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歷史上知名的高智商科學家,在小的時候都有一些讓人無法接受或者覺得很奇怪的「怪癖」。
比如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像貓頭鷹一樣晝伏夜出,選擇了晚上到第二天早上八點作為工作的時間,原因是他在晚上工作更有效率。
可見,高智商的人的確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正常人覺得奇怪甚至不喜歡的「怪癖」。哈佛大學就有一個研究發現:看起來很正常的孩子,智商也往往比較普通,反倒是一些看起來不太聰明,甚至有些令人無法接受的「怪癖」的孩子,智商卻可能會遠高於常人。
因此,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這3種「怪癖」,家長不用管得太嚴或是強制制止,也許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一、喜歡「發呆」
這裡說的「發呆」並不是「溜號」而是在做需要思考的事情時,孩子能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不容易被外界打擾,甚至經常聽不到家長在叫他。
二、喜歡觀察細微的事物
還有些孩子特別喜歡觀察細微的事物,比如在地上發現的某種小蟲子、植物的花瓣、地上的小石子等。
像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觀察細微的小動物。有次達爾文在樹上發現了兩隻甲殼蟲,在抓甲殼蟲的過程中,達爾文一手扒著樹皮另一手抓起一隻甲殼蟲,眼看著另一隻甲殼蟲要跑掉時,一著急就將手裡的甲殼蟲放進了嘴裡。
結果因為甲殼蟲釋放的毒素,使達爾文的舌頭遭了殃。現在也還是會有孩子像達爾文一樣,對細微的小東西特別感興趣,這就說明孩子的觀察力很好,這可能就是一種高智商的表現。
當然 ,如果孩子本身的觀察力並不強,在2、3歲的時候還沒有出現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表現,家長也可以通過一些遊戲引導孩子思考。
比如我給兒子玩的一套《寶貝腦力總動員》裡面就有很多觀察類的益智遊戲。通過這些遊戲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專注力等腦力。
這套遊戲書內容適合0-3歲的寶寶,一共10冊,按照「躲貓貓」、「找不同」、「大搜索」3個不同的難度等級分布,很巧妙的將生活中的很多事物融合到遊戲中,更符合孩子的喜好。
三、愛拆東西
孩子喜歡拆東西,其實是他對事物的內在的原理好奇的表現,這樣的孩子更喜歡鑽研,也更容易透過現象看到事物背後的本質。
如何幫助孩子大腦發育
不管孩子有沒有這些代表「高智商」的「怪癖」,想要幫孩子提升大腦發育水平,都可以通過下面的幾種方式:
1、大腦思維鍛鍊
大腦發育的特點是「用進廢退」,也就是說越是經常用腦,大腦就會發育的越好。因此在孩子大腦還在發育的時期,也就是從出生到青少年期間,家長最好經常為孩子創造一些大腦思維鍛鍊的條件。
比如6歲前的一些早教、大腦開發遊戲,6歲之後則可以給孩子玩一些初級的數獨、謎題等益智遊戲,幫助孩子活躍大腦。
益智遊戲的選擇上也儘量根據孩子的年紀,選擇適當難度的遊戲。
3-6歲:《全腦思維大挑戰——智慧王》
《智慧王》這套書是兒子玩過的一套《立體王》的姊妹篇,一共8冊,將智力遊戲分為了觀察力、語言力、邏輯力、創造力、想像力、計算力、空間力和記憶力8種能力。
每一冊專門針對一個主題,通過600多道精心設計的益智遊戲題幫孩子鍛鍊思維。
書中還歸納了12種能力訓練,為每一種訓練設置了專屬的符號,標註在每一個遊戲上,幫孩子好家長了解遊戲訓練的方向。
這套書針對的是3-6歲的學齡前兒童,所以在趣味性和童心上很下功夫,遊戲的難度適中,每一個遊戲配合一幅插圖,對孩子來說是比較合適的設置方式。
6歲以上:《中國少年兒童智力挑戰全書》
這套《智力挑戰全書》是針對小學生的一套思維鍛鍊全書,全套5冊,分別以數獨、謎語、一分鐘破案(推理)、趣味填字、圖形魔術為主題,用考驗智力的遊戲和趣味插圖幫孩子進一步鍛鍊大腦。
我兒子最喜歡的是《快樂數獨》一冊,他本身就對數獨有興趣,這本又是由數獨界公認的出題大師謝道臺與國手林敏舫共同編著的。從入門級逐步提升難度,還有大師們的解題課堂,特別適合剛開始玩數獨的孩子。
謎語、趣味填字都是在熟悉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鍛鍊大腦的遊戲。《一分鐘破案》中的推理問題都很有故事性,推理性。
《圖形魔術》是利用一些視覺上的錯覺,製作一些有趣的圖形魔術,拓展孩子關於色彩、光線等方面的常識,也可以動動手自己製作,很有趣。
2、保證睡眠
睡眠是大腦經過一天的活動後難得的休整期,有研究表明缺少睡眠會導致記憶力、反應力、邏輯能力等多種智力維度下降。
因此,家長要儘可能的保證孩子每天的睡眠時間,並且儘量將睡覺的時間固定下來,養成一個好的作息習慣。
3、每天堅持運動
腦科學家洪蘭曾通過研究表明: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3個方式之一就是運動。
運動能刺激大腦釋放出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經遞質,幫助大腦調節活動,讓大腦可以處於最佳的狀態。
所以建議家長每天要留給孩子足夠的運動時間,最好有一兩項喜歡的運動,幫孩子調節身心。
這裡是小婷老師育兒觀,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