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又如何去定義?
稻盛和夫,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是一個日本人,他是一個日本的商人,在日本,他一直有一個稱號:經營之神。
稻盛和夫在27歲的時候,就創辦了京都陶瓷株式會社,在52歲的時候,又創辦了第二電信,這兩個公司的成長速度十分的快,成功的進入了世界五百強。
馬雲還登門拜訪過稻盛和夫,三次邀請他來杭州的阿里巴巴總部演講,公司怎麼才能做好管理。
就是這樣一個厲害的日本商人,在1997年的時候,查出了胃癌,但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他接受了治療,最後辭掉了所有公司的職務,出家了,寫了一本《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這本書中,稻盛和夫有提到過一句話: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
那什麼又是小善,什麼又是大善。
有一年日本發生了一場很大的地震,都在積極地捐款,但是稻盛和夫表現的不是那麼積極,他說了一句話:小善如大惡。
為什麼稻盛和夫會說出小善如大惡這句話?
稻盛和夫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位住在湖畔的老人,每次冬天的時候,野鵝南飛避寒,會在湖中短暫的停留。
有一年,冬天來了,有兩隻野鵝就被困在了湖中,沒有辦法覓食,這位老人就每天去餵食,第二年,這兩隻野鵝又回來了,還帶了很多其他的野鵝回來,老人一起都餵食了。
就這樣,野鵝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多,都靠著老人餵養,有一年,老人去世了,就是這一年,數百隻的野鵝都被活活的餓死了。
稻盛和夫的故事,告訴我們的是,因為老人的一個善良的舉動,最後搭進去了數百條野鵝的性命。
一個人的善良的行為是跟這個人的能力成反比的一個狀態,每一個人都是心存善意的,這是人們的天性。
能力越弱的人,越願意去幫助別人,自己的心靈上是得到了滿足,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不盡人意的,就像那個養野鵝的老人。
那個養野鵝的老人,因為小善,造就了大惡,那什麼是真正的善良呢,又怎麼去定義善良呢?
稻盛和夫一直強調的是:利他之心、溫良之心、體諒之心、純粹之心和美好之心。
我之前看過一個視頻:王健林和一個負責人談話:說到了扶貧的項目,因為資金的問題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要搞利潤,還不如每年固定給你五個億,你自己去分得了,五個億很簡單,節約點成本就出來了。
意思就是如果你要建廠、要搞投資、要做項目,那麼就通過項目帶來的成就一起去奮鬥和努力,這樣行為的善良才能成為高層次的善良。
當自己的能力不足的時候,不要因為自己的憐憫之情,去對別人施捨恩惠,這樣的善良叫做大惡。
前面有提到過,稻盛和夫最後辭掉了公司的一切職務,出家了,他在出家的時候,有一次去化緣,在街邊上遇到了一個保潔的大姐。
保潔的大姐穿衣很破舊,皮膚也被曬得黝黑,一看就知道是社會的底層人,保潔大姐看到了一身僧人打扮的稻盛和夫,就從懷裡拿出了100日元,給了稻盛和夫。
對稻盛和夫說:師傅,您現在一定很累了,回去的路上買點吃的吧。
稻盛和夫的心中感慨萬千,他沒有想到,第一次出來化緣,就碰到了只能解決自己溫飽的保潔,幫助了自己。
在稻盛和夫說的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這位保潔的善舉,卻是感動了稻盛和夫的,清潔工的毫不猶豫的幫助,讓稻盛和夫的心靈上有很大的安慰。
保潔的善舉跟前面那個老人的善舉的意義是不一樣的,老人最後因為去世,賠上了數百條的野鵝的性命。
保潔只能解決自己的溫飽,但還是給了稻盛和夫100日元,這樣的善舉,卻是感化了別人的心靈。
人生短短幾十年,什麼是善良,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去幫助他們,不要去逞強,《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這本書,是稻盛和夫送給年輕人的禮物。
他告訴了年輕人怎麼在困境中從容的度過,怎麼成就自己有價值的人生,在善良面前,我們怎麼去辨別。
書中還包括了稻盛和夫對人生,對工作,對人性中所謂善良的定義,更多的也是給自己的一個成長的機會。
如果有正在創業的年輕人,可以多看看這本書,可以幫助到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