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遠見》書評開篇提到,《遠見》主要談論了年輕人進入職場之後所面對的最重要的三件事,第一件事談論「職場燃料」,什麼是職場燃料呢?簡單講就是關於你將如何分配時間,如何擴張人脈,以及如何在對工作中遇到的事情進行決策等話題,具體我下一章詳細分享自己的理解。
第二件事談論「危機處理」,危機就是字面意思,關於你在職場上怎麼處理職業與家庭關係,怎麼處理職場各種危機以及怎樣處理中年危機。
第三件事,也就是我想分享的「職場生涯」。為什麼第二篇講它呢,因為只有當你明白職業生涯的概念時,你才會改變你的觀點,不再把職業局限於一份工作,不再把你寶貴的注意力局限於人際交往的明暗規則,也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爭取頭銜、晉升、辦公環境、薪水以及榮譽獎勵上,而是從整個職業生涯的長度去布局,去謀劃。
除了以上,只有當你明白職業生涯的概念時,當你內心時刻憧憬人生達到巔峰時的絢爛畫面,在你處於至暗時刻,在你迷茫、困惑、絕望到自暴自棄的時候,每當你想起這個畫面,你才會生出一分勇氣,這勇氣才支持你走出至暗當下,才有機會站在山巔吹著南邊來的微風,看著山下風景如畫,很輕鬆的笑了一下。
就像,我始終相信走出至暗時刻的武漢將會是未來最耀眼的一顆明星城市,因為一個城市具備了走出至暗的勇氣與能力,這勇氣與能力也可以帶他走向巔峰,所以牛人在武漢尋找機遇,普通人歧視武漢。
1 :搞清楚什麼是職業生涯:
職業生涯不是百米衝刺短跑,而是一場長達45年的馬拉松,明白這一點,你就知道,職場拼的不是快,而是誰能走到最後。
哪怕你開頭比別人慢上幾個年,又或者別人開著法拉利,你騎著吭哧吭哧的破自行車,只要你能跑完全場,你就是最靚的崽。
它也不局限於一份工作,現在很少有人會在一家企業裡幹一輩子。個人能力隨著工作年限的成長,總會跳槽到更好的企業裡。或者隨著突發性事件,比如疫情,經濟危機,公司倒閉,你不得不進入市場重新擇業。
但無論你換幾份工作,在你職場的45年裡,你可能會經歷職業生涯的三階段:強勢開局,達到高點,持續發揮影響力。因為這三個階段代表著你個人能力與地位的成長,普通職員—管理者—合伙人/顧問。
2:在每個階段我們該做什麼?
在《侯衛東官場筆記》裡,很多讀者留言說,小說後半部分寫的沒有前半部分的精彩,有人分析是因為作者沒有做到省市領導,沒搞明白這一層級的人想啥,做啥,也不知道他們日常工作接觸到啥,寫出來的細節經不起推敲,所以寫的沒有鄉鎮工作那麼傳神,中國有句老話「知行合一」講的也是這個意思。
就像筆者作為基層小職員,每天所面對的也是基層工作,筆者完全可以分享基層員工對工作的理解,至於後兩者,趕鴨子上架硬要我瞎談,我也憋不出來,就算憋出來的也是胡說八道,還不如直接分享書中的觀點。
如果未來有一天,筆者深入了解後兩者或者極其幸運走上管理崗位,再進行深入的談論吧。
關於強勢開局
首先你要找到一份工作,這份工作不是因為你沒得選,而是你在權衡利弊,深思熟慮的決定,於多種選擇中挑選出一個最適合你的。
你可能要從大一在心智中就種下一枚種子:
了解你喜歡什麼?
你不喜歡什麼?
你擅長什麼?
你不擅長什麼?
我畢業後要進入什麼行業?
進行業裡哪一類公司?
我現在需要做什麼才能進入那一類公司?
