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秦始皇,誰的影響更加深遠?不同方面,不同勝者

2021-01-09 北冥秘史

其實孔子和秦始皇這二人都對中國的歷史產生了悠久而深遠的影響,那麼這二人的誰的影響到底更大一些呢?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一下,第1點就是二人到底對中國歷史產生了什麼影響?

在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封建皇權統治,而這樣的統治,在項羽的復古失敗後,劉邦又再次撿了起來,繼續向前推進,一直延續到清朝末期。200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的統治制度一直都是秦始皇設定的。而孔子對於我們的影響主要是體現在文化方面,在精神無比活躍的年代裡,儒家學派乃是當時最偉大的思想學派,信徒眾多。

而孔子的身上還有著對舊秩序的堅持,對舊規則的維護,這使得不少人找到了共鳴。不過諸侯從戰爭的需要來看,還是沒有採用孔子的思想,而是採用了兵家、縱橫家以及法家的思想。在西漢建立後,因為天下平定,百姓需要休養生息,所以他們重用黃老學派。而自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學說真正走向了統治舞臺,它一直佔據著中國思想文化的統治地位,塑造著國民的靈魂,這樣的統治地位也一直延續到了清末民初。

第2點就是在皇權社會中,秦始皇和孔子誰的影響力更大一些。不少朋友可能覺得應該是孔子的影響力更大,因為儒家學說屬於思想層次,而思想的影響已經深入了國民的靈魂。不過我認為,在皇權社會中,秦始皇的影響或許已經超過了孔子。

第一點,漢武帝推崇的獨尊儒術的學說,已經和孔子原本提出的儒家學說有了非常大的一個區別,漢武帝說的獨尊儒術,不光有儒家學說,還有所謂的「術」。這裡面的「術」就是統治手段,這和孔子之前強調的規則和秩序是完全不同的,漢武帝借著儒家的外殼,強化自己的統治。

第二點,雖然說儒家學說被那些統治者推崇,但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統治者並沒有按照學說講究的方法來做,和平年代會歪曲學術的內容。動亂年代為了爭奪皇位,根本就是不管不顧儒家學說,重新採用當初兵家、縱橫家以及法家推崇的思想,再次進行爭霸奪權。

所以從本質上來看,對孔子的解讀,對儒家思想的解讀都是統治者會根據自身的需要來採納的。不需要的完全扔掉,需要的改一改自己用就好了,這已經和孔子原有的實際主張產生了非常大的區別。不過當中國的歷史走出皇權社會後,雖然說皇權思想並沒有完全消除,但它已經銷毀殆盡,而孔子的思想則迎來了新一輪的復興,在這個方面,肯定是孔子更勝一籌。

