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分為這3個層次

2020-12-23 古今悉文明

鬼谷子: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分為這3個層次

中國自古以來便注重德行高尚,慢慢的注重自身所謂的品德而言外,對於每個人的成長我們是從小開始教育出來的,我們所謂的善言善行,是我們從小開始學習出來的,從他人身上汲取教益,以此來提高自身的修養。

從小就學習的「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對於我們來說,善舉便是我們堅信,心存善念的人,天必佑之。

鬼谷子曾將說過: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我們不清楚善舉該從何而來,什麼是善舉?做一件小事,你的內心一定是最開心的。

最好的善意卻換來最惡劣的後果——小善如大惡

鬼谷子曾經說過:「小善如大惡。」

曾經在北美洲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人們同情羊群慘遭狼群的屠殺,於是將草原上的狼群給趕盡殺絕。本以為這樣就可以保護好弱小的羊群,讓它們在草原上幸福的茁壯成長。未曾想,這一舉措嚴重的破壞了草原上的生態平衡,反而導致更多羚羊的死亡:沒有了狼群的攻擊,羊群的數量迅速壯大。但草原的植被有限,很快,羊群就沒有了食物,草原的綠化也遭到嚴重破壞。

沒有了狼群的追捕,羚羊們每天都可以慵懶的散散步,無需再快速的奔跑。這導致羚羊的身體免疫力下降,大量病死。同時,由於已經沒有狼去消化掉羚羊的屍體,屍體只能在草原上腐爛變質,最終瘟疫橫行。人們哪裡料到,當初他們的「善意」之舉,竟然導致如此惡劣的後果,使得本來生機勃勃的草原,逐漸退化成死氣沉沉的沙漠,羚羊的生存環境更加堪憂。後來,人們不得不「無情」的引入狼群去捕殺羚羊。在狼群追,羊群逃的動態競爭中,草原才慢慢的恢復生態平衡,逐漸有了往日的生機。

善的衝動往往跟人的能力成一種反比狀態,每個人都心存善意,也都渴望在行善之時能夠獲得感激和關注——這是人的普遍天性。

因此,能力越弱的人,反而越愛幻想自己能夠恩惠於他人,故而時常為了讓自己「爽」,而做出如養野鵝的老人的那般「善舉」來。

善行才能合乎天道——予以成長,收穫快樂

每個人心裡都有善良,在別人遇到危難的時候,都會心存不忍,想要去幫一把,但是如果你的善行只是為了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忍,而不是去真正的改善別人的處境,那就是「小善」,這樣的善行,有時候反而容易讓對方陷入新的危險之中。

真正的善良,一定要匹配以智慧,人們既要洞悉世相人心,也需明白自然天地法則,只有這樣,善行才能合乎天道,不違背自然而又能幫助別人擺脫困境,這樣的善良才是真正的善良。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善似無情

鬼谷子在「小善如大惡」這句話之後還有一句話是:「大善似無情。」

那麼為什麼又說大善最無情呢?

《道德經》第五章裡有這樣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說,天地無所謂善與不善,天地孕育了萬物,但是天地對待萬物卻像對待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

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不管萬物變成什麼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造化,與天地無關,天還是幹天的事,地還是幹地的事。

孔子也曾經說: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天地不會去表達什麼,也不會去幹涉什麼。看似無情,其實卻是天地的大善。

每個人心裡都有善良,在別人遇到危難的時候,都會心存不忍,想要去幫一把,但是如果你的善行只是為了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忍,而不是去真正的改善別人的處境,那就是「小善」,這樣的善行,還是不做的好,不然反而容易讓對方陷入新的危險之中。

佛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網上有個段子,說某人到海邊放生,把一隻烏龜放到海裡,沒多久它又爬回來了。如此反覆多次。於是放生的這人就發朋友圈把這件事描述了下,並感慨:「動物都心存感恩之情,何況是人呢?」結果有人評論:「人家那是陸龜,你放海裡當然要爬回來,不然會被淹死!」還有那些在公園裡放生「蛇」的,不也是同樣的道理?

大善無跡,當你做某件事心中想要是「行善」時,你就已經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善良了。

做好自己,讓他人在你獲得成就時也能收益,那才是最高級的善良。

大善,就是活出最精彩的自我。

而「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更是出自《鬼谷子》這本書,所以,小木也推薦您看這本《鬼谷子》,因為書中更好的記錄了代代相傳的人生哲理,讀起來更是讓人受益一生的至理名言,《鬼谷子》這部書更是堪稱「中國謀略奇書」,思想深邃,內容頗為豐富,書中不僅對原著進行了注釋和翻譯,還結合現實從從政、經營、管理、為人、處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解讀。

書中數百幅精美圖片,與文字相輔相成,充滿智慧的文字、精美珍貴的圖片更是讓人讀起來充分體驗閱讀的樂趣;圖文互助的編排形式,新穎獨特的版式設計,幫助讀者深入了解原著的內容。

