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價值上億的杯子喝茶是什麼感覺?
2014年,中國收藏家劉益謙在香港以2.8億港幣的價格拍下了一隻成化鬥彩雞缸杯。成交後,劉益謙就用這隻價值連城的杯子喝了杯陳年的普洱茶。
被問到為何用雞缸杯喝茶,劉益謙回答:「我其實就是用這個方式來表達一下當時的興奮之情。這杯子距今有600年了,當年皇帝、妃子都應該拿它來用過,我無非是想吸一口仙氣。」他還形容這杯子「光滑得不得了,又糯又溫和,語言都無法形容。」
其實用雞缸杯喝過茶的不止劉益謙一人,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也曾經喝過。
一次馬未都去日本,朋友知道他喜歡收藏,就帶他去陶瓷收藏家坂本五郎府上做客。主人是一位仙風道骨的老人家,雖然語言不通需要翻譯,但聊起共同的愛好收藏,也相談甚歡。
一番交談下,估計老人家也看出馬未都確實是真懂行,於是他讓人沏了一杯茶,端出來放在馬未都的眼前,馬未都一下就驚呆了。
只見黑漆描金的託盤上,一隻彩瓷的小杯靜臥,盈盈一握,薄如蛋殼,上面繪著數隻小雞,古拙可愛,這是一隻成化鬥彩雞缸杯啊!
雖然馬未都事先是知道這位老人家之前用五百多萬拍得了一隻成化雞缸杯,但沒想到他會以這種方式把杯子拿出來。馬未都先生覺得能上手看看已經是天大的享受了,從沒想過自己居然能用這個杯子飲茶。
老人示意他用茶,馬未都先生右手拿起小杯,左手託穩,一口飲盡。也沒想再喝第二杯,就向老人家行禮道謝,說:「這是我一生中喝的最昂貴的茶了。」老人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茶不以杯歸,卻以人貴。你是貴客啊!」
那劉益謙和馬未都喝的是同一個杯子嗎?應該是。
根據現有的資料統計,全世界有案可查、基本完整的成化雞缸杯,加起來一共有17隻。
其中有10隻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其中常年展出的有6個。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有1隻,有點殘,但是年代沒有問題。
英國大維德基金會有一隻。
另外瑞士日內瓦鮑氏東方藝術館有一隻,1995年曾借到日本展出,不幸遇上地震,結果嚴重損壞,後面看到的只能是修復件了。為此保險公司賠付了巨額保險金,據說當年相關負責人還因此自殺。
另外有4隻先後在市面上流通過,而這4隻都來自同一個人,他叫仇焱之(1910-1980)。
仇焱之是大收藏家,主要收藏明清瓷器,有「藏瓷大王」之稱。
他一生收藏了兩對也就是4隻雞缸杯,其中一對是1949年在香港收的。當時時局動蕩,所以很多人都把東西拿出來賣,能變錢的都拿來變錢。仇焱之在一家古玩店中看中了一對雞缸杯,他認為是成化鬥彩的,就花了1000港幣買下來。隨後,仇焱之就帶著這對雞缸杯和其他藏品一同移民到了瑞士。
但是很多人認為他這對雞缸杯是假的,認為雞缸杯不可能流落民間被撿漏,但仇焱之堅信自己的眼光。
仇焱之生前將1000港幣購得的這對雞缸杯以善價賣給英國藏家Leopold Dreyfus夫人,其中一隻先由前文提到的日本的坂本五郎購得,1999年蘇富比拍賣由玫茵堂主人、瑞士銀行家Zuellig兄弟2917萬港幣競得,2014年再度現身香港蘇富比,又賣了2.8億港幣,買主即劉益謙和他的龍美術館,創造了當時中國陶瓷的世界紀錄。這是近年來最為聲名遠播的一隻。
而同屬於Leopold Dreyfus 夫人舊藏的另外一隻, 1971年3月經由蘇富比拍出後,現在沒人知道在哪裡。
仇焱之的另一對雞缸杯生前他沒捨得賣,1980年他過世後,其家人把他的畢生收藏委託蘇富比拍賣,每次拍賣都會引起極大的轟動,其中就包括他的那兩隻雞缸杯。現在一隻在大英博物館,另一隻被香港大收藏家區百齡先生收藏。
而雞缸杯也不是現代才貴,早在明朝就已經很貴了。《陶說》載:「成窯以五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神宗時尚食御前,成杯一雙,值錢十萬。」
「值錢十萬」,十萬是個虛數,具體多少錢很難說,反正很貴。明神宗即萬曆皇帝,在位時間為1573年至1620年,而成化皇帝在位時間為1464至1487年,也就是剛剛過去一百年,雞缸杯就已經很貴了。
那雞缸杯為什麼這麼貴呢?