你甚至要在高考志願前就要吃透這些。就像筆者,在十多年前的一個看起來與往日沒什麼不同的下午沒多想的小手一揮,填上土木工程,把自己之後十幾年圈定在土木行業裡,要知道,筆者可是經才絕豔的小仙女……
然而,很多人的現實比我更絕望。好多人畢業之後才發現自己選了天坑專業,難就業,工資低,工作危險,一畢業就開啟被社會毒打到死去活來之旅。
沒關係,毒打之後就會哭,哭完之後腦子清醒了就會想辦法。你要趁著畢業之後的五六年之內,實習、工作、跳槽,通過不斷的試錯,摸索選定你的行業,為你後半生畫出準確的第一筆。
就像筆者在前期被社會毒打老實之後,在前兩年,通過不斷與前輩溝通,慢慢確定自己的路線。注意,要與前輩溝通。是牛人前輩,不是除了嘴巴啥都很衰的中年男人。
怎麼尋找牛人?你大學教授呢?你網上認識的行業牛人呢?你實習公司裡的老總呢?這些人知識淵博,背景深厚,不僅能夠為你提供有用的行業知識,甚至可以為你提供工作信息,甚至幫你介紹工作。那找到了他們需要溝通啥?怎麼溝通?我列個幾個問題:
1:您當初是怎樣入行的?
2:您走到這一步,您覺得哪些能力和素質重要?
3:您經歷過什麼樣的困難?為此做出的努力甚至犧牲過什麼?
4:您是怎樣走到今天的?您當初的發展路線是什麼?
細節越多越好,就像寫文章,寫的細節越多越好越真實。
你還可以找到那些離開的前輩:
1:您離開的原因是啥?
2:您怎麼看待您的離開的?
當你與牛人交流之後,慢慢思索,結合你自身的條件,總會找到一條適合你的路,但我想說的是,在跟牛人之前,你需要充分利用搜索能力搜索資料以致對整個行業有個大概的了解,而不是帶著空腦袋去聽。
成為某一行業熟手
開局之後,你將會面臨一個問題,成為行業熟手。只有成為熟手,你才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你的工作才真正產生效益,你才真正能被牛人注意,才有可能,僅僅是有可能,進入管理層。如果不成為熟手,等你利用價值消失時,單位踹你時,下手特別狠。
熟手是很容易的,有個一萬小時定律:就是說,任何事,只要你堅持一萬小時,就能成為專家。其實,不必這麼久,只要刻意練習,三到五年,你就能成為熟手。
我還是舉個我自己的例子吧。我之前對專業,咋說呢,有點霧裡看花的朦朧美,在發展到對它絕望之前,我做出了改變。我一直在堅持一點,凡是對於路橋上不懂的點,我就提出一個問題,具體到具體內容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追本溯源,從各個專業網站,比如知網,百度文庫,從書上,比如行業的所有規範,尋找我想要的答案來回答關於這個問題。然後把我的思考總結內容記錄在我的文檔裡,目前已經寫了63篇,讓我對路橋專業熟悉很多,我想如果我再堅持下去的話,差不多兩年多,我就成為熟手了。
這種思考路徑來源於我的領導的啟發。在工作方法上也是這樣,對於好的工作經驗,我就隨手總結下來,記錄在自己的小號裡,等到積少成多了,再一次性分享給別人。
所以,想要成為熟手,我概括了一下,你需要:
1:你需要找到你行業的牛人,讓他認可你,指導你。牛人的核心價值不在於他手握的資源,而在於他如何獲得,駕馭資源,也就是,你搞明白他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2:你要具備敏銳的學習意識,從工作中發現一切學習的機會,把你的日常工作和你的思考記錄下來,並及時總結。比如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件事情的發展經過,你從中的得到的收穫,你從中不足的地方,你是怎麼解決的?
