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丨蘇東坡,定風波

2020-12-10 大道知行知行堂

蘇東坡的故事大家聽過太多,今天我們來講一件你可能不知道的小事。在那段小事裡,他還沒成為神話,只是個手忙腳亂的普通人,跟今天的我們很像。他遇到了許多生活風波。他在湖北黃岡抗擊病疫,在經濟滑落時努力生存,也焦慮躁亂時學著安定。如果你不忙,不如聽一聽「東坡定風波」的故事。

這個故事,要從107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那天說起:

因為烏臺詩案,當時的蘇軾已經在監獄裡待了一百多天。這天出獄,他一出來,腦子想到的第一件事是:這會兒出來剛好碰到春節,簡直不要太棒。

他剛過完年三十,人家就押他趕赴黃州(湖北黃岡),樂樂呵呵地換個地方繼續流放。誰知一來到黃州,蘇軾就遇到了連年大疫。

目之所見,白骨遍地,人傳人十分迅速,當地人嚇得不敢來往,只好在家裡求神告佛。

黃州官員手忙腳亂,不得其法。已經沒有實權的蘇軾,偏偏要管一管,冷靜下來後,他想起朋友巢谷給他的藥方聖散子,專治寒溼病疫。

可巢谷曾叮囑蘇軾不能傳於外人,這一次,蘇軾只能當了「背信棄義」的人,他將藥方熬成湯水送給百姓,還將其給了當時的名醫龐安時傳播開來。

服用了聖散子的百姓,大多救活了。

在這場瘟疫,蘇軾自始至終有種定氣。

用他偶像陶淵明的話說,便是:「眾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人生有定氣,處順境不喜,處逆境不懼,該盡時自然盡,不用過分多慮。

但蘇軾想不到的是,這只是他在黃州遇到的第一個風波

【 身 定 】

吾心安處是吾鄉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時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第二個風波,就是疫情下的經濟滑落。當時他無房可住,窮得叮噹響。

無論多漂泊,還是需要一間茅屋遮風避雨,把身安定好,才能談真正的定風波。

蘇軾是以犯官的身份來黃州的,沒有工資,只能靠原有積蓄過活,一家人的口糧成了最大的問題。

可蘇軾淡定地說:「等錢用光了再說吧,水到渠成,發什麼愁呀。」說歸說,他也時刻留意如何自給自足。

一年後,積蓄終於全部花光了,他想方設法通過朋友馬正卿,從官府租了些荒地,自稱「東坡居士」,從文壇大佬變成農民。

首先,是蓋房犁田,把身子安頓好。

蘇東坡帶著家人春耕夏作,蓋房打井,栽桑種竹。租來的荒地都是瓦礫荊棘,又恰好遇到大旱,土塊乾結地像石頭,一天下來,犁到力盡。

文人從農,不懂農事,他就問老農,老農說,麥苗初生,要先讓牛羊吃去,這樣等到來年春天,就會更加茂盛。他記在心裡,當春天苗兒開始冒尖芽,秋天麥浪如海時,他像初學一項新技能的孩子一般開心。

總算有個安身之所,能自給自足了。

身定了,才能口定。他學會了東坡肉,東坡湯,有時買不到肉,他就對身邊的人說:不用害怕窮到骨子裡,因為果蔬草木都可以充飢。

蘇軾在《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裡說: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東坡的可貴就在於,無論身處何種艱苦之地,生活如何不見光日,他都能在困窘中自適,在慌亂中瀟灑,不以為然,隨遇而安。

古話說: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我們有時只是欲望大於能力,才會焦躁不安,適度的欲望配以適度的物質,才能身定心安。

就如居身之所,陋一點,簡一些都無妨。

但求一陋室,心安身定渡風波。

【 心 定 】

也無風雨也無晴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定是定下來了,東坡還在愁一件事:租房不靠譜。

