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食物」:一個精心策劃賣給中國人的健康騙局

2021-01-08 騰訊網

21新健康綜合自:健康學人(作者:祝利華)、健康時報、21世紀經濟報導、健康邦、BBC、樂活君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西方有句老話:「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

在這個崇尚養生的年代,人們儼然給「吃」這一最普通的行為賦予了營養健康、延年益壽的神聖使命。「Superfood(超級食物)」的概念由此橫空出世,紅遍Ins和小紅書,頻頻出現在美食博主的餐盤和鏡頭下。甚至連時下炙手可熱的Superman(超級英雄),都跟其扯上了關係:

所謂「超級食品」,最早是在1980年,由美國從事飲食療法的醫生提出的,定義為「營養超群全面、熱量較低、又利於健康的天然食品」,與中國古老的「醫食同源」有相通之處。但目前在國際上並沒有權威定義。

枸杞、藜麥、奇亞籽、牛油果等,都是時下最火熱的超級食物。拋開它們本身的營養價值不談,商家滿天飛的宣傳可謂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事實上,很多超級食物都沒有特別突出的味道或口感,與「美食」相差甚遠,但它們能被「重口味」的中國人所接受,往往在於其賣點就是——健康

一說健康,中國消費者的神經就被挑動了。縱觀時下流行的超級食物,沒有一個不被包裝上「包治百病」的外衣。根據一家權威諮詢公司發布的數據,在中國,被貼上「超級食物」、「超級水果」、「超級糧食」標籤的產品,在2011~2015年間就增加了202%,同時增長的自然還有其銷量。

從牛油果到奇亞籽,這些價格並不便宜的「神物」,因為具有「神藥」功效,成了近年來都市養生青年手中的香餑餑。但這些食物真的「超級健康」嗎?還是另有隱情?

01

食物雖好,但沒那麼「超級」

某種食物被追捧,必定有其「過人之處」,不過超級食物的提法絕對只是一種心理暗示。生產商和經銷商抓住消費者希望通過飲食來達到健康長壽的心理,給部分食物賦予「超級」二字,讓這些普通食物搖身一變,成為眾人追捧和追食的養生大寶。澳大利亞坎培拉大學營養學家Duane Mellor曾說過,「超級食物的說法,只是製造商的營銷噱頭而已。」

這一點,在帕來的超級食物上表現得特別明顯。

時下幾乎所有新式餐廳,都有牛油果、奇亞籽等食物入菜的菜色,供追求健康時尚的顧客選擇。在這些餐館裡,沙拉裡如果不放幾片牛油果,都不好意思端出廚房。它們不光代表了「用上舶來品」這種帶有小資情調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們向對食品安全與健康帶有焦慮的中國人販賣了一劑安慰藥。

「吃自然水果總是百利無一害吧。」

「進口又貴的東西肯定是好東西。」

「國外專家總不會騙人的。」

……

許多中國人都這樣想。然而實際上,有營養學家曾表示,「超級食物」在營養學界並沒有明確的定義。這些食物在原產國可能只是一種普通的食材,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後,卻被貼上「防癌、抗老、減肥、高營養」的標籤,就成功佔領了中國市場。

近5年來,超級食物的搜索量呈上升趨勢。下圖種橙線代表牛油果,綠線代表藜麥,藍線代表奇亞籽。

但早在2007年,歐盟就明令禁止在食品外包裝上印刷「超級」二字來誤導消費者。而美國雖然目前還未出臺相關政策,但FDA如果發現在售食品的宣傳和外包裝中存在虛假和誤導消費者的字眼,便可以對之採取行動。

不可否認,某些食物比其他同類食物,可能某種營養成分確實含量更高,但這些功效卻被放大了,價格也隨之一路飆升。越來越多科學研究表明,超級食物的功效目前只在小鼠身上得到了初步驗證;即使有人體的臨床對比試驗,也僅僅是小樣品試驗,說服力不夠,而且人類是雜食動物,膳食結構多元才是健康王道。