不管是現在面臨人生低谷,還是生活的不是很如意,都可以讀讀《鬼谷子》,能在很大程度上磨練心性,懂得很多人生中的道理,讓自己在生活和職場上更加順利,視野上也會更開闊。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讀一下卡耐基所寫的《人性的弱點》,他會把人性給你分析的特別透徹,讓你針對性確認和聯繫。同時也能幫助你解決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困難,讓你展開美好的生活。

書中主要內容包括:與人相處的基本技巧、平安快樂的要訣、如何使人喜歡你、如何贏得他人的贊同、如何更好地說服他人、讓你的家庭生活幸福快樂等十篇。

雖然書中的內容已經經歷了半個多世紀,但如今讀來,仍然會讓讀者沐如春風,受益匪淺。這本書1937年出版,世界各地至少已譯成58種文字,全球總銷量九千餘萬冊,擁有4億讀者。

這本書在近80年的時間裡,激勵了無數迷茫的讀者,幫助他們重新找回力量與勇氣,繼續拓展自己的人生。

當然,一本書需要你細細品讀,才能理解和運用其中的方式方法,這需要我們下決心,花費功夫進行研究。

如果你覺得兩本書還不太夠,那麼這裡給你推薦的是五本書,不光包括《鬼谷子》、《人性的弱點》,還有《墨菲定律》、《狼道》、《羊皮卷》這三本書,這些書都是人生道路上,必讀的基本書。

這套書有5本,5本書才99元,一本才19元,一包煙錢,一頓外賣就能買到,不管是買回去給孩子看還是給自己看,都是不錯的選擇!