相關焦點

  • 千古一帝秦始皇與至聖先師孔子,二者誰的影響深遠?
    說起秦始皇我們不禁想起萬裡長城,想起統一天下,想起統一文字以及度量衡這些重大的策略,腦海中浮現千古一帝這四個大字;而說起孔子,個個都能想起春秋思想家,文學家,對後世影響深遠。不過說起他們兩個人,究竟誰對後來的影響深遠?
  • 孔子和秦始皇兩個人相比,誰對中國歷史影響大?
    不同的人來評價兩個人的功績大小,可能都會有不一樣的見解。我來說一說我的認為,我是認為孔子的功績應該要更偉大一點。為什麼會這樣覺得?這是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第1個方面,孔子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咱們都知道,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創始者,他的這些思想被編製成了論語流傳千古。而這書裡面就表現出了他的仁、義、禮、愛、忠等儒家思想。
  • 孔子和秦始皇誰更偉大?
    孔子只是給封建社會提供了儒家思想,其實在中國有許多儒家思想並存,如法家、道家、墨家、佛家等等。所以才會有百家爭鳴之說。秦始皇是靠法家思想統一了全中國,因此秦始皇認為儒家思想意義不大!孔子思想也挽救不了封建社會的滅亡,對西方國家的槍炮也無能為力。第一:我們從近代中國歷史來看,我們國家被列強欺負了這麼多年,但是在短短幾十年,國家的實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
  • 千古一帝秦始皇,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究竟誰更偉大?
    中國歷史幾千年來,流傳千古的歷史人物不可枚舉,其中千古一帝秦始皇和儒道至聖孔子更是家喻戶曉。在新聞界的翹楚之一《時代周刊》所評選出的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百位歷史人物中,他們二人也皆在其中。歷史上人們對他們的評價也都褒貶不一,那麼秦始皇和孔子究竟誰更偉大呢?
  • 孔子和秦始皇誰更偉大?你或許真猜不出來
    秦始皇被稱呼為千古一帝,自然是有原因的,拋開他的那一段根本不存在的黑歷史,秦始皇所做的一切,在後來華夏文明的延續當中,充分體現出了出來。而孔子呢,在我們的思想層面上,給予我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豐衣足食,若是問起,孔子和秦始皇誰更偉大,這個想都不用想,那自然是秦始皇咯,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是體現在了以下幾點。
  • 秦始皇和孔子不公平的待遇,這是知識分子的勝利
    導語:秦始皇和孔子不公平的待遇,這是知識分子的勝利秦始皇和孔子都是中華文明歷史上非常耀眼的符號,但是相比於孔夫子而言,秦始皇的風評並沒有那麼好,孔夫子的地位真的是那麼無可撼動嗎?我不這樣認為,在我看來,始皇更勝一籌。如果沒有始皇,孔子的言論是不是就是一堆空話?
  • 秦始皇與孔子
    文/管劍剛把秦始皇與孔子的名字並列在一起來說事,乍一看會覺得有點奇怪。其實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孔子的思想和學說,春秋時期人們就已經知道它的價值了,但各諸侯國都不能用,因為當時就已經天下大亂,禮樂徵伐自諸侯出,天子雖在,但已成大國的工具,誰厲害誰就「挾天子以令諸侯」,拿天子嚇唬其他國家。套用李敖的句式來說,當時各國的關係就是,你打我,我打你,你跟他打我,我跟他打你。這樣的時代,儒家學說就成了曹操說的雞肋,雖然扔了可惜,但也得扔,因為諸侯都覺得用之不能使國家強大,派不上用場。
  • 你認為秦始皇和孔夫子誰更偉大?
    秦始皇和孔子都是中國古代,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也都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歷史人物。這兩人雖然不是同一時代的,卻在歷史的時空裡鬥個不休。孔子比秦始皇出生早,成名也早,但秦始皇似乎瞧不上這個儒家的創始人,也看不上他的學問,焚書坑儒就可見一斑,而孔子的學生和後代子孫們,似乎也瞧不起秦始皇,紛紛罵他是暴君,古代的儒家學者,似乎在把秦始皇名聲搞臭這件事上,達成了一致默契。這也沒辦法,誰讓秦二世而亡了呢,如果秦朝能傳了十七八代,那也沒儒家什麼事了。
  • 「和而不同」——維新三傑不同的孔子觀念
    維新三傑既是一個整體,又是不同的個體。從整體上的角度看,他們都力圖為西方民主思想披上中國文化尤其是孔子思想的外衣,同時也都對中國文化非常自信,篤定華夏文化要優越於西方文化。從不同的角度看,他們在具體孔子觀念上有所區別,進而導致在諸多理論上有細微的區別。
  • 歷史那些對整個人類都有深遠影響的偉大人物,中國有幾個?
    《紅塵看世界》系列第4篇今天咱們把眼光再放的遠一些,不再具有限於我們中國,而是放眼世界,一起來聊聊那些對於全世界都影響深遠,值得我們真正敬仰的偉大人物。這個話題很大很廣,畢竟在人類的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太多了,但可能和大家想像中的不同,其中位居前列的不是名臣勇將,也不是富商大賈,不是科學家發明家,甚至不是那些帝王——因為他們在當時做出的貢獻(或者破壞)可能很大,影響力也很深,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終將越來越小。
