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佛像欣賞:莊嚴無比,見者增福

2021-02-18 以法結緣

第45窟 西壁佛龕 盛唐

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它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第17窟 藏經洞 洪鞏像 晚唐

敦煌石窟又名莫高窟,千佛洞,位於敦煌東南25公裡處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是舉世聞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代表了我國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藝術價值最高的石窟藝術,有「絲路明珠」之稱。

第45窟 西壁龕內北側 菩薩 盛唐

莫高窟創建於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相傳當時有一個名叫樂尊的禪師,途經此地歇息,正值黃昏夕照,突然抬頭望見三危山金光萬道,仿佛有千萬尊佛顯身其間。樂尊以為是佛顯聖,便把此處當作聖地,滿懷虔誠,僱人在這個斷崖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其後又有一個名叫法良的僧人,效法樂尊,開鑿了第二個洞窟。莫高窟的歷史就從此開始了。

第45窟 西側龕內南側 天王 菩薩 阿難 盛唐

唐代是莫高窟藝術的黃金時代,石窟的開鑿和造像活動達到了空前的規模,是莫高窟藝術的極盛時期。開鑿於初唐的96窟的彌勒像,高33米,是莫高窟第一大佛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泥塑佛之一。開鑿於盛唐時期的130窟彌勒像,高26米,是莫高窟的第二大佛像。開鑿於中唐的158窟的臥佛,規模亦相當大,而且在藝術上都有傑出的表現。

第45窟 龕內 北側 迦葉 盛唐

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圓籙在清理今編第16窟的積沙時,於無意間偶然發現了藏經洞(即今第17窟),從中出土了公元4~11世紀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刺繡、絹畫、法器等文物5萬餘件。這一震驚世界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及中亞古代歷史、地理、宗教、經濟、政治、民族、語言、文學、藝術、科技提供了數量極其巨大、內容極為豐富的珍貴資料,被譽為「中古時代的百科全書」、「古代學術的海洋」。

第46窟 西壁 龕內西側 舍利佛 盛唐

藏經洞文物發現不久後,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俄國人奧登堡等西方探險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從王道士手中騙取大量藏經洞文物,致使藏經洞文物慘遭劫掠,絕大部分流散海外,分藏於英、法、俄、日等國的眾多公私收藏機構,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留在了中國,造成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第158窟 佛涅磐像

敦煌莫高窟雖然歷經長期的自然和人為的破壞,至今仍保留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個朝代的洞窟492個,其中保存歷代壁畫4.5萬平方米(不包括重妝後覆蓋在內壁的),彩塑2400餘身(不包括影塑),唐宋木構建築5座,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

