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的真正意圖:他就是想讓天下變成自己家的

2020-12-23 秀談歷史

4000多年前,夏啟繼承大禹的王位,開啟了「家天下」的歷史。

在歷史課本上,對於這啟承禹位的描述非常簡單,就是「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由原始氏族制變成了奴隸君主制。

可一個社會制度的轉變,怎麼會這麼簡單呢?

一些不了解的人會認為是大禹改變了禪讓制,直接把王位傳給了夏啟。更熟悉這段歷史的人或許會知道,在大禹和夏啟之間,人們往往忽略掉了一個關鍵人物——伯益。

伯益是顓頊的後裔,主管山林河澤草木,傳說有馴服鳥獸的能力。他曾幫助大禹治平水土、平三苗之亂,率先帶領人們鑿井,推廣水稻種植。治水時伯益遊遍九州,記錄珍獸異物、海表山系,無遠不至,對《山海經》的著作有著深遠的影響。

伯益的這些功績,令他在當時有了極高的聲望,順理成章地成為大禹選定的繼任者。

伯益畫像

大禹之後,王位應該是伯益的,那後來為什麼是夏啟繼承了王位?

根據《韓非子》的記載,大禹認為夏啟不堪大任,因而指定伯益為王位繼承人,但是很多權力還掌握在夏啟的手中。大禹死後,夏啟帶著一幫人攻打伯益,強奪王位,把「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奪權改制很不光彩,但這也是最被人們接受的一種說法。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加和諧的版本。

《史記》中記載:大禹死後,將王位託付給伯益。此時的夏啟要為大禹守孝三年,三年過後,伯益很識趣的把王位讓了出來,回老家躲避去了。

伯益願意將王位讓出的主要原因,是諸侯們不接受伯益的領導,只認可大禹的兒子夏啟,所以伯益的讓位實在是無奈之舉。

夏啟畫像

在這兩個版本中,不管是夏啟奪權也好,還是諸侯倒戈也罷,方式雖然不同,但都證明了一件事——夏啟在國家內擁有的影響力要遠遠大於伯益。

這便是真正值得推敲的:曾經功勳卓越的伯益,為什麼聲望還不及大禹的兒子?

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夏啟奪權,實際就是大禹最想要的結果。

伯益擁有的是公認的繼承權,而大禹真正培養的接班人卻是夏啟。

導致夏啟掌握更大權力的根本原因,是大禹在歸天之前,並沒有與伯益進行權力交割。也就是說,大禹去世後,伯益根本沒有足夠的權力來管控國家,以至於後來他與夏啟對抗的時候,幾乎毫無反抗能力。

大禹畫像

大禹給了伯益一個至高的名分,但從未實際放權。

禪讓,就是在活著的時候把王位讓給有能力的人。堯在位70年時讓位給舜,之後活了28年;舜在位33年時讓位給禹,之後活了17年。

前任首領讓位後的這段時間,就是新的掌權者建立威望機會,讓權力順利過渡,免生事端。

即便如此,在舜歸天之後,大禹仍然非常忌憚舜的兒子商均,並表示將王位歸還給商均,直到他發現人心都向自己靠攏時,才放心地接手。

電視劇《大舜》中舜的影視形象

這一切是大禹的親身經歷,不可能不明白其中道理。如果他真的想讓位給伯益,那就會提前完成實際的權力交割。但事實上,大禹一直到去世都沒有任何讓位的舉動,反而讓自己的兒子夏啟擁有了超過伯益的聲望,這背後的目的非常明顯了——他不希望辛辛苦苦經營的國家落到其他人的手中。

有人或許會問,既然大禹不想繼續實行禪讓制,為什麼不公開修改制度,這樣不是更簡單嗎?

可別忘了,大禹是怎麼成為首領的。他通過禪讓製得到了王位,又親自廢除這個制度,這就好像你家樓下只有一個公共停車位,本來大家輪換著停,一個鄰居停上後突然宣布,輪流制度取消,這個車位只能他家用,遭不遭恨?就算他曾經幫你家抬過大米扛過水,買過禮物送過鞋,是不是也覺得他這人不咋樣了?

