在桌子上搬上、搬下。

1927年隨師霍殿閣赴張園打敗溥儀日本保鏢,霍慶雲、高香亭、劉子鳴、邊廷傑、魏鴻濱、劉金山擔任溥儀護衛。1931年底隨溥儀到東北,繼續當偽滿皇帝溥儀貼身護衛直至1945年溥儀被蘇軍俘虜。

在天津張園、靜園當護衛期間繼續苦練,和劉琪瑞、高香亭 、邊廷傑、劉子鳴等鑣勁下功夫。晚上當值拿大杆子去,一練就是一個通宵,大杆子八斤多重丈餘長,霍單腿起伏每撇抖250下。一次,大頭鞋釘子扎入腳跟竟渾然不知。滑大杆子車輪戰,功夫精純,拔抱、擁挫、抽撤、帶環之法精妙。霍練得罡氣布體,架子如鐵板似的,師兄弟接拳都說打霍就象打在鐵牆上一樣,故「鐵架子」之譽。

在偽滿洲國期間,蒙古王公帶蒙古摔跤王與霍比試,蒙古跤王力能摔倒公牛,霍千斤墜一站,任憑摔跤王搏摔紋絲不動,溥儀讓跤王擊霍三下,霍似穩如泰山,溥儀讓霍擊蒙跤王三下,跤王不敢,當場認輸。

日本劍道高手來長,藐視中國武術,霍與之比,霍不戴任何護具、頭盔,手持竹劍,日武士戴護具、頭盔雙手舉鋼劍劈刺,霍之竹劍撩崩敵手腕,日武士鋼劍落地腕骨受傷。

1937年天津來一英國大力士,天津各門武師商量對策,邀請霍慶雲來天津打擂,霍從長春到天津,直接赴擂。英國人身材高大,左手拳直擊霍,準備施以組合拳,霍右手一挑攉,沒等大力士右拳發出,上步一個掖挎,迅雷不及掩耳,英國大力士被霍擊得仰面朝天,難以爬起。

1935年起,為其師霍殿閣頂門,幫助蒙伯父周馨武先生支撐長春三馬路武館。霍氏叔、侄傳授八極拳於長春三馬路武館,培養了大批八極精英,八極拳在長春廣泛傳播,形成巨大規模!

霍慶雲武功精湛,武德高尚,從不說大話。其槍術得「神槍」李和霍殿閣親傳,單手託槍,右手高舉,其師弟李廣榮進槍,任憑李廣榮使出渾身解數,霍之槍每扎必是對方鼻尖,達到觸而不傷的境界。霍之槍亦能扎蒼蠅,確有「神槍」李、霍殿閣二位宗師之遺風,是同輩之佼佼者。

有瀋陽名家某來訪,霍慶雲坐椅子上與之寒暄,來人突然擊來,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將來人打到牆上。在場的霍之弟子劉寶珠等,沒看清霍是怎么把來人打出去的,最後幾個人在一起研究,估計霍可能用的朝陽手一招,可見速度之快。

1945年後,霍慶雲居留長春未回滄州。內戰連綿,長春遭圍困,饑民遍地,由於霍慶雲的師弟趙炳楠(霍殿閣執教三馬路武館的學員弟子)送三麻袋大豆、高粱米、豆餅救濟,方免於難。出城後到懷德又得師兄弟曲一心、師弟高理和的大力資助。

新中國成立後,霍慶雲無任何其它生活方面的技術,又有「歷史問題」,在師弟趙炳楠幫助下,安排到飯店燒火、打更,業餘教授八極拳。燒火時霍用特大鐵鍬,端煤練闖步,20年不稍懈。打更時拳打值宿室牆壁,把牆打得全是窟窿。霍慶雲練拳時,有如老虎發威之態,令觀者有發瘮的感覺,一般的拳師心理難以承受。

1948-1959年,陳金財幫助周馨武先生支撐長春三馬路武館。霍慶雲抽時間也去繼續幫助蒙伯父周馨武。由於陳金財的孝道以及霍慶雲的仗義,幫助周馨武先生直至周先生1959年去世。

1957年霍慶雲率師弟陳金財、趙炳南、齊德昭、張耀權等赴北京比賽,與李萼堂、許家福、許家祿相逢北京,感慨萬千。霍慶雲獲比賽三等獎頗不理解。其師叔李萼堂說:「霍黑兒你別練了,現在是你有多大的功夫也沒有用,練得花俏才能打上分」!

