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最新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怪癖」

2020-12-23 小青育兒世界

想必在很多家長的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往往都是更好的存在,別人家孩子學習好、孝敬父母、情商高、聰明仿佛將這世間所有的優點都包括了,在一塊自己家孩子,大部分家長都會不自覺地垂頭喪氣,畢竟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孩子,心理上肯定是有一定抗拒的,但是自己的孩子真的就比別人家孩子差嗎?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曾做過一個兒童智商測試,在測試過程中,很多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孩子,智商卻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反而都很平庸;相反那些看起不怎麼聰明的孩子,甚至看起來很呆,還有些「怪癖」的孩子智商都很高。

這不僅讓我想起來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智商可以說是有目共睹,但是在他小的時候,父母都以為他的腦子有問題,不僅經常「發呆」,甚至3歲了還不會說話,對此愛因斯坦的父母還一直擔心他是一個啞巴,但是令他們想不到的是愛因斯坦長大後卻成為了20世紀的「世紀偉人」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行為語言,不要去幹擾或者影響孩子的這些「怪癖」,若是非要去影響孩子,限制孩子的天賦,那麼對孩子將來的影響十分嚴重,所以家長的一定要多多注意。

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將來多半有出息

一、經常「發呆」

因為在我們的認知當中,發呆很容易和「傻」聯繫在一起,所以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發呆時,經常會氣不打一處來,對孩子又打又罵,其實愛因斯坦小時候就特別愛「發呆」,但是「發呆」,並非是放空大腦,而是思考時的一種狀態。

因為孩子的大腦還在發育的過程中,並沒有那麼完善,所以在思考的時候,很能顧及到周圍的事物,所以才會出現「發呆」的假象,但是很多家長對此一無所知,便會盲目地去打斷孩子,通過這樣暴力的方式去打斷孩子思考,很容易讓孩子的大腦選擇性放棄思考的能力,從而變成一個沒有主見、沒有想法的人。

所以家長若不想孩子成為這樣的人,那麼就不要在孩子「發呆」的時候去打斷孩子,我們可以在孩子思考結束後,詢問孩子剛剛都想了什麼,讓孩子說出來更有助於孩子去實現剛剛所想的事情,這樣有想法、善於思考的孩子將來更容易有出息。

二、做起事來,心無旁騖

有些天生專注力就很強的孩子,一旦做起事來就會心無旁騖,這個時候無論父母怎麼喊,孩子就跟聽不見一樣,對此很多家長都會覺得是孩子聽力或者大腦有問題,反應不過來,但實際上這是孩子專注力強的一種表現,說明孩子將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正在做的事情當中,從而進入了忘我境界,對此愛因斯坦、牛頓等著名的科學家都有過這種境界。

要知道專注力可是構成智力的幾大因素之一,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事情專注,都是孩子專注力強的表現,例如看電視、玩手機、電腦等被動專注,都不屬於專注力強,反而還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所以除了這些之外,其他的時候家長儘量不要去打斷孩子。

義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專家蒙特梭利也曾說過:「沒有孩子的邀請,永遠不要去打斷孩子。」就是怕家長的無知、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而當孩子的專注力被破壞,或者本身就不強時,就需要我們及時的來幫助孩子進行專注力訓練,孩子在3-6歲這段時期,大腦正處於高速運轉,只有充分地激活調動腦細胞,才能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像我家孩子從小就是一個「遊戲迷」!《德國好奇狗陪你學 專注力訓練》就是我給孩子精挑細選的專注力訓練書籍!這一套書一共有7本,從最開始的閱讀興趣培養到複雜的專注力訓練,讓孩子能夠循序漸進地(動腦)開發大腦。

整套書中不僅有利用交通工具結合數學知識,提升專注力的遊戲。還有「找出缺少的玩具」、「短句記憶法」等等遊戲。一改傳統,一提到提升專注力就是找不同、走迷宮。包含7大類的思維遊戲,300幅精美圖片,400道遊戲題,還贈送200張貼紙。這貼紙可是迎合了孩子的內心,每次拿貼紙作為獎勵特別管用。

在孩子玩這些遊戲的過程中,我明顯地發現孩子的專注力和記憶力都提升了不少,現在孩子6歲了,在班級成績屬於佼佼者,所以小青也要把這套訓練專注力的遊戲書分享給有需要的父母們!

三、喜歡問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

這個世界對於每一個小孩子來說都充滿了神秘感,因為孩子的經驗和見識並沒有那麼淵博,所以對於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都會十分好奇,並想要了解它們,於是便會向他們最為親近的父母發文詢問,希望從父母這裡能夠得到答案。

於是各種各樣的奇葩問題都會出現,對此很多家長都表示頭疼不已,尤其是一些學問較淺的家長,不僅不給予回答,反而會訓斥孩子一遍,讓孩子不要總去想那些不著邊際的問題,但家長不知道的是,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解決問題可能只是運用原有的知識進行簡單的解答,然而提出問題則需要很強的想像力、創造力以及良好的思維能力,而這些正是我們普通人很難具備的能力,但是有一些孩子卻天生具備這些能力,因此家長千萬不要去破壞孩子的天賦,要是我擁有一個這樣的孩子,開心都來不及呢,怎麼捨得去訓斥孩子,若是遇到自己也不懂的問題,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討。

其實這3個所謂的「怪癖」,都是孩子智商高的一種表現,希望家長在了解之後能夠對孩子進行更好的培養,而不是在因為這些事情訓斥孩子,要知道孩子將來沒有出息和父母的教育是有著很大的關係們,所以家長一定要多多注意。

那麼我們有應該如何正確的培養孩子呢?