02

起底那些「不明覺厲」的超級食物

在國內外各種養生頻道和公眾號上隨意搜索一下,就可大致得到主流超級食物的列表:藜麥、奇亞籽、枸杞、牛油果、椰子水、甜菜汁、可可粉……而宣傳套路基本都是一樣的。

牛油果:不一定養生,但一定會胖

短短幾年間,牛油果這個形似「手雷」的異域水果在中國迅速走紅,中產階級和千禧一代成為牛油果消費的主力軍。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牛油果進口量為4.39萬噸,同比增長37%;而2011年進口量為31.8噸,七年間增長超過1000倍。

「過去幾年中國的牛油果市場增長迅速,『爆發式增長』是在2013年之後,從那時起,牛油果在中國被越來越多人知道,營養價值被更多人認可。」「牛油果先生」總經理劉陌蘇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牛油果先生(Mr.Avocado)是國內一個即食牛油果品牌。

牛油果的宣傳關鍵詞,聚焦在「保護心臟、降低膽固醇、減肥」上面,究其原因,是牛油果中含有約2%的蛋白質,而一般水果幾乎為零,這就是人們常說其有營養的原因。

含有蛋白質不假,然而很多人也忽略了,牛油果的脂肪含量高到簡直不像是水果!

根據營養學家測量,一個牛油果的熱量約等於3碗飯。可別小看這個水果,你很有可能一不留神就吃胖,與其他食物相比,其脂肪含量更是高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

炒黃豆(20%脂肪);士力架(25%脂肪);薯片(33%脂肪);開心果(45%脂肪);大杏仁(50%脂肪);榛子(60%脂肪);核桃(65%脂肪);碧根果(72%脂肪)……

而牛油果的脂肪含量是15.3%,甚至超過了普通豬肉的脂肪含量(15%)!

就熱量而言,一般水果的油脂含量很少有超過1%的,熱量也大多維持在30~60kcal/100g。但牛油果熱量達到了161kcal/100g!一個200g的牛油果,熱量約為332kcal,而一小碗100g米飯,熱量也才116kcal。吃個稍微大一點的牛油果,你就等於吃了將近3碗飯!

藜麥:並不比其他穀物更健康

藜麥原產地為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至今已有幾千年的種植歷史。

1980年,美國宇航局為太空人篩選太空旅行的絕佳口糧,藜麥憑藉高於其他糧食作物的蛋白質含量、擁有與人類需求相近的胺基酸組成以及礦物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等突出優勢,從一眾穀物中脫穎而出。除此之外,聯合國還將2013年定為國際藜麥年。美國宇航局的青睞以及聯合國的「恩寵」,讓得藜麥逐漸成為公眾心中絕佳的替代糧食和超級食物。

藜麥被認為具有降低膽固醇和體重的作用。2014年一項針對35名女性的調查結果,驗證了藜麥的降血脂減體重的作用。但是由於樣本數量太小(僅有35名參與者),其結果普適性遭到質疑。

不僅如此,藜麥的產量非常低,並且產出條件苛刻:需要長在日照時間短、溫度低的地區,溫度稍稍升高,其生長就受到抑制。物以稀為貴,產量低售價就高。作為太空糧食,藜麥是勝任的,但作為公眾的日常飲食,確實沒有必要,因為沒有人會單獨吃一種食物,藜麥的營養優勢,在人類均衡營養的飲食習慣下,早已在逐漸減弱。

奇亞籽:營養還不及油性魚

早在5000多年前,墨西哥人就開始食用奇亞籽。奇亞籽外型像芝麻,有黑奇亞籽和白奇亞籽兩種。泡發後,奇亞籽可以膨脹到12倍大。

奇亞籽受推崇也有其理由:富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含有多種抗氧化活性成分、鈣含量遠超牛奶、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

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8]和預防抑鬱症,這在一些研究中得到了證實。100g奇亞籽中,omega-3含量為17g;而以omega-3含量高著稱的三文魚中卻僅含有2.2g/100g。

不過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與三文魚不同的是,奇亞籽中的omega-3以ALA形式進入人體,必須轉化成EPA和DHA才能對心血管有好處。而ALA在人體內的轉化率約為10%,因此,100g奇亞籽中最終能被人體吸收的omega-3含量為1.7g,還是敗給了三文魚。

奇亞籽中確實含有多種酚類抗氧化物質和抗氧化類油脂和VE,但這些抗氧化物質在許多果蔬和植物的種子中都有。2013年一篇發表在Food Sci. Technol上的文章比較了奇亞籽、亞麻籽和紫蘇籽的抗氧化性,結果發現,黑紫蘇籽的抗氧化性強於奇亞籽和亞麻籽。