在北京通過師叔李萼堂結識福建萬籟聲先生,從20年代以後二人神交以久,英雄相惜!在北京與黑龍江的八極拳名家孫亮亭、八卦名家劉志清結為友好。

1959-1968年,霍慶雲先生執掌長春三馬路武館,廣泛傳播八極拳。文革中霍由於「歷史問題」遭到審查,長春三馬路武館被封。由於師弟趙炳楠幫助,未受到大的觸動。

霍慶雲先生功夫極大,練猛虎硬爬山一式,練習多年的弟子 架難以承架 ,一壓必一個跟頭坐於地上,屢試屢中。一弟子幫霍家裡幹活,掏房上的煙筒灰,霍讓其到後面取梯子,其找梯子回來,霍已經把煙筒掏完,弟子方知霍之輕功造詣頗深。霍練拳時,有如打雷,房子灰土震得紛紛下落,每個動作,如鐵墩落地一樣沉實,滲透力特別大,具有強大震懾力。80年代初「海燈熱」,講起二指禪,霍笑對其弟子說:「小子,你看這不是二指禪嗎?」雙手食、中指拄炕沿,身體已經懸空起來,年近80尚能有此功力,真老英雄也!

60年代霍慶雲任比賽裁判長,在一次比賽中,一拳師某認為霍打分不公,到三馬路八式房理論。拳師某與霍比大槍,某一桿子扎來,霍用裡纏拿,嗒嗒嗒三桿子點其鼻子尖。某又一桿子扎來,霍用外纏攔,嗒嗒嗒三桿子點其鼻子尖。某還不認輸,霍用狸貓撲鼠之法,某以為霍上面漏空,一桿子向霍面扎來,霍一個外纏,某的杆子被霍纏飛,嗒嗒嗒三桿子點其鼻子尖。拳師某抱拳認輸,拳師某說:「霍老師,您這用杆子點鼻子尖的功夫,我一百八十石棒子換不來呀!」 即佩服霍的技藝,更佩服霍的武德。

1979年武風再開,霍慶雲率譚吉堂、齊德昭等參加南寧全國第一界武術觀摩大賽,與馬穎達、李贊臣、李良臣會面。霍表演一套易筋經,連武術裁判都不認識,僅獲三等獎!

改革開放以來,日本武術愛好者多次來長春向霍慶雲求教,霍慶雲三次接待日本客人,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霍慶雲於文革前歷任長春武術研究會主席,長春武協副主席,長春武術比賽裁判長。改革開放以後,重新擔任長春武協副主席。

霍慶雲先生一生廣傳技藝,他的師弟楊彬、高理和、趙炳南、龔天德、譚吉堂、齊德昭、康延齡、張耀權、梁振起、張松山(以上霍殿閣執教三馬路武館的學員弟子)等,得到他親自執授、點撥,他們後來都成為長春武術界的名師。

霍慶雲一生弟子眾多,其中馬德山曾赴日本,獲搏擊冠軍;袁慶春是吉林省武術隊教練,全國武協委員;長子霍文伯技藝純精,60年代中期後,承父業,執掌三馬路武館;次子霍文學練功專恆文武並舉;其他弟子如劉寶珠、苑光明、於江田、顧才、唐志、翟學祿、李清新、李長深、楊樹林、趙致中等是長春有名的武師。

霍慶雲先生徒孫輩的霍金鈴、霍金勝、霍金鋒、方平、宋國棟、李儒方、趙文革等得過其親自點撥,功夫純正,亦同輩八極拳弟子中的佼佼者。

霍慶雲先生於1987年病逝長春,為紀念霍慶雲先生傳播八極拳的功德,長春市體委、武術協會為其舉行隆重追悼會。

霍慶雲先生隨溥儀赴東北,傳八極拳於東北,在中國武術史上卻佔有重要地位。90年代中期,部分霍傳八極拳門人,為霍殿閣、霍慶雲二位宗師在滄州小集樹碑立傳,以紀念其功德。

