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育家:家有男孩,父親若常說三句話,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2020-12-17 IF枕邊育兒

文|全文共2135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我家是倆男孩,弟弟家也是兩個男孩。還有個閨密,家裡也是倆男孩,我們湊一起聊男孩的養育,更多著眼於怎麼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畢竟,帶男孩和帶女孩還是有不同的。

家有男孩,養育更費心

說到這裡,有些家長會認為,要男孩不就是為了養兒防老?我覺得不盡然,我更多希望,孩子以後能成為棟梁之材。當然了,生男生女也不是我們人為可控制的。只要有了娃,男孩女孩都一樣開心,不是嗎?

不得不說,希望孩子能成為棟梁之材,以後長大有出息,也不是隨便能做到的。還要在孩子小時候,開始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教孩子遇到事情要有擔當,自信,遇事不畏懼,勇敢的面對。

放眼望去,現在媒體上出現的硬漢形象,越來越少了。男人和女人的形象也模糊了許多,沒以前那麼清晰了,甚至有些「娘 炮」形象,逐漸被大眾熟知。

所以,父親在兒子的養育中,佔很大的比例,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家倆孩子,是爸爸帶的比較多。男孩子更需要陽剛之氣。男孩子也需要有責任、有擔當、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這些在男性身上更明顯。

哈佛心理教育學家史蒂芬·科維奇認為,父親的言行舉止,對兒子的影響特別大。

在生活中確實如此,男孩跟父親的共同語言更多,他們性別相同,本性也相差不多,更多時候敢做、敢想。哪怕是一個紙片、一塊破布,也能做出點不一樣的東西來。

父親常說三句話,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根據哈佛教育家史蒂芬·科維奇的教育理念,以及娃爹帶兩個孩子的經驗,和一些媽媽們的分享,我總結下面三句話,如果你經常跟孩子說,他長大會更有出息。

1、 「保護好媽媽,你是男子漢」

家有兒子經常跟他說這樣的話,也是為了讓孩子更有擔當。起初也許孩子還不太能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但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責任心會越來越強烈。

大寶現在會喊我「公主」,尤其是吃飯的時候,他會跑著來找我,跟我說:「公主,該吃飯了,不然你的肚子要疼了!」

杜江對嗯哼的教育無疑是成功的,在綜藝上看到嗯哼說,我只喜歡媽媽大概不會有女朋友了。爸爸對媽媽的愛,才讓孩子這樣內心充滿愛吧!也是杜江負責任對老婆的關心,才讓孩子如此有擔當,給媽媽沏茶、削水果,都不在話下。每次這位小萌娃出鏡,都能收穫一大票粉絲的關注。

2、 「我相信你,放手去做吧!」

作為男孩,能獨立長大,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不具備獨立的能力,經常需要媽媽幫忙。

如果爸爸能適當的鼓勵讓孩子自己思考,並嘗試解決一些問題,這樣孩子以後會越來越勇敢,並且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使在陌生的環境中也能獨立的照顧好自己和應對一些事情,這也是孩子成功、成人,走向優秀的路徑之一。

這點來說,媽媽們則沒有爸爸更有優勢,男性的力量感,是孩子成長的奠基石。所以,作為爸爸,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啟發從實際出發,讓孩子越來越優秀,越來越獨立。

3、 「別怕,往前走!」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事情,有些是他難以自己面對的。大寶剛開始學走路,摔了幾跤,就再也不往前走了。我剛要上去幫他,娃爹在旁邊說:「兒子,別怕,往前走!」這才讓他勇敢的走了幾步,接下來的幾天裡,他慢慢學會了自己走路,對一些事情的好奇心也越來越強烈,即使做的不是很好,也會堅持做下去,我想,或許源於那句「別怕」

大寶學跆拳道的班裡,起初學員很多,後來年齡小的孩子,越來越少,生病了,不去,心情不好了,不去,下雨了,不去。慢慢的,剩下的孩子也越來越少了。教練說,現在的孩子很容易放棄,家長也是

孩子能勇敢面對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後人生路上遇到困難,一般也不會馬上放棄,會更有韌勁兒,更想往前衝。而這些也能鍛鍊到孩子持之以恆的耐力。

養育男孩,爸爸先行

男孩和女孩的差異,也體現在大腦上。女孩的雌性j素促進了大腦細胞的快速發展,而男孩的大腦發育明顯要慢於女孩。有些男孩是運動神經發達,整天咋咋呼呼,注意力不能集中。那怎麼教導,讓人頭疼的男孩呢?

有心理學專家認為,男孩在6~13歲之間,需要來自爸爸的關心,這也是男孩在心中樹立英雄形象的關鍵時期。

因此,如果你家裡有男孩,請父親儘可能的給孩子多一點陪伴,幫孩子更好的成長為「男子漢」。

帶大寶的過程中,我有幸讀到一本書《養育男孩》,書中針對成長中男孩最棘手的問題,給出了詳細的解答:

1、 如何正確把握男孩成長的關鍵期?

