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了戰役,輸了戰爭——說說幼兒園降費

2020-12-22 劉氏育女心經

去年,政府的一紙公文,取消雙語幼兒園,(沒見過公文,但是幼兒園通知了家長)於是,家裡老二讀書的幼兒園取消了外教和一些機構的合作教學,當然同時,也降低了學費。從每個月的1600元,降到了800元。

開心吧?

很多家長歡欣鼓舞,奔走相告,覺得這下佔便宜了,而我媳婦聽說後,第一時間表示了擔憂。

果然,今年六月一日開學後,學校就讀的幼兒數量激增,我女兒的班,從十八個人,增長到三十一個人。

很多家長又在群裡吐槽,嫌孩子太多,自己寶寶表示不喜歡去了。吐槽說什麼玩具也不夠啦,遊戲也減少啦,老師精力也顧不過來了啦。

其實,作為民辦幼兒園,屬於企業性質,如果不考慮盈利,那就是公然耍流氓。收費一下子降低這麼多,服務怎麼可能保持在高位?質優價廉本來就是個聽起來美好的偽命題。

自相矛盾

像現在這樣,孩子多了,收費降了,幼兒園的總收入沒有大的變化。可是孩子一多,自然體驗就差了,再加上原來有的一些內容比如趣味教學、外教參與等等,現在都沒有了,幼兒園的口碑也做壞了。

這種做法,聽起來是政府為老百姓謀福利,可是在這個過程中,有得利的沒有?有人說可以讓更多的孩子上得起幼兒園,那麼,政府為什麼不加大公辦幼兒園數量,而讓私立幼兒園完全依靠市場活下去?至於公辦幼兒園數量,每個城市只要每年修路少點,多建幾所幼兒園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路挖挖

幼兒園降費,是好事。可是,沒有選擇性和補償措施的這種降費,對家長和企業公平嗎?對孩子的成長負責任嗎?

我女兒就讀的這所幼兒園,近十年來一直口碑不錯,可是現在這樣下去,真的不好說。對於幼兒園來說,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樂意,但是從我的角度,這種一刀切的強制性做法,純粹是贏了戰役,輸了戰爭。

