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霍殿閣

2021-02-07 八極拳

霍殿閣(1886年-1942年),字秀亭,直隸滄縣南小集人,職業武師,著名八極拳拳師「神槍」李書文的開山弟子,八極門第六代宗師。霍殿閣曾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武術老師兼護衛,1932年,他攜侄霍慶雲等人隨溥儀到東北,師從八極拳拳師「神槍」李書文。

八極門第六代宗師霍殿閣,字秀亭(1886-1942),直隸滄縣南小集人,職業武師。霍殿閣的家鄉滄縣小集有個姓張的,跟南皮狀元府的「南皮張」張之萬、張之洞是本家。張家請武師教子練武強身,聘請宋村「抄白虎子」李五爺教飄灑拳。李五爺輕功好動作快,習武之餘,讓徒弟拿掃帚撲他,掃帚一撲李五爺就蹦到小房上了。14歲的霍殿閣和幾個小夥伴陪張家子弟練武,學得二郎拳、三十六拳、四郎寬拳、溜腿架等,輕功也有一定基礎。李五爺教了二年,把「神槍」李書文推薦給張家,「神槍」李書文遂被聘到小集教拳。16歲的霍殿閣又隨「神槍」李習八極拳、六合大槍等技藝。霍殿閣天資穎慧又練習刻苦,練一段時間後,就在眾多的小夥伴中脫穎而出,深得「神槍」李書文偏愛,收為入室弟子。霍殿閣尊師若父,從師苦練12年。「神槍」李書文從軍隊回鄉即住在霍家,「神槍」李吃雞不吐骨頭的逸事即從此時傳出。

1925年奉軍進關

李景林將軍任直隸督辦,請「神槍」李、霍殿閣師徒教其軍將。後來霍殿閣應許蘭州之請,開辦天津35國術館,招收弟子如趙玉亭、綠文資、許禹聲、孫玉龍等。霍殿閣內功精湛,在許公館晚間與師「神槍」李演習易筯經,「神槍」李十指冒光,霍殿閣十指也冒光。此境界絕非虛語,霍慶雲、邊廷傑在不同地點分別談到此奇功。

20年代許蘭州將軍

在瀋陽又遇一仙道高真人,武學淵博,有異術,知人生死。許蘭州將軍請家供養,許讓霍氏叔侄與他們父子同練。霍殿閣所吊之活球,每個重50餘斤,死球每個重70餘斤,功力極大。

天津紫竹林租界,達官顯貴在禮拜天集會,許蘭州將軍多帶霍殿閣師徒前往。友人慫恿霍殿閣露幾手,盛情難卻,霍殿閣隨意練幾下,稍用力跺碾鋪地薄石板應聲破碎。練寶劍穿劍一勢,寶劍飛出,霍殿閣八步趕蟬,將寶劍抓回來。練六合大槍之「蘇秦背劍」一式接偷步跳躍,一擰腰竄出丈餘,即「前竄一丈後跳八尺」之功,在場達官顯貴及所帶武師,無不讚嘆其神功。

遜帝溥儀

要習武強身,學習祖先當馬上皇帝。許蘭州將軍向遜帝溥儀推薦霍殿閣師徒,溥儀聘霍殿閣為他的武術教師,高香亭、霍慶雲、邊廷傑、魏鴻濱、劉子鳴為他的貼身護衛。(1927年)

抗戰期間

溥儀赴東北當日本的傀儡皇帝,霍殿閣、孫桂林、霍慶雲、高香亭、劉子鳴、邊廷彬、劉金山、李子昆等隨至長春。日本人為了牢固地控制溥儀,也想擊敗溥儀身邊的武士。多次派劍道、空手道、柔道高手來偽皇宮比武。有空手道高手三人,限制霍殿閣不許擊打,霍殿閣應允。比武時霍殿閣如鷹行、豹旋,日本空手道高手每次進攻都難擊其身,最後霍殿閣伸指一按,對方應手而倒,大汗淋漓。日本人進偽皇宮,無視溥儀存在,將轎車開到溥儀辦公樓前。霍殿閣欲為皇上爭「面子」,一次日本人開車欲進,霍殿閣不讓進,日本司機強行駛入,霍殿閣右手一提轎車尾部,轎車後輪懸起,難以前進,霍殿閣為溥儀爭了點「面子」。