0-3歲腦力訓練為了確保寶寶的早期歲月不會白白溜走,果兒媽推薦家長們為孩子準備一套《腦力總動員》,這是一本內容豐富、有趣,色彩鮮豔、圖片清晰的幼兒腦力開發書籍。

全套共有10冊,遊戲形式非常適合0-3歲的孩子,找不同、大搜索、躲貓貓等等,在眼花繚亂的精彩遊戲中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想像力以及觀察力。

當孩子在玩這種類型的遊戲時,大腦會進入到α波狀態,平靜而專注,就像為大腦打開了一到閘門,信息處理的加快讓學習效率大幅提高,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幫助十分巨大,有需要的家長現在就可以購買。

3-6歲左右腦開發對於3-6歲的孩子來說,智商訓練還有些過早,所以我們需要從最基礎的左右腦開發開始,幫助孩子提高左右腦能力,為6歲後的智商訓練打好基礎。

左右腦訓練遊戲能夠鍛鍊孩子的專注力、數學能力、邏輯推理、分析能力等10餘種左右腦能力,從而幫助孩子全面發展。

這套《幼兒左右腦開發遊戲書》就寓教於樂,讓孩子在愉快的遊戲中開發左右腦,激發大腦無限的潛能,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

全套書籍共十冊,包含了320個潛能開發遊戲,並且都是資深早教專家精心準備的,為的就是讓孩子在遊戲中提升智商,同時書中主要是以圖為主,文字只是簡單的說明一下遊戲規則,這種遊戲雖然看上去幼稚,但是孩子確實很喜歡,孩子喜歡的話訓練效果要比學習更好一些。

7-14歲智商訓練智商訓練就是通過一些益智遊戲,來提高智商的一種方式,由於益智遊戲非常全面,所以對於孩子智商提升將會有著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對7-14歲已經正式進入學習階段的孩子來說更為重要。而像這套《IQ益智遊戲大百科》就是實打實的實力派,它是由著名數學家秋山仁博士,重磅推出的一套兒童大腦科學書。

全套共5冊,可以說是包含了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益智遊戲類型,一套書相當於玩遍了古今中外最經典的益智遊戲,真正意義上的越玩越聰明。

