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億美達門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東君,是一名「80後」,也是一名「創二代」。他從基層做起,著手創辦浙江億美達門業有限公司,一舉開拓了家族的商業版圖。多年的苦心創業,更為江山的新生代企業家樹立奮進的標杆。
扎進最基層 學得真本事
1981年,吳東君出生於賀村鎮佛堂村。2006年,在外歷練3年的吳東君決定聽從身為一家市政公司負責人的父親的建議,回家子承父業。雖然家境優渥,但吳東君還是毅然選擇從最一線的施工員崗位做起。
「我們是做工程的,這個路要用哪些材料、怎麼澆築、下水道要如何排列連接等,作為施工員都要接觸。在這個崗位上,我可以學到最基礎的行業技術。」吳東君相告。在做施工員的日子裡,吳東君每天和工人們一起在工地上辛苦勞作,印象很深的一次,新買的雨鞋,只穿了一周便被他踩爛在了工地的水泥坑裡。
吳東君務實刻苦,公司內外都看在眼裡。但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夥,要想平穩接手父親一手創辦的企業,如何「收服」公司內頗具資歷的老員工也是一門大學問。
「當時有一個房產開發項目,我與公司一名負責人就房屋部分設計結構產生了分歧。後來,我在項目的樓盤裡選了其中一棟樓房堅持對房屋設計結構的修改,其他幾棟樓仍按老員工的意見來建。」吳東君笑著說。最後,在銷售環節中,他設計的樓房與樓盤其他房屋相比,同期銷量高出了25%。這樣的堅持與嘗試,讓老員工心服口服。
不甘於現狀 另攀新高峰
在基層學習真本事的吳東君,從未停止對創業的思考。
「父親在市政領域的創業非常成功,要想超越他,必須另謀新途。」2006年9月,經過一番市場調研,吳東君著手創辦了浙江億美達門業有限公司。無論是租場地、人員招聘,還是組裝設備、布局生產線,他親力親為,也由此摸清了創業門道。
「公司成立後,最初兩年發展得不錯。那時候,出口一個貨櫃的木門,就可以賺3萬元至5萬元。」2008年,吳東君籌資800萬元,在賀村鎮購置了85畝土地並新建廠房。同年,順達市政有限公司升級為順達控股集團,億美達門業成為控股集團的下屬子公司。彼時的吳東君,一邊接管順達控股集團,一邊經營自己打下的門業江山。
「2008年至2013年,我市門業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從幾十家變成幾百家,激烈的市場競爭壓縮著億美達的盈利空間。」面對殘酷的市場考驗,吳東君作出了精準的市場研判。「自2013年開始,我調整了公司的發展戰略,有意減少木門出口『外貿單』,逐步轉接國內房企精裝修房配套的『工程單』。」
5年的戰略布局,讓億美達逐漸發展為一家優秀的成長型企業。「隨著精裝修房市場的不斷開拓,2018年以來,億美達研發生產的室內套裝門,包括免漆門、烤漆門、浮雕門、安全門等產品,從產能到訂單,都呈現指數級增長。」吳東君目光堅定地說,今年雖然深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億美達產品年銷售額仍有望衝刺億元大關。
智能化升級 勇闖新未來
走進億美達門業智能化生產車間,板材經過封板、鋸邊、貼皮、噴漆、砂光、修色、乾燥等工序,被快速加工成標準化的門產品。
「去年8月,公司投資350萬元將生產線進行智能製造升級。以前一天生產800扇木門,需要25名工人,現在有了這條智能化生產線,就只需要3名工人,大大縮減了生產耗時。」吳東君表示,這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也有效緩解了「招工難」問題。
「木門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唯有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升級,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深諳此理的吳東君,積極推動企業創新發展。2017年12月,吳東君積極爭取,與衢州學院進行「產學研」合作,成立了億美達衢州博士工作站,致力於研發智能家用門。
今年7月,億美達衢州博士工作站研製出的「智慧合頁」參加了2020中國建博會,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吳東君介紹,「智慧合頁」是對合頁的智能控制從而實現對門的智能控制,用戶可以通過手機軟體控制合頁,把不需要開著的門都關上,讓家裡的每扇門都成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如果條件成熟,公司可能於明年開始量產這款門產品。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智能家居,智慧產品將來大有可為。」吳東君表示,他將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思維,繼續帶領億美達勇闖智能家居新未來。
來源:江山新聞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