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臺灣媒體的最新報導稱,裕隆集團計劃新一輪縮減開支和轉型計劃,而裕隆與東風汽車已經就納智捷品牌退出中國大陸市場達成基本共識。由於涉及客戶服務和終止共同項目的法律程序,雙方仍在商談細節。
這已經不是東風裕隆第一次被傳退市,去年6月就已經有媒體爆料,東風裕隆將在兩年內關停,不過當時東風汽車和東風裕隆都出面予以否認。
這一次,東風汽車方面沒有直接否認,而是表示股東雙方正在探討東風裕隆的發展,目前沒有解決方案。
早在2017年,由於股東雙方的分歧,東風汽車就已全面撤出東風裕隆的經營管理。此外,東風裕隆杭州生產基地發現,該公司當時就已經處於生產停頓狀態。
從輝煌走向衰落
東風裕隆是東風汽車與臺灣裕隆集團2010年底成立的合資公司,也是海峽兩岸首個以大中華自主品牌定位的汽車製造企業,總部位於杭州蕭山。
由東風汽車與裕隆汽車以50:50股比合資組建,生產裕隆自有品牌"納智捷"的產品。2013年,東風汽車與裕隆汽車再度以50:50股比合資組建東風裕隆銷售公司,負責銷售東風裕隆生產的產品。
據乘聯會數據,2015年,東風裕隆銷量達到歷史最高的6萬輛之後,銷量開始連續下滑。
納智捷的銷量從2016年開始出現下滑,當年銷量4.05萬輛,跌幅超過32%。到2017年,納智捷的銷量已經暴跌至1.75萬輛,虧損14億元。
而2018年,是國內汽車銷售環境開始惡化的一年,此時想要發力的納智捷更是有些力不從心,但翻看東風裕隆2018年的銷量,全年僅銷售7,025輛新車,不足某一些車型一個月的銷量。此時,或許已經註定了納智捷離開的命運。
2018年僅售出汽車7056輛,同比下滑60.9%。進入2019年,東風裕隆境況並未好轉,銷量跌至1947輛。今年前九月,東風裕隆的產銷量分別為22輛和77輛。
目前,納智捷官網顯示共有8款車型,分別為URX、U5 EV、U5 SUV、全新優6、銳3、全新納5、優6 SUV和新大7 MPV,但實際在售車型僅有U5 SUV、優6 SUV和URX,其餘車型均處於停售狀態。
被"質量"和"口碑"雙重壓垮
究其原因則是,由於研發水平停滯、產品戰略出現問題,用戶口碑崩塌,產品保值率低,納智捷的銷量隨即急轉直下,直到如今破敗的境況,成為消費者口中的段子品牌。
以納智捷大7 SUV為例,這款車曾是該品牌的明星產品,也是東風裕隆推出的首款車型,於2011年9月正式上市,售價高達17.98-29.30萬元,是當時價格最高的自主汽車之一。憑藉越級的科技配置與大尺寸、大空間,起初大7 SUV銷量也不俗。後期由於油耗高、保值率低等口碑危機,銷量狂跌,直到2018年8月正式停產。
由於油耗過高,被網友編成段子,並成為了納智捷的標籤。叫做納智捷是"中石油中石化戰略合作夥伴"。並在微博上受到中石化的調侃。
然後就是產品質量問題,大概也是從2013年開始,關於納智捷行車安全問題的投訴愈來愈多,拉橫幅、堵4S店鬧事的車主比比皆是,"納智捷技術不行"已經成了公開的論點。論壇上搜搜納智捷車主的點評,也大多都是抱怨和訴苦,時至今日還是投訴不斷。
綜合東風裕隆納智捷品牌多年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個被"質量"和"口碑"雙重壓垮的品牌。
總結: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分析認為,早年嘗到SUV市場甜頭的東風裕隆,並沒有堅持走好SUV這條路,先是過早進入豪華MPV市場,接著又直接殺入競爭最為慘烈的A級車市場。不但新的細分市場開拓不理想,原有的優勢也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逐漸弱化。"沒有核心技術,缺乏質量意識,因此產品不具備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