我是小青媽媽母嬰培訓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相關焦點

  • 哈佛最新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表明:孩子有這3個特質,將來一定大有出息哈佛大學在十幾年前做過研究調查,重點選擇了1000位家庭幸福、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針對他們的小時候的性格進行分析研究。調查研究得出結果,假如孩子在六歲之前有這些性格特點,那麼在今後成才的可能性會很高,只擁有一個也會很優秀。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看看你家孩子佔了幾個?
  • 哈佛大學教授新發現: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將來多半有出息
    現在這個社會,所有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可是大多數家長想到自己家孩子就會覺得苦惱,畢竟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好成績。可是不少家長經常誤解孩子小時候的行為,這些讓大人無法接受的怪行為很可能就是孩子高智商的體現。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有這3種「怪癖」,將來多半有出息
    可見,高智商的人的確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正常人覺得奇怪甚至不喜歡的「怪癖」。哈佛大學就有一個研究發現:看起來很正常的孩子,智商也往往比較普通,反倒是一些看起來不太聰明,甚至有些令人無法接受的「怪癖」的孩子,智商卻可能會遠高於常人。
  • 哈佛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就有一些明顯的特徵
    我們作為父母,誰不想擁有一個有出息的孩子,但是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很多家長都表示要等到孩子長大後才能看出來。 但是老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其實小時候就有一些明顯的特徵,雖然這是我國的一句老話,但他確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在我國基本上所有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夠有所出息、有所成就。 不過也總有很多人質疑,孩子有沒有出息,還要20幾年後次啊能知道,現在教育孩子能說明什麼?
  • 孩子小時候有這些「怪癖」,家長先別急著糾正,這是有出息的表現
    誰不希望將來自己家孩子能夠有出息?誰不希望自己家孩子將來能夠有一番成就。於是家長為了讓孩子成為自己希望的樣子,從孩子小就開始下功夫進行培養。但是有些家長給孩子培養半天,孩子身上一些優點,反而被家長當成了「怪癖」,一個勁地糾正孩子,其實家長不知道,家長眼中的這些「怪癖」正是孩子有出息的表現。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高興了
    未來步入社會,如果孩子沒有真才實學,光靠著自己的小聰明,將來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 所以,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得意了!
  •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李玫瑾:有大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成為每個國家、每個家庭、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離開了教育,國民素質和個人素質都無法保證,各個領域和經濟也無法發展。正因如此,現在的很多家長都十分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常聽講座的家長對李玫瑾教授應該不會陌生。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情商和智商,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東西。一個人長大後是否有作為,和其情商與智商的高低分不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戈爾曼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智商僅佔20%,80%靠情商」。環顧四周,不難發現:情商高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如沐春風;而情商低的人,開口說話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能看到他長大後的樣子,甚至決定將來的人生。
  • 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從小就有以下特徵,家長有福了
    每個家長都將「養孩子」作為自己目標中的很大一部分,只要能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條件,自己辛苦一點也沒什麼。 家長越是辛苦,就越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大出息,靠自己也能過上好日子。 那麼,如何從小時候的表現,看出孩子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呢?
  • 特級教師: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候有3個「預兆」,你家娃有嗎
    鄰桌的特級教師看到這一幕,嘀咕了幾句:這孩子算是被寵壞了,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候有3個預兆。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兒時多有3個表現,別大意都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的,不求大富大貴,只求能夠平安健康,有一番自己的事業。
  • 智商高的孩子,6歲前會有這5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每個父母都想自家孩子將來有出息,有成就,但孩子到底能不能有出息,也都是十幾年後的事,誰也說不好,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3歲看到老」,意思是從孩子3歲的性格特徵,就知道其長大後會不會有出息,北大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種表現,長大更容易成功。
  • 《哈佛家訓》:經常用這7句話鼓勵孩子,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點燃孩子心裡的這盞燈,讓它發出萬丈光芒,照亮孩子前行的路。而表揚和鼓勵,是點燃這盞燈最好的火柴。揭秘世界頂級名校哈佛大學的育人之術的《哈佛家訓》,中同樣有一個關於鼓勵的故事,成就了成千上萬個世界級精英人才。
  • 哈佛大學發現:沒出息的孩子,背後有這幾大根源,希望你家娃沒有
    每個孩子小時候的夢想肯定不是說以後要有出息,但現實的社會不得不使得我們要努力,以後要爭取做個有出息的人。而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有出息,其實就是希望孩子以後過得好。都說「可伶天下父母心」,父母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長大以後有出息,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父母「頭疼」的事情,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以及不足,作為父母不應該一味誇大自己孩子的優點,也不能一味只看到孩子的缺點。而哈佛研究發現:沒出息的孩子,背後有這幾大根源,希望你家娃沒有!
  • 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趁早改正孩子少走彎路
    「等你長大了,有出息了,爸爸媽媽就省心了「,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都跟孩子說過這樣的話。是的,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成就是每個父母的心願,但願望總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大多數孩子長大之後都是普普通通,有的甚至可以說是一事無成,能自己做出一番成績、闖出一片天、成為父母口中有出息的孩子的人還是很少的。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中國有句古話叫「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在心理學上,專家們認為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 李玫瑾:將來有大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從小培養
    正因如此李玫瑾教授也是經常出席各大育兒節目,並且經常進行講座,向各位家長傳遞正確的育兒觀念,解決家長在育兒道路上的難題,而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回答了一個所有家長都特別重視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對此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能夠看出來。
  • 父母愛情:安傑五個孩子中,她是最有出息的,可是長大後卻暗淡無光!
    父母愛情:安傑五個孩子中,她是最有出息的,可是長大後卻暗淡無光!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父母愛情》是一部經典的年代劇,在劇中江德福有5個孩子,她是5個孩子中最有出息的,長大後卻暗淡無光的呢?就成就來說,除了三子江衛民之外,其他四子算是還有出息的,那麼最有出息的是誰呢?
  • 高智商的孩子有這3種「怪癖」,父母不要盲目阻止,扼殺了天才
    到了這個階段的時候,家長就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來利用這個時間段,幫孩子提升自身的智力水平,讓孩子的成長過程更加平穩順利。所以,當孩子有這3種"怪癖"出現時,家長要注意了,這有可能是孩子有高智商的標誌。而通過採訪發現,這些天才小時候其實都有一些共同的"怪癖",也使我們從側方面驗證了這些"怪癖"恰恰是孩子擁有高智商的標誌。
  •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有出息的孩子,大多有4個特質,佔1個也不錯!
    孩子小時候表現出來的能力和行為,往往預示著他們未來的發展高速,老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家長可別不當回事。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能出人頭地,畢竟,在這個競爭十分激烈的家庭,只有能力高的孩子,未來才會走得更遠。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更有出息呢?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三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將來會有所作為的孩子一般從小表現就很明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就曾坦言:有這三個特徵的孩子,將來多半都有出息,建議家長好好培養。特徵二:自我管理能力強這裡所說的自我管理能力其實就是自制力,自制力強的孩子一般從小就表現優異,他們做事情比較專注,不會三心二意,因此學習成績都不會太差,他們會有自己的學習和做事規劃,這種自制力強的孩子長大後工作也不會太差,因為他們做事不拖拉,會按時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