相關焦點

  • 越南戰爭,美軍打贏了所有戰役,為什麼卻輸掉了整個戰爭?
    越戰的起因是美蘇爭霸,因為美國和蘇聯之間的暗中較量,讓美國集結南越軍隊與蘇聯援助的北越軍隊進行對抗,美蘇兩國用局部戰爭來比拼軍事實力。但在越南戰爭中,美軍明顯是有很大優勢的,他們打贏了所有戰役,但結局為什麼是美軍撤出越南,輸掉了越南戰爭?
  • 俄羅斯真的打贏了敘利亞戰爭,美國真的輸了敘利亞戰爭嗎?
    美國輸了敘利亞戰爭了嗎?俄羅斯贏了敘利亞戰爭了嗎?俄羅斯只是在敘利亞戰爭的第一階段佔據了優勢,但並不能說俄羅斯贏得了敘利亞戰爭的勝利,恐怕連俄羅斯人自己都不認為打贏了敘利亞戰爭。 看看俄羅斯贏得了是什麼樣的敘利亞?
  • 中越戰爭,我軍打贏諒山戰役後,為什麼會突然撤軍?
    今天我們接著講中越戰爭的諒山戰役,這次戰役解放軍大獲全勝,本可以繼續擴大戰果,但是指揮部突然收到國內的命令:迅速撤軍,撤回中越邊境線上。那為什麼解放軍要撤軍呢?
  • 英雄遲暮,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究竟輸在哪裡?
    英雄遲暮,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究竟輸在哪裡?拿破崙是法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創建了法蘭西第一帝國。他的傳奇,至今為我們所津津樂道。他幾乎徵服了整個歐洲,但是,面對反法聯軍的強大兵力,被迫退位,被流放島嶼。當他再次從島嶼回到法蘭西土地時,人們敬仰這位法國皇帝的歸來,紛紛投靠他。
  • 「輸」在哪裡,「贏」在哪裡,咱們隔屏說說!
    「輸」在哪裡,「贏」在哪裡,咱們隔屏說說!如果原被告都是普通百姓,他們需要的就不僅是一紙判決,更需要我們進一步的釋明,『輸』在哪裡,『贏』在哪裡。這就是我們此次庭審的意義。」徐瑩瑩解釋道。 釋法解惑暖人心,準時準點為你溫情解讀於是,遠程宣判按時連線,宣判、答疑有序進行。流程結束後,徐瑩瑩又通過微信及郵寄方式送達給雙方當事人,確保送達流程完備有效,獲得當事人的肯定。
  • 韓戰第二次戰役,中國勝利,世界歷史進程因此而改變,為何
    英國牛津大學戰略學家羅伯特·奧內爾評價說:「如果中國人沒有於1950年11月在清長戰場(清川江、長津湖戰場,也就是中國所說的第二次戰役)穩執牛耳,此後的世界歷史進程就一定不一樣。」意思很清楚,第二次戰役,中國的勝利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從整個世界的角度看,韓戰不過是一個局部戰爭,第二次戰役也不過是中美之間的一次較量而已,說改變了歷史進程,這是為什麼呢?
  • 「一秒落淚」QQ虐心說說:女孩子輸就輸在她沒想贏,只想被愛
    「一秒落淚」QQ虐心說說:女孩子輸就輸在她沒想贏,只想被愛 女孩子輸就輸在她沒想贏,只想被愛。
  • 「火爆全網」的QQ置頂說說:女孩子輸就輸在她沒想贏,只想被愛
    「火爆全網」的QQ置頂說說:女孩子輸就輸在她沒想贏,只想被愛 女孩子輸就輸在她沒想贏,只想被愛。
  • 二戰蘇德戰爭,為何閃擊戰對莫斯科戰役無效?戰術與戰場環境脫節
    雖然蘇德戰爭已經過去了那麼長時間,但閃擊戰的話題一直經久不衰,原因就是德國進攻蘇聯時,前期打得順風順水,卻在莫斯科戰役中遭遇瓶頸。是閃擊戰不適合攻城作戰,還是蘇軍找到了戰勝閃擊戰的辦法?實際上,這裡面存在一個閃擊戰術與戰場環境脫節的問題。01閃擊戰適合在什麼樣的戰場環境下作戰?
  • 戰爭史上,最硬碰硬的戰役,幸好贏了
    孟良崮戰役是20世紀中國戰爭史上最傳奇的硬碰硬戰役,華東野戰軍用27萬的弱勢兵力對抗國民黨45萬人,在國民黨重兵雲集的狹小空間裡,三天時間全殲張靈甫的74師,徹底扭轉華東戰局,而粟裕也被稱為是中國歷史上繼白起、成吉思汗之後,最擅長打殲滅戰的戰神。
  • 二戰羅斯託夫戰役,第1裝甲集團軍被阻,蘇軍打贏首場圍殲戰鬥
    發生於1941年11月到12月間的羅斯託夫戰役,是蘇軍自德軍閃擊蘇聯以來,打贏的首場圍殲戰鬥。那麼,在當時德軍氣勢正盛,三路大軍大踏步向蘇聯縱深挺進的關鍵時刻,南方集團軍群為何在羅斯託夫受阻,第1裝甲集團軍差點被圍殲,龍德施泰特元帥要辭職不幹呢?
  • 持續20多年的清緬戰爭,最後誰贏了?
    此前,因為誰都不服氣誰,所以,兩國大打出手,清朝損兵折將,對面戰爭極其不順,而緬甸也在抵抗過程中遍體鱗傷。雙方你來我往鬥得不亦樂乎,但是最終誰也奈何不了誰。你想啊,乾隆是誰呀!這個繼承康雍先帝打下的堪稱雄霸天下的帝國家底的皇帝,是一個曾經取得大小金川戰役勝利、平定西藏叛亂、徵服準格爾、平定苗亂等一系列戰役勝利的帝王,他自認擁有「十全武功」,心高氣傲,睥睨天下,自認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樣一個人,能夠向一個野蠻國家的國王低頭嗎?