霍慶雲先生一生致力八極拳研究、傳播,客居長春40餘年,是繼其師霍殿閣之後羅疃八極拳在東北的主要傳播者,載人中國武術史冊!霍慶雲先生是後期八極拳闖天下代表人物之一。

相關焦點

  • 八極拳一代名師霍慶雲先生演練的八極純陽劍,珍貴!
    霍氏叔、侄傳授八極拳於長春三馬路武館,培養了大批八極精英,八極拳在長春廣泛傳播,形成巨大規模!        霍慶雲武功精湛,武德高尚,從不說大話。其槍術得「神槍」李和霍殿閣親傳,單手託槍,右手高舉,其師弟李廣榮進槍,任憑李廣榮使出渾身解數,霍之槍每扎必是對方鼻尖,達到觸而不傷的境界。霍之槍亦能扎蒼蠅,確有「神槍」李、霍殿閣二位宗師之遺風,是同輩之佼佼者。
  • 霍慶雲實戰功夫如何?末代帝王的貼身護衛,不用護具擊敗劍道高手
    八極拳劇照譬如,一直以來都以實戰著稱於世的八極拳,就是華夏武術體系中一個知名度極高的拳種。甚至,就連傳武歷史上都一直流傳著「文有太極安天下 武有八極定乾坤」的說法。霍慶雲老照片那麼霍慶雲先生的實戰功夫究竟如何?
  • 末代皇帝的貼身保衛人員八極拳大師霍殿閣
    著名八極拳拳師「神槍」李書文的開山弟子,曾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武術老師兼護衛,1932年攜侄霍慶雲等人隨溥儀到東北,在東北的八極拳傳人較多。滄州東南鄉小集人,著名八極拳拳師「神槍」李書文的開山弟子,曾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武術老師兼護衛,1932年攜侄霍慶雲等人隨溥儀到東北,在東北的八極拳傳人較多。
  • 八極拳霍殿閣
    霍殿閣(1886年-1942年),字秀亭,直隸滄縣南小集人,職業武師,著名八極拳拳師「神槍」李書文的開山弟子,八極門第六代宗師。後來霍殿閣應許蘭州之請,開辦天津35國術館,招收弟子如趙玉亭、綠文資、許禹聲、孫玉龍等。霍殿閣內功精湛,在許公館晚間與師「神槍」李演習易筯經,「神槍」李十指冒光,霍殿閣十指也冒光。此境界絕非虛語,霍慶雲、邊廷傑在不同地點分別談到此奇功。20年代許蘭州將軍在瀋陽又遇一仙道高真人,武學淵博,有異術,知人生死。許蘭州將軍請家供養,許讓霍氏叔侄與他們父子同練。
  • 勇往直前 剛猛八極拳
    八極拳法至今日,已傳11世,各世傳人之佼佼者有吳鍾、吳榮、吳楠,吳鍾毓,李大忠、吳凱、張克明、吳會清、黃四海、張景星、李貴章、曹井田,李書文、強瑞清、馬鳳圖、馬英圖、吳秀峰、韓會清、王連峰、孫亮亭、李萬成、高貴林、吳兆海、丁玉林、霍殿閣、李萼堂、李樹森、範青雲、馬賢達、馬明達、吳連枝、馮玉璽、王景祥、田金鐘、尹樹春、霍慶雲、崔洪起、黃玉柱、祝笑天等。
  • 【視頻】 八極拳
    八極拳由來八極拳真正的由來不清楚,爭論很多,沒有確切可信的、大家都同意的結論。我們只知道,傳入近代,是在河北的滄州。[2]八極拳的創始人和時代均無可考。可能是由「古拳法」中「燕齊軍」所用的「十字戰拳」中簡化而來。劉雲樵認為此拳應該出自於《紀效新書》裡記載「古今拳家……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今之有名者。」的巴子拳棍。
  • 八極拳一代宗師霍殿閣,康德第一保鏢
    霍式八極拳的創始人,也是日記君的祖師爺之一! 霍殿閣是著名八極拳拳師「神槍」李書文的開山弟子,八極門第六代宗師。 霍殿閣自幼好武,14歲的時候, 和附近宋村李五爺學拳,李五爺人送外號「抄白虎子」,飄灑拳練的很好。
  • 簡樸剛烈的八極拳