這租來的田地,指不定哪天就給收回去了,這個念頭攪得他心煩意亂。他咬咬牙口,決定拿出所有家財,給自己買一塊田產。

四處打聽,終於知道在黃州東南,有個叫沙湖的地方在賣田,於是他與朋友一起去看。

這天是1082年3月7日,他拄著手杖,穿著芒鞋,與朋友一行人往沙湖走,他遇到了改變人生的一個小風波,一場雨。

這時天突然下起暴雨,雨點可以穿林打葉。沒雨具,朋友們顯得十分狼狽,但東坡卻沒有。他告訴朋友,「不要去聽這雨聲,只管慢慢地走」,說完從容前行,閒適豁然,膽不戰心不驚。

任他陰風急雨,我不僅要慢慢走,還要唱著歌吹著哨子走。

東坡說:誰會怕它,大不了這輩子就是穿著蓑衣穿梭在煙雨裡。人生有晴有雨,太正常不過了,但要相信最終天會晴的。

等風停雨歇後,東坡被早春寒風吹了一個激冷,一轉頭,發現山頭斜陽相照,回看來時那條路,哪有什麼風雨晴天。

明明來時有風雨,回時有陽晴,但為什麼在東坡心中,什麼都沒有?莊子說:「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不用感官去感知,所以聽不見雷聲雨聲。

忍受風雨的態度正是對待生活的態度,正如蘇東坡所遭遇的苦,不過是因為心躁才難以忍受,當情緒穩定,氣息平順之後再看,所感受的就都不一樣了。

如果換成以前的東坡,這場雨會讓他心煩意亂。但經歷過疫情、貧窮、流放的東坡,已經學會如何定心,變得豁達。

一個人經歷過曲折的事故,才講得出從容的故事。佛家所言:人生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所以沒有必要為外在的風波膽顫,也不必為當下的順利狂喜。

每臨大事,平心定氣。

在黃州的這場雨裡,蘇軾歷練成了後世曠達的蘇東坡。餘秋雨說:「他真正成熟了。」

他學會讓精神遊浮山川天地之中,樂樂呵呵度餘生。

今後他南下廣東,遠至海南,即便更荒蠻艱苦,也難不倒他了。

晚年的東坡,在海南時又寫了一句「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只不過這次,少了「歸去」二字。