  • 國外的7座中國人雕像,美國就有4尊,影響深遠意義深刻
    如果一個國家為別的國家的人物建立雕像,那就說明這個人對於這個國家的影響非常大。在國外,有七座我國名人的雕像,其中在美國就有4尊。孔子像孔子雕像在美國不止一座,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一座。在門楣上有著三尊不同含義的雕像,其中代表教育的就是孔子雕像。聯邦法院是美國美國最高公正單位,孔子也是唯一能被刻在上面的中國人,他的儒家學說對於人類教育有著重大的貢獻。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周遊列國,兼愛非攻的理論直到現在都影響深遠。
  • 秦始皇做了這件事,到現在影響都很深遠,真的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前,六國之間各自都有各自的文字,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收到很多地方的書信文字都不一樣,他覺得這樣以後要是秦國人寫信給之前其它國家的人,豈不是不認識這些字了,隨後不久,秦始皇便召集群臣商議此事,經過商議後,秦始皇決定全國各地只用一種文字,這樣就不會出現不認識的字了,同時也方便了書信往來和官方的一些告示,統一了文字就不會出現不認識字的情況發生
  • 孔子與秦始皇,哪一個貢獻更大?越是偉大的人物,其價值越難發現
    秦始皇怎麼可以跟孔子相比?我們不否認政治實踐家的歷史地位,但是要論對中國歷史的深層影響力,秦始皇跟孔子遠不在一個層次。 估計有人不服:秦始皇創建的帝制文化,影響中國兩千多年,孔子的儒家思想充其量是敲邊鼓,二者孰優孰劣不是一目了然?
  • 馬雲:音樂教育對人的影響更加深遠
    原標題:馬雲:音樂教育對人的影響更加深遠   學習音樂可以增強閱讀和口語表達能力   通過國內外研究發現,腦內區塊在音調處理和語言處理能力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語言技能可以透過音樂課程來加強,被隨機分到音樂訓練的孩子,閱讀表現比其他被分到視覺、繪畫課程的孩子要好得多。
  • 老子之「德」與孔子之「德」有本質不同,區別是什麼?誰的正確
    「老子」講「德」,「孔子」也講「德」,但老子之德與孔子之德,又有很大不同。孔子重點講人倫之德,老子講萬物之德,人之德為其萬物之德的一部分。關於這一點,古今絕多數人,沒有搞明白。《道德經》第二十一章,就蘊含著老子對「道」與「德」關係的闡述,明白了老子之德,對區分兩位聖人之德之異同,大有幫助。
  • 用兩種不同的思路一掃六合,呂不韋和秦始皇的策略,誰更勝一籌?
    有人問我:誰是中國最牛的商人?我腦海裡飛速地閃過了馬爸爸,小馬哥以及任老總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呂不韋!為啥他最牛呢?原因大家也知道,我就不贅述了。今天我想講點特別的,講一講呂不韋到底想通過「秦異人」這件奇貨達到什麼目的?
  • 儒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
    儒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儒家受到重創, 在漢武帝為維護專制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施思想鉗制後興起。"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
  • 偉人寫詩評價秦始皇與孔子: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糟糠
    秦始皇與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兩個人物,他們一個在政治上塑造了中國,一個在文化上塑造了中國,但是在近百年來,由於中華文明的巨大,對這兩個歷史人物的評價也不斷反覆,即使到現在,很多人依然很難客觀地評價他們。五十多年前,毛主席也寫過詩評價秦始皇與孔子。
  • 「秦坑儒谷」沉思——秦始皇「坑」了誰?誰「坑」了秦始皇?
    對於諸生的身份,《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一段始皇長子——公子扶蘇勸諫的記載:"天下初定,遠方黔首(平民百姓)未集,諸生皆頌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即"諸生"都是頌法孔子之士。此記載與《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記載的秦始皇"坑"事件,顯然不是一回事:地點不同,一在鹹陽,一在驪山東陵谷;人數不同,一為460人,一為700人;事件起因不同,一因方術士欺騙、逃跑、誹謗,一因諸生"不從所改更法"。
  • 紀錄片《中國》第四集《一統》播出,秦始皇統一中國,影響深遠的...
    《中國》的前三集,講述了春秋戰國時代,思想的萌芽和碰撞。而第四集《一統》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幅員遼闊的秦朝建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一,塑造了中國國家形態與精神內核的根基,「統一」從此成為中國人內心不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