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杜甫《登嶽陽樓》

2021-02-07 唐詩宋詞古詩詞

此詩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在詩中互為表裡。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鬱,卻不壓抑。反映了其關心民生疾苦的風格。

首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嶽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底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首聯敘事,頷聯描寫,頸聯抒情,尾聯總結。通篇是「登嶽陽樓」詩,卻不局限於寫「嶽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繫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身世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作者介紹: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相關焦點

  • 唐詩107《登嶽陽樓》 (杜甫)
    《唐詩三百首》【第五卷:五言律詩】25.杜甫: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親朋故舊竟無一字寄給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隻小小的舟船上。頸聯寫詩人年老多病,以舟為家,遠離親友,流落在外,其悽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全家人住在一條小船上,四處漂泊。
  • 詩聖詩仙都寫過嶽陽樓,關於嶽陽樓的唐詩你喜歡哪一首?
    因而關於嶽陽樓和洞庭湖的詩作特別多,今天一起欣賞唐詩中關於嶽陽樓的著名篇章。詩聖杜甫是北方人,安史之亂後,流落到成都,後因思鄉心切,意欲回到家鄉,於是駕著小船順著長江,幾經奔波到了洞庭湖,並登上了嶽陽樓,看著遼闊的水面,自己漂泊的一生仿佛如放電影般一一再現,於是寫下了這首《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 杜甫 《登嶽陽樓》 賞析
    《登嶽陽樓》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杜甫《兵車行》
    唐詩宋詞古詩詞
  • 登嶽陽樓(杜甫)
    [詩詞古文]登嶽陽樓(杜甫)(本文約460個字)登嶽陽樓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嶽陽樓:即嶽陽城西門樓,下臨洞庭湖,為遊覽勝地。坼(chè):分裂。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上。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痺,右耳已聾。戎馬:指戰爭。
  • 唐詩三百首|登嶽陽樓
    杜甫《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 《登嶽陽樓 》唐 杜甫
    當時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嶽州(今屬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嶽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讚;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於是揮筆寫下這首含蘊著浩然胸懷和博大痛苦的名篇。嶽陽樓,即湖南岳陽城西門樓,是我國三大名樓之一(其餘兩個是黃鶴樓、滕王閣),下瞰洞庭,視野廣闊。
  • 孫玉文:談杜甫的《登嶽陽樓》
    【提要】針對既往對杜甫《登嶽陽樓》釋讀中存在的一些誤讀,論證杜甫寫這首詩的立足點是嶽陽樓,不是洞庭湖。進而根據嶽陽樓和洞庭湖的相對地理方位,結合詩歌內容和杜甫對典故的運用,以及寫作的時代背景等,論證《登嶽陽樓》寫杜甫站在嶽陽樓上,依次按東南西北順序眺望周遭風景的所見、所思、所感,從而對《登嶽陽樓》一詩的一些關鍵字詞以及整首詩的內容和形式都作出新的釋讀。【關鍵詞】杜甫 《登嶽陽樓》 釋讀杜甫《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 人的一生註定是孤獨的旅程,杜甫的唐詩名句更是寫出孤獨最高境界
    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有大量的古文,古詩詞反倒是變得更少了。不過入選的,卻也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比如高一語文下冊,有一首杜甫的唐詩,叫《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 同一地點,杜甫一首便拿下唐詩第一稱號,李白8首也難以匹敵!
    說起唐詩,最耀眼的兩位大咖級別人物便是杜甫和李白,一位稱為「詩仙」,寫詩浪漫瀟灑,頗有仙氣和傲氣,讀來讓人稱快,有忘卻煩惱的功效;一位被稱為「詩聖」,寫的詩工整規矩,多為老百姓苦難和國家興亡發聲,讀來仿佛是在閱讀一幕幕的歷史,讓人沉重卻引人深思。
  • 《登嶽陽樓》杜甫 | 昔聞今上 杜少陵始可言詩
    《高中必背古詩文》 14 杜甫《登嶽陽樓》(酈波解讀)登嶽陽樓
  • 唐詩三百首 | 107杜甫《登嶽陽樓》
    ②嶽陽樓:在今湖南省嶽陽市,下臨洞庭湖,為遊覽勝地。③吳楚:春秋時二國名(吳國和楚國)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一帶。下瞰洞庭,碧湖萬頃,遙望君山,氣象萬千,唐張說建,宋滕子京修。以範仲淹千古名篇《嶽陽樓記》馳名。坼(chè):分裂,這裡引申為劃分。這句是說:遼闊的吳楚兩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 登嶽陽樓
    登嶽陽樓唐代: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譯文及注釋譯文以前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終於如願登上嶽陽樓。登上神往已久的嶽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讚;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於是在嶽陽寫下《登嶽陽樓》。
  • 《登嶽陽樓》教學設計
    六、拓1.對比閱讀杜甫《登嶽陽樓》和李白《與夏十二登嶽陽樓》,完成下面的內容。(洞庭湖)《與夏十二登嶽陽樓》: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嶽陽樓,洞庭湖)⑵畫面:《登嶽陽樓》:只見吳楚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一分為二,分布於東南兩邊,蒼茫無際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過一浪,向天邊洶湧而去,大地長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裡浮蕩著,景象壯美極了!《與夏十二登嶽陽樓》:登上嶽陽樓,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 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
  • 杜甫《登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嶽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底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
  • 唐詩的如畫風景和讓人嚮往的地方
    在古詩詞中,經常出現或偶爾出現的地名讓人記憶深刻,讓人感覺嚮往。這個時候,你還記得古詩詞中那些難忘的地名嗎?讓我們看看不同地方的古詩詞。唐朝張籍《成都曲》錦江在西延水附近,新雨荔枝已經熟了。橋附近有很多餐館,遊客更喜歡哪家餐館宿。
  • 《登嶽陽樓》課件
    《登嶽陽樓》課件教學設想:      偏於一隅的嶽陽樓因為承載了孟浩然、李白、杜甫、範仲淹等文人的情懷和抱負顯得豐富而厚重
  • 每天一首古詩詞|杜甫: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杜甫一生思報國,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然而長期被壓抑而不得施展。因著詩文寫得好,而得到名氣,實則不是杜甫的心願。他此時確乎是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卻並非因為老和病,而是由於被排擠。
  • 一天一首古詩詞——涼州詞
    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並引《樂苑》云:「《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河」一作「沙」,「遠」一作「直」。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 唐詩裡的鳥,李白是大鵬,杜甫是沙鷗
    唐詩裡山水田園、風花雪月題材的作品很多,但是寫鳥類的也不在少數。如崔顥只一首《黃鶴樓》,就寫出了神話傳說中黃鶴的神奇景象,連大詩人李白都自愧不如。再比如鷓鴣、燕子、大雁等這些普通的鳥,寫入唐詩的那就更多了。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意象。我們今天只說李白和杜甫。如果說李白是大鵬,那麼杜甫就是沙鷗。為什麼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