而大部分人能忍受奇亞籽類似魚卵的膨脹外形而堅持進食,可能都是由於奇亞籽的減肥功效。2009年發表在Nutrition Research上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研究者招募了90名肥胖患者進行了為期12周的食用奇亞籽減肥對照試驗,卻並未發現奇亞籽讓肥胖志願者胃口變小的跡象,直到實驗結果,研究人員也沒能得出奇亞籽擁有減肥神效的結論。

枸杞:並不比水果更有營養

萬萬沒有想到中國養生圈的「C位」枸杞都能榜上有名。畢竟連最佛系的養生青年,都會在可樂啤酒裡加上枸杞來自我安慰。

據《本草綱目》中記載:枸杞,補腎生精,養肝,明目,堅精骨,去疲勞,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令人長壽。在《中國藥典》2010年版本中,寧夏枸杞與瓊珍靈芝、長白山人參、東阿阿膠被並稱為中藥四寶。

事實上不僅在中國,枸杞在英國也頗受追捧,而且售價不菲。英國土豪們認為枸杞富含維生素C,可養生長壽、增強免疫系統等,因此被商家炒出高價。

但早在2015年,BBC一期名為《The Truth About Healthy Eating(健康飲食真相)》的紀錄片中就扒過枸杞的底。節目組為了印證枸杞是否真的有健康效用,邀請了一組志願者進行試驗。他們將草莓與枸杞進行對比,來檢測一下枸杞進入人體後,是否真有如商家所說的含有極高的維生素C,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枸杞的營養含量遠遠低於草莓。

事實上,枸杞的確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但是其他水果含量也很豐富,關鍵是在英國,枸杞比草莓等水果貴!多!了!

「枸杞黨」鼓吹的另一個重點營養成分是枸杞多糖。2014年一篇發表在Drug Des Devel Ther上的文章指出,枸杞中富含的枸杞多糖(LBPs)具有抗衰老、調節血糖、保護視力、抑制癌細胞增長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這麼看來,枸杞似乎好處多多。

但細究之下,枸杞的功效就顯得頗為可疑了:首先,極少研究結果能定義枸杞多糖究竟是何種化學物質。多糖是長鏈碳水化合物分子,但枸杞多糖中包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多糖。其次,枸杞對人體的功效未經嚴格的人體實驗,在食用枸杞後,究竟枸杞的哪一組件進入人體血液中,並在其中如何「工作」,都還未知。所以,即使枸杞多糖的提取實驗成功,距離弄清枸杞多糖與人體的關係,依然很遙遠。

枸杞還有一「法寶」是其富含的玉米黃質。玉米黃質被證實具有抗氧化、預防白內障、抗癌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但人體自身無法合成玉米黃質,需要通過飲食來攝取。然而,綠色葉類蔬菜、水果和黃玉米中均富含玉米黃質,不獨枸杞。所以,也許多吃幾根黃玉米,是補充玉米黃質的更加經濟有效途徑。

03

一個精心編織的營銷騙局

究竟是什麼讓這些普通食品,搖身一變披上「超級」的外衣,讓那麼多人失去理性、近乎迷信地對這些並不好吃的食物「大快朵頤」的呢?

營銷!都是營銷!

以牛油果為例,它打開中國大門,首先是從網際網路上,一篇篇關於澳大利亞人喜歡吃牛油果的報導開始的。而這恰恰是銷售商精心編織的一場營銷案。

作為牛油果的主要出口國,澳大利亞生產的牛油果幾乎都流向了亞洲市場,其中又以中國為主。西澳大利亞州最大的牛油果業參與者之一稱:「亞洲市場正在為澳大利亞牛油果付出高價,他們樂意購買,我從來沒有看到出口水果有這種收益水平。」

在英文裡,牛油果以前不叫avocado,而是叫alligator pear,翻譯過來就是「鱷梨」,因為它粗糙的暗綠色果皮跟兇猛的鱷魚有點像。而它還有一個更上不了臺面的名字,叫aguacate,源自西班牙語,原意為睪丸。

這遭到了當時牛油果種植協會的強烈抗議,說這名字簡直要毀了整個產業,於是在協會建議下,alligator pear、aguacate紛紛改為聽起來高大上的avocado。在改完名字後,精明的農場主和農產品經銷商開始籌集大量資金給牛油果打廣告。

