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癌症中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從發病數來看,胰腺癌並不算特別高,但胰腺癌居全國惡性腫瘤死亡第6位,而且大部分發現時已是晚期,因此胰腺癌被稱之為「癌王」。今天咱們就來簡單說說胰腺癌。
胰腺,是一個狹長的腺體,橫臥在人體上腹部腹膜後,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和內分泌器官。胰腺可以分為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外分泌腺主要分泌胰液,負責消化蛋白質、糖和脂肪;內分泌腺由叫做胰島的細胞團組成,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等對血糖進行調節。
胰腺癌指的就是胰外分泌腺發生的腺癌,它惡性程度高,病程短,發展和惡化速度快,發現時多是晚期,因此治療效果不理想,死亡率極高。
胰腺癌為何兇殘?
1.難發現
胰腺癌的可怕之處之一就在於其發現困難,如果不是刻意做相關影像學和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很難在早期確診。因為胰腺躲在右上腹的一個小角落裡,周圍被胃、十二指腸、腎這些器官圍著,非常隱蔽,出了問題,常見的檢查方法很難發現。
胰腺癌早期幾乎沒有不適,或僅有輕度上腹部非特異性症狀,比如中上腹部範圍廣大、不易定位、性質模糊的飽脹不適、隱痛或鈍痛,乏力,食慾不佳,消化不良等。由於胰腺癌的臨床表現沒有特異性,也缺乏比較準確的直接檢查方法,因此早期診斷比較困難,而等到出現腹痛、黃疸、納差、消瘦等症狀時,基本已是晚期,喪失了根治手術的機會。
2、治療效果不佳
胰腺癌惡性程度高,起病隱匿,發展快,發現時大多處於晚期,約80%的病人因為腫瘤侵犯局部重要血管或者轉移而喪失了手術切除機會。它又對放療、化療由不敏感,平均生存時間約6-9個月,總體療效並不那麼滿意,總體5年生存率比較低,能夠手術切除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也就是兩年多,如果出現轉移,生存期不到半年。如此差的預後,使胰腺癌被國際醫學界列為「21世紀的頑固壁壘」。
3、死亡率較高
儘管目前胰腺癌治療手段較多,但由於疾病惡性程度太高,因此死亡率較高。
早期篩查出胰腺癌至關重要
一、首先我們需要重視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年齡超過40歲,有範圍較廣的上腹部不適,且很難精確描述不適的部位和性質的;
有胰腺癌家族史的;
有慢性胰腺炎病史的;
長期吸菸、飲酒或接觸有害化學物質的;
突發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症狀突然加重的;
腹痛或後背痛伴有多發靜脈血栓的。
二、長期吸菸、飲酒是胰腺癌的危險因素
以上這些高危人群需要提高警惕,進行定期體檢,如有不適,應當及時檢查。
當然,不是說高危人群以外的人就可以高枕無憂,只是中槍的機率小一些而已。
胰腺癌如此可怕,我們又該如何預防呢?專家支招:
因為胰腺是分泌消化酶的重要器官,特別是脂肪酶,在胰腺恢復期間,如果遇到大量的高脂肪、油膩食物,就需要大量脂肪酶來消化,這樣就會給脆弱的胰腺造成負擔。所以大家平時要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糖和高油食物,宜遵循「兩低一高飲食」原則,即低脂肪、低蛋白質、高纖維素飲食。
巨大突破——納米刀治療胰腺癌
總之,高危人群加強篩查、重視體檢對於胰腺癌的發現及治療都有著積極意義。目前,納米刀是FDA批准不久的一項腫瘤治療新技術,比傳統的冷熱消融更精準的消滅腫瘤細胞,同時對正常組織影響較小,所以能安全的應用於胰腺癌,肝門部肝癌等重要危險器官的消融,讓以前冷熱消融不能夠治療的腫瘤變得可以治療。
納米刀最早於2011年被美國FDA批准,2013年的時候覆大腫瘤醫院副院長牛立志教授在美國參加世界腫瘤介入大會的時候,一個美國醫生在會議上報告了八例胰腺癌使用納米刀的病例,效果很好,這使牛立志教授印象很深,並開始關注這項技術,同時去美國學習。美國Martin教授發現對局部進展期胰腺癌採用納米刀聯合放化療的治療方案,比單純放化療生存期延長了近一倍,這是胰腺癌治療一個巨大的突破。
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在牛立志博士的帶領下,於2015年率先引進「納米刀」(不可逆電穿孔)技術至中國,發表了國內第一篇納米刀動物實驗研究性論文《不可逆電穿孔消融兔腎研究》,並且在醫院建立起納米刀專家治療團隊,主編國內第一部納米刀專著《腫瘤消融新技術——不可逆性電穿孔》;成功開展中國大陸第一臺納米刀消融手術,迄今為止納米刀消融治療已超過5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