2、 如何讓男孩擁有陽光、自信的心態?

3、 如何讓男孩變得更勇敢、有擔當?

4、 如何培養男孩的自律、自控、領導力?

可以說,大寶的成長過程,就是按照這本書逐漸順下來的,我也把書推薦給了弟弟和身邊家有男孩的家長,他們表示很受用,帶娃沒那麼焦慮了,也知道怎麼下手了。

有幾次帶著大寶去幼兒園,老師跟我說:「夏天真的是個小男子漢,還是小暖男,能幫我做很多事情呢!」我笑而不語,但也知道,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之路,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推薦給家有男孩的爸爸媽媽,點擊下方連結下單帶回家!

枕邊育兒寄語:

不可否認的是,男孩子長大後,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生活壓力,是與女孩不同的。所以,從最初的「小男生」開始,父母就應教孩子懂得擔當、懂得責任的重要性,經常跟孩子說上文中三句話的同時,還要精進學習,陪孩子一起成長。如果你家也是男孩,不知道怎麼教育才好,可以跟我一樣藉助《養育男孩》的書籍,進行輔助培養哦!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孕媽媽肚皮發緊?早期2種現象不能拖,中晚期需辨別

相關連結二:讓人頭疼的陪寫作業問題,關鍵在家長身上,三種陪伴方式你是哪種

相關連結三: 寶寶多大可以分房睡?年齡不是關鍵,這幾個標準更重要

相關焦點

  • 哈佛教育家:父親若常對男孩說三句話,孩子會變得更優秀!
    所以在教育上,也要更加的注意,如果家裡有男孩兒,在教育上雖然需要花費更多的心血,但是也值得咱們去付出。說到這裡,很多家長會認為養男孩子,不就是為了防老和傳宗接代嗎?其實又不是,男孩需要更多的擔當,身上會有更多的責任。尤其是在孩子的未來,在他們成家立業之後,也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所以,咱們在培養男孩上,一定要更花得更花心思。
  • 哈佛教育家:家有兒子,常說這3句話,孩子將來會很優秀!
    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我們的古人是有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的,還會有一種想法就是養兒能防老,這種思想哪怕到今天也還是會有一點,其實在我看來,男孩和女孩都是我們的孩子,剛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重點是我們怎麼去把這張白紙繪成一幅藍圖,也就是我們怎麼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 《哈佛家訓》:經常用這7句話鼓勵孩子,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著名主持人撒貝寧,一直到高二時,都曾是「讓老師最頭痛的學生」,調皮搗蛋、成績中等,所有的老師都覺得他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包括他自己。幸運的是,在高三時,他的貴人出現了。他換了一個班主任,一個全國優秀教師,一天撒貝寧又闖禍,被叫到辦公室,這位班主任沒有像其他老師一樣,劈頭蓋臉的批評他,而是摸著他的頭說:「你這孩子,聰明啊。」
  • 父親是孩子的人生「標杆」,父愛缺席的孩子將來難有出息
    可以說,孩子是父親的影子,父親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模仿。所以,父親在孩子人格形成中有很大的影響。因為父親與母親不同,在孩子眼裡父親的形象是高大的,更容易被孩子當做英雄、榜樣。孩子對父親有一種崇拜的情感,這種情感使得孩子在無形中模仿父親的動作、說話語氣、乃至為人處世方法。
  • 哈佛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就有一些明顯的特徵
    但是老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其實小時候就有一些明顯的特徵,雖然這是我國的一句老話,但他確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將來能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從小就能看出來,根據對10000名孩子進行長達20年的追蹤調查發現,其中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具體都是哪些特徵呢
  • 哈佛最新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表明:孩子有這3個特質,將來一定大有出息哈佛大學在十幾年前做過研究調查,重點選擇了1000位家庭幸福、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針對他們的小時候的性格進行分析研究。調查研究得出結果,假如孩子在六歲之前有這些性格特點,那麼在今後成才的可能性會很高,只擁有一個也會很優秀。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看看你家孩子佔了幾個?
  • 男孩一句話暖哭2億人,央視點讚:會體諒父母的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就像網友們說的,這樣一個三觀正、懂感恩的孩子,將來一定有出息。 央視新聞主播李梓萌,在評價這個新聞時,說了這樣一句話:「良言一句三冬暖,而這句話溫暖的又何止他的父母。」 是啊! 這世上最溫馨的事情,莫過於父母愛著孩子,而孩子體諒著父母。
  • 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嚴抓小學教育,初高中就太晚了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為了讓孩子考上名牌大學,可以說從孩子會背古詩起,家長就開始狠抓孩子的學習。小學、初中階段孩子就經常學到晚上八、九點鐘,上了高中以後每天學到半夜是常事。
  • 富人家的孩子比窮人家的孩子更容易有出息,最主要的原因不是錢
    文|文兒 在2017年的時候,北京的文科狀元熊軒昂說了一段話,大概意思是,貧困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大學。而像他這樣出生於中產階級的家庭,從小吃穿不愁,家長也是知識分子,生活在大城市,享受到的教育資源得天獨厚,有很多捷徑可以走,所以更容易取得優異成績。