1974年,一顆牛油果售價高1美金,根據購買力換算,相當於今天的4.8美元。在那個年代來說,這個不起眼、大家也不知道如何食用的水果實在太貴了。

於是營銷人員順水推舟,將牛油果包裝成「水果中的奢侈品」,專供優雅富貴的上層人士食用。這個營銷理念根植於牛油果的銷售之中,跟中國人選擇吃牛油果的潛在原因一樣,仿佛吃了牛油果,就變身上層人士了。說到底,牛油果就是在販賣一種「高級」、「高格調」的生活方式。

而牛油果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全美肥胖率已高到全球矚目,營養學家呼籲美國人減少脂肪攝入,脂肪含量成了判定食物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牛油果因此被FDA踢出了健康食物的範疇。

但是牛油果農場主和進出口企業不開心了,他們一直抗議到了2016年,表示按照這個標準,牛油果和三文魚都不是健康的,而無脂肪果凍和含糖穀物卻被認定為「健康」,這不合理。就這樣,FDA為牛油果修改了標準,牛油果重回「健康食物」的隊伍。

藉此良機,廣告商們為牛油果打上標籤:牛油果富含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跟炸雞、薯片是不一樣的!

此後,隨著西方各路明星在社交網絡中的宣傳,牛油果成功以「健康食品」、「超級食物」的形象深入人心,走向神壇,實現完美逆襲。美國每年牛油果消費量保持10~30%的增長,而澳洲更是誇張,2014年牛油果進口近73萬噸,佔全球牛油果進口的46%,人均消費量從1999年的每人每年1.1磅,增至2014年的5.8磅。

隨著美國的宣傳、澳洲的助攻,再加上中澳貿易的火爆、生鮮代購的炒作,牛油果這個吃起來像肥皂的水果成了眾人瘋搶的「超級水果」,鋪天蓋地的熱文軟文將牛油果捧成了「養生萬金油」、「森林奶油」。

正如BBC紀錄片所說,超級食物能賣得火爆,商家們能一直賺我們的智商稅,歸根到底還是我們太懶了:不想過多了解基本飲食常識,只想走捷徑來一勞永逸。結果卻不光無法得到真正的健康,反而還一直砸錢。