3:你要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追本溯源那些優質內容,同時,要具備付費意識,因為真正的優質內容都不是免費的,同時,與真正牛人打交道也不是免費的。
打造名望
《烏合之眾》之中,是這樣談論名望的:這是一種獨立於一切頭銜,一切權利的品質,只為少數人所擁有,它使他們能對周圍的人施展真正神奇的魔力,即使他們與這些人的社會地位齊平,並且連任何尋常的統治手段都不具備。他們讓周圍的人接受自己的觀念與感受,而眾人服從他們,就如同那些本可以輕易吃人的野獸,對馴獸師俯首帖耳。
用現在的話說,名望即流量,流量即人民幣。在職業生涯的第一階段,你可以將精力和時間投入社交聲望建立中,即建立你在社交平臺和整個行業的聲望。
你可以分享你的背景經驗,工作經歷,工作成就,專業貢獻。如果你是什麼都沒有的小白,具體你可以每天整理工作內容,對工作進行反思和總結,記錄你的成功心得,分析其中的錯誤,如果搞不懂就在網際網路上尋求解決方案,然後每天整理,每天記錄相關信息,培養專業輸出的習慣,發表在微博,寫知乎,寫頭條,寫公眾號……等等,你也去演講,拍視頻,發抖音,西瓜……這些都是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改善職業生態系統的良好途徑。
就像我寫現在寫書評,倒逼自己讀書成長,也能讓別人通過我的書評去了解我的真實性格,真實能力。
當然了,最重要的一點,你看其他姑娘,長得漂亮只能默默等待別人誇,別人一般不誇她,就算誇也誇不到點子上。你看我,在自己文章的一畝三分地裡,想怎麼誇自己就怎麼誇自己,其他人只能眼睜睜看著我非常不要臉的誇自己,一點反駁之力都沒有,無形中比別人多了一個非常強勢的渠道。
好了,不開玩笑了,關於名望創建,我總結下下:
1:選定你的專業,從專業中細耕耘,形成專業度;
2:找出你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創建你的個人標籤
3:吸引讀者,增長粉絲,擴大你的影響力。
關於職業生涯如何強勢開局:職業定位,成為熟手,打造名望。
聚焦長板 達到高點
這個階段你的身份將從執行者走向管理者,你的視野不再局限,廣要俯仰全局,細要具體而微,我就不瞎扯了,直接分享書中的觀點吧:
1:你還是要不斷問自己三個問題:我擅長什麼?我愛好什麼?這個世界需要什麼?一旦我們明白了什麼東西能讓自己與眾不同,就需要投入時間培養他。
2:你還要去判斷,你的職業路徑是否正確,你甚至要做好心理準備,我可能推翻一切,從新開始。
優化長尾 持續發揮影響力
這個階段,你將創業或走向顧問……等等,同樣分享書中的觀點,你的職業生涯後期並不一定就得被人遺忘,你退休之後也不意味打擊。尋找一條可以穩定延續到老的可持續職業道路。從執行或領導的角色變成顧問或輔助的角色,你可以從之前的技能找出對新組織有用的部分,你的思維可以從「行動者」轉變為「建議者」。
合理規劃第三階段的建議:
1:試驗,自願接受挑戰。
2:創業,開闢全新領域。
3:管理學習曲線,成為行業顧問。
我覺得分享職業生涯的意義不是去教什麼方法論,而是像我之前對自己做的那樣,在看我文章的年輕人心裡種下一枚小小的「我未來做什麼,我將達到什麼高度的」種子。
就比如筆者在一年前在腦海中種下一個思考種子:我到底該做些什麼呢?剛開始的時候,我的大腦裡一片空白,隨著時間飛快的流逝,我的大腦還是一片空白,再過了一段時間,竟然還是一片空白,算了,就這樣吧。
後來經歷了一些事情,這顆種子隨著這些事情在我心裡砰一下子生根發芽了,哦,原來我能靜下心來看書,我就把我讀書的收穫毫不保留的分享給別人,同時,也因為我能靜下心來,所以,我就認認真真把自己的工作一點一滴做好,從工作中積累經驗,毫無保留分享給別人,希望那些如我一樣,被社會毒打到渾身發情發紫發黑的一臉萌比還不知道咋回事的可憐孩子,看著我的成長經歷,能受到鼓舞:你看那個除了長的好看啥都不懂的小傻瓜都能找到自己的道路,我這麼絕頂聰明,怎麼可能找不到!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我想,無論你之後達到多高的位置,手握多大的權利,享有多大的話語權,當你於寂靜無人之處的山巔,坐在一處石椅上,吹著南邊寂靜清爽的風,欣賞沿著陡峭山坡層層向上青翠馨香的綠茶,不經意間瞥見通往此處的來時路,你會想起多年前你腦海裡那個微不足道的念頭,也正是因為這個念頭,你將從微小的積累,櫛風沐雨,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走向走向屬於你自己的山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