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杜甫《兵車行》

2021-02-13 唐詩宋詞古詩詞

唐詩宋詞古詩詞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裡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詩詞

車輛隆隆響,戰馬蕭蕭鳴,出徵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爹娘妻子兒女奔跑來相送,行軍時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見鹹陽橋。攔在路上牽著士兵衣服頓腳哭,哭聲直上天空衝入雲霄。
路旁經過的人問出徵士兵怎麼樣,出徵士兵只是說按名冊徵兵很頻繁。有的人十五歲到黃河以北去戍守,縱然到了四十歲還要到西部邊疆去屯田。到裡長那裡用頭巾把頭髮束起來,他們回時已經白頭還要去守邊疆。邊疆無數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開拓邊疆的念頭還沒停止。您沒聽說漢家華山以東兩百州,百千村落長滿了草木。即使有健壯的婦女手拿鋤犁耕種,田土裡的莊稼也長得沒有東西行列。更何況秦地的士兵又能夠苦戰,被驅使去作戰與雞狗沒有分別。
儘管長輩有疑問,服役的人們怎敢申訴怨恨?就像今年冬天,還沒有停止徵調函谷關以西的士兵。縣官緊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稅,租稅從哪裡出?如果確實知道生男孩是壞事情,反而不如生女孩好。生下女孩還能夠嫁給近鄰,生下男孩死於沙場埋沒在荒草間。您沒有看見,青海的邊上,自古以來戰死士兵的白骨沒人掩埋。新鬼煩惱地怨恨舊鬼哭泣,天陰雨溼時眾鬼悽厲地發出啾啾的哭叫聲。

兵車行:選自《杜詩詳註》。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中後期。當時唐王朝對西南的少數民族不斷用兵。天寶八年(749),哥舒翰奉命進攻吐蕃,石堡城(在今西安北部)一役,死數萬人。十年(751),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率兵八萬進攻南詔(轄境主要在今雲南),軍大敗,死六萬人。為補充兵力,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往軍所,送行者哭聲震野。這首詩就是據上述情況寫的。這是一首樂府詩。題目是詩人自擬的。
轔(lín)轔:車輪聲。《詩經·秦風·車轔》:「有車轔轔」。
蕭蕭:馬嘶叫聲。《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
行(xíng)人:指被徵出發的士兵。
耶:通假字,同「爺」,父親。
走:奔跑。
鹹陽橋:指便橋,漢武帝所建,故址在今陝西鹹陽市西南,唐代稱鹹陽橋,唐時為長安通往西北的必經之路。
幹(gān):衝。
過者:過路的人,這裡是杜甫自稱。
但云:只說
點行( xíng )頻:頻繁地點名徵調壯丁。
或:不定指代詞,有的、有的人。
防河:當時常與吐蕃發生戰爭,曾徵召隴右、關中、朔方諸軍集結河西一帶防禦。因其地在長安以北,所以說"北防河"。
西營田:古時實行屯田制,軍隊無戰事即種田,有戰事即作戰。"西營田"也是防備吐蕃的。
裡正:唐制,每百戶設一裡正,負責管理戶口。檢查民事、催促賦役等。
裹頭:男子成丁,就裹頭巾,猶古之加冠。古時以皂羅(黑綢)三尺裹頭,曰頭巾。新兵因為年紀小,所以需要裡正給他裹頭。
還(huán)
邊庭:邊疆。
武皇:漢武帝劉徹。唐詩中常有以漢指唐的委婉避諱方式。這裡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唐人詩歌中好以「漢」代「唐」,下文「漢家」也是指唐王朝。
開邊:用武力開拓邊疆。
漢家: 漢朝。這裡借指唐。
山東:崤山或華山以東。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外,統稱山東。
荊杞(qǐ ):荊棘與杞柳,都是野生灌木。
隴(lǒng)畝:田地。
隴,通「壟」,在耕地上培成一行的土埂,田埂,中間種植農作物。
無東西:不分東西,意思是行列不整齊。
況復:更何況。
秦兵:指關中一帶的士兵。耐苦戰--能頑強苦戰。這句說關中的士兵能頑強苦戰,像雞狗一樣被趕上戰場賣命。
長者:即上文的"道旁過者",也指有名望的人,即杜甫。徵人敬稱他為"長者"。"役夫敢申恨":徵人自言不敢訴說心中的冤屈憤恨。這是反詰語氣,表現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態。
役夫:行役的人。
敢:豈敢,怎麼敢。
且如:就如。
關西:當時指函谷關以西的地方。這兩句說,因為對吐蕃的戰爭還未結束,所以關西的士兵都未能罷遣還家。
縣官:官府。
比鄰:近鄰。
青海頭:即青海邊。這裡是自漢代以來,漢族經常與西北少數民族發生戰爭的地方。唐初也曾在這一帶與突厥、吐蕃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煩冤:愁煩冤屈。
啾啾:象聲詞,形容悽厲的哭叫聲。