  • 李玫瑾:當孩子頂嘴的時候,家長學會這3句話,長大可能更有出息
    教育孩子的路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多時候孩子是不會乖乖聽我們的話的,而在家長眼裡,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喜歡頂嘴的孩子通常會得到一頓訓斥。但是很多時候,孩子們是不願意乖乖聽話的,你說他一句,他可能會有10句在等著你,這種表現在青春期的時候尤為強烈,這是因為孩子們都是有自我意識的,他們不會總是按照家長的想法來。
  • 想讓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要捨得在以下方面花錢,可別用錯地方
    文|好孕姐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將來能夠有出息,最起碼得比自己有出息,但也深知,想讓孩子有出息不只是嘴上說說,更要花大力氣行動。其中教育投資是免不了的。尤其是在孩子智商已經大差不差的當下,如何讓自家娃脫穎而出,靠的就是父母是否捨得在教育上花錢。
  •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有出息的孩子,一般有4個特徵,佔1個也不錯
    老話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因為孩子小時候的行為,往往預示著未來的發展。家長不要覺得這句話沒有依據,事實上那些長大後容易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就有跡可循。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那麼從什麼地方能看出孩子有出息呢?在北大教授看來,長大有出息的孩子,不一定學習有多好,而是他們身上大多都具備這4個特質。
  • 家有男孩,父母再生氣也別和孩子說這幾句話,小心一語成讖
    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生娃也一樣,生娃容易,養娃難,教育孩子更難,教育好孩子是一門學問,很多人都只會紙上談兵,實際情況確是雞飛狗跳。
  • 哈佛最新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怪癖」
    想必在很多家長的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往往都是更好的存在,別人家孩子學習好、孝敬父母、情商高、聰明仿佛將這世間所有的優點都包括了,在一塊自己家孩子,大部分家長都會不自覺地垂頭喪氣,畢竟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孩子,心理上肯定是有一定抗拒的,但是自己的孩子真的就比別人家孩子差嗎?
  • 李玫瑾育兒觀:孩子有這3個特徵,將來可能大有出息,家長別忽視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有出息,學習優異,並且將來有好的工作。這樣的孩子不僅不需要家長操心,還能讓父母臉上有光。但很多家長因為沒有經驗,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無從下手,於是選擇讓他們自由發展甚至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的性格和學習都受到了影響。
  • 若家裡有男孩,這「三句話」家長爛在肚子裡,也別講出來
    都說男孩子教育跟女孩是不同的,有的家長認為女孩子更敏感對她們倍加呵護。其實相對女孩子,男孩子不善表達自己的情感,有時候面對父母的不當言語也沒法表達出意見,所以傷害很深。若家裡有男孩的,這「三句話」家長寧可爛在肚子裡,也別講出來都說「惡語傷人三冬寒」,更何況是與孩子最親近的父母,家長無意間的話很可能給孩子留下難以彌補的心理陰影,影響一生的心理性格發育。特別家有男孩子的,下面三句話家長寧願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孩子講!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正因如此李玫瑾教授也是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並且經常進行講座,向各位家長傳遞正確的育兒觀念,解決家長在育兒道路上的難題,而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回答了一個所有家長都特別重視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對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能夠看出來。
  • 哈佛大學教授新發現: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將來多半有出息
    現在這個社會,所有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可是大多數家長想到自己家孩子就會覺得苦惱,畢竟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好成績。可是不少家長經常誤解孩子小時候的行為,這些讓大人無法接受的怪行為很可能就是孩子高智商的體現。
  • 孩子將來有出息的徵兆,就是擁有「閉環思維」,你家孩子有嗎?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育兒有招#文丨合格父母導語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能夠變得很有出息,非常的優秀,因此,他們會花費很多的精力與時間去培養孩子,可是,在培養的過程中,由於沒有將來經驗,會出現這種或那種問題
  • 國學:有出息的孩子,往往來自這3種家庭,你家是哪種?
    同樣的道理,一個孩子將來能幹什麼樣的事業、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他的成長環境。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條件優越的孩子才能成大器,而是說——優秀的家庭,才能教出優秀的孩子。一些經典國學中就提到,來自以下三種家庭環境的孩子,更容易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