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
10時14分
C1304次動車組列車
從白城站始發開往長春站
標誌著長春至白城至烏蘭浩特鐵路
正式開通運營
烏蘭浩特至長春的時間
由原來5小時18分縮短至3小時25分
今天咱就來嘮嘮
這趟線路開通
都有啥好吃好喝好玩的?
都能給咱帶來啥?
⊙2014年12月31日……正式開工建設
⊙2015年09月26日……首片T梁澆注完成
⊙2016年05月01日……四電、站房工程開工建設
⊙2016年05月30日……首根鋼軌鋪設
⊙2017年01月11日……全線T梁架設完成
⊙2017年04月30日……全線站房主體工程竣工
⊙2017年05月30日……全線鋪軌貫通
⊙2017年06月05日……聯調聯試
⊙2017年07月08日……試運行
⊙2017年08月08日……開通運營
該線路起自長春市,途經農安縣、松原市、大安市、白城市,止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全長412公裡,設車站25座,其中客運業務辦理站17座,運營時速160公裡。開通初期,將安排開行動車組列車8對,同時還新增開普速列車4對。
長春至白城,二等座票價為98元,一等座票價為158元;
白城至烏蘭浩特,二等座票價為26元,一等座票價為42元;
長春至烏蘭浩特,二等座票價為125元,一等座票價為199元。
為滿足旅客不同乘車需求,部分動車組列車還設有特等座和商務座席。旅客可通過12306.cn網站、訂票電話、車站窗口、代售點及自動售票機等多種渠道購票,具體車次、票價、售票時間詳見12306.cn網站。
長春至白城至烏蘭浩特鐵路向西通過白阿線、伊阿線、錫烏線連通呼倫貝爾、霍林河及錫林郭勒等蒙東地區,向東與哈大、長琿高鐵相連,進一步優化了東北快速鐵路網結構。
成吉思汗廟(簡稱成廟),坐落於烏蘭浩特市城區北側的罕山之巔,是當今世界上紀念成吉思汗的唯一祠廟,由蒙古族藝術家耐勒爾設計,融蒙、漢、藏三個民族的建築風格於一體,廟宇坐北朝南,正面呈「山」形,方身圓頂。
葛根廟,在烏蘭浩特市東南30公裡的洮兒河左岸,陶賴圖山南坡腳下。建於1798年,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喇嘛廟。仿西藏斯熱捷布桑廟式樣的寺廟群,共有梵通寺、廣壽寺、廣覺寺、宏濟寺和慧通寺五大殿堂,總面積6萬多平方米。
查幹浩特是白城的蒙語稱謂,意為白色之城。位於白城市的西北部,距白城、烏蘭浩特兩市均為45公裡。地理條件優越,處在大興安嶺同松嫩平原交錯地帶,地形地貌獨特。
敖牛山地處洮南市萬寶鎮境內,屬大興安嶺餘脈,為內蒙古自治區與吉林省界山。境內有山頭33個,最高海拔662.5米,群山逶迤連綿,發源於內蒙古興安盟大青山的八臺河如銀帶臨山穿過,山水相映,景色宜人。每年春季漫山遍野的杏花盛開,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哈爾淖」是蒙族語言的音譯,意思是黑色的水泡。它位於八百裡瀚海的東北部,嫩江的西岸,是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是國家A級溼地資源。這裡風光秀麗,煙波浩淼,水草連天,魚翔淺底,鳥飛雲端;這裡有一望無際的草原,奔流不息的嫩江水,景色宜人,環境優美。
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白城市鎮賚縣境內,地處松遼沉降帶北段,松嫩平原西部邊緣,為嫩江及其支流衝積、洪積低平原。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典型的溼地類型保護區,全區總面積14.4萬公頃,其中溼地面積佔全區總面積的80%以上,溼地綜合評價指標名列全省第一,是吉林省最大的溼地保留地,被譽為「吉林西部之腎」。
包拉溫都位於通榆境內,與內蒙毗連。一片鹽鹼沙海中生長著亞洲最大的一片杏林,佔地數十平方公裡。每年春季,上百萬棵杏樹同時開花,景色十分壯觀。
向海原名「香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境內,科爾沁草原中部。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典型的草原地貌。南北最長45公裡,東西最寬42公裡,西與內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與洮南市相鄰。保護區南部有霍林河貫穿東西,中部有額穆泰河流進溼地,北部引洮兒河水注入水庫。
大安嫩江灣溼地公園位於大安市城區北部,隔江與黑龍江相望,溼地類型豐富,有永久性淡水湖、洪泛平原溼地、灌叢沼澤、草本沼澤等,水質良好。大安嫩江灣溼地生態特徵顯著,溼地景觀美麗。
查幹湖,原名查幹泡、旱河,蒙古語為「查幹淖爾」,意為白色聖潔的湖,大部位於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境內,西鄰乾安縣,北接大安市,處於嫩江與霍林河交匯的水網地區,是霍林河尾閭的一個堰塞湖。一般最大湖水面307平方公裡,湖岸線蜿蜒曲折,周長達104.5公裡。蓄水高程130米時,水面面積345平方公裡。蓄水6億多立方米,是全國十大淡水湖之一、吉林省內最大的天然湖泊。
龍華寺也是東北地區較大的人文景觀和旅遊景點。融禪、教、律、密淨土於一體的綜合性道場。成為善男信女及參禪拜佛者嚮往的勝地,和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為促進松原地方經濟發展,擴大提高松原知名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松原成吉思汗文化園集歷史、生態、人文於一體,根據蒙古民族崇尚自然、自由奔放的特點,將整體建築風格設計得新穎、獨特,廣場、雕塑、聖火臺、聖祖像等眾多蒙古族元素向遊客和世人展現出來,讓更多人了解蒙古族文化歷史,在美化、綠化、亮化中注入民族文化元素,彰顯民族文化內涵,也為市民提供了觀光、健身、旅遊,蒙古族節日朝拜、祭祀的好場所。
