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政府的一紙公文,取消雙語幼兒園,(沒見過公文,但是幼兒園通知了家長)於是,家裡老二讀書的幼兒園取消了外教和一些機構的合作教學,當然同時,也降低了學費。從每個月的1600元,降到了800元。
開心吧?
很多家長歡欣鼓舞,奔走相告,覺得這下佔便宜了,而我媳婦聽說後,第一時間表示了擔憂。
果然,今年六月一日開學後,學校就讀的幼兒數量激增,我女兒的班,從十八個人,增長到三十一個人。
很多家長又在群裡吐槽,嫌孩子太多,自己寶寶表示不喜歡去了。吐槽說什麼玩具也不夠啦,遊戲也減少啦,老師精力也顧不過來了啦。
其實,作為民辦幼兒園,屬於企業性質,如果不考慮盈利,那就是公然耍流氓。收費一下子降低這麼多,服務怎麼可能保持在高位?質優價廉本來就是個聽起來美好的偽命題。
自相矛盾
像現在這樣,孩子多了,收費降了,幼兒園的總收入沒有大的變化。可是孩子一多,自然體驗就差了,再加上原來有的一些內容比如趣味教學、外教參與等等,現在都沒有了,幼兒園的口碑也做壞了。
這種做法,聽起來是政府為老百姓謀福利,可是在這個過程中,有得利的沒有?有人說可以讓更多的孩子上得起幼兒園,那麼,政府為什麼不加大公辦幼兒園數量,而讓私立幼兒園完全依靠市場活下去?至於公辦幼兒園數量,每個城市只要每年修路少點,多建幾所幼兒園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路挖挖
幼兒園降費,是好事。可是,沒有選擇性和補償措施的這種降費,對家長和企業公平嗎?對孩子的成長負責任嗎?
我女兒就讀的這所幼兒園,近十年來一直口碑不錯,可是現在這樣下去,真的不好說。對於幼兒園來說,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樂意,但是從我的角度,這種一刀切的強制性做法,純粹是贏了戰役,輸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