比起那些五花八門的酷炫養生偏方,還是均衡飲食才是王道啊。

相關焦點

  • 牛油果:一個精心策劃賣給中國人的健康騙局
    原因也很簡單,牛油果主打的「賣點」是健康!這個「舶來品」,硬生生的被輸入進了中國人的「健康食物清單」當中。那麼牛油果到底有沒有這麼神?這篇文章告訴你!據統計,2010年,依賴進口供給的牛油果在中國的進口量僅2噸,而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了32100噸!成萬倍的增長。
  • 鬥牛犬精心策劃大騙局,每次出門都裝「瘸」,它的小心機很單純
    外國有網民表示,幾個月前在動物收容所領養一隻7歲的法國鬥牛犬「Titan」,狗狗本身有一些健康問題,但它非常友善,親人親貓,仍然深得主人喜愛。日前主人帶狗狗散步回家後,發現它腳痛,更一度跛腳,一瘸一拐無法上樓梯。誰知主人抱狗狗上樓後,才揭發這個大騙局!
  • 戴笠死亡實情: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他根本不在飛機上?
    戴笠死亡實情: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他根本不在飛機上? 戴笠作為軍統的老大,一直都是神出鬼沒,幾乎沒有人能知道他在哪裡,美國甚至稱戴笠 為「世界第一間諜」。戴笠是特務王中王,最神秘的殺手,如一把小巧的毒匕首,寒光一閃,遇害者尚未搞清對 手是誰便命喪黃泉。
  • 《22英裡》一個精心的騙局,導致美國精英小隊全軍覆沒
    在《22英裡》這部影片中,講述了一個關於騙局的故事,從片頭開始設置騙局,片尾解釋答案,讓觀眾們在整部影片裡都不知所謂,到結局進行翻轉,這個騙局,精心而美妙。精英小組之前摧毀了一個恐怖分子的秘密基地,以為獲取了重要核物質-銫材料,可是結果發現他們被騙了,能夠摧毀6座大城市的銫物質目前下落不明,而提供這條線索的汙點證人李諾爾,聲稱自己能知道銫物質的下落,並給精英小組一個有密碼的硬碟,只要精英小組能夠護送他去美國,便說出密碼。
  • 阿波羅登月計劃疑點重重,這真的是精心策劃的一場騙局嗎?
    但是阿波羅登月也引來了無數人的質疑,那麼阿波羅登月到底是一場騙局還是確有其事呢,今天我們便來談一談阿波羅登月的疑點。 而這一文章一經爆出,確實也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於是許多人都認為阿波羅登月其實就是一場策劃好的騙局。
  • 非洲人不理解:這食物腥味重,為何中國人超愛吃?
    中國人在吃方面,講究和做法非常多。許多中國人為旅遊和工作,前往了非洲,卻發現當地人不擅長做飯。 非洲資源豐富,一些河流裡,有各種各樣的海鮮產品,新鮮又自然,沒有汙染,營養豐富的海鮮,非洲人並不喜歡吃,反而將它賣給了中國人。
  • 大蒜是超級健康食物嗎
    很多人根據古代醫學記載和民間口傳歷史,認為大蒜或者大蒜加工品有益健康。那麼現代科學如何看待大蒜呢,大蒜真的是超級健康食物嗎?本期將您解答這一疑惑。但從營養組成和熱量上說,大蒜就完勝目前幾乎任何被追捧的昂貴超級食物。現代醫學研究也確認了大蒜的很多項健康價值,主要包括以下9個方面:1. 增強免疫力,預防感染一項為期12周的研究發現:與安慰劑組相比,每天服用大蒜補充劑的人感冒次數下降了63%,感冒時間縮短了70%。另一項研究也發現:每天服用大蒜提取物,可將感冒生病次數減少61%。
  • 5種平民「超級食物」——吃得健康又經濟
    怎麼樣吃才能省錢又健康呢?現在很多食物都是被推上了「超級食物」的神壇,比如牛油果、藍莓、羽衣甘藍等等,價格不菲,有沒有便宜又「超級」的食物呢? 西希今天就來講講「超級食物」以及自己生活中常吃的幾種價格親民的「平民超級食物」。 1、超級食物是什麼?
  • 波士頓龍蝦原來是個「騙局」,老外專坑中國人,藉此大賺一筆
    現在的人們對於美食的追求也是越來越高,不僅僅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更加看重這個食材的營養健康,而且享受這個美食的美味,海鮮在我們的生活中一直以來也是非常受歡迎的,種類特別的多,但是現在的人們還是非常的喜歡吃這個海鮮,即便是價格非常的貴,也會選擇進行購買。
  • 「MBI」千億傳銷疑似徹底崩盤 一場精心包裝的騙局
    大家對馬來西亞MBI集團都不陌生,MBI集團差不多已經成立七年了,其實從成立MBI集團,一開始就是一場旁氏騙局的變相騙局。   精心包裝的騙局 MBI已在中國國內活躍多年,其通過在網上設立「MFC遊戲理財平臺」,將其推出的「易物幣(MFC)」打造成虛擬貨幣,通過在線商城購物、線下商家交易等方式,使「易物幣」發生流通。
  • 非洲人不吃的東西,中國人卻花高價收購,加工後賣給當地富人