霍殿閣慫恿弟子打日本兵,給溥儀出氣。1937年6月,「大同公園事件」霍殿閣之護軍弟子和日本士兵打鬥,踢死日本狼狗,打傷10餘日本兵。日本人乘機迫使溥儀趕走霍殿閣的護軍弟子,解除護軍大刀片、長槍,霍殿閣也遭到處置,政治失意。

霍殿閣之武功精湛 稱雄武林

是「神槍」李頂門大弟子,被列入民國22年《滄縣誌》。 霍殿閣追隨其師「神槍」李書文,後成為八極門中期的一代宗師。

霍殿閣先生藝高至帝王師,技藝可謂爐火純青矣!霍氏隨溥儀赴東北,在政治上是灰色的。霍氏叔侄傳八極拳於東北,在中國武術史上,卻又寫下濃重的一筆!霍傳八極拳,得藝於「神槍」李書文。霍傳八極拳傳播範圍波及東三省,因此長春被稱為八極拳的又一個「故鄉」。霍傳八極拳技藝純真,保持傳統,在大陸可謂鳳毛麟角。

90年代中期,部分霍傳八極拳門人,為霍殿閣、霍慶雲二位八極宗師,在滄州小集樹碑立傳,以紀念二霍公之傳授八極之無量功德!

李書文介紹

教徒嚴苛,霍隨之晝夜苦練。李教霍立足實戰,半夜領霍野外訓練,山坡、墳地、開窪地,不是突然給霍一拳,就是突然給霍一槍。李遊天下時讓霍當武童,遇比武動手,李現場教學,霍之技藝、膽量大幅度增長。霍殿閣苦練大槍,滑杆子將門框滑成凹型,練準頭,扎香頭、扎鏡子,達到觸而不傷境界。練靠樁功,將棗樹震死。大杆子一擰,槍圈象笸籮一樣大。單手託槍,

對手的杆子無不應聲被其滑落。羅疃傳授的13節鞭,非常難練,霍殿閣之鞭重18斤,一丈多長。霍殿閣功力奇大,一人深的土坑,壓地石磙子掉入,幾個小夥子往出抬非常費力,霍跳下雙手抱起,一下拋出坑外。家中抹房子,霍一手一桶泥,登梯子上房,非常輕鬆自然。

霍殿閣經10幾年苦練

也練成「神槍」之技,每當鄉裡集會表演,壓軸節目總是由霍殿閣表演扎蒼蠅。他的弟子高香亭、霍慶雲、邊廷傑、劉子鳴、邊廷彬、劉向、劉金山等搬一面穿衣大鏡子。鏡子上塗雞血,霍持槍速扎,蒼蠅紛紛落地而鏡面不破,觀眾群呼「神槍」,霍殿閣自稱不敢,因其師以「神槍」名世。

霍殿閣技藝大成後

「神槍」李書文帶其到北京、天津闖蕩,磨鍊其技。由於「神槍」李之言傳身教,其藝大精,漸入化境。1910年,中華武士會成立,霍隨張景星、王中泉、李書文三位尊師赴天津任教習。與師表演六合大槍對扎,藝驚津門。

進入行伍

「神槍」李認為霍殿閣可遨遊天下,遂於1914年將霍推薦到黑龍江師長許蘭州將軍處,任軍官學校武術教習。許蘭州將軍是黑龍江省陸軍師長,後為黑省幫辦。1917年許欲主持黑省軍務失敗,1917年9月,許赴奉天投奔張作霖,霍就隨許蘭州將軍到瀋陽軍中任教習。 霍在齊齊哈爾、瀋陽、哈爾濱等地,因功深德高,與人較藝,以藝服人從不傷人,故朋友極多。後來在瀋陽與同在奉軍教拳的八卦宗師程有功、傅振嵩關係甚佳,傅將子永輝送給霍為弟子,傳為武林佳話。