黃州時的東坡尚思歸去,儋州時的東坡早已看淡。

回望一生蕭瑟處,他可謂咀遍各種人生況味。當過新科進士,文壇全才,官員大吏,萬分得意;也當過獄中死囚,田中農夫,南荒流人,十分悽涼。

他用兩首《定風波》,詮釋了人的一生其實可以不用害怕漂泊,因為「此心安處是吾鄉」,可以不用害怕跌宕,因為「也無風雨也無晴」。

希望身處困難的我們,也能平心定氣,從容地度過所有慌張與痛苦。當回頭再看彼時的那些風波,瀟灑地說一句:「哦,也無風雨也無晴嘛。」

◎本文轉載自「物道精緻生活」,原文有修改,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定風波·重陽》蘇軾
    定風波
  • 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定風波》賞析
    今天我們就來賞析一下這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來講講它背後的故事。風波裡的蘇軾,率性,豁達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詩,書,畫三絕天下《寒食帖》這首《定風波》就是蘇軾在京城中為官時因反對王安石改變科舉制度和變法,引王公大怒被貶到黃州就是今天的黃岡時寫的。
  • 譚詠麟的《定風波》讓你大開眼界
    而這一次,年近70但仍寶刀未老的譚詠麟,為觀眾獻唱了一首為宋朝大詞人蘇軾的詞作《定風波》而譜曲的同名歌曲。在這場以「致敬英雄」為主題的節目現場,譚詠麟一身中間開襟中式裝的打扮,以「經典傳唱人」的身份開始了他的表演。而隨著譚詠麟的到來與表演,在不知不覺中,譚詠麟也貢獻了自己的3個「第一次」——第一次在《經典詠流傳》上演唱;第一次用粵語朗誦詩詞;第一次用粵語演唱宋詞。
  • 蘇軾《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 也無風雨也無晴
    剛才我們提到的這位文人,他就是堪稱北宋第一才子的蘇軾「蘇東坡」,而他關于晴雨的獨到見解,正是出自他最知名的詞作之一《定風波》。一、詞境賞析詞是詩歌的一種,萌發於南朝,興起於隋唐,在宋代達到全盛。那我們就來欣賞蘇軾的這首《定風波》吧!《定風波》,就是一個詞牌名。在詞作之前還有一段小序作為背景介紹:「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意思是說,某年黃曆的三月初七,詞人和幾個朋友在沙湖趕路,拿著雨具的僕人先離開了,結果他們在路上意外遇到風雨。同行的人都感到很狼狽,只有詞人不覺得。
  • 拆解《定風波》的平仄——超快詞牌創作之策略
    大家好,前面寫了一篇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的賞析文章。因為詞牌的格式固定性,一般寫詞作賞析都不會像格律詩一樣去分析平仄,了解詩人當時情景、背景故事之後,主要還是進行內容和意境賞析。其實我現在賞析詩的時候也懶得去一句句平仄分析了,因為寫了一兩年,都湊夠了一部格律詩專欄,發布在平臺。
  • 《經典詠流傳》第四季重磅回歸,譚詠麟改編《定風波》震撼全場
    中國香港的歌手譚詠麟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演唱了一曲《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是譚詠麟第一次用粵語和普通話演唱這首經典的詞作,頗有韻味。這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蘇東坡在被貶黃州時所作,受到無數人的喜愛,「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更是成為很多人座右銘。
  • 蘇東坡:一蓑煙雨,得大自在
    四川眉山三蘇祠蘇軾與《定風波》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了解了大背景,我們再來看《定風波》這首小詞。這是《定風波》的第一重境界,笑傲風雨,樂對人生。蘇東坡一生從《維摩詰所說經》得益甚多,表現在方方面面:他主體高揚,出入無礙;他寵辱不驚,隨處濟世;他舒放自在,樂享生活。「舒放自在,樂享生活」是蘇東坡的一個突出特點。他不是苦行僧,他樂享生活的軼事、傳說特別多,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這方面寫得津津有味。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定風波》。
  • 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坦然吟笑向前行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而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市治所在地),在謫居黃州期間,蘇東坡雖然在仕途上處於人生的谷底,在文學創作上卻一舉登上北宋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的高峰,在人生處世上成為後世文人的典範。處在人生谷底,蘇東坡是如何對待的?學習蘇東坡谷底登峰的秘訣,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鑑意義。
  • 讀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我以豁達,趕走焦慮
    詞作賞析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仗芒鞋輕勝馬,誰怕?蘇東坡的應對焦慮之道——也無風雨也無晴我們知道,蘇軾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蘇東坡的。「東坡」的由來是因為他43歲時因被政敵陷害遭遇著名的「烏臺詩案」後被貶至黃州時,一度生活困頓受朋友救濟得了一塊在東面的坡地,而得來的稱呼。
  • 扇面 蘇軾《定風波》