《兵車行》是杜詩名篇,為歷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徵戰,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

在藝術上也很突出。首先是寓情於敘事之中。這篇敘事詩,無論是前一段的描寫敘述,還是後一段的代人敘言,詩人激切奔越、濃鬱深沉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匯在全詩的始終,詩人那種焦慮不安、憂心如焚的形象也仿佛展現在讀者面前。

其次在敘述次序上參差錯落前後呼應,舒得開,收得起,變化開闔,井然有序。

第一段的人哭馬嘶、塵煙滾滾的喧囂氣氛,給第二段的傾訴苦衷作了渲染鋪墊;而第二段的長篇敘言,則進一步深化了第一段場面描寫的思想內容,前後輝映,互相補充。同時,情節的發展與句型、音韻的變換緊密結合,隨著敘述,句型、韻腳不斷變化,三、五、七言,錯雜運用,加強了詩歌的表現力。

如開頭兩個三字句,急促短迫,扣人心弦。後來在大段的七字句中,忽然穿插上八個五字句,表現「行人」那種壓抑不住的憤怒哀怨的激情,格外傳神。用韻上,全詩八個韻,四平四仄,平仄相間,抑揚起伏,聲情並茂。

再次,是在敘述中運用過渡句和習用詞語,如在大段代人敘言中,穿插「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和「君不見」、「君不聞」等語,不僅避免了冗長平板,還不斷提示,驚醒讀者,造成了迴腸盪氣的藝術效果。

詩人還採用了民歌的接字法,如「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等,這樣蟬聯而下,累累如貫珠,朗讀起來,鏗鏘和諧,優美動聽。最後,採用了通俗口語,如「耶娘妻子」、「牽衣頓足攔道哭」、「被驅不異犬與雞」等,清新自然,明白如話,是杜詩中運用口語非常突出的一篇。