相關焦點

  • 八極拳一代宗師霍殿閣,康德第一保鏢
    霍式八極拳的創始人,也是日記君的祖師爺之一! 霍殿閣是著名八極拳拳師「神槍」李書文的開山弟子,八極門第六代宗師。 霍殿閣自幼好武,14歲的時候, 和附近宋村李五爺學拳,李五爺人送外號「抄白虎子」,飄灑拳練的很好。
  • 末代皇帝的貼身保衛人員八極拳大師霍殿閣
    霍殿閣,字秀亭(1886-1942),直隸滄縣南小集人,職業武師。著名八極拳拳師「神槍」李書文的開山弟子,曾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武術老師兼護衛,1932年攜侄霍慶雲等人隨溥儀到東北,在東北的八極拳傳人較多。
  • 傳武八極拳能不能打?一文詳解八極拳真正實戰威力
    乾隆帝御筆親題「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八極拳師霍殿閣做過溥儀的御前侍衛;八極拳在日本ACG【Animation(動畫)、Comics(漫畫)與Games八極拳的技術特點八極拳是中國實戰性拳種的代表之一,招式樸素而實用,套路短小而精悍,屬於短打拳法。
  • 八極拳名師----霍慶雲
    8歲隨其叔父(過繼給霍殿閣)霍殿閣,師爺「神槍」李習八極藝。霍為人憨厚,練拳踏實、勤奮。當時一起練武夥伴有高香亭、邊廷傑、劉子鳴、邊廷彬、劉向、劉金山。「神槍」李、霍殿閣對他們要求非常嚴苛,溜腿架、騎馬式、金剛八式、小架一練就數年。尤其是「神槍」李在霍家住時,訓練更是加碼,每天半夜必進行越野以訓練腳程、膽量。天天晚上30餘華裡,小夥伴們累得在走行步時都睡著了。
  • 勇往直前 剛猛八極拳
    《滄縣誌》載:「李書文室內排掌擊空,離窗五尺,窗紙振蕩有聲。李以槍刺樹上棗,一槍一隻。刺壁之蠅,蠅落而壁無痕。鐵錐入壁,力拔甚難,他以槍攪之,錐即出。」《武林史話》記有八極拳師的三大保鏢如下:「八極拳」乃是以其強勁而對中國近代史頗有影響的拳法。八極拳手李書文是馳名天下的神槍(大槍)手,曾被許蘭洲將軍、李景林提督等召用為保鏢和武術教師,在軍閥割據時代,曾活躍在風雲多變的中國政治舞臺上。
  • 末代皇帝的保鏢霍殿閣,一代武術宗師,為何鬱鬱而終?
    八極拳第六代宗師霍殿閣即是溥儀身邊最親近的貼身保鏢,作為皇帝的保護者他能看見的比普通人多,比皇帝真,然而這位被皇帝器重的師傅最後卻鬱鬱而終,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呢?霍殿閣稍有名氣後,師傅李書文決定帶他闖蕩江湖,因為酒在深巷人不識,只有出去見世面才能發揚光大八極拳和六合大槍。他們最先來到魚龍混雜,藏龍臥虎的天津、北京一帶,舊稱津門,是個磨鍊技藝的絕佳場所。那時正好是天津中華武術會剛剛成立,師徒二人便受聘到會所任教習,在教課之餘,他們也常常給津門的觀眾們表演六合大槍對扎的絕技。
  • 簡樸剛烈的八極拳
    八極拳又名開門八極拳,是我國傳統拳種之一。以其剛烈雄健、簡潔樸實的風格和獨特的技擊特點獨樹一幟享譽海內外。在我國武壇眾多門派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拳諺曰:「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八極拳主要流行於我國的北方諸省。
  • 溥儀當年的保鏢霍殿閣,最後落得怎樣的結果?
    李文書綽號「神槍」,正所謂「剛拳無二打、神槍李書文」, 他的八極拳、壁掛拳、六合大槍那都是名震天下的,而霍殿閣就是他的大弟子,深受其真傳。
  • 【 武術】剛拳無二打、神槍「李書文」——八極拳
    《一代宗師》中張震所學八極拳就是李書文流派李書文(八極拳宗師)李書文(1862-1934年),字同臣,河北滄州鹽山縣王南良村人
  • 八極拳一代名師霍慶雲先生演練的八極純陽劍,珍貴!
    8歲隨其叔父(過繼給霍殿閣)霍殿閣,師爺「神槍」李習八極藝。霍為人憨厚,練拳踏實、勤奮。當時一起練武夥伴有高香亭、邊廷傑、劉子鳴、邊廷彬、劉向、劉金山。「神槍」李、霍殿閣對他們要求非常嚴苛,溜腿架、騎馬式、金剛八式、小架一練就數年。尤其是「神槍」李在霍家住時,訓練更是加碼,每天半夜必進行越野以訓練腳程、膽量。天天晚上30餘華裡,小夥伴們累得在走行步時都睡著了。
