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奈雪迎來新對手,備受關注的娃哈哈開奶茶店了。
這宣告著娃哈哈這屹立於飲料行業三十年而不倒的傳統大品牌,正式進軍年輕的奶茶領域。
這個在中國市場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個年頭的飲料巨頭,即便在有著二代光環宗馥莉的帶領下同時啟動四個電商項目也沒有逃過大家的質疑,如今它又開始看上大熱的奶茶行業,並在不久前正式啟動了該項目的招商加盟。
奶茶近年來的迅猛發展,的確吸引了資本及巨頭的注意力,娃哈哈入局,不足為奇。
但娃哈哈固有的優勢能否移植到奶茶上,從而在新式茶飲市場立足,也為眾人所好奇。
01.娃哈哈入局新式茶飲市場,中年危機下的再創業
事實上,娃哈哈對茶飲的心思不是一天兩天了。
去年5月,娃哈哈就開始著手籌備茶飲店;6個月後,進入籌建階段;去年底,一份《娃哈哈天生營養自然好茶合作手冊》在網上瘋傳……
今年4月29日,娃哈哈奶茶官方微信預告了「國民大品牌開啟茶飲乳酸時代」。
5月1日,全國第一家娃哈哈奶茶店在江蘇淮安開業。
在廣州直營店開業之前,娃哈哈已經開出了超過300家加盟茶飲店,主要位於浙江、江蘇一帶。
目前,#娃哈哈開奶茶店了#微博話題閱讀量近200萬,相關博文下,不少用戶表示想去嘗試一下,看看有沒有童年的味道。可以說,娃哈哈奶茶店在開業之初已經擁有足夠的話題性,受到全網關注。
廣州這家店為娃哈哈茶飲的首家直營店,也是經過半年多的籌建,至今才揭開了神秘面紗,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專門從杭州飛抵廣州,現身開業儀式。
宗慶後曾說:「開茶飲店屬於娃哈哈的『第三次創業』,並關乎生死!」國民度如此高的娃哈哈為什麼要入局茶飲市場?它有沒有機會在如今的茶飲紅海中突出重圍呢?其實娃哈哈茶飲店開出來以後,網上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出現,很多人說:人家都已經大戰三百回合了,你才開店,黃花菜都涼啦!
確實,這幾年國內茶飲市場早已成熟,喜茶實力吸粉;奈雪直奔上市目標;一點點、coco瘋狂擴張;茶顏悅色佔領長沙市場並向外省擴張、蜜雪冰城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在三四線城市大量吸粉!大家已經各自擁有了「死忠粉」。
2020年娃哈哈才「慢悠悠」地進來,確實在時間上已經不佔據優勢了!
不過進來得晚就完全沒有好處嗎?
別忘了,這期間有無數的小茶飲品牌踩著紅利興起,把茶飲的這份蛋糕越做越大,但是全國性的茶飲品牌卻只有喜茶、奈雪、一點點、CoCo等幾個,娃哈哈去衝擊頭部品牌的機會還很大!
據奈雪の茶《2019新式茶飲消費白皮書》顯示,中國茶飲市場的總規模2019年突破4000億元,目前還處於激增的態勢,由此可見,茶飲行業正迎來新一輪高速增長周期。
美團數據顯示,奶茶是疫情期間最快恢復的餐飲品類之一,其外賣的點餐量位於前三名,同時,90後消費者已成為新式茶飲主流消費人群,佔整體消費者數量的50%。
近年來,新式茶飲品牌更是陸續崛起,喜茶、奈雪の茶、1點點、鹿角巷、答案茶等風靡各大社交平臺,創造一個又一個「排隊神話」,預計我國奶茶市場容量未來將達到千億元級別。
事實上,除了娃哈哈,還有越來越多的傳統品牌也相繼入局。
2019年4月,王老吉推出兩款奶茶,賺足了眼球;5月,大白兔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奶茶店,20元一杯的奶茶硬是炒到了500元一杯;8月,蒙牛也殺入奶茶界,第一家線下實體店「南小貝」開業。
正是瞄準了奶茶業的巨大潛力,娃哈哈躬身入局。
其次,近幾年娃哈哈的銷售額一直在下滑,尋找新的營收增長點,開闢新的營銷路徑是娃哈哈生死存亡的關鍵。
據浙商雜誌給出的數據,娃哈哈從2014年至2017年,業績連年下滑,728億到456億,看上去是難以挽回的頹勢。
要知道娃哈哈有著非常傳奇的過去,2010年娃哈哈首次步入銷售額500億俱樂部;2011年銷售額更是來到了678億;經歷短暫的下滑之後,迎來了2013年的783億銷售額…
本以為穩紮穩打,千億俱樂部不是夢,結果這居然是娃哈哈最後的輝煌。
為了重回榮譽之巔,娃哈哈從未停止轉型之路。童裝、奶粉、白酒,甚至是線下商場,通通嘗試個遍,然而都以沒什麼水花告終。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一向廣受好評的娃哈哈純淨水,前兩年因為要換掉多年代言人的騷操作,口碑一度崩壞。
娃哈哈開奶茶店正是它努力「自救」的嘗試。
總的來說,娃哈哈涉足新式茶飲領域,一方面是因為茶飲市場的發展空間仍然廣闊;另一方面是娃哈哈通過線下茶飲店的開設,力求品牌多元化;同時,可以抓住更多年輕客群,提高品牌形象、提升業績。
02.靠「情懷」打牌老品牌的新追求
「品牌老化」、「中年危機」是近幾年娃哈哈被提及最多的問題。這一切反映到數字上,就是業績下滑。
和這麼多產品店同臺競技,有一點,娃哈哈是有優勢的,即流量。
娃哈哈開奶茶店最大的吸引力,莫過於深耕於大眾心中的「品牌情懷」,用童年的味道引來一波回憶殺。
不過,情懷牌似乎不能長久——靠情懷能吸引消費者進店喝第一次,要想有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必須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否則,也只能是一錘子買賣。
此外,情懷也會提高消費者期待值。
情懷是一把雙刃劍,帶來關注度的同時,也帶來了高期待,當實際體驗和期待中產生差距時,消費者的失望情緒會加倍。
總之,要將虛無、非剛需的情懷落到品牌發展上,保持一時的熱度可以,想打造成一家家賺錢的門店,並不容易。
品牌年輕化不是一個單一概念,而是一個體系工程。產品的品質、屬性、場景、渠道、包裝等方方面面都要具備年輕化元素,這就給品牌提出了更高要求。
這一次娃哈哈入局奶茶,有網友戲稱「有的品牌就是不滿足只當你童年的白月光,還想做你油膩中年的飯粒子」。
主流消費群體對於老品牌「翻出新花」的調侃,恰好反映了他們的觀望態度。
真正的品牌年輕化,是由內及外的,要求品牌在適應環境、變革求新的同時,還要保持品牌最優秀的那部分基因。
如果沒有找到品牌最優秀的「基因」或者說「價值點」,僅憑童年記憶去吸引年輕消費者,是缺乏長久蓄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