  • 二戰蘇德戰爭,如果蘇軍打贏哈爾科夫之戰,還有史達林格勒會戰嗎
    因為蘇軍在1942年5月份進攻哈爾科夫時,已經具備了打贏的條件,但此時,蘇軍並沒意識到德軍有進攻史達林格勒的戰略意圖,直到7月12日蘇軍從哈爾科夫戰場退守史達林格勒時,才發現雙方在這一地區集結了大量兵力,蘇軍統帥部這才發現戰場形勢完全跟預想的不一樣,倉促組建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從而打響了蘇德戰爭關鍵一戰——史達林格勒戰役。那麼,如果蘇軍打贏了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還會有史達林格勒大會戰嗎?
  • 一場戰役贏了整個希臘,馬其頓王朝的崛起!
    喀羅尼亞戰役打響。這是馬其頓與希臘之間決定性的一戰,這一戰中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率軍擊敗雅典和底比斯聯軍,開始了他在希臘稱霸的序幕。這一戰對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來說就像土倫港之戰之於拿破崙一樣,是他崛起的關鍵戰役。
  •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曼施坦因如果先進攻羅斯託夫會贏嗎?輸得更快
    1943年7月5日,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正式打響庫爾斯克戰役,但這場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東線坦克大決戰,並沒達到德軍預期的效果。不僅仗打成了虎頭蛇尾,還讓曼施坦因把4個月前奪回的哈爾科夫又還給了蘇軍。一些人認為,如果希特勒按照曼施坦因當初的想法,先進攻羅斯託夫然後再包圍庫爾斯克突出部,德軍就會打贏這場戰役。事實真是這樣嗎?
  • 大敗羅馬軍團,終止擴張戰爭,條頓堡森林戰役成羅馬的「滑鐵盧」
    羅馬軍團的滑鐵盧--條頓堡森林之戰對於古羅馬歷史稍有了解的人,想必也會對於條頓堡森林之戰,有著比較清楚地了解,因為這場戰役對於羅馬一方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並不是因為羅馬軍團在此次戰役中,同蠻族勢力打得如何不可開交,而是不可一世的西方霸主羅馬軍團,居然在這次戰役中輸得一塌糊塗。
  • 一戰的結局根本沒有所謂的勝利者,打輸的丟王國,打贏的丟王位
    「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但作為戰敗的一方,「同盟國」的命運就顯得十分悲催了,先說說「老大」德國的命運,威廉二世作為戰爭的主要發動者,不僅被迫取消了德意志皇帝的稱號,就連自己普魯士國王的身份也遭到了廢除,要不是他的另外一個親戚——荷蘭的威廉明娜女王拒絕引渡他回國受審,不理會協約國的上訴,恐怕威廉二世早就上「斷頭臺
  • 美國人眼中的韓戰10大戰役
    1950年6月25日,也就是70年前的今天,韓戰爆發。美國媒體theveteranssite列出了他們眼中的韓戰10大戰役。第一次漢城戰役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北朝鮮軍隊衝過三八線,攻擊南朝鮮首都漢城。三天之內,漢城陷落。2. 烏山之戰1950年7月5日,北朝鮮軍隊與美國特遣先頭部隊在烏山地區遭遇,雙方在這場戰爭中首度交鋒。
  • 【禾寶有話說】4歲男孩幼兒園贏了比賽崩潰大哭,比輸更可怕的是這個……
    似乎不少孩子,都有「只能贏不能輸」的通病。輸了就撒潑打滾亂發脾氣的孩子,也是一抓一大把。事實上,喜歡贏是孩子的天性,無可厚非。但孩子輸不起的心態,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卻是來源於父母。原因就是:他太輸不起了。是孩子輸不起嗎?不是的。從孩子爸的舉動來看,孩子輸不起,其實根源在於他的父母輸不起。父母將輸贏看得高於一切,孩子也只好「不擇手段」地想要贏。
  • 法國不勝而勝,清政府不敗而敗,清法戰爭的結局該如何解讀?
    若是從字面意思上來解讀的話,就是這場戰爭表面上是法國贏了,但是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戰略性目的,算上損失的話還是等同於輸了;而清政府雖然表面上輸了,但是損失實則也沒那麼大,甚至還有可能是贏了。但問題是戰爭就是戰爭,只要打了就勢必會有個精準的結論不是嗎,贏就是贏,輸就是輸,為何清法戰爭結束後卻得出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結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