    民以食為天,沒有食物保障,填不飽肚子,就會沒有力氣,幹起事情來就沒有精神。一日三餐,變著花樣吃才能營養均衡。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是好了,什麼白面饅頭,米飯麵條早已吃得不香了,人們現在追求的是新鮮,山珍海味。
  • 龐氏騙局 - 旁氏騙局_中國經濟網
    所謂龐氏騙局,所謂龐氏騙局是指騙人向虛設的企業投資,以後來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者以誘使更多人上當。龐氏騙局是一種最古老和最常見的投資詐騙,是金字塔騙局的變體。他開始策劃一個陰謀,移居波士頓在那裡開設了一家所謂的「證券交易公司」,向外界宣稱該公司將從西班牙購入法、德兩國的國際回郵優待券,加上一定的利潤轉手以美元賣給美國郵政局,以此賺取美元與戰後貨幣嚴重貶值的法、德兩國貨幣的「價差」。事實上這個計劃根本賺不到錢,但還是有些人衝著一個半月內能獲得50%的回報率去嘗試投資,讓那些初期投資者感到狂喜的是,他們如期獲得了紅利。
  • 他為超級富豪偽造了一部自傳,親手造出美國文學史上最大騙局…
    誰能想到,這本即將問世的《Hughes自傳》背後,是一個將各路媒體,幾大出版商,眾多鑑定專家統統拖下水的驚天騙局,還成了美國文學史上最大的詐騙案之一…    為某個超級名人偽造一本自傳,在全世界成功出版!
  • 他為超級富豪偽造了一部自傳,親手造出美國文學史上最大騙局
    誰能想到,這本即將問世的《Hughes自傳》背後,是一個將各路媒體,幾大出版商,眾多鑑定專家統統拖下水的驚天騙局,還成了美國文學史上最大的詐騙案之一…這一切,得從一個鬱郁不得志的小作家說起…Clifford Irving是土生土長的紐約人,1930年出生,
  • 為了阻止母親掉入騙局,女兒也精心設了個「局」,還把她帶到反詐中心
    針對老人家騙局,一般是利用老年人注重健康,渴望被關注,有餘錢投資理財的特點,一步一步,精心設置圈套。最近,南寧市民黃女士發現,自己的母親正在落入一個詐騙陷阱,但老人家是怎麼勸都不聽。無奈之下,她把母親「騙」到了南寧市反詐中心,讓民警來給母親戳穿騙局。黃女士將母親帶到南寧市反詐中心後,為了讓老人家消除顧慮,民警先跟老人拉起了家常。
  • BBC紀錄片《健康飲食的真相》:超級食物真的能幫助我們減肥嗎?
    女主角是個非常崇尚健康生活的人,在健康這方面可謂不遺餘力,喜歡購買各種超級食物,只要對身體有健康,她就願意去嘗試。當然超級食物的價格也超級貴。儘管貴,但他們披著著健康的外衣,女主還是難以抗拒他們的誘惑。
  • 部落衝突:下一個超級部隊,「超級法師」身披金袍,策劃太勤快
    而距離上兩個超級部隊的更新,還沒有過去兩個月,難免會讓人覺得策劃的效率也太高了。遠遠不止如此的是,接下來的超級部隊似乎也已經被提前透露。 按理來說,每一個超級部隊到最後都會全覆蓋,目前總計已經上線了9種不同的超級部隊,包括最初始的五類兵種(弓箭手、野蠻人、哥布林、炸彈人和巨人),已經後來慢慢擴增的黑油兵種超級女武神和超級亡靈
  • 中國人賣給中國人,被炒熱的圓明園獸首,專家卻說只是水龍頭?
    在任何一個朝代,這句俗語一直未曾過時,就像清朝盛世乾隆皇帝不惜千金為古董,亂世末代皇帝溥儀為盤纏不惜賣國寶。而從歷史的長流之中來看,上下五千年的文物流失影響最廣泛的,莫過於兩次,一次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另一次則是清末的溥儀時期,慘遭西方列強的掠奪與毀壞,而圓明園便是最為慘烈的案例。
  • 揭開地球無法承載的驚天騙局
    然而,作為財經記者研究後斷定,這個創富模式是震驚世界的滔天騙局。經過兩個月來的調查,全面揭開了精心編造的驚天騙局黑幕。其間臺前幕後的較量,是不見硝煙的戰場。  為什麼說這是個騙局?消費返利商業模式的實質就是「空手套白狼」。在這裡,你向精彩生活交了錢,它賣給你的不是商品而是PV。精彩生活讓你拿著一組PV數字批發給下線會員,下線會員再賣給下線會員,PV的買賣衍變成了一種「空對空」交易。商家是在賣實物,精彩生活卻是在批發利潤,賣虛無縹緲的PV,這不是在賣泡沫買空氣又是什麼?!太平洋並不會點石成金,它大放血高返利的錢從哪裡來?
  • 7名中國人被騙到東南亞賭博,慘遭勒索、虐待!狗鏈鎖脖、關籠...
    這場令人震驚的跨國大案,受害者前後多達290餘人,其中有7名中國人,他們在被警方解救後,講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噩夢: 以為「天上掉餡餅」 豈料墜入精心策劃的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