一、不可再生的原材料
明成化雞缸杯用的泥是明成化特有的麻倉土,胎體光下會呈現芽黃色。這種泥料在成化以後的弘治初年就已經用盡了,這也是後世競相仿製無一得成化之韻的重要原因。
二、最頂尖的工藝。
不同元青花的是,鬥彩是在青花的基礎上做了工藝的創新,即運用了成熟的青花技術,又結合了豔麗的釉上五彩,使得畫面更加生動。
「鬥」也是爭相鬥豔之意,青花與釉上五彩爭相鬥豔。這一工藝在成化年期可謂達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
三、成品率低,存世稀少。
鬥彩工藝由於過於複雜,不同於青花瓷一遍成型,它需要燒造兩遍,加上皇家用瓷標準非常高,所以成品率非常低,上品供奉宮廷,次品則被銷毀,所以存世量很少。
四、雞缸杯背後的愛情故事。
成化雞缸杯,當然就和成化皇帝有關了。
這個成化皇帝,雖然貴為皇子,幼年時其實經歷也頗為坎坷。
成化皇帝本名朱見深,出生於1447年。1449年,他爹明英宗執意親徵,結果土木之變之後被俘虜。他被立為皇太子,時年三歲。為了避免國無長君,大臣與皇太后商議,決定擁立皇帝的弟弟朱祁鈺為皇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於是朱祁鈺登基,即明景帝,年號景泰。
景帝登基不久,被俘一年左右的明英宗被放了回來,但景帝不願退位,此後七年時間,英宗被軟禁在南宮。
景泰三年(1452年),景帝廢掉侄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不過第二年新太子就夭折了。景泰八年(1457年),景帝病重,明英宗趁機復位,10歲的朱見深再次當上了皇太子。
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失而復得,然而幼年捲入皇位之爭,精神壓力極大,造成他個性軟弱,還有口吃的毛病。
萬貴妃,小名貞兒,四歲就進宮當宮女,比朱見深年長17歲,與他的生母同歲。從他兩歲開始一直照顧陪伴他,在動蕩的幼年時期,是萬貴妃給了他安全感。萬貴妃於他,既是母親、姐姐,也是戀人。
朱見深17歲登基後欲立34歲的萬貞兒為皇后,被其生母周太后反對,只好立為妃,此後幾十年專寵萬貴妃一人。
據說萬貴妃非常喜愛瓷器,為了討萬貴妃的歡心,成化皇帝令景德鎮燒造了許多小巧的瓷器。
明成化朝也成為我國瓷器燒造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此時的瓷器造型玲瓏秀奇,胎質細潤晶瑩,材料精選純正,色調柔和寧靜,繪畫淡雅幽婉,以其輕盈秀雅的風格獨步一時。所以後來收藏界關於瓷器收藏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說法。
其中當然就包括鬥彩雞缸杯,上面的花紋是公雞母雞帶著小雞覓食的場景,有家庭美滿和睦之意,據說萬貴妃也很喜歡雞缸杯。
1487年,57歲的萬貴妃過世,成化皇帝悲痛地說:「貞兒已去,我也不久矣!」八個月後,年僅40歲的成化皇帝也因為悲傷過度,追隨他的愛情去了。
他們留下的唯一愛情見證,可能就是這個雞缸杯了。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文獻:
馬未都.國寶100第一卷.明成化·鬥彩雞缸杯.235-244
<完>