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孔子和秦始皇這二人都對中國的歷史產生了悠久而深遠的影響,那麼這二人的誰的影響到底更大一些呢?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一下,第1點就是二人到底對中國歷史產生了什麼影響?
在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封建皇權統治,而這樣的統治,在項羽的復古失敗後,劉邦又再次撿了起來,繼續向前推進,一直延續到清朝末期。200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的統治制度一直都是秦始皇設定的。而孔子對於我們的影響主要是體現在文化方面,在精神無比活躍的年代裡,儒家學派乃是當時最偉大的思想學派,信徒眾多。
而孔子的身上還有著對舊秩序的堅持,對舊規則的維護,這使得不少人找到了共鳴。不過諸侯從戰爭的需要來看,還是沒有採用孔子的思想,而是採用了兵家、縱橫家以及法家的思想。在西漢建立後,因為天下平定,百姓需要休養生息,所以他們重用黃老學派。而自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學說真正走向了統治舞臺,它一直佔據著中國思想文化的統治地位,塑造著國民的靈魂,這樣的統治地位也一直延續到了清末民初。
第2點就是在皇權社會中,秦始皇和孔子誰的影響力更大一些。不少朋友可能覺得應該是孔子的影響力更大,因為儒家學說屬於思想層次,而思想的影響已經深入了國民的靈魂。不過我認為,在皇權社會中,秦始皇的影響或許已經超過了孔子。
第一點,漢武帝推崇的獨尊儒術的學說,已經和孔子原本提出的儒家學說有了非常大的一個區別,漢武帝說的獨尊儒術,不光有儒家學說,還有所謂的「術」。這裡面的「術」就是統治手段,這和孔子之前強調的規則和秩序是完全不同的,漢武帝借著儒家的外殼,強化自己的統治。
第二點,雖然說儒家學說被那些統治者推崇,但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統治者並沒有按照學說講究的方法來做,和平年代會歪曲學術的內容。動亂年代為了爭奪皇位,根本就是不管不顧儒家學說,重新採用當初兵家、縱橫家以及法家推崇的思想,再次進行爭霸奪權。
所以從本質上來看,對孔子的解讀,對儒家思想的解讀都是統治者會根據自身的需要來採納的。不需要的完全扔掉,需要的改一改自己用就好了,這已經和孔子原有的實際主張產生了非常大的區別。不過當中國的歷史走出皇權社會後,雖然說皇權思想並沒有完全消除,但它已經銷毀殆盡,而孔子的思想則迎來了新一輪的復興,在這個方面,肯定是孔子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