同樣的道理,大禹作為一國的首領,更不能主動修改這個制度,而且禪讓制一旦修改,也等於是在否認自己王位的合法性。大禹能做的,就是留給後人足夠的實力和機會,讓他們自己爭取。而伯益,則成了這場制度轉化過程中最大的犧牲品。

電視劇《大舜》中大禹的影視形象

縱觀史籍所有關於伯益的結局,或生或死,或和諧或殘酷。相比而言,我更願意接受《史記》中的那種相對安詳的結局:伯益看穿了這一切,完成使命後隱居箕山之陽,不再過問世事,安然終老。

多年以後,伯益的後人在秦地勵精圖治,終於坐上了天下之主的位置。或許這就是對伯益最好的安慰。

是的,伯益是嬴姓祖先。

相關焦點

  • 大禹效仿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乃鑄造九鼎,從此天下歸一
    在我國遠古時代,由於大禹治水成功,使得他在各個部落聯盟之中建立起了極高的威望,後來,「帝舜薦禹於天」,將帝位禪讓給了大禹。大禹在當上部落聯盟首領之後,為了更好地管理各部落,便下令將天下土地劃分為九州。大禹舉薦了比自己還年老的皋陶作為繼承人,結果,部落首領們對此都很有意見,認為大禹這只是做個樣子,其實是真正想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啟,根本沒有想將王位禪讓給賢德之人的打算。大禹為了讓天下部落真正臣服於他,於是,又在都城陽陳東南的塗山召開了一次「塗山大會」。
  • 大禹為什麼治了個水就得了天下?其中有多少不為人知的隱秘?
    ,結果大禹採取了「疏通」的方法,經過13年的努力終於將黃河水患消除,待到舜帝之後,大禹便坐上了天下共主的寶座,為什麼搞水利的就有如此好運氣,那讓搞農業的,搞土地的,搞稅收的,情何以堪?3,禹對舜的仇恨是他積蓄力量的源泉大禹的父親因為治水不利,罪致死,然後大禹被責命繼續治水,多少是帶有懲罰性質的,說不定舜是先舉起的閘刀後認命的大禹,禹很清楚的是父親被誰所殺,自己也有被殺的隱患,於是他吞下一切委屈和不滿
  • 揭秘老子留下五千文的真正意圖!
    在此影響下,《道德經》一書的主要受眾變成了真正的政治權謀者,從而使中華優秀的古典文化反倒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之所以片面,究其根源是沒有認知到老子作此文的真正意圖,反而從文字表象中去倒推、去猜測,最終成了捨本逐末的行為。要研究老子留下五千文的真正意圖,還需從《史記》「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的大隱行為說起。老子一生為史官,深知歷代王朝得失的根本。
  • 塗山大會:大禹定鼎九州、分封天下,建立夏王朝之盛會
    因為治洪水有功,人們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大禹治水的成功,使他在華夏部落聯盟中的威望越來越高,此時的舜帝歲數也越來越大,「帝舜薦禹於天」,將帝位禪讓給了大禹。禹伐三苗的勝利,也使以大禹為首的華夏部落聯盟的勢力擴展到了長江以南的地區,大禹為了更好地管理各地的部落,便下令將天下土地劃分為九州。大禹為了鞏固對江南地區各氏族、部落的統治,「禹南省方,濟於江」(《淮南子·精神訓》),「省方」就是巡視,即大禹以天子的身份到東南地區巡視。
  • 大禹與夏啟之間,還存在一位大帝,相傳是《山海經》的作者