相關焦點

  • 稻盛和夫: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又如何去定義?
    稻盛和夫: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又如何去定義?稻盛和夫,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是一個日本人,他是一個日本的商人,在日本,他一直有一個稱號:經營之神。就是這樣一個厲害的日本商人,在1997年的時候,查出了胃癌,但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他接受了治療,最後辭掉了所有公司的職務,出家了,寫了一本《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這本書中,稻盛和夫有提到過一句話: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
  • 古訓:小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
    小善如大惡所謂的「小善」,就是盲目的善。一念仁慈,順手為之,全然不顧後果。為人處世,我們要始終秉持一顆善心。只有這樣,善行才能真正結出善果。大善最無情《道德經》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雖然孕育了萬物,但對待萬物卻並不格外仁慈。
  • 王陽明:「長善如大惡」,人世間最好的善良,應該是點到為止
    但在《知行合一》中王陽明提出了一個觀點:「長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長善」是什麼?「長善」就是沒有原則的善良,以為一直持續付出、寬容的善良能夠幫助一個人,殊不知當善良變得沒有限制的時候就是「大惡」。「大善」則是天地之間的善,在天地間所有人有可能會被老天眷顧,但也會被老天棄之不顧,因為天地的善是最無情的善,一個人的好壞全憑自己的造化。王陽明:「人世間最好的善良,應該是點到為止。」
  • 鬼谷子:做人需善,不能太實在,層次越高越懂這4字含義
    但行善並不是一味做人老實,鬼谷子:做人需善,不能太實在,層次越高越懂這4字含義。正如戰國時期的能人孫臏與龐涓一樣,孫臏與龐涓是同窗,但論才能,孫臏要遠高於龐涓。後龐涓同在魏國共事,龐涓嫉妒孫臏才能,屢屢陷害,孫臏不以為然,最後龐涓設計誣陷孫臏叛國,孫臏而遭受到毒害,被挖去膝蓋,險些喪命。
  • 《風聲》驚心動魄的故事之下,我看到了人性中的大惡與大善
    這本書在前幾天某直播間裡,1秒鐘就賣出了3.3萬冊,如此可見,雖然《風聲》已被再版了幾十次,但這次歸來,依然海浪滔天。《風聲》講述了1941年時的中國,那時候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在這種情況下,日偽為了追查出中共地下工作者「老鬼」,而引發的一系列驚心動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 佛說:萬事皆有因果,牢記這3句話,一切都將迎刃而解,福氣自來
    所以不要對任何事存有僥倖心理,牢記這3句話,一切都將迎刃而解,看透了也就明白了,福氣自然也就隨之而來。1.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這句話簡而言之就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佛說不要輕視小惡小善,大惡大善皆由此成。
  • 紅樓夢:李紈沒有大奸大惡,為什麼作者對她極盡嘲諷與詛咒?
    這大雪天,怪冷的,替我作禍呢?李紈的意思是:你們要吃鹿肉,去老太太那裡吃,吃多了,吃病了與我無關,自然有老太太負責,如果你們現在吃,吃出毛病來,就是我負責了。她可不想擔責任。二,李紈自私,不問他人廢與興李紈在怡紅院夜宴那回,抽花籤時,抽到梅花。李紈說,我自吃一杯,不問你們廢與興。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 鬼谷子:善良的人,容易被欺負,學會這兩招,行走社會不吃虧
    鬼谷子這一生精於各種研究,集各派於大成,他的識人術無人不知,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非常大。鬼谷子被人們尊稱為「謀聖」,他熱衷於研究謀略、兵法、相術等等,正因為他善於思考,創立了縱橫派,這一派別相對其他寬容且宏大,所以門徒眾多。
  • 鬼谷子智慧:善良的幫助他人,要懂得避免吃力不討好,牢記一句話
    就此,社會上就會有很多人都會面臨一個問題——我怎樣才能真正幫助別人,但是需要避免自己吃力不討好,我該怎麼去做呢?舉個例子: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由此可見,朋友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然而,並非所有朋友都靠得住。
  • 心理學家:內心真正善良的人,通常具有這三大特徵!
    善良是人類一種良好的品性,不僅可以獲取他人的尊重更能驅使自我心理訴求的升華,從人性最根本的角度出發,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個善良的人,但在大千世界複雜的紛繞下,又有多少人混淆著真善和虛假,打著善良的美名做著自私的事情。心理學家認為,內心真正善良的人,通常具備如下三大特點。
  • 鬼谷子:做人不能太實在,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兩個說話技巧
    鬼谷子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他和孔子。孟子、老子等人齊名,鬼谷子留下的《鬼谷子》一書更成為現代人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鬼谷子善用謀略和語言技巧勸導世人,春秋戰國時期,很多歷史名人因為鬼谷子絕學而獲得君王的信任,並流芳千古,比如:商鞅、孫臏、呂不韋等人。
  • 佛說:這四種人,千萬別去傷害,因果報應很嚴重!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種小善之因,便得小善之福,種大善之因,便得大善之福;反之,種小惡之因,便得小惡之果,若是種下大惡之因,大難也會隨之而來。由此,一個人到底是行惡還是做善,所得之果可謂是天壤之別。而真正的大奸大惡之人,就是可以在時代當中攪弄風雲的人,哪怕做壞事,他們也是做的驚天動地,震動社會,其實這些人能做出這種事,也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在佛教中,有許多的佛菩薩會承願再來,化身成各種各樣的人來為世人現身說法。其中就有佛菩薩會化身成大奸大惡之人,用切身的經歷和最後的結果來教化世人向善,不要作惡,其實這正是一種從反面來教化世人的辦法。
  • 做人不能太善良,學著做個有心計的老實人,避免被無情的「捧殺」
    第三:做一個保持本心不變的人其實這是往長遠的看到自己與其他人不同的一個方面,「本心」這個詞乍聽上去是虛無的不務實的,但是真正能做到人卻也是少之又少,如果我問你,你還記得兒時自己許下的第一個願望是什麼?又或者是問你在這個行業剛入職的時候所定下的目標什麼?又對未來有怎樣的願景?
  • 人際交往時,記住鬼谷子的這5個聊天技巧,永遠不擔心「冷場」
    」根據這番話,我們可以大概總結出人際交往中的5條聊天技巧。人際交往時,記住鬼谷子的5個聊天技巧,永遠不會擔心「冷場」。即便是你不善言辭,記住這5個聊天技巧,也可以能說會道,人見人愛。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鬼谷子:遇到小人怎麼辦?試試這3個方法,讓對方心服口服
    在個人今後的生活之路上,我們將會見到各種類型的人,有善良的人,當然也會有壞的人。所以當我們遇到善良的相助不要沾沾自喜,為所欲為,遇到小人的時候不要手忙腳亂,暗自神傷。為了我們有把握面對人生當中不好的人,我們應該多讀一些書籍,比如《鬼谷子》這類書籍。
  • 遙遠的救世主:小善即大惡,大善最無情
    文化屬性:透視社會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都這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把故事的本質看到這,就算明白了馬克思的苦心。促進的事物發展要把內外因素結合起來,運作。通過小說中扶貧故事隱含的哲理,遷移到我們自身命運的改變上來看,也是兩個字「扶貧」。如果,一個人意識自身命運走向受到局限,這就算認識到了自身的「貧」。
  • 每天一首古詩詞|司馬光: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155首古詩詞。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青煙翠霧罩輕盈,飛絮遊絲無定。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宋·司馬光《西江月》這是一首豔情詞。詞的上闕寫宴會上遇見的舞姬美豔的姿容。那女子並不濃妝豔抹,刻意修飾,只是鬆鬆地挽了一個雲髻,薄薄地抹上了一層鉛粉。輕煙翠霧般的羅衣,籠罩了她輕盈的體態,像柳絮遊絲那樣和柔纖麗而飄忽不定。
  • 鬼谷子忠告:人到中年一事無成?背熟這3句話,將來才能越來越順
    心軟的人他們內心很善良,願意成全別人,委屈自己,有時口是心非,明明笑著說,卻心裡十分難受。所以,鬼谷子認為:心軟之人多是無福之人,因為人最忌的就是盲目心軟和盲目吃虧,有些「虧」吃了可能會影響你的一生。鬼谷子是中國歷史上文化中一個極為神秘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