    八極拳又名開門八極拳,是我國傳統拳種之一。以其剛烈雄健、簡潔樸實的風格和獨特的技擊特點獨樹一幟享譽海內外。在我國武壇眾多門派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拳諺曰:「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八極拳主要流行於我國的北方諸省。
  • 八極拳大師韓化臣
    他們將劈掛、八極拳法傳於東北,這是在李書文、霍殿閣任許蘭洲、任國棟軍隊教習之後,第二批赴東北的八極名師。1920年韓化臣、馬鳳圖、馬英圖返鄉,繼續在晚年的恩師張景星老先生的指導下研習武技。後應朋友之邀,韓化臣攜徒趙樹德、董義文、韓潔泉、張振東到山東棗莊中興煤礦,韓化臣任護礦大隊隊長。
  • 八極拳大師 神槍李書文傳
    先師名諱書文字同臣,本是農家子弟,生於清同治初年,滄縣東南鄉的小村落張沙,十歲起,即從近鄰孟村金殿升先生習練八極拳②及六合大槍術.八極拳是我國頂頂有名的拳術,明代戚繼光所著紀效新書中記載:「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其實巴子拳就是八極拳的土名,因為北方人發音「巴子」與「八極」極為近似,而「巴子拳」名甚粗俗,因此改成「八極拳,雖易其文而音不變.相傳滿清入關不久,一位化名為癩的明朝武將傳至滄縣
  • 八極拳的「發力」技術(一)
    鑑於此,本講擬從發力的角度去分析八極拳的勁力技術。  一、八極拳發力技術的原理  八極拳的發力以「剛猛暴烈,崩撼突擊」「動如繃弓,發若炸雷」為特色,從而有別於其它拳種。其勁法主要有十字勁、沉墜勁、纏絲勁等,但各種勁力之間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聯繫、互相兼容的整體。
  • 【 武術】剛拳無二打、神槍「李書文」——八極拳
    《一代宗師》中張震所學八極拳就是李書文流派李書文(八極拳宗師)李書文(1862-1934年),字同臣,河北滄州鹽山縣王南良村人
  • 八極拳科普|起源於慶雲,中國十大拳種之一
    八極拳屬於短打拳法,其動作普遍追求剛猛、樸實無華且發力迅猛的風格,暴發力極大、極富有技擊之特色,有「晃膀撞天倒,跺腳震九州」之勢。八極拳起源於德州市慶雲縣,慶雲縣嚴務鄉后庄科村人吳鐘被尊為八極拳門一代祖師。吳鍾,字弘聲,生於1732年,卒於1822年。吳鍾博採眾家之長,以八極拳、六合大槍為核心,創立了八極拳門戶武學體系。
  • 慶雲:擦亮八極拳發源地品牌
    八極拳起源於慶雲,這也是此次交流大會落戶慶雲的重要原因。大會的舉行不僅會加強兩岸交流,更為大力傳承弘揚八極拳文化帶來新契機。「八極拳是慶雲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傳承好、發展好八極拳文化,擦亮八極拳發源地品牌,弘揚忠肝義膽、捨身忘我的八極精神,壯大八極拳武學文化和產業。」慶雲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建華說。
  • 八極拳名家劉雲樵
    八極拳代表人物李書文的弟子,精通八極拳、螳螂拳、八卦掌。創辦武壇,對八極拳在臺灣的推廣有很大的貢獻。生平劉雲樵家中世代書香傳家,他生於1909年農曆2月12日,因為從小身體不好,五歲起,由家中僕人張耀廷教導他迷蹤拳,以求強身。他曾經讀過兩年私塾,在滄州高小就讀。八歲時,父親劉保沂邀請八極拳名家「神槍」李書文,到府教拳。
  • 八極明師李俊義老先生講解八極拳技法應用李俊義八極拳 八極拳...
    八極明師李俊義老先生講解八極拳技法應用李俊義八極拳 八極拳 傳統武術文化 原標題:八極明師李俊義老先生講解八極拳技法應用李俊義八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