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登嶽陽樓

2021-02-19 古詩詞賞析

杜甫《登嶽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作品簡介】

《登嶽陽樓》由杜甫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公元768年(唐代宗大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峽,暮冬臘月,泊舟嶽陽城下,登樓遠眺,觸景生情,寫下這首感懷之作。

 

【註解】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長江南岸,是我國第二淡水湖。

嶽陽樓:即嶽陽城西門樓,臨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嶽陽市,下臨洞庭湖,為遊覽勝地。

吳楚:春秋時二國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一帶。

坼(chè):分裂,這裡引申為劃分。這句是說:遼闊的吳楚兩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飄浮在洞庭湖上。據《水經注》卷三十八:「湖水廣圓五百餘裡,日月出沒於其中。」乾坤:原指天地。此指日月。

乾坤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晝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據《水經注》卷三十八:「湖水廣圓五百餘裡,日月出沒於其中。」

無一字:音訊全無。字:這裡指書信。

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身患肺病,風痺,右耳已聾。有孤舟:唯有孤舟一葉飄零無定。詩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過的。這句寫的是杜甫生活的實況。

戎(róng)馬關山北:北方邊關戰事又起。當時吐蕃侵擾寧夏靈武、陝西邠(bīn)州一帶,朝廷震動,匆忙調兵抗敵。戎馬:軍馬借指軍事、戰爭,戰亂。這年秋冬,吐蕃又侵擾隴右、關中一帶。

憑軒:倚著樓窗。涕泗流:眼淚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淚和鼻涕,偏義復指,即眼淚。

 

【翻譯】

很早以前就聽說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嶽陽樓。浩瀚的洞庭湖好像把吳、楚東兩地在東南邊隔開,天地日月仿佛都在湖上蕩漾漂浮。親戚朋友沒有一點消息,年老體弱的我只好帶著一家靠著這一葉孤舟任意漂泊。關山以北的戰爭烽火仍然沒有停息,依在窗前遙望破碎的河山,不禁涕淚潸然。

 

【賞析】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曆三年),杜甫由夔州出三峽,暮冬臘月,泊舟嶽陽城下,登樓遠眺,觸景生情,寫了這首詩。

這首詩首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嶽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底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於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這首詩意境開闊宏偉,風格雄渾淵深,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之為盛唐五律第一。