前人評及此,曾這樣說:「語雜歌謠,最易感人,愈淺愈切。」這些民歌手法的運用,給詩增添了明快而親切的感染力。

猜你喜歡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柳宗元《漁翁》

王維《老將行》

回復唐詩」、「宋詞」,即可查詢詩詞。

相關焦點

  • 唐詩79 《兵車行》 (杜甫)
    《唐詩三百首》【第四卷:七言樂府】10.杜甫: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這樣一個行軍相送的場面,古今皆有,但如此倉促、混亂、悲慘,說明戰爭正在進行,社會處於混亂動蕩之中,百姓正在遭受苦難。父母送兒、妻子送夫、兒女送爹,說明一個家庭的主要勞動力被抓走了,只剩下老弱婦幼。「走」,奔跑之意,既說明不忍分別,又點出行軍之急。這一走,兇多吉少,誰知道是死是活?
  • 一天一首古詩詞 |《兵車行》唐 杜甫
    這是一首反對唐玄宗窮兵黷武的政治諷刺詩。全詩借徵夫對老人的答話,傾訴了人民對戰爭的痛恨和它所帶來的痛苦。地方官吏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橫徵暴斂,百姓更加痛苦不堪。這是詩人深切地了解民間疾苦和寄予深刻同情的名篇之一。  全詩以「道旁過者問行人」為界分為兩段:首段摹寫送別的慘狀,是紀事;次段傳達徵夫的訴苦,是紀言。
  • 每天一首古詩詞|杜甫: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杜甫一生思報國,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然而長期被壓抑而不得施展。因著詩文寫得好,而得到名氣,實則不是杜甫的心願。他此時確乎是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並非因為老和病,而是由於被排擠。
  • 唐詩三百首|兵車行
    杜甫《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杜甫《登嶽陽樓》
    作者介紹: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兵車行》(作者:杜甫 朗誦:焦晃)
    兵車行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陳陶《隴西行》
    唐詩宋詞古詩詞
  • 一天一首古詩詞——涼州詞
    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云:「《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河」一作「沙」,「遠」一作「直」。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 一天一首古詩詞:江雪
    唐詩宋詞天天讀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用具體而細緻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誇張概括,錯綜地統一在一首詩裡,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張繼《楓橋夜泊》
    唐詩宋詞古詩詞
  • 每日一首古詩詞丨《新安吏》丨唐詩三百首丨杜甫
    「客」,杜甫自指。以下一切描寫,都是從詩人「喧呼聞點兵」五字中生出。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這是杜甫的問話。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定製:男女十六歲為中男,二十一歲為丁。至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又改以十八歲為中男,二十二歲為丁。按照正常的徵兵制度,中男不該服役。杜甫的問話是很尖銳的,眼前明明有許多人被當作壯丁抓走,卻撇在一邊,跳過一層問:「新安縣小,再也沒有丁男了吧?」
  • 人的一生註定是孤獨的旅程,杜甫的唐詩名句更是寫出孤獨最高境界
    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有大量的古文,古詩詞反倒是變得更少了。不過入選的,卻也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比如高一語文下冊,有一首杜甫的唐詩,叫《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點上方古詩詞名句鑑賞
  • 杜甫對李白極盡敬仰之情,一首唐詩非常樸素,但字字都是真情流露
    但是不得不讓人注意的一點就是,雖然今天看兩個人的歷史地位並沒有太大差別,但在文學史上、在兩人真實的關係當中、杜甫和李白是有著相當的差距的。一則李白比杜甫要大上幾歲,二則杜甫也自認為李白的才華無人能敵,自己頂多是李白身邊的跟從者。今天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表達的這種情感。杜甫的全文用字非常的樸素,但表達的情感就很真實,字字都是真情流露。且看這首唐詩的全文。
  • 孫平  朗誦《兵車行》作者 : 杜甫
    兵車行:選自《杜詩詳註》。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中後期。當時唐王朝對西南的少數民族不斷用兵。天寶八年(749),哥舒翰奉命進攻吐蕃,石堡城(在今西安北部)一役,死數萬人。唐詩中常有以漢指唐的委婉避諱方式。這裡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唐人詩歌中好以「漢」代「唐」,下文「漢家」也是指唐王朝。開邊:用武力開拓邊疆。    漢家: 漢朝。這裡借指唐。山東:崤山或華山以東。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外,統稱山東。    荊杞(qǐ ):荊棘與杞柳,都是野生灌木。    隴(lǒng)畝:田地。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長歌行》
    唐詩宋詞古詩詞
  • 【用日語讀唐詩】杜甫——春望
    【用日語讀唐詩】杜甫——春望 2015年12月10日14:04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詩」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對其讀音和韻律等進行了二次創作,並廣泛推崇。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氣非常高。
  • 杜甫很著名的一首詩,被評為「七律鼻祖」,短短4句恢宏而悲壯
    文/顧無【引觴漫談】最近特別喜歡杜甫的詩,買回來中華書局的《李太白全集》幾乎沒怎麼看,全在鑽研唐詩三百首中的杜詩,還有他特別著名的幾首七律組詩,秋興八首,詠懷古蹟五首,這些詩篇後續都會出賞析與大家一起分享
  • 《戴老師魔性詩詞課》:帶你走進李白和杜甫的人生,讀懂唐詩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直到如今的課堂上,不管是從小學還是到大學,唐詩從來不會缺席。經歷上千年的時間洗禮,唐詩如今依然非常值得我們現代人誦讀。可以說,唐詩是古詩詞的巔峰時期,難以逾越。
  • 同一地點,杜甫一首便拿下唐詩第一稱號,李白8首也難以匹敵!
    說起唐詩,最耀眼的兩位大咖級別人物便是杜甫和李白,一位稱為「詩仙」,寫詩浪漫瀟灑,頗有仙氣和傲氣,讀來讓人稱快,有忘卻煩惱的功效;一位被稱為「詩聖」,寫的詩工整規矩,多為老百姓苦難和國家興亡發聲,讀來仿佛是在閱讀一幕幕的歷史,讓人沉重卻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