  • 【視頻】 八極拳
    八極拳的「八極」一詞原為古地理概念,源於漢《淮南子·墜形訓》「天地之間,九州八極」。「八極」用於武術,則取意於「八方極遠」之地。清末民初時,因王中泉,張景星,李書文,王連峰,霍殿閣,劉雲樵,吳會清等人而聞名中國。八極拳現在盛行於中國北方及臺灣。後傳入日本、韓國及其他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比利時、丹麥、義大利等地。
  • 八極拳科普|起源於慶雲,中國十大拳種之一
    八極拳屬於短打拳法,其動作普遍追求剛猛、樸實無華且發力迅猛的風格,暴發力極大、極富有技擊之特色,有「晃膀撞天倒,跺腳震九州」之勢。八極拳起源於德州市慶雲縣,慶雲縣嚴務鄉后庄科村人吳鐘被尊為八極拳門一代祖師。吳鍾,字弘聲,生於1732年,卒於1822年。吳鍾博採眾家之長,以八極拳、六合大槍為核心,創立了八極拳門戶武學體系。
  • 八極拳大師韓化臣
    他們將劈掛、八極拳法傳於東北,這是在李書文、霍殿閣任許蘭洲、任國棟軍隊教習之後,第二批赴東北的八極名師。1920年韓化臣、馬鳳圖、馬英圖返鄉,繼續在晚年的恩師張景星老先生的指導下研習武技。後應朋友之邀,韓化臣攜徒趙樹德、董義文、韓潔泉、張振東到山東棗莊中興煤礦,韓化臣任護礦大隊隊長。
  • 八極拳大師 神槍李書文傳
    先師名諱書文字同臣,本是農家子弟,生於清同治初年,滄縣東南鄉的小村落張沙,十歲起,即從近鄰孟村金殿升先生習練八極拳②及六合大槍術.八極拳是我國頂頂有名的拳術,明代戚繼光所著紀效新書中記載:「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其實巴子拳就是八極拳的土名,因為北方人發音「巴子」與「八極」極為近似,而「巴子拳」名甚粗俗,因此改成「八極拳,雖易其文而音不變.相傳滿清入關不久,一位化名為癩的明朝武將傳至滄縣
  • 八極拳的「發力」技術(一)
    鑑於此,本講擬從發力的角度去分析八極拳的勁力技術。  一、八極拳發力技術的原理  八極拳的發力以「剛猛暴烈,崩撼突擊」「動如繃弓,發若炸雷」為特色,從而有別於其它拳種。其勁法主要有十字勁、沉墜勁、纏絲勁等,但各種勁力之間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聯繫、互相兼容的整體。
  • 傳說中最剛猛的傳統武術,八方極遠八極拳的技擊特點
    在八極拳以後幾世傳人中,亦出現不少名手,如神槍李樹文,名噪一時,據傳蒼蠅落在窗紙上,他槍尖點死蒼蠅窗紙不破,李一生教出一批高徒,霍殿閣就是其中傑出者,霍在天津時被清末皇帝溥儀招進宮內當貼身保鏢,八極拳技甚高,曾擊敗過日本武土。
  • 霍殿閣丨為國榮,不惜挺身而出
    霍殿閣隨師父李書文赴天津任武術教練,很快名鎮津門。  1914年,李書文受黑龍江省許蘭州將軍的請求,將霍殿閣推薦到那兒任軍官學校武術教習。後隨許蘭州赴奉天到瀋陽軍中任教習。1925年奉軍進關後,遜帝溥儀對自己身邊的日本以教習很不放心,欲招聘中國武術作為自己的武術老師及貼身保鏢,日本武士不好拒絕,就提出個條件,即中國武術戰勝他們了,他們才會離開。
  • 八極拳名家劉雲樵
    八極拳代表人物李書文的弟子,精通八極拳、螳螂拳、八卦掌。創辦武壇,對八極拳在臺灣的推廣有很大的貢獻。生平劉雲樵家中世代書香傳家,他生於1909年農曆2月12日,因為從小身體不好,五歲起,由家中僕人張耀廷教導他迷蹤拳,以求強身。他曾經讀過兩年私塾,在滄州高小就讀。八歲時,父親劉保沂邀請八極拳名家「神槍」李書文,到府教拳。
  • 中國武術名家吳連枝:詳解傳統武術八極拳
    孟村八極拳歷代名家輩出,從清代的「神槍吳鍾」獨闖少林寺,技驚北京城,到近代的「大槍李書文」和霍殿閣,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傳聞佚事。這些如煙往事,給古老的八極拳留下了神秘的色彩,讓人心神嚮往。昔人已故去,往者不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