第158窟 西壁 佛臺 佛涅磐像

第248窟 中心柱東向龕內 說法佛 北魏

第248窟 中心柱西向龕內 苦修佛 北魏

第257窟 中心柱南向面上龕內 半伽菩薩 北魏

第259窟 塔柱南側 菩薩像 北魏

第259窟 北壁 禪定佛 北魏

第275窟 西壁 交腳菩薩 北涼

第297窟 西壁 羽人像 北周

第305窟 隋

第322窟 西壁 龕內 初唐

第322窟 西壁 龕內 天王 初唐

第322窟 龕內 阿難 初唐

第328窟 西壁 龕內 初唐

第328窟 西壁 龕內 天王 初唐

第328窟 龕內 阿難 初唐

第419窟 西壁 龕內 隋

第419窟 西壁龕內 隋

第420窟 西壁龕內 南側 隋

第430窟 中心柱東向南側

來源:書畫微報

相關焦點

  • 敦煌莫高窟壁畫
    敦煌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敦煌莫高窟和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四大石窟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南北長約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
  • 敦煌莫高窟,神秘的遺留文化,還有武則天的身影
    聽到敦煌,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莫高窟吧。莫高窟作為勸請文明的景點,使我們國家當之無愧的文化瑰寶。可惜早年間,我們對這種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不全面,導致莫高窟受到了受到了人為毀壞。好在前人吸取了教訓,後人也加緊保護的步伐,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文化瑰寶的保護措施逐漸加強,受到保護的莫高窟不在哭泣,也愈發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這裡感受敦煌文化。
  • 千年敦煌莫高窟的背後 隱藏著多少辛酸故事
    關於莫高窟的來源有三種說法。據李懷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記載,「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有沙門樂僔,戒行清虛,執心恬靜,嘗杖錫林野,行至此山,忽見金光,狀有千佛,遂架空鑿巖,造窟一龕。次有法良禪師,從東屆此,又於僔師窟側,更即營建。伽藍之起,濫觴於二僧。」李懷讓的《重修莫高窟佛龕碑》點出了莫高窟開窟的緣起,是說在公元366年,一個雲遊的和尚手執錫杖西行至三危山,忽見金光燦燦,形狀如千佛閃耀。
  • 文化遺存(22)敦煌莫高窟彩塑(3)--隋唐
    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精品特窟】敦煌莫高窟北魏第254窟 賞析
    敦煌研究院前任院長段文杰《敦煌之夢》在綿延千裡的絲綢之路上,有一座人類文化藝術的寶庫敦煌莫高窟虔誠的信仰、千年的營建,造就了它的渾厚與絢麗。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建於北魏是莫高窟最早的中心塔柱式洞窟。兼具僧人禪修與信眾觀禪的功能
  • 敦煌 莫高窟【精品特窟9】盛唐45窟
    清朝至民國年間,莫高窟仍有信眾對石窟進行維修與補塑。世界上沒有哪一處文化遺蹟延續了如此長的時期,並且每個時期都有想當數量的作品保存下來。石窟本身也是一種建築,石窟採用什麼樣的形制,與傳統時代文化和時代風格有關係,因而從石窟的形制上,也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建築藝術對佛教的影響。
  • 甘肅省敦煌市,敦煌莫高窟的魅力到底在哪,看看就知道了
    敦煌·莫高窟甘肅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由於莫高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無數中外遊人慕名而來。
  • 莫高精神——甘肅敦煌莫高窟之一:石窟景區
    1900年5月26日,守護莫高窟的道士王圓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秘封了九百多年的「藏經洞」,其中所藏的隋唐、宋初的經卷、文書、織繡、圖畫等大量無比珍貴的文物終於重見了天日。其中北壁東側的禪定佛像是莫高窟塑像中的代表作之一。禪定佛頭生肉髻,身上穿通肩袈裟,兩眉細長,雙眼略開,嘴角露出一絲微笑,似乎體味著參禪悟道後的滿足和愉悅。此尊塑像表現出民族審美情趣與傳統技法純熟的運用,是敦煌石窟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