狼牙壩,又稱泥林,位於松原市乾安縣西部,距縣城35公裡,西臨大布蘇湖,北靠大布蘇鎮。東觀「狼牙壩」,鋸齒狼牙,奇峰林立,氣勢磅薄,像一座森嚴古城堡。垛口連綿,影若將士扶望守城,嚴陣以待。
農安古塔坐落在長春西北六十公裡處農安縣內農安鎮城南門,又「佛塔、遼塔、金塔」。古塔因近千年的風雨侵蝕,損壞嚴重。解放前此塔已瀕臨坍塌,1953年國家撥專款全面修繕古塔,後因故停工,1983年又對未竟工程進行續建,終使千年古塔恢復了原貌。
電影《南京!南京!》在吉林省長春市郊外35公裡處的太平池,耗資1200萬元、搭建了一座佔地600餘畝的攝影外景場地,復原了1937年淪陷時的南京古城,真實再現71年前那段悲壯和屈辱交織的歲月。身臨其境,你會真正的感受到歷史的那份沉重。
波羅湖位於長春市農安縣西部,距離縣城35公裡,距離長春市區60公裡,周邊與5個鄉鎮接壤;溼地幅員面積180平方公裡,水面100平方公裡,水深1~2.5米,南北長25公裡,東西寬10公裡。草原面積50平方公裡,葦田30平方公裡,屬於內陸閉流鹼性淡水湖泊,是吉林省的第三大泡塘,是長春市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吉林省中部唯一的一大塊自然溼地。
淨月潭,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國家級全民健身戶外活動基地。位於長春市東南部長春淨月經濟開發區,距市中心人民廣場僅18公裡,景區面積為96.38平方公裡,其中水域面積為5.3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達到96%以上。淨月潭因形似彎月狀而得名,與臺灣日月潭互為姊妹潭。
偽滿皇宮博物院位於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光復路北側,是由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居住的偽滿洲國傀儡皇宮改建而成的博物館。它是中國現存的三大宮廷遺址之一,同時也是日本軍國主義武力侵佔中國東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統治的歷史見證。
長影世紀城,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際十大影視城榜首、中國第一家世界級電影主題娛樂園,是長影改革、二次創業標誌性工程,被譽為「東方好萊塢」、「世界特效電影之都」。位於長春市東南側淨月潭西畔,作為一個電影娛樂園、科技園、景觀園,長影世紀城充分展示了世界特效電影文化的特有魅力,這裡有以噴氣、噴味、噴液等設備展示的4D電影;有亦真亦幻的雷射懸浮電影;有宛若身臨其境的動感球幕電影;還有好萊塢環球影城中所沒有的,堪稱世界首家的5D影院。有的觀眾把長影世紀城譽為「東方好萊塢」,說「不用把國出,也看好萊塢」。
長春世界雕塑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位於長春市主幹道人民大街南端,佔地約92公頃,是一個融匯當代雕塑藝術、展示世界雕塑藝術流派的主題公園,是集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相融的一座現代城市雕塑公園。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內的查幹湖一帶特產魚類。由於特殊的氣候條件和生長環境,其品質優異,味道鮮美純正,肉質細嫩,個大體肥,肥而不膩。常食胖頭魚(特別是魚頭),可健腦益智,增強記憶力。查幹湖的胖頭魚是在純天然的狀態下生長,不投任何餌料,不施化肥料和農藥。
選用松花湖特產鮮鯉魚為主要原料,經過食用醋精淹漬而成,搭配各種新鮮的時令蔬菜和香味醇厚的調味汁,食用起來鮮嫩爽口,清淡不膩。「生拌魚」是吉林省滿族的傳統風味菜餚,其歷史悠久。起源於三四千年以前,當時這裡居住著今日滿族人的祖先「肅慎」族,將「肥美甲天下」的「鱘鯉魚」剖去魚皮,分成小塊,沾鹽而食。這種生食魚的方法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演變形成現今的「生拌魚」。
炒米,蒙語叫做「蒙古勒巴達」,就是蒙古米的意思。它是用糜子經過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再對兌酸奶和白糖等攪拌,解餓又解渴,清香爽口,是別具風味的傳統食品。由於經過水浸,使糜子皮表層中的水溶性維生素滲透到米粒中,增加了炒米中維生素的含量。是一道既美味又健康的松原美食。
又名烏日莫,製作時將鮮奶放入鍋中用中火熬煉,鍋內沸騰後上下輕輕攪拌。熬好放至第二天,將上面已經凝固的一層刮下,平放撒上白糖,晾乾即成。奶皮子營養豐富,既可作為調味品,也可與炒米、饢同食,或放入奶茶中增加香味,還可單獨食用,香甜酥脆,是來內蒙古必嘗的美食之一。
烤全羊是蒙古族非常傳統的名菜了,一般要選用體重達四十斤的綿羊,在羊的肚子裡裝進蔥、姜、鹽、辣椒等佐料,然後將整隻羊放到火上烤,烤完之後的羊依然完整。整隻羊呈跪姿放在盤子裡,不僅色澤金紅,羊皮也格外的酥脆,羊肉更是鮮嫩可口。
長春至白城至烏蘭浩特鐵路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條開通運營的跨區域動車組列車運行線路,使吉林省白城、松原市,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正式邁入動車時代,吉林省西部地區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區全面融入東北高速鐵路網。
記者:于吉
攝影:孫建一
編輯:劉洪磊
責編: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