    除了治水,伯益還有二大功勞:在遭受洪水侵襲的地方,根據當地地勢低洼的特點,教給民眾種植稻穀,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在糧食緊張的上古時代,伯益這一發明功勞巨大,所以帝舜將族女嫁給他,還讓他擔任虞官,掌管山澤、繁育鳥獸;發明鑿井技術,《呂氏春秋·勿躬篇》記載「伯益作井」,井的出現讓先民可以不再逐水而居,北方廣大平原地區逐漸為先民充斥,得以開發,這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
  • 大禹VS波塞冬:《天下》帶你圍觀中外海王史詩級巔峰對決
    山海一念少年起誓,大禹英姿氣派意氣風發!在《天下》過往的劇情裡,少俠只知大禹都是以「首飾名」出現在玩家視野中,但在全新開啟的山海篇章中,大禹將以「有血有肉的新形象」正式降臨大荒,以信念和執著書寫一段披荊斬棘的治水傳奇。
  • 家有嬌妻女嬌,大禹卻跑去和瑤姬治水:難怪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正在懵逼,只聽天際一聲震響,雲霞訇然散去,露出一座輝煌雄偉的宮殿來。那位華麗炫目的女神,正端莊地坐在宮殿正中,威嚴無比。她把自己所有美好的姿態都展現遍了。這位神女就是南方天帝炎帝的女兒,瑤姬。大禹感到疲憊,他想要有一個家,想要一個兒子。好巧不巧,剛有這個念頭,一頭九尾白狐出現了。大禹看著白狐,忽然想起民間流傳的歌謠,大意是「誰見到九尾白狐,誰就可以稱王;誰娶了塗山氏的女兒,誰就可以興旺」。
  • 夏朝的緣起——大禹真的是傳位給啟的嗎?
    因為禹治水有功,舜就將部落聯盟首領的權位傳給他。歷史上把這種傳位給賢能人的制度稱為「禪讓制」。後來禹在同其他部落的鬥爭中取得了勝利。約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但禹死之後,他的兒子啟奪得了王位,並傳位給自己的後代。
  • 立足於此,或能揭開老子留下五千文的真正意圖!
    在此影響下,《道德經》一書的主要受眾變成了真正的政治權謀者,從而使中華優秀的古典文化反倒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之所以片面,究其根源是沒有認知到老子作此文的真正意圖,反而從文字表象中去倒推、去猜測,最終成了捨本逐末的行為。要研究老子留下五千文的真正意圖,還需從《史記》「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的大隱行為說起。老子一生為史官,深知歷代王朝得失的根本。
  • 大禹的兒子啟是怎樣得到王位的?
    據說大禹之後的王位本來不是啟的,可是啟是怎麼得到父親這個王位的呢?大禹本來要按照禪讓制度傳位給皋陶(gao yao),但皋陶短命早亡沒那個福氣 大家好,我是燕歸來,喜歡看歷史故事的女子,就是想把自己知道的講出來,如果您也喜歡歷史歡迎關注我,可以讓我知道更多獨特的歷史知識。
  • 《中國神話傳說》——11.大禹時代的神話傳說
    十一、大禹時代的神話傳說      大禹的誕生      奉命治水      大禹和他的妻子      遍治天下諸河,丈量天下      登山祭神,歸功於天      開創夏朝,鑄造九鼎關於大禹的誕生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大禹是從死後的鯀的腹部飛出的一條龍
  • 大禹鑄九鼎,九鼎之上真有詮釋奇書《山海經》的《山海圖》嗎?
    一般來說,大禹不算夏朝的第一位皇帝,畢竟在大禹治國時期,理論上還屬於禪讓制,傳賢不傳子的,為了方便管理天下,大禹一改前幾任王對天下的規劃,劃天下為九州,州設州牧。直到其子夏啟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 龍虎環抱的石柱山是大禹繫舟處,如果舟能找到,唐河就發達了