    定風波,蘇軾詞。蘇軾的本名,顯然不如他「東坡」的號更膾炙人口。蘇軾並不是始終自號東坡居士,這個「東坡」,其實就是某小城城東的一塊坡地。東坡傳世的文章與書法,很多都源自這個黃州,本篇《定風波》創作於來黃州的第三年,說到第三年,不得不提及他的書法名篇,「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寒食帖》開篇一句就是: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定風波》也正是這一時期的佳作。
  • 打不倒的蘇東坡:我太難了,但我一笑而過
    姓名:王昱然年級:三年級作文名稱:《打不倒的蘇東坡》校區: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佳翼教育東方作文指導老師:羅陽打不倒的蘇東坡今天,我跟著「凱叔」穿越到了北宋,認識了大文豪蘇軾。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人們又稱他「蘇東坡」。他不但是文學家,書法家、畫家,還是一名政治家,甚至還是一個著名的「吃貨」。他出生時天露異象,這可是帝王待遇。他被後人稱為「完人」,這可是相當高的評價了啊!他的人生有三個巔峰時刻,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科考全國第二名。當年正好是歐陽修監考,他批改蘇軾的作文說:「他的作文都快趕上我寫的了」。
  • 時至今日,依然想起跌宕起伏的蘇東坡
    蘇東坡二十一歲時,參加了科舉, 洋洋灑灑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 》得了第二名 。原因是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他本想給這篇文章的第一,但他以為這篇文風,內容俱佳的文章一定是好朋友曾鞏寫的,所以為了避免給好朋友的第一而招致文人批評,歐陽修就將這篇文章給得了第二名。但蘇東坡的才華一經流露,便也止不住了。
  • 生態文學 • 四川行(2)丨蘇東坡的竹
    無論怎樣,故鄉的一切都深刻地影響了蘇東坡。蘇東坡是怎樣的人?環顧三蘇祠角角落落,竹,也生長在蘇東坡的詩詞裡;竹,也生長在蘇東坡的歌賦中。「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豈止是竹,在蘇東坡看來,「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瑋麗者也」。那意思就是說,世間萬物都有自身的價值,萬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可觀賞即可得到審美的快樂。此言體現了蘇東坡對生命萬物的尊重,也體現了他追求美,崇尚美的境界。不過,無竹會怎樣?
  • 京劇《一蓑煙雨》編劇和導演談創作:大家都為黃州的蘇東坡著迷
    很多人喜愛蘇東坡,我也喜愛。起念創作一部蘇東坡的戲,就是因為喜愛。我想他在《記承天寺夜遊》中說的「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正是這種衝動的感覺。《一蓑煙雨》劇照蘇軾是在黃州之後才變成蘇東坡的,這不單單是名號上的變化,而是一個令人驚奇的騰躍。
  • 唯有杜康配著蘇軾的《定風波》,人生哪有過不去的坎
    當你正處在人生逆境的時候,不妨靜處一間雅室,暫時的放空自己,小酌他三杯兩盞淡酒,仔細品讀下那首《定風波》,也品讀一下那位被人傳頌了千年的蘇東坡。蘇軾早年人生非常順利,所謂「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二十歲的蘇軾隨父親蘇洵及兄弟蘇轍進京趕考,因其文風清新脫俗,小試牛刀之下,立即震動京師文壇,並且得到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賞識。
  • 歷史上最有意境的一首詞,蘇軾憑此佳作蛻變成蘇東坡,句句千古
    公元1082年,蘇軾與朋友春日出遊,忽然風雨驟至,一行人等沒帶傘具,頓時被雨淋得狼狽不堪,蘇軾卻毫不在乎,穿著一身蓑衣,在風雨中漫步前行,吟唱出了永垂不朽的名篇《定風波》,這首詞是蘇軾到蘇東坡的一次全然蛻變,也是他在詩詞造詣當中的另一次高峰,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蘇軾這首名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文人墨客那些事:蘇東坡「一樹梨花壓海棠」是什麼意思?如何賞析
    文人墨客那些事:蘇東坡的「一樹梨花壓海棠」是什麼意思?如何賞析?我是大夫覺成,喜歡中華傳統文化,歡迎關注,閱讀更多精彩內容。04《戲張先》通篇賞析1.《戲張先》全詩釋義十八歲的新娘嫁給八十歲的新郎,白髮蒼蒼的老頭與青絲滿頭的花季少女成為夫妻。
  • 1082:從蘇軾到蘇東坡的人生蝶變(三)
    於是,我們看到一個中年男子的浪漫形象在雨中栩栩如生:頭頂大雨,腳穿草鞋,手持竹杖,唱著歌謠,若無其事地看著雨打芭蕉緩緩前行……沒過多久,雨住風停,太陽又出來了,蘇東坡有感於此,即興口佔《定風波》詞一首: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教師招聘面試說課稿:高中語文《定風波》說課稿
    我說課的題目是《定風波》。下面,我將會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過程等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一、說教材《定風波》選自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單元第五課,本篇課文是一首宋詞,作者蘇軾通過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通過路上遇雨這一件小事,展現了其樂觀、曠達,超脫、釋然的心境。當從字詞句意出發,結合意境,反覆吟詠,體會曠達、樂觀面對人生風雨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