  • 甘肅的敦煌莫高窟,除了飛天壁畫還有哪些秘密,你都知道嗎?
    我們都知道敦煌莫高窟裡面有著名的飛天壁畫,也讓很多人聞名前來遊玩,但你對莫高窟真的了解嗎?敦煌莫高窟最早創建於十六國時期,根據史書記載,當時先秦的僧人樂尊在經過這座山的時候,看這座山長得非常像萬佛,所以就在這些懸崖峭壁上挖下了第一個洞。
  • 在敦煌莫高窟「面壁」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除修復技術和經驗外,他也時常跟徒弟們提及對莫高窟的感情,雖然在外人看來只有簡單的一把修復刀、一個注射器、一瓶膠水,但正是這些器材保護了先輩們留下的文化遺產,他要一直留在這裡,從未想過離開。從滿頭青絲到兩鬢斑白,從事敦煌壁畫臨摹工作30多年的牛玉生,由莫高窟窟內到窟外,致力於臨摹出「打動人的壁畫」。
  • 敦煌莫高窟講解:日本人對敦煌的特殊感情
    「此後平山先生幾乎每年都要來敦煌。如同唐玄奘在印度取得佛經一樣,他在敦煌唐代壁畫中找到了日本古代繪畫的源頭。」他每次到敦煌,不僅迷戀敦煌壁畫,抓緊一切時間寫生,摹寫敦煌藝術,而且逐漸看出了敦煌莫高窟藝術保護面臨的問題,便產生了要擔負起保護莫高窟使命的想法,並說出了「傾家蕩產也要保護敦煌莫高窟」的豪言壯語。
  • 1943年,敦煌莫高窟(千佛洞)
    ©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 它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
  • 近距離欣賞一下精美的莫高窟壁畫吧!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009窟
  • 醉美西北行之十:世界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甘肅敦煌莫高窟
    這一批優秀而偉大的無名者,為後世留下了人類輝煌的絲路文明的影像。洞窟內供奉有佛像,繪製了經變圖,目的就是供養菩薩為家庭祈福。因此,莫高窟其實是民間自發進行開鑿的產物,是各朝代達官顯貴們累積下來的文化遺產。
  • 隨身的「翻譯官」 || 《又見敦煌》英文版正式上線
    (圖為《又見敦煌》劇照,原型為敦煌莫高窟壁畫上的飛天菩薩形象。)敦煌莫高窟的建築藝術、彩塑藝術、繪畫藝術為後世留下了古遺莫高石窟今創「又見敦煌」《又見敦煌》室內情景體驗劇橫跨古今、穿越千年深度解讀、還原、再現莫高窟與敦煌文化作為到敦煌必看的演出
  • 無比殊勝的咒輪大全,見者消業增福!
    【佛頂尊勝陀羅尼咒輪】見者消除一切魔障、業障、病苦!【綠度母咒輪】能斷生死輪迴,消除一切魔障、業障、病苦等,並能消災、增福、延壽、廣開智慧,凡有所求,無不如願成就,且命終往生極樂世界。
  • 什麼是莫高窟?
    這位領導者更無法想像的是,東西融合的種子犍陀羅藝術將跨過大漠,繼續前行,並在那裡開出一朵絢爛無比的花——莫高窟。敦煌莫高窟的出現,有些奇幻。公元 366 年的一天傍晚,行遊僧人樂尊偶見一面山崖上光芒四射,如現萬佛,受到感召,他便在崖下的巖壁中鑿出一個洞窟,修行於此。最初的這個洞窟極其狹小,只能勉強容納一人。絲綢之路,為莫高窟的繁榮提供了契機。
  • 八旬彩塑藝人原汁原味呈敦煌神韻:老師就是莫高窟
    閆姣 攝中新網蘭州9月2日電 (閆姣 馮志軍 高瑩)八旬敦煌彩塑藝人魯勤學,耗時四十餘載摸索敦煌彩塑的製作工藝,他還創新「立體」壁畫,將壁畫中的佛像形象都製作成了便於遊客攜帶的彩塑。「我特別想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把家鄉推介出去,想讓大家都知道敦煌彩塑的魅力。」他說。
  • 甘肅敦煌,那裡聞名於世的是一個景點,莫高窟
    今天樹懶想與大家一起走近甘肅敦煌,那裡聞名於世的一個景點,莫高窟。莫高窟敦煌莫高窟,這個名字真的是已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名詞,樹懶想起歷史書上敦煌莫高窟絕美的壁畫,色彩鮮明的圖案,採綢絲帶,還有仙女。當然,樹懶是欣賞不來那些美麗的仙女的,個人審美不同。
  • 千年莫高窟裡,究竟藏著多少驚人秘密?
    莫高窟始建於南北朝十六國時期,公元366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隨後歷經北魏、隋、唐、北宋、西夏不斷擴大修建,元代以後莫高窟漸漸衰敗而被廢棄。▲85窟樂者壁畫,晚唐(公元848-公元907). 中國敦煌莫高窟 © 敦煌研究院莫高窟最珍貴的地方,其實並不是那千座雕塑、萬本經書,而是它因為沒落而被封存的幾百年,讓莫高窟成為了歷史的「第一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