    千裡淮源很少有人知道,大禹治水治的是淮河,大禹治水的主要活動軌跡在豫南,然後沿淮河直下安徽江浙,要不是大禹會天下諸侯於稽山的話,會稽山的名字有是怎麼來的呢?唐河同樣有個故事,說古時候,這裡一片汪洋,最後的人們被大禹救上大船,拉到了石柱山,靠岸上山,活了下來。最後,大船上面有了土地,變成了唐州,人們又可以在這裡耕種生活,繁衍生息了。
  • 他從爸爸屍體蹦出,變身成熊嚇跑老婆,大禹的傳說比外星人還離奇
    且不論開天闢地之後的那些造物大神,就拿我們熟悉的大禹來說,他的身世就足以令人咋舌。根據史書的記載,大禹的爸爸是「鯀」。鯀是君主「堯」時代的人物,他奉命去治理四處泛濫成災的洪水,但只懂得堵而不懂得疏,因此怎麼弄都弄不好。眼看跟君主定下的期限就要到了,他很為難,要是完不成任務,會死翹翹的。
  • 大禹的歷史定位 |
    大禹是誰?古今家喻戶曉:「大禹是古代的治水英雄」。回答沒錯,但嫌不足,其實,大禹的本原形象豐滿、崇高得多!
  • 他的第一任妻子變成石頭後,他又娶了她的妹妹,一下兩個,厲害
    塗山姚知道治水是天下大事,很仰慕大禹的志氣和膽略,就嫁給了大禹,挑起了撫養孩子的擔子。塗山姚帶著孩子,天天在村口等爹。一黑一白是一天,熱一冷是一年。寒寒暑暑地過了五載,啟就長成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兒童,知道跟娘要爹了。一天,塗山姚聽說治水的隊伍鑿開了龍門口,正順勢往下疏通。工地已經移到崇山的北坡。她多麼想見到丈夫啊!
  • 北靜王不是賈寶玉好朋友,他對賈家的算計,才是賈家抄家真正原因
    不算八十回後續書,北靜王真正出場只有一次,就是秦可卿出殯。還有兩次側面出場,一次是老太妃去世與賈家租賃院子,一次是賈母生日,北靜王也有出席。都與賈家有關係。作為賈寶玉的「好朋友」,北靜王對賈家也好得過分。那麼,他與賈家到底什麼關係?[一]北靜王不軌北靜王的不軌說了很多次。主要體現在這麼幾個方面。一,秦可卿葬禮身為王爵不得聖旨,執意出席違法。
  • 商紂王是怎麼把自己的天下玩完的?
    商紂王劇照 在中國遠古時期,當時還是舜為天子的時候,他的手下有四個大臣被人稱為「朝廷四嶽」,分別是后稷、大禹、皋陶和契。 后稷分管天下的農業;大禹分管天下的水利;皋陶分管天下的司法;契分管天下的文教。 這個后稷,他可是中國遠古時期的種糧能手,百姓們吃的糧食種類都是由他找出來的,在當時他受到百姓很高的崇敬。他的第十三代孫就是西伯文王,也就是這個西伯文王的兒子周武王帶領部隊推翻了天下之主商紂王。
  • 大禹去世之後,禪位於一大臣,為何最後卻是夏啟得到了王位
    帝堯時代,皋陶已是士官(掌管刑法),歷經堯舜禹三個時代,長期擔任掌管刑法的「士師」 職務,以正直聞名天下,堅持公平公正,強調「法治」與「德政」的結合,讓百姓信服,後世尊為「中國司法始祖」。於是,大禹將皋陶確定為第一繼承人,準備死後禪位於他。但皋陶歷經堯舜禹三代,年齡太大,大禹還未去世時,皋陶就先死了,於是大禹又挑選了一位繼承人——伯益。
  • 崇州朱崇河,就是朱利和大禹父親家門口的河?
    樹有根,水有源。泉水河從哪裡來的,泉水叮咚響,因為泉水河在文井江(西河)的旁邊,我一直以為泉水河是突然地上冒出來的。今天我們要大話的是泉水河的上源朱崇河,就大話西遊記一樣,西遊記本來就是神話,所以更可以大話。神話總是和傳說聯繫在一起變成神話傳說。俗話說真三國,假封神,西遊記,豁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