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媽媽後,你有沒有感到焦慮過?當你每次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現出很出色的樣子,你的內心的是不是會充滿羨慕之情。這時,你會質疑自己的養育方式嗎 ?
同樣年齡的孩子,差距怎麼這麼大。不得不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作為媽媽,看到這樣的扎心的一面,內心總會伴隨著小小的失落感。
前天,一位寶媽分享自己三歲多兒子的繪畫作品,她剛分享出去,評論區的小夥伴們就充滿了無限的羨慕。
有網友說,這個三歲的小男孩就是活生生別人家的孩子。想想的確如此,作為一個媽媽就沒有某一方面的天賦,怎麼能要求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現得如此出色。有時,身為父母的我們,羨慕總歸羨慕,但內心還是不乏有中焦慮感。
就在我們對自己的孩子充滿失望時,這時,卻在一位媽媽的回覆中,找到一份安慰。她說自己的兒子馬上三周歲了,每天也是無數次和她一起畫畫,但孩子一直都是在紙上畫亂七八糟的線。
聽到那位網友朋友的分享,我瞬間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我能體會到那位媽媽說的那句話。因為我三歲的兒子,每次畫畫也是在紙上一遍遍畫圈圈,或有時亂畫一團。我每次陪他一起畫畫,都會感到特別的煎熬。
媽媽為什麼會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表現得比較優秀,就開始感到焦慮呢,其實主要受這兩方面的影響。
父母在某一方面沒有天賦時,不能很好地給孩子提供幫助和指導
不得不說在繪畫方面我自己是沒有天賦的,就根本不感興趣。所以,在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我不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幫助和指導。我們都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總會受到父母的言行舉止的影響。
如果你愛好閱讀,每天堅持看書,那麼孩子也會受你的影響,他會慢慢地擁有閱讀的好習慣。如果你每天陪孩子一起學習英語,那麼孩子的英語一定不會太差。相信每份付出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興趣做支撐。
作為父母,我們都會把自己表現出比較突出的一方面,用來教育和影響我們的孩子。因此我們總會對孩子充滿無限的愛,我們時刻期待著這份愛能給孩子帶來更好地成長和更多的進步。
有時,我們在某一方面表現得不夠好時,我們就不能給孩子提供更好地幫助。這時,孩子的成長就會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響。他會對某一方面就會表現得不是那麼有興趣和有動力。這時,作為父母的我們總會多多少少有點焦慮。
父母總會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無形中帶來自己一定的壓力
前天朋友圈一位作者說,她同事的孩子才上中班,就已經會三年級的數學了。那位作者說,身為媽媽的她,內心感到很焦慮。
當媽媽的哪有不焦慮的呢,有時你儘管保持讓自己不去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但是你總會受到周圍環境帶給你的影響,它會讓你無形中產生一種壓力。
寒假去見朋友L,L在醫院上班,她老公也在事業單位上班。他們工作穩定,但是他們的思想觀念也十分一致。
L和她老公兩人一致的觀點就是培養孩子要從娃娃抓起,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由於平時他們沒有時間陪孩子,周末的時候就讓孩子上早教班。他們想著等孩子上幼兒園時,就可以直接選擇上國際幼兒園。
其實,L說她也不想這樣做,她也想讓孩子在童年時期多一些玩耍,無憂無憂地長大。但是她不自覺地受到身邊一些朋友、同事的影響,她便開始焦慮了。她身邊的一些人,一直認為給孩子最好的起點,可以讓孩子以後飛得更好。
在生活中,我們能從L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當看到別的孩子學習英語、奧數、編程、繪畫,舞蹈、鋼琴等,我們也會毫不猶豫地讓孩子去報班學習,不管孩子學習得怎麼樣,至少我們堅持這樣做,從根本上可以緩解我們內心中的那種焦慮感。
每個優秀孩子背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家人
父母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都想著讓孩子的前途更美好。但是,在育兒的過程中,不要只盯著別人孩子比較優秀的一面和自己孩子不足的一面進行比較。畢竟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不一樣,導致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不一樣。
當你看到別人好的一方面時,你要想到別人的父母在背後的付出及孩子背後的努力。任何成功都不是水到渠成的,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我們知道文中那個三歲小男孩能獨立作畫,他的媽媽說,他在小的時候,他的奶奶就讓他每天畫畫和背古詩。他從最初的在白紙上畫,然後到在小黑板上畫過,最後在液晶手寫板上畫,就這樣,他一直對繪畫比較專注。
他的媽媽去理髮店做頭髮時,他能安安靜靜地在液晶手寫板上畫上幾個小時。平時他媽媽看手機時,他能堅持自己不被打擾,安安靜靜在客廳裡畫畫。
再後來,他家人發現他特別對繪畫感興趣,就給他報了繪畫班,這樣他畫的畫得到就更好地指導,所以孩子才會有今天這樣不錯的成績。
當你真正懂得優秀孩子背後付出的努力和他家長背後的奮力託舉時,你還會焦慮嗎?與其這樣焦慮,不如好好陪自己的孩子一起學習成長,用心找到孩子的興趣所在,幫他成為更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