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媽媽接放學的孩子回家視頻在網上熱傳。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孩子大老遠就向著媽媽一路奔跑過來,一蹦一跳,面帶微笑,見到媽媽就急匆匆地要告訴媽媽,轉告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沒等媽媽回應,孩子就先說了好消息:「我這次考試,終於考了倒數第二名!」媽媽聽了也是莞爾一笑,女兒接著略帶委屈地說:「壞消息是我還是沒考及格。」
網友臉上大大的「羨慕」二字
不少網友看了視頻也表示很是羨慕這種快樂教育,這都是別人家的媽媽畢竟如果自己的孩子考了倒數第二,不把孩子揍一頓都不能解「心頭之恨」了,哪怕是「強顏歡笑」恐怕都做不出來,更別說像視頻裡的媽媽這樣溫文爾雅地去面對孩子的不及格了。
在現實中,家長們其實不用等到孩子成績出來,在平時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就已經按捺不住自己的「暴脾氣」了,特別是本來孩子就小毛病特別多,一寫作業就想上廁所;或者一下子想喝水,很渴了;或者一下子被蚊蟲叮咬不舒服哭鬧等等。那我們對待孩子的態度上暴跳如雷有用嗎?實際證明並不可行,火白髮了。
那視頻中這位家長,和顏悅色對待孩子會有用處嗎?或許孩子也不會改變多少,但快樂教育的真諦就是,讓自己和孩子每天都有個快樂情緒,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有數據顯示,成功讓人快樂,反過來,快樂也會讓人成功,像視頻中的孩子一樣,學習可能暫時跟不上,但是舞蹈方面的C位出道,不就是展現孩子快樂成功的一面嗎?
那忍不住發火的時候怎麼辦?家長們可以試試「一慢一快」的方法。
慢
當被孩子激怒的時候,對自己的憤怒情緒喊停,讓自己反應變慢,可以嘗試去慢數十個數,心裡10、9、8、7這樣地默念下去,讓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
畢竟在情緒影響下的發火,大多都是為了發洩情緒,不但對教育孩子不好使,讓孩子麻木,還會讓他被父母的打罵所產生的負面情緒,與他的學習建立連接,下一次一學習就會想起上一次媽媽罵我的表情,產生抵抗情緒,在桌子前就開始煩躁。
所以想發火時一定讓自己的情緒慢下來,給理智留出思考時間。也就是下面說的「快」。
快
快速地在頭腦中找辦法,先想清楚孩子現在讓你生氣的原因是什麼,你想改變他的什麼壞毛病,我除了通過打罵,還能通過什麼辦法。
要理智面對孩子,儘量不要打罵,除非你的教育目標清晰,而且是不帶著情緒去說教的,決不能因為壓不住火而去發洩情緒在孩子身上。特別地在打罵時別說負面情緒,比如邊打邊說「今晚別睡覺了」「你怎麼那麼差」「以後別去上學了」,孩子在這種強烈的情緒狀態下,會記得特別牢固,他分不清楚家長說的這些負面語句真正目的是什麼,這些話就猶如一塊塊標籤地往孩子身上貼,烙印刻在心底,並且按照這種方式行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通過發火去教育孩子總不奏效的原因。
快樂,才是教育的真諦
冷靜的時候要多想想解決問題的辦法,銘記了有效的學習辦法後,在以後忍不住發火的時候用上「一慢一快」,就不需要發火了。
其實控制脾氣,也就是找到了教育的辦法。就如視頻中的母女一樣,儘管孩子成績暫時不優秀,但孩子一定會是健康快樂地成長,其實這比什麼都重要,各位看官們說對嗎?
圖文編輯丨小梁,更多教育資訊熱點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