文章摘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宋詩三百首:登嶽陽樓
    詩人乘只小船,來到這樣的景色中,在環境的感染下,不由地產生了無窮的感慨。所以詩由情起,說我不在這浩瀚無垠的洞庭湖中好好地玩賞個痛快,真成了放蕩江湖的浪遊了。這樣一贊,沒有直接說洞庭湖的好處,而好處自現。首聯發出的感慨,是詩人對美好湖山的由衷讚美,照理詩第二聯應該承上寫洞庭湖的景色如何;孰料詩人仍然遠離景色,再跌一步,寫自己身世。
  • 唐詩107《登嶽陽樓》 (杜甫)
    《唐詩三百首》【第五卷:五言律詩】25.杜甫: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親朋故舊竟無一字寄給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隻小小的舟船上。頸聯寫詩人年老多病,以舟為家,遠離親友,流落在外,其悽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不言自明。「老病」,杜甫時年五十七歲,全家人住在一條小船上,四處漂泊。
  • 唐詩三百首全集目錄完整版,請收藏
    《唐詩三百首》全文注音 第一卷:五言古詩1·感遇·其一張九齡2·感遇·江南有丹橘張九齡3·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4·月下獨酌四首李白>28·長安遇馮著韋應物29·夕次盱眙縣韋應物30·東郊韋應物31·送楊氏女韋應物32·晨詣超師院讀禪經柳宗元33·溪居柳宗元 《唐詩三百首》
  • 詩聖詩仙都寫過嶽陽樓,關於嶽陽樓的唐詩你喜歡哪一首?
    因而關於嶽陽樓和洞庭湖的詩作特別多,今天一起欣賞唐詩中關於嶽陽樓的著名篇章。詩聖杜甫是北方人,安史之亂後,流落到成都,後因思鄉心切,意欲回到家鄉,於是駕著小船順著長江,幾經奔波到了洞庭湖,並登上了嶽陽樓,看著遼闊的水面,自己漂泊的一生仿佛如放電影般一一再現,於是寫下了這首《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 唐詩三百首 | 107杜甫《登嶽陽樓》
    ②嶽陽樓:在今湖南省嶽陽市,下臨洞庭湖,為遊覽勝地。③吳楚:春秋時二國名(吳國和楚國)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一帶。下瞰洞庭,碧湖萬頃,遙望君山,氣象萬千,唐張說建,宋滕子京修。以範仲淹千古名篇《嶽陽樓記》馳名。坼(chè):分裂,這裡引申為劃分。這句是說:遼闊的吳楚兩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 登嶽陽樓
    通篇是「登嶽陽樓」詩,卻不局限於寫「嶽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繫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身世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這首詩意境開闊宏偉,風格雄渾淵深,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之為盛唐五律第一。
  • 唐詩三百首 | 登鸛雀樓
    【簡介】《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是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王之渙因這首五言絕句而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而名揚中華。【注釋】⑴鸛雀樓:古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鵲棲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濟市境內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⑵白日:太陽。依:依傍。盡:消失。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⑶欲:想要。
  • 孫玉文:談杜甫的《登嶽陽樓》
    【提要】針對既往對杜甫《登嶽陽樓》釋讀中存在的一些誤讀,論證杜甫寫這首詩的立足點是嶽陽樓,不是洞庭湖。進而根據嶽陽樓和洞庭湖的相對地理方位,結合詩歌內容和杜甫對典故的運用,以及寫作的時代背景等,論證《登嶽陽樓》寫杜甫站在嶽陽樓上,依次按東南西北順序眺望周遭風景的所見、所思、所感,從而對《登嶽陽樓》一詩的一些關鍵字詞以及整首詩的內容和形式都作出新的釋讀。【關鍵詞】杜甫 《登嶽陽樓》 釋讀杜甫《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 唐詩三百首 | 34王昌齡《塞上曲·其一》
    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唐詩三百首丨 參考書籍:中華書局出版社 中華經典藏書系列《唐詩三百首》 顧青編著。
  • 舉國皆知的大詩人,《唐詩三百首》卻沒有他的名字
    但是,這樣一個無論人氣還是實力均屬唐朝一線的大詩人,在目前最為流行的唐詩選本《唐詩三百首》中,卻沒有一席之地——連一首作品都沒有入選。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是一個至今爭議不休的問題:是李賀的水平有問題,還是《唐詩三百首》的編選出了問題?
  • 唐詩|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唐詩三百首」第三十一首
    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賞析:「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美到令人窒息的唐詩「最受歡迎唐詩專屬公眾號,品味唐詩三百首」古文 | 唐詩 | 宋詞 | 元曲 | 國學經典一首唐詩,一個故事
  • 唐詩三百首中的笛簫詩篇
    唐詩三百首,作為唐代大文化背景中一朵美麗的奇葩,從古自今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從笛簫情緣的角度宏觀她,僅僅展示出了唐詩三百首魅力海洋中的一束浪花而已。冷豔之美的簫 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它在數千年華夏文明的中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其獨特的音色和韻昧給人一種悠遠蒼涼的感覺,冷豔一詞是對簫聲的一個最確切的概括。
  • 《登嶽陽樓 》唐 杜甫
    》這首五言律詩寫於詩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曆三年(768)。登上神往已久的嶽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讚;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於是揮筆寫下這首含蘊著浩然胸懷和博大痛苦的名篇。嶽陽樓,即湖南岳陽城西門樓,是我國三大名樓之一(其餘兩個是黃鶴樓、滕王閣),下瞰洞庭,視野廣闊。唐開元四年,中書令張說任職此州,常與才士登樓賦詩,遂使之聲名驟增,成為天下文化名樓。
  • 《唐詩三百首》李商隱《蟬》
    《彙編唐詩十集》:唐云:堪與駱臨海、張曲江並馳。《唐詩歸》:鍾云:五字名士贊(首句下)。鍾云:三字冷極,幻極(「一樹」句下)。鍾云:自處不苟(末句下)。《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云:虞世南雲「居高聲自遠」,駱賓王「清畏人知」、義山「本以高難飽」語,皆善言蟬之德。《唐詩快》:說得有品有操,竟似蟲中夷齊(「本以」句下)。
  • 唐詩三百首:《五律》篇(下)40首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杜甫《登嶽陽樓》
    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願望,表面看有初登嶽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底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雲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 唐詩三百首|塞下曲
    【簡介】《塞下曲·飲馬渡秋水》由王昌齡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樂府曲是以長城為背景,描繪戰爭的悲慘殘酷。詩的前四句寫塞外晚秋時節,平沙日落的荒涼景象;後四句寫長城一帶,歷來是戰場,白骨成丘,景象荒涼。全詩寫得觸目驚心,表達了非戰思想。
  • 【英漢唐詩三百首】常建《宿王昌齡隱居》
    ❈❈❈❈❈❈❈❈❈❈❈❈❈❈❈❈❈❈❈❈❈❈群玉山頭:《唐詩三百首》英譯本
  • 唐詩三百首五言律詩《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今天給大家分享手寫行書唐詩三百首五言律詩是唐代詩人許渾的《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又叫《行次潼關逢魏扶東歸》,詩詞內容: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 杜甫 《登嶽陽樓》 賞析
    《登嶽陽樓》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